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Li-F 花岗岩液态分离与实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Li-F 花岗岩液态分离与实验
  • 王联魁,黄智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7864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Li-F 花岗岩液态分离与实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Li-F花岗岩岩浆与热液交代观点的争论1

一、俄罗斯(包括前苏联)两种对立观点的发展1

二、我国两种观点争论的变化4

三、世界其他各国交代与岩浆观点的争论6

第二节 Li-F花岗岩结晶分异和液态分离两种认识演变7

一、结晶分异观点7

二、液态分离观点8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基础和有利条件分析15

一、研究Li-F花岗岩的良好客观条件15

二、研究Li-F花岗岩有利的主观条件16

第二章 Li-F花岗岩的独特性18

第一节 岩浆热液体系18

一、Li-F花岗岩组合18

二、Li-F花岗岩空间分布18

四、Li-F花岗岩物质来源19

三、Li-F花岗岩时代19

五、典型Li-F花岗岩产出深度20

六、典型Li-F花岗岩“岩浆热液体系”20

第二节 典型Li-F花岗岩三端元组分22

一、三端元组成和地质特征22

二、三端元划分的化学标志24

三、三端元划分的微量元素标志26

四、三端元划分的稀土元素标志26

一、不混溶为主的液态分离27

第三节 典型Li-F花岗岩不混溶为主的液态分离和气液分馏为主的液态分离27

二、气液分馏为主的液态分离30

第三章 Li-F花岗岩时空分布33

第一节 Li-F花岗岩时间分布33

一、前寒武纪Li-F花岗岩35

二、古生代Li-F花岗岩35

三、中新生代Li-F花岗岩35

第二节 Li-F花岗岩空间分布特点36

二、世界各大洲的构造单元组成37

一、稳定区和活动带的含义37

三、Li-F花岗岩在各大洲不同构造单元中分布特点40

本章小结42

第四章 Li-F花岗岩体结构和岩石结构构造特征44

第一节 复式Li-F花岗岩体结构44

一、Li-F花岗岩多期多阶段组成的复式岩体44

二、不同侵入阶段Li-F花岗岩的规模变化51

三、复式岩体不同阶段Li-F花岗岩构成的分带特点52

四、张性断裂对复式Li-F花岗岩体形成的控制作用54

小结60

第二节 典型Li-F花岗岩体的垂直分带和似层状构造61

一、典型Li-F花岗岩体垂直分带61

二、典型Li-F花岗岩体顶部层状构造66

三、岩体顶部的似伟晶岩(相当国外的Stockscheider)70

四、岩体顶部的云英岩带76

小结81

一、球状或球粒构造83

第三节 Li-F花岗岩的结构构造83

二、矿化囊包体构造86

三、“纽扣”构造87

四、条带构造88

五、韵律构造90

六、“涡流”流动构造91

七、“绞合”不规则条带构造91

小结92

本章小结94

第五章 矿物学与矿物包裹体95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95

一、不同阶段Li-F花岗岩的主要造岩矿物95

二、典型Li-F花岗岩的造岩矿物97

第二节 副矿物111

一、典型Li-F花岗岩副矿物组成111

二、典型Li-F花岗岩垂直分带中副矿物变化115

一、Li-F花岗岩矿物中包裹体119

第三节 矿物中包裹体119

二、典型Li-F花岗岩垂直分带矿物中包裹体121

第六章 岩石化学基本特点125

第一节 Li-F花岗岩化学平均值及其特点125

第二节 Li-F花岗岩化学成分变化反映出三端元组分的分离特点128

第三节 不同阶段(或期)Li-F花岗岩在单个复式岩体中化学成分变化趋势132

第四节 典型Li-F花岗岩垂直分带的化学成分变化135

第五节 典型Li-F花岗岩化学参数间变化规律138

本章小结143

第七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144

第一节 Li-F花岗岩微量元素共同特点144

一、微量元素的富集和亏损144

二、早、晚阶段(或期)Li-F花岗岩微量元素具演化关系144

三、微量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148

四、Li-F花岗岩体中相邻岩相微量元素分布的突变所表现的不均一性151

一、分异型153

第二节 Li-F花岗岩微量元素标准化曲线类型153

二、标准型156

三、Zr、Hf富集型157

第三节 Li-F花岗岩不同岩相微量元素变化规律159

一、单个岩体微量元素综合研究159

二、Li-F花岗岩具体地质剖面不同岩相微量元素变化163

本章小结166

一、Li-F花岗岩稀土模式变化不同是岩浆作用不同的指示剂168

第一节 Li-F花岗岩稀土模式变化反映出岩浆作用种类和来源不同168

第八章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168

二、深源富Li-F碱性及偏碱性花岗岩稀土模式变化189

第二节 Li-F花岗岩∑REE-(La/Yb)N变化趋势所反映的岩浆作用种类194

第三节 Li-F花岗岩La/Sm-La变化趋势所反映出的岩浆作用种类196

第四节 Li-F花岗岩∑LREE-∑MREE-∑HREE变化趋势反映出的岩浆作用198

种类198

本章小结199

第一节 应用锶、氧同位素研究Li-F花岗岩形成机制201

一、Li-F花岗岩体顶部不同岩相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201

第九章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201

二、深浅不同相Li-F花岗岩氧同位素组成差异203

三、不同阶段Li-F花岗岩氧同位素组成变化204

四、不同阶段Li-F花岗岩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变化205

第二节 两个系列不同来源Li-F花岗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206

一、两个系列Li-F花岗岩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206

二、两个系列Li-F花岗岩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207

三、两个系列Li-F花岗岩的钕同位素εNd(T)209

四、两个系列Li-F花岗岩的钾长石铅同位素组成209

本章小结211

第十章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成因高温高压实验研究213

第一节 实验初始物和实验条件213

一、实验初始物213

二、实验条件214

第二节 实验方法及过程215

一、实验设备215

三、相平衡确定216

二、实验温压测定及校正216

四、实验过程217

第三节 实验结果及讨论217

一、一般特征218

二、不混溶相的结构构造特征221

三、不混溶相结构构造的形成机理222

四、不混溶相的化学成分特征223

五、不混溶相的熔体结构特征227

六、液相不混溶的影响因素231

一、液相不混溶在Li-F花岗岩成岩中的意义232

第四节 液相不混溶在Li-F花岗岩成岩成矿中的意义232

二、液相不混溶在Li-F花岗岩成矿中的意义234

结束语236

参考文献241

附表250

附表1250

附表2264

附表3274

照片说明和照片2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