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冻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冻土](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288961.jpg)
- 周幼吾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8285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冻土(地点: 中国) 冻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冻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冻土和冻土学1
一、冻土的定义1
前言1
二、冻土学2
第二节 中国冻土研究简史3
一、古代文献对冻土的记述3
二、近代中国冻土研究3
第一节 中国冻土形成的气候条件9
一、形成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9
第一章 中国冻土形成的地带性和区域性条件9
第一篇 中国冻土形成条件及其主要特征9
二、地表面辐射-热量平衡与冻土生成14
三、气温、降水等与冻土的关系19
四、积雪对冻土的影响26
第二节 地质构造、地形在冻土形成中的作用30
一、地温场形成及其对冻土影响原因分析30
二、区域地形、地质构造对冻土分布及空间格局的影响32
三、地质构造、地形对冻土温度、厚度的影响35
四、地质构造对冻土组构、地下冰的影响36
第二章 多年冻土分布、温度和厚度的空间变化规律37
第一节 全球冻土分布总貌37
第二节 中国多年冻土分布的基本特征40
一、东北多年冻土区40
二、西部高山、高原多年冻土区42
第三节 多年冻土分布的地带性变化规律45
一、多年冻土分布的空间变化45
二、冻土层温度的地带性变化47
一、深部地温和地中热流的分布及其对冻土层的影响53
第四节 多年冻土发育的区域性规律53
二、岩性对冻土发育的影响56
三、地形对多年冻土发育的影响57
四、冰川覆盖对多年冻土的影响58
第三章 土的季节冻结和季节融化63
第一节 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的地理分布63
第二节 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发育特征65
一、冻融过程65
二、温度状况70
三、季节冻结和融化深度72
四、季节冻结和融化层成分的变化74
一、雪盖的影响81
第三节 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81
二、植被的影响82
三、土的成分和含水量的影响84
四、地表沼泽化的影响86
五、地形的影响87
六、水体的影响89
第一节 地下冰分类92
一、内成冰92
第四章 地下冰和冻土组构92
二、外成冰(埋藏冰)98
第二节 冷生构造100
一、后生冻土的冷生构造101
二、共生型冻土的冷生构造101
第三节 工程意义106
一、多年冻土按含冰量的分类106
二、高含冰量冻土的分布规律108
第五章 冻土地貌地质过程及现象115
第一节 冰缘作用、形态与影响因素115
一、冰缘形态类型的多样性及特殊性118
第二节 冰缘地貌发育的某些主要特征118
二、冰缘过程的纬度与高度地带性119
第三节 西部高山高原冰缘类型及其垂直带谱特征120
一、大陆干旱型冰缘区(Ⅰ)121
二、大陆半干旱型冰缘区(Ⅱ)124
三、海洋型冰缘区(Ⅲ)126
第六章 冻土分布区的地下水128
第一节 水文地质构造及其冷生改造128
一、水文地质构造类型128
二、水文地质构造的冷生改造129
三、冷生改造的差异性135
第二节 冷土区地下水类型及举例135
一、地下水分类系列简述135
二、各类地下水的特征及举例136
第七章 融区145
第一节 融区类型及其分布145
一、主要由构造因素形成的融区145
二、主要由地表水作用形成的融区148
四、人为融区150
三、渗透-辐射融区150
第二节 融区稳定性及其变化151
第三节 融区与经济建设153
第二篇 冻土区划及各冻土区的冻土特征157
第八章 冻土区划的原则和冻土图的编制157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的一般原则157
第二节 国外冻土区划与类型划分159
第三节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冻土区划和类型划分工作161
第四节 本书采用的冻土区划和冻土类型划分体系与冻土图的编制162
一、区划体系163
二、类型划分系统165
三、冻土图的编制170
第九章 东部冻土大区171
第一节 东北多年冻土区171
一、影响多年冻土形成的自然因素171
二、多年冻土分布规律及其南界173
三、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厚度及温度状态178
四、冷生构造及地下冰191
五、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分区特征194
一、东北多年冻土区(Ⅰ1)的季节融化和季节冻结197
第二节 东部的季节冻结和季节融化197
二、东北、华北温带-暖温带季节冻土区(Ⅰ2)205
三、华中及华东亚热带短时冻土区(Ⅰ3)211
四、华南亚热带-热带非冻土区(Ⅰ4)213
第十章 西北冻土大区220
第一节 冻土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220
一、地貌基本轮廓220
二、气候条件在三度空间上的变化222
三、山区垂直土壤带谱225
四、冻土形成与分布的总规律227
五、冻土区的进一步划分229
第二节 各冻土区的冻土分布与特征230
一、阿尔泰山-北塔山高寒带-温带山地多年冻土区(Ⅱ1)230
二、天山高寒带山地多年冻土(Ⅱ4)234
三、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高寒带冻土(Ⅱ2)、准噶尔盆地温带季节冻土区(Ⅱ3)及塔里木盆地暖温带季节冻土区(Ⅱ5)271
四、河西走廊-阿拉善温带季节冻土区(Ⅱ6)282
第十一章 西南(青藏高原)冻土大区299
第一节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形成的自然条件299
一、地质构造背景及地貌格局299
二、高原隆起对多年冻土形成的作用302
三、气候条件在三度空间上的变化304
四、土壤-植被垂直带谱类型306
五、青藏高原冻土分区308
第二节 各冻土区冻土分布与特征309
一、阿尔金山-祁连山高寒带山地多年冻土区(Ⅲ1)309
二、柴达木盆地温带季节冻土区(Ⅲ2)326
三、青南-藏北高原北部高寒带大片多年冻土区(Ⅲ3)329
四、藏北高原南部高寒带大片-岛状多年冻土区(Ⅲ4)353
五、喜马拉雅山高寒带山地多年冻土区(Ⅲ5)358
六、青藏高原东缘高寒带岛状山地多年冻土区(Ⅲ6)360
第三篇 中国冻土历史演变与冻土区的开发366
第十二章 中国冻土形成历史366
第一节 历史冻土研究若干进展与问题366
第二节 古冻土存在确定依据及原则367
一、古冰缘与古环境、古温度368
二、反映寒冷环境存在的标志与古冻土376
三、古冻土界线确定原则376
第三节 中国现存多年冻土历史演变主要阶段及其南界(下界)377
一、晚更新世以前阶段377
二、晚更新世冰盛期阶段378
三、全新世冻土历史演变及现今多年冻土形成时代383
第十三章 冻土区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387
第一节 冻土的基本性质390
一、相变特性391
二、物质迁移特性392
三、热物理特性394
四、体积膨胀-收缩特性395
五、强度特性398
一、冰冻所造成的问题401
第二节 冻土区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401
二、热融所造成的问题403
三、冰冻和热融综合作用所引起的问题404
四、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变化406
第三节 冻土区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的原则和经验408
一、冻土区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408
二、防治冻害、保护和改善冻土环境的基本原则410
三、防治冻害、保护和改善冻土-地质环境的若干经验413
参考文献424
附录Ⅰ:图、表英文译名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