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相争与相融 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相争与相融 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 尹继佐,周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1201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学术思想-思想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相争与相融 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关于中国学术流变的断想 冯天瑜1

孔子对“道”的认知与实践——子学思潮中老子与孔子思想关系的文本考察 张朋12

一、孔子“志于道”12

二、孔子“学以致道”16

三、道与仁:孔子思想体系的结构和层次24

从“同异”、“坚白”之争看先秦诸子的相争与相融 周山32

一、“合同异”与“别同异”的相争与相融33

二、“盈坚白”与“离坚白”的最后一场讨论37

三、公孙龙从不同学派中汲取了什么40

四、结语:名家内部不存在“合”、“离”两派43

一、近现代学者对《指物论》首句的解读45

从《指物论》看名家对老庄思想的吸收 周山45

二、解读新径:以非指喻指之非指48

三、源头活水:名可名,非常名52

四、解读《指物论》53

五、结语:重新评估老、庄在先秦逻辑史上的地位55

先秦黄老恩潮源流述要 白奚57

一、黄老学起于先秦57

二、黄老之称谓59

三、黄老学的兴起60

四、黄老学溯源62

五、黄老学的学术特征64

六、黄老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66

七、黄老学的主要思想内容68

八、先秦黄老学的历史地位70

马王堆四篇古佚书与黄老思潮 萧汉明73

一、四篇古佚书的历史背景与学术前提73

二、四篇古佚书的宇宙论77

三、撮名法之要,论道、法与刑名83

四、因阴阳之大顺,先德而后刑88

五、结语93

一、《公羊传》的由来94

《公羊春秋》对独尊儒术的独特影响 王绍玺94

二、《公羊传》的主要特点98

三、《公羊传》标举的《春秋》之“义”103

四、董仲舒对《春秋》的独创解说113

五、《公羊传》对汉代经学的主要影响127

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 周桂钿132

一、具体分析不同时期的情况132

二、具体分析不同人物的思想137

融合儒道,走出经学——王弼玄学《易》源流分析 高峰143

一、两汉经学《易》与今文《易》大义144

二、王弼玄学《易》的渊源及其学术背景150

三、王弼玄学《易》的中心观念154

一、名教本于自然164

论名教与自然之辩 朱义禄164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173

三、名教即自然187

贵无与崇有——王弼与裴頠玄学思想之比较 侯伟东199

一、有与无200

二、自然与名教202

三、圣人(君主)的地位205

四、结语206

究竟谁真正拥有成佛的权利?——隋唐时期一切众生佛性有无的争论 夏金华208

一、争论的缘起208

二、“一性皆成”与“五姓各别”209

三、“慈恩”与“西明”之争220

四、湛然与“无情有性”229

五、“一性皆成”是方便说242

儒、佛相融——中国学术内涵深入与充实的一个范例 何锡蓉258

一、静与敬的传统含义259

二、传统儒学的形上论证261

三、儒表佛里的嫁接264

四、以“敬”替“静”268

五、结论276

明代心学和理学互争的主因、特点与走向 翁绍军279

一、互争的主因279

二、互争的特点286

三、互争的走向299

评析罗整庵对佛禅心性说的排辟 翁绍军309

清初朴学思潮形成过程中的学术纷争与融合 李海生321

一、同中有异:学术互争与反理学运动322

二、合异为同:学术互渗融合与朴学思潮的兴起333

清初的《书》、《易》辨伪及其对朴学思潮的影响 李海生349

一、阎若璩与古文《尚书》辨伪350

二、毛奇龄对古《书》辨伪学的批评353

三、古文《尚书》辨伪与清初的学术发展356

四、清初的《易图》辨伪学363

五、胡渭与《易图》辨伪诸家365

六、《书》、《易》辨伪的思想史意义及其对朴学思潮的影响374

儒学在独尊和争鸣的互动中演进 陈卫平381

一、从诸子争鸣到一家独尊:儒学的确立和成熟381

二、从援道入儒到三教鼎立:儒学在曲折中发展388

三、从正统理学到扬弃理学:儒学的重振和总结394

世纪论战:百年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反思 方松华404

现代多元学术思潮的冲突与融合 方松华416

一、冲突之缘起416

二、新文化运动之反思417

三、“现代新儒家”批判421

四、“科玄论战”之意义423

五、“中西文化融合”之难题4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