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经济发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经济发展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4294804.jpg)
-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经济发展史》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4093·105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经济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序篇 国营农场创建前社会经济概貌1
第一章 幅员辽阔的黑龙江垦区1
第一节 垦区的自然地理1
一、地理位置与地形地势1
目录1
二、气候与水文3
三、土壤与植被8
第二节 垦区的经济地理10
一、种植业的分布10
二、工业的分布12
三、林、牧、副、渔业的分布13
一、清王朝对黑龙江地区的开发与统治17
第二章 解放前黑龙江垦殖经济述略17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开发与垦殖17
二、民国时期的移民垦殖22
第二节 农业中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23
一、富农经济的萌发23
二、早期农牧垦殖公司的兴办24
三、土地的进一步集中与经营地主的出现27
第三节 日本帝国主义的移民侵略与掠夺28
一、日伪时期的移民侵略和对土地的掠夺28
二、日伪时期扩大粮食掠夺和改良农业的措施32
第三章 解放初期黑龙江省的社会经济概观35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省经济的落后面貌35
一、濒临破产的农业经济35
二、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36
一、“北大荒”人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的贡献37
第二节 支援战争和恢复经济37
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9
第三节 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继续与发展41
一、南泥湾精神在黑龙江的发扬41
二、创办社会主义国营农场的历史任务42
第一篇 国营农场的创建(1947—1957年)46
第四章 艰苦创业的最初三年46
第一节 第一批国营农场的诞生46
一、国营农场的星星之火46
二、在艰难中起步52
三、开荒生产与基本建设55
一、农业机械的装备状况58
第二节 早期的农业技术及经营管理58
二、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的农艺技术59
三、经营管理水平与经营效果62
第三节 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展65
一、第一个国营农场管理机构的建立65
二、经营企业化、管理民主化的提出67
三、在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产量上下功夫69
第五章 迈向健康发展的第一步74
第一节 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74
一、对办场方针认识的逐步深入74
二、加强国营农场工作的决定77
第二节 在巩固中发展和提高79
一、农场建设的巩固和发展79
二、农业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81
三、技术力量的不断增强83
四、经营管理的改善84
五、先进生产者所起的模范作用87
第六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农场建设89
第一节 在整顿中开创农场工作的新局面89
一、领导认识的提高和管理机构的调整89
二、推行计件工资制93
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94
四、农场示范作用的初步显示97
第二节 新垦区的开拓100
一、一个新垦区的出现100
二、新垦区的创建过程101
三、创建中的成就和问题104
第三节 创建友谊农场106
一、国务院关于建立友谊农场的决定106
二、友谊农场的创建107
三、友谊农场的影响111
第四节 迅速的发展112
一、在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推动下112
二、一批劳改农场的建立113
三、初具规模的垦区116
第二篇 国营农场经济的发展(1958—1967年)119
第七章 国营农场经济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119
的曲折发展119
第一节 建设高潮的形成119
一、迅速发展的形势119
二、“五边”方针的执行和“投资包干”的实施121
三、省属农场的下放及合江农垦局的成立124
第二节 农场经济在“大跃进”中的发展126
一、近十万官兵奔赴“北大荒”126
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127
三、发展多种经营130
四、直接承担农畜产品出口的任务133
五、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134
第三节 国营农场的人民公社化135
一、农场人民公社化的过程135
二、农场与社队的合并136
三、“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140
第四节 严峻的考验141
一、自然灾害的侵袭141
二、共产风和瞎指挥的危害142
三、英雄的农垦战士146
第八章 国营农场经济在调整、巩固、149
充实、提高中健康发展149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转折149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国营农场建设的重要指示149
二、标志着农场经济发展中重大转折的一次重要会议151
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调整153
一、黑龙江省农垦厅的成立153
二、东北农垦总局的成立153
三、专(市)县国营农牧场的整顿155
四、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确立157
第三节 遵循经济规律,改进经营管理159
一、完善计划管理,健全规章制度159
二、调整场队的规模和管理体制162
三、实行包、定、奖的经营管理制度164
四、改革平均主义的工资形式166
五、改进资金管理168
六、改革经营管理的“五条”、“十六条”171
七、职工生活的改善173
八、经营管理中的政治思想工作175
第四节 遵循自然规律,提高生产力水平176
一、规划补课和制订七年发展规划176
二、重点机械化生产队179
三、大规模地更新农业机械180
四、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181
五、水利与林业185
二、显著的经营成果188
一、农场发展的规模188
第五节 丰满的硕果188
第三篇 国营农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严重挫折194
(1968—1975年)194
第九章 “左”倾错误及其对国营农场的危害194
第一节 管理体制的大变动195
一、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195
二、省属国营农场的“下放”197
第二节 违背经济规律的经营管理198
一、否定农场管理的成功经验198
二、废弛合理的规章制度201
三、实行平均主义的工资制度204
四、抹煞职工家庭副业的作用205
一、盲目搬用大寨经验207
第三节 违背自然规律的农业措施207
二、贬低农业机械的作用208
三、科学技术遭受摧残210
四、“瞎指挥”的严重危害213
第四节 劳动力急剧增长及其后果214
一、过量接收城市知识青年214
二、“包下来”的就业政策215
三、劳动力急剧增长及其影响216
第五节 经济遭受挫折及其影响218
一、经营情况日益恶化218
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评221
第一节 加强垦区建设的重要决策223
一、垦区商品粮基地建设223
第十章 总结经验教训,恢复和发展生产223
二、管理体制的调整224
三、从总结经验教训中提高认识226
第二节 把经营管理重新提到日程228
一、重新起用农场管理干部228
二、有保留地恢复部分规章制度230
三、克山、曙光两场增产的影响232
四、重新强调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235
五、职工家属又有了“园田地”236
第三节 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239
一、工资制度改革的由来239
二、试点方案及基本情况240
三、试点范围的扩大及其结果243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过程245
第四节 生产的恢复和经济发展概况245
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247
三、工业的全面发展及其影响249
第四篇 国营农场经济的调整和改革(1976—1982年)255
第十一章 为恢复和发展农垦经济而作的努力255
第一节 生产建设兵团和省属国营农场的改制255
一、领导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255
二、全省农垦系统组织上空前统一的意义258
第二节 新的发展规划及其初步实施259
一、在“农业学大寨”推动下制订的“五五”发展规划259
二、“三为主”的工业发展方针262
三、开发三江平原的重大措施——别拉洪河工程264
一、耕作制和耕作机具的改革266
第三节 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措施266
二、农艺科学及其有关政策措施268
三、机务作业的标准化272
第四节 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及其对垦区的影响275
一、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275
二、国务院工作组对垦区的全面考察277
第五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三年279
一、1976—1978年的经济发展概况279
二、根源在于“左”的干扰280
第十二章 国营农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82
第一节 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而实行的战略转变282
一、三中全会的决策,从“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82
二、以种好现有耕地为主,加速农业的发展284
三、压缩基本建设战线,调整工业287
一、多层次所有制结构的初步形成290
第二节 国营农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责任制的建立290
二、开展多种经营,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294
三、国家对农场实行财务包干制296
四、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300
五、企业自主权的扩大304
第三节 流通领域里的初步改革307
一、物资管理体制的改革307
二、多渠道商业网和农工商综合经营309
三、对外贸易的发展312
第四节 以机械化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试点314
一、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的技术引进314
二、以补偿贸易方式建立的洪河农场318
三、“全盘机械化生产队”的试点320
一、农垦科研的发展323
第五节 农垦科研和智力投资323
二、培训农垦专业干部的智力投资325
三、建立适应国营农场特点的教育体系327
第六节 农垦经济的发展和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330
一、大踏步迈进的两年330
二、严重受灾的教训和一年恢复的实现332
三、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337
四、职工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340
五、社会主义新型农垦城镇的建设343
结束语348
附录1: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经济发展大事记361
附录2: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所属农(牧)场历史沿革378
一览表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