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教育学
  • 陈友松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106·1686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教师要站在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前沿(代前言)1

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8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8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12

第三节 新中国教育的发展22

第四节 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4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8

第一节 教育反映社会生活的要求28

第二节 教育启迪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社会化32

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推动作用35

第一节 教育为政治服务是古今中外教育的共同规律41

第三章 从教育思想发展史中探索教育规律41

第二节 中西方普遍把德育置于教育内容的首位49

第三节 社会愈向前发展对人材的需求愈迫切51

第四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5

第一节 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是国际公认的规律55

第二节 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56

第三节 教育投资应当放在首位59

第四节 教育是基建的基建61

第五节 建设精神文明靠教育65

第五章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67

第一节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及其历史条件6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精髓73

思想是科学的,对今后仍有指导意义7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77

第一节 人的发展的一般概念86

第六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86

第二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92

第三节 教育要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97

第七章 教育目的103

第一节 教育目的及其社会制约性10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05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112

第八章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践120

第一节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120

第二节 教育改革的实践124

第一节 中小学课程概述127

第九章 中小学课程理论127

第二节 中小学课程与现代化建设133

第三节 中小学课程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140

第四节 普通学校中的职业技术教育151

第五节 中小学课程与学生的年龄特征158

第十章 教学的基本原理163

第一节 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义163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167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176

第十一章 教学方法189

第一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的关系189

第二节 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192

第一节 教学是一门艺术206

第十二章 课堂教学艺术206

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思想性209

第三节 课堂教学的时空观212

第四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艺术家”216

第十三章 苏美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219

第一节 杜威与凯洛夫的教学理论220

第二节 美国现代的儿种教学理论229

第三节 苏联现代教学理论发展的几个侧面236

第四节 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246

第十四章 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共产主义教育248

第一节 必须注重研究教育对象248

第二节 掌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250

第三节 探索德育的有效途径259

第十五章 体育267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267

第二节 体育的目的与任务276

第三节 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其应当遵循的规律285

第十六章 美育292

第一节 美育的意义和任务292

第二节 美育的原则和途径302

第十七章 第二课堂315

第一节 第一课堂的优点与弱点315

第二节 第二课堂的概述319

第三节 两个课堂与“三个面向”327

第一节 人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330

第十八章 人口教育与独生子女教育330

第二节 人口教育的概述337

第三节 独生子女的教育345

第十九章 班主任工作352

第一节 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352

第二节 对班主任的要求354

第三节 班主任的职责357

第四节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63

第二十章 学校管理368

第一节 教育管理的内涵368

第二节 管理的概念369

第三节 管理的历史发展370

第四节 管理学的三论基础376

第五节 管理的重要意义378

第六节 社会主义学校管理工作的原则380

第二十一章 学校教育制度386

第一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386

第二节 新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92

第二十二章 教育研究法401

第一节 教育研究法的发展401

第二节 教育研究法的特点403

第三节 常用的教育研究法405

第四节 教育研究法的发展趋势410

第二十三章 教育统计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415

第一节 统计的意义415

第二节 教育统计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417

后记4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