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343564.jpg)
- 《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99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692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采煤业的悠久历史1
二、中国近代煤矿的艰难历程4
三、中国煤炭资源概况7
四、煤炭工业的特点9
五、新中国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1
第一编 奋斗的历程17
第一章 从恢复到奠基(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17
第一节 接管的旧中国煤矿的恢复和新中国煤炭工业的起步17
一、接管旧中国煤矿的基本情况17
二、全面恢复生产,进行重点建设19
第二节 旧煤矿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20
一、废除把头制度,实行民主改革20
二、推行生产改革,改善安全条件22
第三节 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23
一、“一五”期间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的方针和任务23
二、“一五”基本建设的成果24
三、优先配备力量,建立基本建设专业队伍25
四、“一五”计划的总结27
第四节 初步改变煤炭工业的技术面貌28
第五节 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起步30
一、煤炭专业教育体系的建立30
二、科研、情报、出版机构的创建32
第六节 建立煤炭工业经济管理体制32
第二章 在曲折中发展(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36
第一节 煤炭工业的“二五”计划和“大跃进”的失误36
一、煤炭工业原定的“二五”计划方案36
二、“大跃进”的失误及其在煤炭工业的后果37
第二节 煤炭工业的第一次大调整40
一、基本建设的调整40
二、生产矿的调整41
三、调整工作的效果45
第三节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队伍素质46
一、推行质量标准化47
二、推行全矿井正规循环作业48
三、推行矿井合理集中生产49
四、加强“三基”工作50
第四节 煤炭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51
一、试办用经济方法管理企业的“托拉斯”51
二、试办企政合一的“特区”52
第三章 在动乱中奋进(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55
第一节 在动乱中坚持、发展生产55
一、在困难环境中坚持煤炭生产56
二、依靠老矿挖掘潜力发展煤炭生产58
三、组织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攻关59
四、狠抓开拓延深工程,增加生产能力59
五、扶持发展地方小煤矿60
第二节 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大三线”61
一、西南基地的建设61
二、西北基地的建设63
第三节 为“扭转北煤南运”建设江南煤矿65
第四节 基建队伍回师北上建设重点基地67
第五节 扭转煤炭工业的被动局面和反抗“四人帮”的斗争69
一、决定打一场煤炭生产翻身仗69
二、做出加快煤炭工业发展速度的决策70
三、召开全国煤矿采掘队长会议70
四、反抗“四人帮”的斗争71
第四章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九七七——一九八五年)73
第一节 为恢复国民经济努力增产煤炭73
第二节 煤炭工业第二次大调整75
一、调整的方针及其实施75
二、调整的效果77
三、两次大调整的比较77
第三节 探索发展煤炭工业的新路子78
一、开创煤炭工业新局面的蓝图78
二、单项改革的探索80
三、统配煤矿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82
四、统配煤矿改革的深化发展83
第四节 扶持地方煤矿的发展87
一、放开、搞活87
二、加强管理89
三、择优改造老矿井和建设重点产煤县90
第五节 打开对外开放的门路91
一、引进新技术装备91
二、利用外资建设煤矿91
三、扩大出口贸易92
第六节 煤矿生产经营的新突破93
一、安全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93
二、统配煤矿全员效率突破1吨,创历史最高水平94
三、建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煤矿95
四、多种经营从起步到发展96
第七节 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新发展97
一、把科技、教育作为战略重点97
二、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98
三、科研工作的新发展99
第八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100
第二编 煤炭工业生产107
第五章 煤炭生产的发展107
第一节 煤炭产量的增长及其构成和分布的变化107
一、三十六年来煤炭产量增长概况107
二、产量构成和生产分布的变化109
三、煤炭消费构成的变化110
第二节 采煤方法的改革和发展112
一、从手工刨煤到综合机械化采煤112
二、长壁体系采煤方法的建立和完善114
三、几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方法115
四、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117
第三节 坚持采掘平衡,促进煤炭生产稳定发展118
一、提高开拓掘进的机械化程度118
二、改革巷道布置,降低巷道掘进率120
第四节 煤矿生产管理121
一、采掘工作面实行正规循环作业生产组织121
二、加强生产调度工作,集中统一指挥生产123
三、加强煤矿机电管理,保证煤炭生产正常进行124
四、加强矿井地质和测量工作,严格储量和“三量”管理126
五、加强专用铁路运输管理,保证煤炭外运128
第六章 煤矿技术改造130
第一节 煤矿技术改造发展的三个阶段130
一、五十年代的生产改革和矿井改扩建131
二、六十年代的矿井技术改造132
三、七十年代及以后的老矿井挖潜、革新、改造133
第二节 煤矿技术改造的内容和效果134
一、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135
二、技术改造的效果136
三、矿井技术改造的几个典型实例137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煤矿技术改造的几个问题140
第七章 地方煤矿143
第一节 地方煤矿的发展过程144
第二节 地方煤矿的主要成就150
一、原煤产量举足轻重150
二、生产能力与规模可观151
三、技术改造成果显著152
四、技术素质逐步提高154
五、企业活力有所增强156
第三节 地方煤矿的重要作用158
一、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改善了煤炭工业布局158
二、缓和了煤炭供需矛盾,支援了国家大工业159
三、促进了地方工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搞活了地方经济160
四、促进了产煤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160
五、保护了山林和草地,有利于生态平衡161
第四节 发展地方煤矿的经验和教训162
一、坚持“两条腿”走路,兴办多层次的地方煤矿162
二、落实经济政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163
三、走由小到大,不断改造提高的路子164
四、抓紧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生产165
五、放开、管好并重,引导乡镇煤矿健康发展167
六、实行行业归口管理,产、供、销综合服务168
第八章 煤炭洗选和煤矿环境保护170
第一节 煤炭洗选事业的发展170
一、边恢复老厂,边兴建新厂170
二、“洗煤保钢”的代价及其后的调整172
三、选煤厂在动乱中艰苦增产173
四、选煤业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174
第二节 煤炭洗选技术的进步177
一、采用多种洗煤工艺,提高洗选效率177
二、因地制宜,强化技术改造179
三、有条件地发展大型化、自动化选煤厂180
第三节 商品煤质量的不断提高182
一、加强煤质管理工作182
二、建立健全煤质检测系统186
三、发展筛选,减少原煤直销187
四、选煤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187
第四节 煤矿环境保护工作188
一、煤炭工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189
二、煤矿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190
三、新建矿区的环保管理191
第九章 煤矿安全193
第一节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煤矿安全工作的发展193
一、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初步建立193
二、煤矿安全工作经历的曲折道路194
三、煤矿安全工作的新进展196
第二节 煤矿井下环境的改善199
一、矿井通风条件的不断改善200
二、矿井综合防尘的普遍开展201
三、矿井气温调节的积极试验203
四、矿井环境监测系统的逐步建立203
第三节 与矿井的自然灾害作斗争204
一、矿井顶板事故的防治204
二、矿井瓦斯灾害的防治205
三、矿井火灾事故的防治208
四、矿井水灾事故的防治210
第四节 矿山救护工作212
第十章 煤矿专用设备的生产215
第一节 煤矿专用设备制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215
一、煤矿机械厂发展概况215
二、煤矿机械厂的建设和技术改造215
第二节 发展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221
一、从修配起步到生产炮采设备221
二、普通机械化采煤设备的生产222
三、突破综合机械化采煤成套设备技术关223
第三节 坚持面向煤矿、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224
第三编 煤炭工业建设229
第十一章 煤矿建设的成就229
第一节 煤矿建设的规模229
一、大批新煤矿建成投产229
二、各项配套工程的建设231
第二节 煤炭工业基地的形成231
一、30个老矿区的重点扩建232
二、101个新矿区的建设237
第三节 煤炭工业布局的改善245
一、主要产煤省(区)的煤炭生产能力持续增长245
二、缺煤地区的煤炭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47
第十二章 煤田地质勘探249
第一节 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的起步和发展249
一、组建地质队伍,开创煤田勘探工作249
二、煤田勘探急于求成,造成失误252
三、煤田地质勘探队伍在动乱中艰苦奋战253
四、煤田地质勘探工作走向改革发展的道路255
第二节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成就257
一、为煤炭工业的发展探明了大量的煤炭资源257
二、煤田地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259
三、勘探技术的进步266
四、煤田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发展270
五、煤质化验、试验工作的加强271
第三节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经验教训272
第十三章 煤矿设计275
第一节 煤矿设计工作的发展概况276
一、创建设计机构,自行编制成套矿井设计276
二、不切合实际地简化设计,造成巨大浪费277
三、“下楼出院”,在“三线”建设中奋进279
四、开滦煤矿抗震救灾中的设计会战280
五、煤矿设计工作在改革中前进281
第二节 煤矿设计水平的提高和主要成就282
一、坚持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和方法282
二、因地制宜地改进煤矿开拓部署283
三、优选适用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改进采掘工艺设计284
四、煤矿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285
五、选煤厂设计和装备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286
六、煤矿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和基础设计技术的进步287
七、煤矿安全和环保技术设计水平的提高289
八、煤矿设计技术经济工作的逐步改进289
九、设计技术后勤工作的加强和设计手段的改善290
第三节 煤矿设计工作的改革291
一、煤矿设计的重要地位291
二、煤矿设计经济体制的改革293
三、矿井设计改革的成效294
第十四章 煤矿建设施工299
第一节 施工队伍的建设299
一、建井专业施工队伍的组建与发展299
二、施工队伍在动荡中锻炼成长300
三、施工企业的调整与改革303
第二节 井巷工程的快速施工307
一、由多次成巷到一次成巷307
二、从混凝土(或料石)砌?到光爆、锚喷308
三、施工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308
四、岩巷掘进十六项先进经验的总结和推广308
五、五好等级掘进队竞赛评比活动的开展309
第三节 太施工技术的进步310
一、特殊凿井技术的发展310
二、井巷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313
三、煤矿地面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316
四、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进步320
第四节 施工组织管理320
一、严格施工前的准备工作321
二、加快矿井关键工程的施工速度322
三、组织立体平行交叉作业,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空间323
四、加强综合平衡,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323
五、加强定额管理,为经济核算建立可靠的基础324
六、加强技术监督检查,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326
七、积极做好矿井投产、接产的准备工作326
八、根据施工队伍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327
第四编 科技、教育与对外交流331
第十五章 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331
第一节 煤炭科学研究体系的建立和发展331
一、逐步建立起布局比较合理的煤炭专业科研机构331
二、确立一、二、三线纵深布局的煤炭科研体系332
三、煤炭科技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前进333
四、试验检测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335
第二节 通过各种形式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作用336
一、建立技术咨询机构和各种群众性学术团体336
二、加强科学技术管理,建立健全总工程师责任制339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340
四、适时召开全国煤炭科学技术大会340
第三节 发展煤炭科学技术工作的经验341
一、坚持科学技术面向生产建设的指导方针341
二、加强科技管理,制订科技发展规划342
三、有计划地组织重大关键课题的攻关会战344
四、重视把科研成果和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347
五、加强专业技术和制造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348
六、建立煤炭工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加强现代化科学管理349
七、对外开放,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350
第十六章 煤炭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352
第一节 地质勘探理论和技术的进步352
一、煤田地质学研究的进展352
二、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354
三、矿井地质工作方法和手段的改进355
四、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方法和手段的改进355
第二节 矿井施工技术的进步356
一、冻结法凿井技术水平的提高356
二、钻井法凿井技术的进步356
三、沉井法施工技术的推广357
四、注浆堵水技术的发展357
五、井巷施工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358
第三节 井工开采技术的进步359
一、矿山压力研究水平的提高与支护技术的发展359
二、“三下”采煤技术的进步361
三、水力采煤技术的成熟362
第四节 采掘机械的研究试制363
一、研制出各种采掘机械,形成了系列化产品363
二、制造技术和设计水平的提高364
三、标准化和计量检测工作的开展364
第五节 矿山电气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365
一、井下供电和电气拖动技术的发展365
二、煤矿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365
三、井下通讯和照明技术的发展366
四、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的提高366
第六节 露天开采技术的进步366
一、露天矿生产工艺的改进367
二、深露天矿的技术改造367
三、露天开采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368
第七节 矿山爆破技术的进步368
一、新型煤矿炸药的研制368
二、煤矿用起爆器材品种的增加369
三、煤矿井巷掘凿爆破技术的发展369
四、煤矿用爆破器材测试技术的发展370
第八节 煤矿安全技术的进步370
一、矿井抽放瓦斯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的发展370
二、矿井防灭火技术的进步371
三、矿井通风及安全仪器检验技术和装置的更新372
四、煤矿防尘技术的发展373
第九节 矿山测量技术的进步374
一、地表及岩层移动观测取得成果374
二、贯通测量与立井延深测量精度提高374
三、矿山测量专用仪器实现国产化374
第十节 煤炭洗选和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375
一、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发展375
二、浮选工艺的进步及选煤厂实现洗水闭路循环375
三、煤炭筛选技术的发展376
四、煤炭的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376
第十七章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科技交流379
第一节 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379
一、引进工作的发展概况379
二、几项集中引进的措施381
三、引进对国内煤炭生产建设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促进384
第二节 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外资386
一、“积极利用”方针的提出386
二、利用外资的初步成效387
三、正在探索解决的利用外资问题388
第三节 煤炭进出口和对外经济合作389
一、煤炭进出口的概况389
二、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392
第四节 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393
一、交流与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393
二、交流与合作的效果394
第十八章 教育事业397
第一节 煤炭教育事业的发展397
一、迅速发展的十七年397
二、十年动乱中濒临绝境的教育事业401
三、在改革中振兴的八年402
第二节 煤炭专业教育404
一、煤炭高等教育405
二、煤炭中专教育408
第三节 煤炭成人教育409
一、煤炭干部教育409
二、煤矿技工培训413
第四节 矿区中小学教育414
第十九章 科技情报与出版事业417
第一节 科技情报工作417
一、发展概况417
二、情报网站的建立和发展418
三、情报调研主要成果420
四、文献资料工作422
五、扩大情报服务领域423
第二节 科技报刊工作424
一、发展概况424
二、几种主要刊物425
第三节 科技图书出版工作426
一、发展概况426
二、基本成就和经验教训428
第五编 煤炭工业经济管理433
第二十章 管理体制433
第一节 国家管理机构的设置433
一、多层次的管理体制433
二、分部门的管理机构435
第二节 企业管理体制的变化437
一、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实行集中管理437
二、“大跃进”时期实行企业下放438
三、调整时期实行企业上收439
四、十年动乱中企业管理体制遭受的严重破坏440
五、一九七八年以来对企业管理体制的调整与改革440
第三节 试办“托拉斯”与煤炭工业公司442
一、六十年代试办的三个“托拉斯”性质的煤炭工业公司442
二、八十年代组建的四个煤炭工业公司444
第四节 企业领导体制的变革446
第二十一章 计划管理450
第一节 煤炭工业计划管理工作概况450
一、三年恢复时期煤炭工业的年度计划450
二、煤炭工业的“一五”计划451
三、煤炭工业的“二五”、“三五”、“四五”、“五五”计划453
四、煤炭工业的“六五”计划及二○○○年长远目标的设想454
第二节 煤炭工业计划的综合平衡455
一、产需平衡455
二、煤矿投产能力与煤炭产量的平衡456
三、煤炭产量地区平衡456
第三节 改善计划工作的几个问题458
一、根据需要与可能合理确定发展速度458
二、长远计划必须相对稳定458
三、计划管理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459
第四节 统计是计划工作的基础和依据459
一、计划统计制度的建立459
二、统计工作遭到的破坏与重新逐步加强460
三、统计工作的作用461
第二十二章 运销管理463
第一节 煤炭运销的作用和特点463
第二节 煤炭运销管理工作的发展464
一、由产销分家逐步走向产销统一464
二、由计划分配逐步走向以计划分配为主,统一分配与市场调节相结合466
三、生产、分配、运输逐步实现了三个计划一本帐469
第三节 运销管理工作的基本做法471
一、合理分配,对路供应471
二、确定煤炭合理运输流向473
三、实行煤炭送货办法473
四、加强路矿协作475
五、加强调度,调剂余缺475
第二十三章 物资供应管理477
第一节 煤炭物资供应体制的沿革477
一、物资供应体制的建立477
二、物资供应体制的几经变动478
三、物资供应体制管理的新阶段479
第二节 边组织供应,边自己生产,解决煤矿物资的需要480
一、火工产品全部自给480
二、煤矿专用设备及配件大部分自给484
三、水泥达到半自给485
第三节 大力开展坑木代用486
一、支护材料改革的进展486
二、支护材料的供应487
三、营造坑木林488
第四节 回收复用,修旧利废488
第五节 加强物资管理490
一、推行矿务局“两集中”、“五统一”的物资管理体制490
二、把煤矿物资管理的重点放在井下491
三、坚持合理的储备与物资定额管理491
四、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物资492
第二十四章 劳动工资管理494
第一节 用工制度的沿革494
一、“一五”时期实行单一固定工制度494
二、六十年代试行亦工亦农制度495
三、八十年代逐步实行固定工与农民轮换工等多种用工制度496
第二节 劳动管理工作的加强497
一、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制度497
二、劳动组织的两次大整顿499
三、采掘工人工时制度的改革502
第三节 建立符合煤矿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502
一、煤炭企业新型工资制度的建立502
二、适应采掘工业特点的工资分配形式504
三、与等级工资制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和津贴制度505
第四节 实行吨煤工资包干和百万产值工资含量包干506
一、煤矿实行吨煤工资包干506
二、基本建设单位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508
第二十五章 财务管理509
第一节 煤炭生产企业的经济核算510
一、经济核算体制的三次变革510
二、确立以矿务局为独立核算单位的体制513
三、矿(厂)内部的经济核算514
第二节 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与经济核算515
第三节 煤炭产品的成本及成本管理518
一、煤炭产品成本的特点518
二、煤炭产品成本的管理520
三、降低煤炭成本的主要途径521
第四节 各项资金和固定资产的管理522
一、煤矿维持简单再生产资金的管理522
二、煤矿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524
三、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525
四、煤炭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527
第五节 煤炭价格528
一、三十六年来全国性煤炭价格的四次调整528
二、中国煤炭价格始终偏低531
三、煤炭价格长期偏低的不良后果532
第二十六章 经营管理535
第一节 企业经营的转轨变型535
一、企业转轨变型势在必行535
二、实现企业转轨变型的做法536
三、企业转轨变型的初步成效538
第二节 多种经营的发展540
一、多种经营的特点540
二、多种经济形式541
三、横向经济联合544
第三节 以煤为主综合利用的发展545
一、综合利用的发展与成就545
二、综合利用的效益549
结束语552
附录 新中国建立三十八年煤炭工业大事记562
彩色插图目录595
后记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