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工业卫生工作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实用工业卫生工作手册
  • 刚葆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12315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工业卫生工作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1

第一章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1

第一节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1

一、职业危害因素1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2

第二节 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4

第三节 职业病的特点与诊断4

第四节 劳动卫生工作5

第二章 劳动生理与人体工效7

第一节 体力劳动的能量消耗与劳动强度分级7

一、机体的能量代谢7

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9

三、静力作业的能量消耗10

第二节 体力劳动时生理变动特点10

第三节 影响作业能力的因素与提高作业能力的措施11

一、影响作业能力的因素11

二、提高作业能力的措施12

第四节 劳动过程可能引起的疾病14

第二篇 职业危害因素17

第三章 工业粉尘17

第一节 概述17

一、工业粉尘的来源和分类17

二、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18

三、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和清除20

四、粉尘对健康的危害20

五、尘肺的分类21

第二节 矽肺22

一、矽尘与矽尘作业22

二、矽肺的发病情况22

三、矽肺发病的影响因素23

四、病理改变及病理诊断24

五、症状与体征26

六、X线表现26

七、实验室检查28

八、并发症29

第三节 硅酸盐肺30

一、石棉肺31

二、滑石尘肺34

三、云母尘肺35

四、水泥尘肺36

第四节 煤工尘肺36

一、概述36

三、病理改变37

二、煤工尘肺发病情况37

四、临床表现38

五、X线表现39

六、类风湿性尘肺40

第五节 碳尘肺40

一、石墨尘肺40

二、炭黑尘肺41

一、电焊工尘肺42

三、活性炭尘肺42

第六节 混合性尘肺42

二、铸工尘肺44

三、陶工尘肺45

第七节 金属尘肺和肺粉尘沉着症46

一、铝尘肺46

二、肺钡尘沉着症46

三、肺锡尘沉着症47

四、肺锑尘沉着症47

第八节 其他尘肺48

一、磨工尘肺48

二、石膏尘肺48

三、磷灰石尘肺48

第九节 有机性粉尘及其危害49

一、棉尘病49

二、职业性哮喘51

三、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53

第十节 肺功能测验54

一、基本知识55

二、肺功能测验的项目、指标58

三、肺功能测验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59

四、测定结果的应用与评价68

五、肺功能测验的实例与评定70

附录 FJD-80型单筒肺量计的使用72

第十一节 尘肺X线诊断74

一、概述74

二、尘肺X线诊断标准75

第十二节 尘肺的鉴别诊断77

一、肺结核77

二、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78

三、肺癌78

四、肺霉菌病79

五、肺泡微石症79

六、结节病79

第十三节 尘肺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79

第十四节 尘肺的治疗82

第十五节 预防措施83

一、组织措施84

二、技术措施84

三、卫生保健措施85

第十六节 粉尘监测88

一、监测前准备88

二、监测项目和方法89

附表3-1 粉尘采样记录90

一、工业毒物及其存在形态91

二、接触机会91

第四章 工业毒物91

第一节 概述91

三、毒物入体途径及代谢92

四、工业毒物对人体不良影响93

五、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93

六、职业中毒主要临床表现94

八、职业中毒治疗原则96

七、职业中毒诊断原则96

九、职业中毒预防97

十、接触工业毒物作业的卫生学调查99

附表4-1 空气中工业毒物采样记录表99

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100

一、铅及其化合物100

附 四乙铅104

二、汞及其无机化合物105

附 有机汞化合物107

三、镉及其化合物108

四、锰及其化合物109

五、铬及其化合物112

六、锌及其化合物113

七、铍及其化合物114

八、镍及其化合物116

附 羰基镍117

九、钒及其化合物118

十、铊及其化合物119

十一、有机锡化合物120

十二、其他金属毒物120

十三、磷及磷化氢122

十四、砷及砷化氢124

第三节 刺激性气体126

一、概述126

二、氯128

三、氨130

四、氮氧化物131

五、氟化氢131

六、二氧化硫132

七、其他刺激性气体133

第四节 窒息性气体133

一、一氧化碳133

二、氰化物135

三、硫化氢137

一、苯138

第五节 有机溶剂138

二、甲苯140

三、二甲苯141

四、汽油142

五、二硫化碳143

六、四氯化碳145

七、甲醇146

八、其他有机溶剂147

一、概述148

第六节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148

二、苯胺149

三、三硝基甲苯151

第七节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153

一、概述153

二、氯乙烯154

三、丙烯腈155

四、二异氰酸甲苯酯155

五、氯丁二烯156

六、含氟塑料157

七、丙烯酰胺158

八、其他常见毒物159

第八节 农药160

一、概述160

二、有机磷农药163

三、有机氯农药166

四、有机汞农药166

六、五氯酚和五氯酚钠167

五、氨基甲酸酯类农药167

七、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168

八、其他农药168

第五章 物理性危害因素171

第一节 噪声、超声及次声171

一、基本知识171

二、生产性噪声175

三、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176

四、超声和次声181

五、预防措施182

六、生产性噪声的测量184

七、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测定188

附表5-1 车间噪声测量记录表190

第二节 振动190

一、振动物理概述190

二、振动对人体的影响194

三、局部振动病197

四、全身振动引起的疾病202

五、振动病的预防202

六、振动测量206

附表5-2 工具振动测量记录表210

第三节 非电离辐射211

一、电磁辐射基本知识211

二、射频辐射212

附表5-3 高频作业场强测定记录表219

三、红外线220

附表5-4 微波辐射强度测定记录表220

四、紫外线221

五、激光223

第四节 电离辐射225

一、电离辐射源的应用226

二、常用辐射量和单位226

三、放射性疾病228

四、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29

五、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措施231

六、放射卫生防护管理233

第五节 不良气象条件235

一、基本概念235

二、高温作业236

三、低温作业245

第六节 异常气压247

一、高气压247

二、低气压249

第一节 炭疽病252

第六章 生物性危害因素252

第二节 森林脑炎254

第三节 布鲁氏杆菌病255

第四节 钩虫病257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257

第七章 职业性皮肤病259

第一节 概述259

第二节 致病原因260

第三节 临床类型261

第四节 诊断264

第五节 治疗原则266

第六节 预防措施266

第八章 职业性肿瘤267

第一节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267

第二节 职业性致癌物与职业性肿瘤269

第三节 职业性肿瘤的发现和确认271

第四节 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72

第五节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273

第三篇 评价与管理275

第九章 工业化学物危害性评价275

第一节 基础知识275

一、化学物的毒性和危害性275

二、化学物的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277

第二节 急性毒性评价280

一、概述280

二、急性毒性评价的必需资料280

三、急性毒性评价281

第三节 蓄积、亚急性、慢性毒性评价284

一、蓄积毒性评价284

二、亚急性毒性评价285

三、慢性毒性评价285

第四节 诱变、致癌性评价286

一、诱变性评价286

二、致癌性评价290

一、致畸与胚胎毒性评价291

第五节 生殖毒性评价291

二、生殖毒性评价292

第六节 人体资料294

第七节 工业化学物危害性评价程序问题294

示例 异丙基联苯的危害性评价295

第十章 工业毒物卫生检验298

第一节 常用术语298

第二节 采样仪器299

第四节 采样301

第三节 阻留剂301

第五节 检验结果的表示303

第六节 实验室质量控制303

附表10-1 空气中工业毒物分析方法一览表306

附表10-2 透光率与光密度换算表310

第十一章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312

第一节 职业流行病学概念及应用312

第二节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类型313

第三节 调查设计与资料来源315

第四节 常用的几种分析指标317

第五节 调查结果分析和判断323

第十二章 工业毒物卫生标准325

第一节 工业毒物接触限值的类别325

第二节 制订依据326

第三节 保护水平与有害效应327

第四节 制订的原则328

第五节 工业毒物卫生标准的应用328

第六节 生物学接触限值330

附表12-1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J36-79)331

第十三章 妇女劳动卫生334

第一节 妇女的解剖生理特点334

第二节 工业化学物对妇女健康的影响335

第三节 重体力劳动和不良体位对妇女健康的影响336

第四节 物理因素对妇女健康的不良影响337

第五节 妇女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337

附录 本手册中常用符号与缩写词3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