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0347332.jpg)
- 刘明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ISBN:750311875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295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地图/地图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图1
中国在世界自然带中的位置 1∶90 000 0001
中国行政区划 1∶24 000 0003
地貌和地质5
中国地势 1∶18 000 0005
中国地势剖面7
中国按海拔高度分配的面积占全国领土总面积的比重分布图 1∶50 000 0008
中国地势三大阶梯示意图 1∶50 000 0008
中国山文 1∶24 000 0009
中国地貌类型 1∶24 000 00010
中国地貌类型 1∶24 000 00011
中国构造地貌类型 1∶24 000 00012
中国黄土地貌及南方红层地貌 1∶24 000 00013
中国沙漠、戈壁和绿洲分布 1∶24 000 00014
中国冰川和冻土分布 1∶24 000 00015
中国岩溶地貌 1∶24 000 00016
中国典型陆地地貌示例17
中国地貌区划 1∶36 000 00019
中国地貌区划 1∶60 000 00020
中国地形区划 1∶60 000 00020
中国地质 1∶18 000 00021
中国加里东阶段古构造图 1∶36 000 00023
中国海西(华力西)阶段古构造图 1∶36 000 00023
中国燕山阶段古构造图 1∶36 000 00024
中国喜马拉雅阶段古构造图 1∶36 000 00024
中国主要构造体系 1∶24 000 00025
中国大地构造 1∶24 000 00026
中国板块构造 1∶24 000 00027
中国地质年代、地壳运动、生物演化简表28
中国大地构造图说明28
气候29
中国一月海平面气压及盛行风向频率 1∶60 000 00029
中国七月海平面气压及盛行风向频率 1∶60 000 00029
中国一月1500米高度上的平均流场 1∶60 000 00030
中国七月1500米高度上的平均流场 1∶60 000 00030
中国一月3000米高度上的平均流场 1∶60 000 00031
中国七月3000米高度上的平均流场 1∶60 000 00031
中国一月5000米高度上的平均流场 1∶60 000 00032
中国七月5000米高度上的平均流场 1∶60 000 00032
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多年一月600百帕平均图 1∶60 000 00033
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多年八月600百帕平均图 1∶60 000 00033
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月) 1∶60 000 00034
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七月) 1∶60 000 00034
中国一月气候锋及气旋路径 1∶60 000 00035
中国七月气候锋及气旋路径 1∶60 000 00035
中国冬季气团和锋 1∶60 000 00036
中国夏季气团和锋 1∶60 000 00036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 1∶36 000 00037
中国七月平均气温 1∶36 000 00037
中国年平均气温 1∶36 000 00038
中国气温年较差 1∶36 000 00038
中国年气温日较差 1∶36 000 00039
中国四季分配类型 1∶36 000 00039
中国年降水量 1∶36 000 00040
中国年降水日数和雨季类型 1∶36 000 00040
中国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及春季盛行风向 1∶36 000 00041
中国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及夏季盛行风向 1∶36 000 00041
中国秋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及秋季盛行风向 1∶36 000 00042
中国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及冬季盛行风向 1∶36 000 00042
中国年降水量变率 1∶36 000 00043
中国年水面蒸发量 1∶36 000 00043
中国年干燥度 1∶36 000 00044
中国年陆面蒸发量 1∶36 000 00044
中国冬夏季风及其进退 1∶60 000 00045
中国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1∶60 000 00045
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及与西风急流轴跳跃关系图解45
中国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区划 1∶36 000 00046
侵入中国的寒潮和台风路径 1∶60 000 00046
中国从北到南从东向西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47
中国气候类型 1∶60 000 00047
中国主要气象台站的日照时数、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变化48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 1∶60 000 00048
中国气候区划 1∶36 000 00049
中国气候区域 1∶60 000 00050
中国气候区域 1∶60 000 00050
中国气候区域 1∶60 000 00050
中国气候区划 1∶60 000 00050
陆地水51
中国水系流域和水利 1∶18 000 00051
中国年径流深 1∶36 000 00053
中国年径流量变差系数 1∶36 000 00053
中国径流带分布 1∶60 000 00054
中国主要河流重要测站月平均流量、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图54
中国河川动态类型 1∶60 000 00055
中国潜水区划 1∶36 000 00055
中国的湖泊分布 1∶36 000 00056
中国地下水类型分布 1∶36 000 00056
中国水文区划 1∶36 000 00057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比较表57
中国主要区域水平衡 1∶36 000 00058
中国水量平衡值58
中国主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值58
中国水文区划草案 1∶70 000 00058
中国河流水文区划 1∶70 000 00058
海域59
中国的海岸变迁、海底沉积物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1∶18 000 00059
中国近海地貌 1∶18 000 00060
中国近海表层水温和海流(二月) 1∶18 000 00061
中国近海表层盐度(二月) 1∶36 000 00061
中国近海表层水温和海流(八月) 1∶18 000 00062
中国近海表层盐度(八月) 1∶36 000 00062
土壤63
中国土壤类型 1∶18 000 00063
中国土壤区划 1∶60 000 00065
中国土壤区划 1∶60 000 00065
中国温带、暖温带(北纬40~45°)植被水平分布的经向变化及其与大气降水、土壤的关系示意图65
中国东部自东北到华南(东经约120-110°)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及其与气温、大气降水、土壤的关系示意图66
中国主要土类典型剖面66
生物67
中国植被类型 1∶18 000 00067
中国植物区系 1∶60 000 00069
中国植被区划 1∶60 000 00069
中国植被区划 1∶60 000 00069
中国植被类型图谱70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1∶36 000 00071
中国生态地理动物群 1∶36 000 00071
中国鸟兽区系分区 1∶36 000 00072
中国第四纪动物区系演变示意图72
自然环境的演变73
中国晚第三纪古地理环境 1∶36 000 00073
中国第四纪中、晚更新世古地理环境 1∶36 000 00073
中国晚更新世最后冰期年平均气温分布74
中国晚更新世最后冰期年降水量分布74
20世纪中国大范围降水正负距平比值的多年变化曲线74
中国500年来温度变化曲线74
根据物候所得结果中国1700年来温74
度波动趋势图74
中国近5000年温度变化曲线74
中国冷暖与干湿气候的周期性振动74
中国东部17—19世纪的干湿变化74
北京每10年平均气温 北京干湿期的平均降水量74
上海干湿期的平均降水量74
青藏高原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概况74
资源75
中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 1∶36 000 00075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分布 1∶36 000 00075
中国各流域水资源分区和灌溉排水分带 1∶36 000 00076
中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 1∶36 000 00076
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 1∶36 000 00077
中国年太阳辐射平衡值分布 1∶36 000 00077
中国年日照时数 1∶36 000 00078
中国年平均无霜期和年平均霜日数 1∶36 000 00078
中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 1∶36 000 00079
中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积温 1∶36 000 00079
中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 1∶36 000 00080
中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数 1∶36 000 00080
中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期间的降水量 1∶36 000 00081
中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期间的降水量 1∶36 000 00081
中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的降水量 1∶36 000 00082
中国种植制度的热量条件区划 1∶36 000 00082
中国粮食作物资源(一)——水稻 1∶60 000 00083
中国粮食作物资源(二)——小麦 1∶60 000 00083
中国粮食作物资源(三)——玉米 1∶60 000 00083
中国粮食作物资源(四)——高粱、谷子 1∶60 000 00083
中国粮食作物资源(五)——甘薯、马铃薯 1∶60 000 00084
中国粮食作物资源(六)——大豆 1∶60 000 00084
中国油料作物资源(一)——花生、向日葵、油茶 1∶60 000 00084
中国油料作物资源(二)——油菜、芝麻 1∶60 000 00084
中国纤维作物资源(一)——棉花 1∶60 000 00085
中国纤维作物资源(二)——红麻、黄麻、苎麻、亚麻 1∶60 000 00085
中国糖料作物资源——甘蔗、甜菜 1∶60 000 00085
中国饮料作物资源——茶、咖啡 1∶60 000 00085
中国烟草作物资源——烤烟、晒烟 1∶60 000 00086
中国水果资源——苹果、葡萄、梨、桃、柑橘、荔枝、龙眼、香蕉 1∶60 000 00086
中国特种经济植物资源(一)——桑树、柞树、毛竹 1∶60 000 00086
中国特种经济植物资源(二)——天然橡胶、椰子、剑麻、核桃、油桐 1∶60 000 00086
中国的森林分布 1∶36 00000087
中国的草地资源分布 1∶36 000 00087
中国畜牧业综合区划及大牲畜主要优良品种分布 1∶36 000 00088
中国饲料区划及小牲畜、家禽主要优良品种分布 1∶36 000 00088
中国淡水鱼类分布 1∶60 000 00089
中国特产兽类(一) 1∶60 000 00089
中国特产兽类(二) 1∶60 000 00089
中国特产鸟类(一) 1∶60 000 00089
中国特产鸟类(二) 1∶60 000 00090
中国特产鸟类(三) 1∶60 000 00090
中国特产兽类(三) 1∶60 000 00090
中国两栖爬行类 1∶60 000 00090
中国近海主要游泳动物资源 1∶18 000 00091
中国近海主要底栖动物、底栖植物和浮游动物资源 1∶18 000 00092
中国海岸带水化学类型和海底矿产资源 1∶18 000 00093
中国近海海水动力资源 1∶18 000 00094
中国沿海滩涂、港口、旅游资源和海洋开发 1∶18 000 00095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分布 1∶36 000 00096
中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 1∶36 000 00096
中国的煤炭资源分布 1∶36 000 00097
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 1∶36 000 00097
中国地热资源和核能资源分布 1∶24 000 00098
中国各地区水能资源蕴藏量分布 1∶36 000 00099
中国各地区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分布 1∶36 000 00099
中国各水系水能资源蕴藏量分布 1∶36 000100
中国各水系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分布 1∶36 000 000100
中国生物能资源分布 1∶36 000 000101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1∶36 000 000101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1∶36 000 000102
中国海洋能资源和沼气资源分布 1∶36 000 000102
5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密度分布 1∶60 000 000103
9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密度分布 1∶60 000 000103
中国各地区平均人口密度 1∶60 000 000103
中国各地区青年、中年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 1∶60 000 000103
中国各地区经济活动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 1∶60 000 000104
中国各地区乡村劳动力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 1∶60 000 000104
中国各地区文盲、半文盲率 1∶60 000 000104
中国各地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 1∶60 000 000104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和国家级旅游区分布 1∶36 000 000105
中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分布105
万里长城、泰山、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九寨沟、黄龙、峨眉山、武陵源、敦煌—瓜州106
综合自然区划107
中国自然区划 1∶36 000 000107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 1∶36 000 000107
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业为目的的中国自然区划 1∶36 000 000108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1∶36 000 000109
中国自然地理区域 1∶36 000 000110
中国自然区划 1∶36 000 000111
中国农业自然区划 1∶36 000 000112
东北地区113
东北地区——普通地图 1∶6 000 000113
大兴安岭地貌类型 1∶9 000 000115
长白山地地貌类型 1∶6 000 000115
东北地区地势剖面116
哈尔滨附近顾乡屯地形剖面116
延吉盆地地形地质剖面116
大兴安岭—长白山地形地质剖面116
松嫩平原第四纪地质 1∶6 000 000117
松辽分水岭 1∶6 000 000117
三江平原地貌类型 1∶4 500 000117
东北地区火山和熔岩分布 1∶15 000 000118
五大连池地区火山景观土地类型 1∶30 000118
长白山天池火口湖118
五大连池火山群剖面118
东北地区综合气候图 1∶9 000 000119
东北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及冻土分布 1∶15 000 000120
东北地区年降雪初期及终期 1∶15 000 000120
东北地区极端最低气温表120
东北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表120
东北地区年初、终霜日期表120
东北地区积雪初、终日期和积雪最大厚度表120
东北地区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表120
东北地区水系流域及河流封冻期 1∶9 000 000121
东北地区黑土和黑钙土分布 1∶15 000 000122
东北地区北部荒地分布 1∶9 000 000122
东北地区植被类型及植被土壤区 1∶9 000 000123
东北地区东西向自然景观剖面124
长白山北侧自然景观剖面124
东北地区东部三种地形部位上的沼泽124
东北地区沼泽分布和类型简表124
华北地区125
华北地区——普通地图 1∶6 000 000125
华北平原地貌类型 1∶9 000 000127
华北平原的成长 1∶9 000 000127
华北平原发展过程127
周口店沿河区夷平面与阶地分布位置剖面128
黄河三角洲的成长 1∶1 200 000128
滦河三角洲及渤海湾 1∶3 000 000128
芝罘岛连岛沙咀 1∶3 000 000128
大同火山群128
山东丘陵地貌类型 1∶6 000 000129
山东丘陵地质剖面 1∶6 000 000129
济南泉水的形成129
黄河中游马兰黄土分布与分带 1∶12 000 000129
黄土高原地貌类型 1∶90 000 000130
山西地台近期升降及断裂系统 1∶90 000 000130
关中盆地地形地质剖面130
黄河北岸垣曲至河底村剖面130
陕甘与山西高原地质剖面130
陕北盆地剖面130
华北地区综合气候图 1∶9 000 000131
华北地区年暴雨(日降水量≥50.0毫米)日数及年雷暴日数 1∶18 000 000132
华北地区年大风(≥8级)日数及年沙暴日数 1∶18 000 000132
华北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表132
华北地区农闲期、生长期和无霜期表132
华北地区四季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表132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1∶15 000 000133
人民胜利渠 1∶900 000133
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 1∶6 000 000133
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区域及输沙模数 1∶12 000 000133
淮河水系流域和水利 1∶6 000 000134
关中盆地水系和水利 1∶3 000 000134
华北地区植被类型及植被土壤区 1∶9 000 000135
华北平原的盐碱地、地下水及沙地 1∶9 000 000136
吕梁山植被类型 1∶3 000 000136
华北平原及邻近山地景观类型136
华北平原土壤、植被组合剖面136
华北地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136
华中地区东部137
华中地区东部—普通地图 1∶6 000 000137
长江三角洲地貌类型 1∶3 000 000139
江苏省海岸类型和辐射沙洲群的分布139
长江三角洲的变迁 1∶3 000 000139
崇明岛的变迁139
鄱阳湖平原地貌类型 1∶3 000 000140
巢湖平原地貌类型 1∶3 000 000140
鄱阳湖水系各大河的水量、输沙量及河口三角洲特征表140
合肥附近拱曲形成的江淮分水岭140
江汉平原地貌类型 1∶3 000 000140
南阳盆地地貌类型 1∶3 000 000141
射阳河曲流及苏北水文网 1∶1 500 000141
海坛岛地貌类型141
大别山地形剖面141
福建地貌类型 1∶4 500 000142
浙江地貌类型 1∶4 500 000142
浙江东部郭巨地区对置的岛链海岸 1∶900 000142
浙江东部郭巨地区对置的岛链海岸剖面142
南岭山地 1∶4 500 000143
华中地区东部主要红层盆地及花岗岩分布 1∶12 000 000143
庐山断块上升示意图143
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地形地质剖面143
黄山旅游区144
华中地区东部综合气候图 1∶9 000 000145
华中地区东部梅雨期的起迄等日期线 1∶12 000 000146
梅雨综合示意图 1∶18 000 000146
华中地区东部梅雨期前后水分要素的时间曲线图表146
华中地区东部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表146
华中地区东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初、终期及≥10℃积温表146
华中地区东部四季持续期及始日表146
汉江水系流域和水利 1∶6 000 000147
荆江分洪及荆江大堤形势 1∶900 000147
洞庭湖的变迁148
淠史杭灌区 1∶1 500 000149
江水北调第一期工程江苏段线路149
浙闽丘陵格状水系 1∶6 000 000150
江都水利枢纽150
灵渠分水略图150
湘桂源流及灵渠 1∶900 000150
华中地区东部植被类型及植被土壤区 1∶9 000 000151
江西省红壤、黄壤分布及土地利用改良分区 1∶6 000 000152
鄱阳湖区的治理和开发 1∶1 850 000152
南岭山地中段自然景观剖面152
华中地区西部153
华中地区西部——普通地图 1∶6 000 000153
秦岭和汉江谷地地貌类型 1∶3 000 000155
秦岭地质构造 1∶4 500 000155
四川、重庆泥石流分布图156
四川盆地地貌类型 1∶6 000 000156
三峡地质剖面156
长江三峡 1∶1 500 000156
云贵高原地壳结构和强地震 1∶9 000 000157
腾冲附近火山及温泉 1∶600 000157
横断山地地貌类型 1∶9 000 000157
滇池及昆明盆地地貌类型 1∶900 000158
洱海及大理盆地构造地貌 1∶900 000158
昆明断陷盆地158
云南中部盆地与构造 1∶6 000 000158
横断山区的山河相间剖面158
贵州高原碳酸盐类岩石分布159
华中地区西部岩溶地貌 1∶9 000 000159
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159
滇东至桂东岩溶形态演化图159
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比重图160
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综合分区160
都江堰灌区 1∶2 700 000160
1949年前都江堰工程示意图160
云南省干旱灾害分区160
华中地区西部综合气候图 1∶9 000 000161
华中地区西部年雾日数及年降水日数 1∶15 000 000162
四川盆地干旱分区 1∶6 000 000162
华中地区西部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表162
华中地区西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初、终期及≥10C积温表162
华中地区西部四季持续期及始日表162
华中地区西部年暴雨统计表162
华中地区西部植被类型及植被土壤区 1∶9 000 000163
华中地区西部横断山脉南段高山纵谷植被垂直带谱164
华中地区西部自然景观剖面164
华中地区西部主要山地植被土壤垂直带谱164
华南地区165
华南地区——普通地图 1∶9 000 000165
珠江三角洲地貌类型 1∶1 500 000167
珠江三角洲发育过程167
韩江三角洲地貌类型 1∶450 000168
厦门地区海岸地貌 1∶1 500 000168
钦州湾地貌类型 1∶1 500 000168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地貌类型 1∶4 500 000168
粤东闽南花岗岩地貌类型 1∶3 000 000169
广西岩溶地貌类型 1∶6 000 000169
滇南“帚状”间山宽谷地貌 1∶4 500 000170
滇南“帚状”地区典型地貌 1∶1 500 000170
桂林孤峰平原剖面170
华南地区综合气候图 1∶12 000 000171
华南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期和终期 1∶18 000 000171
华南地区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和年暴雨日数表171
华南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和年逐旬日最高气温≥30℃日数表172
入侵华南的寒潮路径 1∶36 000 000172
侵袭华南的台风源地和路径 1∶36 000 000172
1951—1980年在中国登陆台风次数统计表172
华南地区植被类型及植被土壤区 1∶12 000 000173
我国热带界线和热带、亚热带植物、作物资源 1∶12 000 000174
云南南部中段山区土地利用和自然条件综合剖面174
华南地区岛屿成因类型 1∶18 000 000175
华南地区主要岛屿统计表175
海南岛五指山西南坡植被土壤垂直带谱175
台湾玉山西坡植被土壤垂直带谱175
海南岛生物资源 1∶4 500 000175
海南岛自然景观剖面175
台湾岛的构造、山文和水系 1∶4 500 000176
台湾岛的生物资源 1∶4 500 000176
永兴岛和石岛土壤分布 1∶60 000176
太平岛自然景观 1∶36 000176
内蒙古地区177
内蒙古地区——普通地图 1∶6 000 000177
内蒙古地区中部和西部地貌类型 1∶6 000 000179
桌子山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形地质剖面179
内蒙古地区戈壁、沙漠和黄土分布 1∶9 000 000180
阿巴嘎熔岩台地及火山群地貌 1∶1 500 000180
戈壁、沙和黄土的带状分布模式180
阴山山地地貌类型及构造 1∶3 000 000181
乌兰察布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地形地质剖面181
内蒙古地区中部地形地质剖面182
呼伦贝尔高原地形地质剖面182
毛乌素沙地 1∶3 000 000182
呼伦贝尔高原地貌类型 1∶4 500 000182
内蒙古地区综合气候图 1∶9 000 000183
内蒙古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初、终期及≥10.0℃积温表183
内蒙古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表183
内蒙古地区平均相对湿度表183
内蒙古地区年大风(≥8级)日数及年降雪日数 1∶9 000 000184
内蒙古地区平均沙暴日数表184
内蒙古地区年日照时数和年日照百分率表184
内蒙古地区四季持续期及始日表184
内蒙古地区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表184
内蒙古地区地下水分布 1∶12 000 000185
内蒙古地区主要河流统计表185
河套灌区 1∶3 000 000185
西辽河水系流域及水利 1∶4 500 000186
宁夏灌区 1∶3 000 000186
内蒙古地区植被类型及植被土壤区 1∶12 000 000187
内蒙古地区沿北纬44°10′自然景观剖面187
贺兰山东西坡自然景观剖面187
内蒙古地区自然带 1∶12 000 000188
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188
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森林分布的历史变化 1∶10 500 000188
西北地区189
西北地区——普通地图 1∶9 000 000189
天山山系及现代冰川分布 1∶9 000 000191
天山山脉主要冰川统计表191
天山山脉冰川类型统计表191
天山山脉雪线的高度比较表191
阿尔泰山地貌类型 1∶4 500 000191
河西走廊地貌类型 1∶4 500 000192
吐鲁番盆地地貌类型 1∶3 000 00019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貌类型 1∶3 000 000193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貌类型 1∶9 000 000193
巴丹吉林沙漠地貌类型 1∶3 000 000194
腾格里沙漠地貌类型 1∶3 000 000194
乌兰布和沙漠地貌类型 1∶3 000 000194
西北地区综合气候图 1∶12 000 000195
西北地区年日照时数和年日照百分率表195
西北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表195
西北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初、终期及≥10℃积温表195
西北地区年积雪初、终期及积雪日数表195
天山中段南北气温和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剖面195
西北地区年大风(≥8级)日数及年沙暴日数 1∶18 000 000196
西北地区年日最低气温≤0℃日数及年日最高气温≥30℃日数 1∶18 000 000196
西北地区平均气温日较差及年较差表196
西北地区平均相对湿度表196
西北地区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表196
西北地区平均蒸发量表196
塔里木盆地水系及自流水分布 1∶9 000 000197
塔里木河主要支流长度、流域面积及径流量统计表坎儿井结构示意图197
西北高山地区年径流变差系数与流域平均高度的关系表197
河西走廊水系和自流水分布 1∶4 500 000198
河西走廊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及流量统计表198
新疆水量平衡表198
西北地区植被类型及植被土壤区 1∶12 000 000199
阿尔泰山地西南坡自然景观垂直带谱200
博格达山植被垂直带谱200
东祁连山地植被垂直带谱200
西北地区各个荒漠盆地的自然景观结构图式200
准噶尔盆地(沿东经87°10′)自然景观剖面200
祁连山—嘎顺诺尔自然景观剖面200
青藏地区201
青藏地区——普通地图 1∶9 000 000201
青藏地区山文及水系 1∶12 000 000203
青藏地区主要河流流量统计表203
青藏高原隆起时代演化示意图204
青藏高原形成的阶段204
青藏高原地区板块结构平面示意图204
雅鲁藏布江纵剖面图204
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盆地地貌类型 1∶6 000 000205
青海湖盆地地形地质剖面205
西藏地热资源 1∶18 000 00020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貌景观206
珠穆朗玛峰北坡地质示意剖面206
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剖面及地壳厚度图206
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冰带的分布206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金山脉的构造剖面206
珠穆朗玛峰地区我国境内的现代主要冰川表206
青藏地区综合气候图 1∶12 000 000207
青藏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表207
青藏地区年日照时数和年日照百分率表207
青藏高原冰雹日数和年大风(≥8 1∶18 000 000级)日数208
青藏高原年夜雨量百分率和年雷暴日数 1∶18 000 000208
青藏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表208
青藏地区年平均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表208
青藏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日数和积温表208
青藏高原干、湿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表208
青藏地区植被类型及植被土壤区 1∶12 000 000209
青藏高原各气侯类型的垂直自然带谱 1∶18 000 000210
青藏高原东西向(北纬32°附近)自然景观水平地带分布210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谱210
环境问题211
中国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分布 1∶36 000 000211
中国强地震震中、地震带分布和震害分区 1∶36 000 000211
中国水土流失类型分布 1∶36 000 000212
中国沙漠及土地荒漠化分布 1∶36 000 000212
中国土地盐渍化和沼泽化分布 1∶36 000 000213
中国环境污染及重点治理的地区分布 1∶36 000 000213
中国的暴雨日数、洪水灾害和风暴潮分布 1∶36 000 000214
中国的干旱灾害和季节干旱地区分布 1∶36 000 000214
中国的低温冷害、冻害、雹害分布 1∶36 000 000215
中国的大风灾害分布 1∶36 000 000215
中国的畜牧业气象灾害和森林火灾 1∶36 000 000216
中国灾害地理区划 1∶36 000 000216
主要改造自然工程217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分布 1∶36 000 000217
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重点治理地区分布 1∶36 000 000217
中国的沙漠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分布图 1∶24 000 000218
沙坡头地区沙漠治理景观图218
元代京杭运河全线开通示意图219
明代汤绍恩修建的三江闸示意图219
京杭运河历史变迁 1∶9 000 000219
京杭运河沿线地势剖面219
“一江两河”综合开发区规划示意图220
引大入秦渠系、灌区分布略图220
黄河、长江水系流域开发治理 1∶9 000 000221
松花江、辽河水系流域开发治理 1∶9 000 000223
珠江水系流域开发治理 1∶9 000 000224
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区 1∶50 000 000224
中国自然保护225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和自然保护分区 1∶24000 000225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226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26
卧龙自然保护区226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26
分区自然景观照片227
东北地区自然景观照片227
华北地区自然景观照片229
华中地区东部自然景观照片231
华中地区西部自然景观照片233
华南地区自然景观照片235
内蒙古地区自然景观照片237
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照片239
青藏地区自然景观照片241
附录243
地图投影243
统计资料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