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WTO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WTO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对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283437.jpg)
- 程振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9805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世界贸易组织(学科: 影响 学科: 汽车工业 地点: 中国) 世界贸易组织 汽车工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WTO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
第一章 世界一般情况概述1
第一节 汽车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
一、汽车及其制造业改变人类生活和社会面貌1
二、汽车工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2
三、汽车工业是经济强国的支柱产业3
第二节 汽车工业不会变成“夕阳产业”6
一、“汽车工业将没落”预言的破产6
二、汽车工业的发展势不可挡6
第三节 客观因素不能阻挡汽车工业的发展10
一、能源问题11
二、环境污染问题13
三、安全问题15
第二章 成功范例16
第一节 美国16
一、汽车工业的崛起16
二、国家经济因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首强17
三、汽车工业业绩彪炳史册17
四、汽车工业当代情况20
第二节 日本22
一、汽车工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快速发展22
二、汽车及其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贡献27
第三节 德国29
一、汽车及其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同时快速发展29
二、汽车工业的重要经济地位和作用31
三、未来汽车应用发展趋势31
第四节 其他国家32
一、韩国32
二、巴西35
第二篇 中国汽车工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及发展战略选择37
第三章 中国汽车工业所处的国际大环境和面临的形势37
第一节 国际汽车工业若干发展新特点37
一、全球化和资产重组、联合兼并趋势37
二、争夺新兴汽车市场之战愈演愈烈51
三、汽车技术酝酿重大突破55
第二节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57
一、产业结构问题57
二、技术方面的差距60
三、销售价格上的差距63
四、国际竞争力的差距64
第三节 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65
一、现实的挑战和冲击66
二、“入世”的机遇69
第四章 新形势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选择69
第一节 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几个问题69
一、关于民族汽车工业70
二、关于自主开发74
三、几种汽车工业发展模式比较76
第二节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84
一、总体思路84
二、大集团战略86
三、大市场战略89
四、大才战略93
第五章 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突破口94
第一节 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95
一、国外近期研发的主要意图95
二、中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96
第二节 发展电动汽车的途径与措施98
一、广造舆论,大力宣传98
二、加强领导,整合力量98
三、全面规划,分步实施99
四、正确的市场定位99
五、全社会的大力支持100
第三篇 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热点问题103
第六章 新能源清洁汽车103
第一节 燃气汽车的发展趋势105
一、基本特征105
二、发展现状及动向106
第二节 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109
一、研发及应用状况109
二、蓄电池式电动汽车116
三、燃料电池式电动汽车122
第三节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趋势145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前景145
二、研发和生产经营动向148
三、车型介绍151
第四节 氢发动机汽车的发展趋势156
一、基本情况156
二、研发动向156
第七章 汽车轻量化158
第一节 轻量化发展的概述158
一、轻量化的意义158
二、汽车实现轻量化的途径和措施159
三、世界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160
第二节 轻量化用材趋势167
一、高强度钢167
二、铝175
三、塑料、复(混)合材料203
四、镁225
五、陶瓷235
第八章 汽车工业降成本方略243
第一节 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性和措施243
一、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性243
二、降低成本措施的种类247
第二节 “硬件”措施248
一、合理用工,节省费用,裁减人员,精干简化机构248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废品率253
三、降低配套件价格,严把质量关257
四、节省产品开发费用,缩短开发时间259
第三节 “软件”措施276
一、应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276
二、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改善企业管理279
三、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合并车型平台284
四、降低零部件自制率290
五、实行全球化战略,降低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292
六、走联合(合作)之路299
七、应用新技术、新工艺304
第四篇 如何培育汽车市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13
第九章 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车型定位要准确313
第一节 轿车普及初期314
一、概述314
二、美国福特T型车317
三、德国大众“甲壳虫”牌车318
四、日本的“国民车”319
第二节 轿车普及之后320
一、基本情况320
二、发展动向325
第十章 促进汽车需求和消费的重要条件327
第一节 提高国民收入是促进汽车需求和消费的重要条件327
一、概述327
二、典型范例330
第二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给汽车消费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333
一、有车必有路,车路两相依333
二、建造停车设施,解除买车人的后顾之忧335
第三节 制定合乎国情的汽车消费政策337
一、概述337
二、典型范例343
第十一章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要求的销售体系,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汽车消费和销售362
第一节 概述362
一、西方各大汽车公司的销售体系(机构)及特点362
二、汽车租赁是促进汽车消费和销售的重要途径365
三、建立和完善旧车市场367
四、利用广告宣传促进产品销售369
五、采取多种多样的售车方式370
六、产品质量和售时、售后服务是搞好销售的保证371
第二节 典型范例373
一、美国373
二、日本377
三、德国383
四、韩国391
后记393
附录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