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语文教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学语文教育学
  • 于亚中,鱼浦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37343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语文-教育学(学科: 师范大学 学科: 教材) 教育学-语文(学科: 师范大学 学科: 教材) 语文-教育学(学科: 中学) 教育学-语文(学科: 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学语文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育学的建立1

一 中学语文教育学的由来1

目录1

二 中学语文教育学的建立4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育学的对象与性质7

一 中学语文教育学研究的对象7

二 中学语文教育学的性质9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育学的任务和体系11

一 中学语文教育学的任务11

二 中学语文教育学的体系12

第四节 中学语文教育学与相关学科14

一 中学语文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4

二 中学语文教育学与语文学15

三 中学语文教育学与教育学15

五 语文教育学与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16

四 语文教育学与心理学16

第五节 中学语文教育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17

一 中学语文教育学研究的途径17

二 中学语文教育学研究方法19

第二章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21

第一节 中学语文科的本质特性22

一 语文科的基础工具性23

二 语文科的思想教育性25

第二节 中学语文科的一般特性27

一 语文科的综合性27

二 语文科的社会性29

第三节 认识语文科性质的重要意义30

一 语文科性质对语文教育的制约30

二 性质观是语文教育观念体系的核心32

一 确立中学语文教育目的的依据34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34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34

二 明确中学语文教育目的的内涵36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40

一 语文知识教养任务40

二 语文能力培养任务41

三 语文智力发展任务43

四 语文德育任务44

五 语文美育任务45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大纲47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作用47

一 编写教材的依据47

二 进行教学的依据48

三 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48

四 考核学习成绩的依据48

二 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49

一 根据教育方针49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制定49

三 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50

四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50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51

一 论述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51

二 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52

三 阐明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55

第四节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贯彻58

一 认真学习,更新教育思想59

二 严格遵循、落实各项要求59

第五章中学语文教科书61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作用61

一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凭借62

二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依据62

一编写原则63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63

二基本结构66

三 主要类型70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选用74

一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择74

二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使用79

第六章中学语文教学手段82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手段的功用82

一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83

二刺激多种感官,提高教学效率83

三改善教学条件,促进学科建设83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手段的种类84

一 中学语文的常规教学手段84

二 中学语文的电化教学手段86

一 坚持广泛运用,建立教学常规88

笫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手段的运用88

二 力求灵活多样,讲究教学实效89

三提倡因人制宜,形成教学风格89

四 实行购制结合、完善教具系列90

第七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92

第一节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概说92

一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地位与意义92

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目标与要求95

第二节 语音、文字教学97

一 语音、文字教学的内容97

二 语音、文字教学的方法98

第三节词汇、语法教学101

一 词汇、语法教学的内容101

二 词汇、语法教学的方法102

第四节修辞、逻辑教学108

一 修辞、逻辑教学的内容108

二修辞、逻辑教学的方法109

第五节文章常识教学113

一 文章常识教学的内容113

二 文章常识教学的方法116

第八章阅读教学118

第一节阅读教学的功能118

一 明确阅读的价值118

二 培养阅读的能力119

三掌握阅读的方法120

四 激发阅读的兴趣120

五 培养阅读的习惯121

第二节阅读教学的过程122

一阅读教学过程的概念122

二一个单元教学的过程122

三 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124

四一节课教学过程127

第三节阅读教学的方法130

一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131

二阅读教学方法的特征138

第四节各类课文教学139

一 记叙文教学140

二 说明文教学143

三 议论文教学145

四 文学作品教学149

五文言文教学152

第九章作文教学157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157

一 作文教学的地位157

二 作文教学的作用159

第二节 作文训练的方式162

一 单项训练方式163

二综合训练方式166

第三节作文教学的过程176

一 教师命题——学生选题177

二教师指导——学生准备182

三教师点拨——学生表达189

四教师批改——学生自改189

五 教师讲评——学生总结197

第十章听话教学200

第一节听话的特点听力的构成200

一听话的特点200

二听力的构成205

第二节听话教学的作用和目标208

一听话教学的作用208

二听话教学的目标213

第三节 听话教学的过程和方法214

一听话教学的过程214

二听话教学的方法218

第十一章说话教学222

第一节 说话教学的作用222

一 说话教学是培养合格中学生的需要222

二 说话教学是造就开拓型人才的需要223

三 说话教学是全面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224

第二节说话能力的构成226

一思维能力226

二快速编码能力227

三 语音能力228

四 定向表述能力231

五运用体态语、副语言的能力232

第三节 说话能力的培养233

一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说话能力233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说话能力236

三 在课外语文教育中培养说话能力238

四 创造说话的条件243

第十二章语文德育246

第一节语文德育的地位和作用246

一 语文德育的地位246

二 语文德育的作用248

第二节语文德育的内容和特点250

一 语文德育的内容250

二语文德育的特点254

第三节语文德育的途径和方法260

一 阅读教学中的德育260

二作文教学中的德育266

三听说教学中的德育269

四 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272

第十三章语文美育275

第一节 语文美育的地位和作用275

一 美育是语文教育因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75

二 美育有利于提高语文教育质量278

第二节 语文美育的内容和特点281

一 语文美育的内容281

二 语文美育的特点291

第三节 语文美育的途径和方法294

一阅读教学中的美育294

二作文教学中的美育297

三 语文课外活动中的美育299

第十四章语文成绩的测试302

笫一节语文测试的类型与功能302

一 语文测试的类型302

二 语文测试的功能304

笫二节语文测试的内容与方式306

一 语文测试的内容306

二 语文测试的方式307

一 试卷的编制程序311

第三节语文试卷与试题的编制311

二 试题的编制技术316

第四节成绩评定与结果分析325

一 常用的评卷方法325

二 测试的结果分析327

第十五章课外语文教育330

第一节课外语文教育的地位和作用330

一 课外语文教育的地位330

二 课外语文教育的作用333

第二节课外语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336

一 课外语文教育的内容336

二 课外语文教育的形式337

第三节 课外语文教育的指导341

一 课外语文教育的一般原则341

二 课外语文教育的指导342

第四节家庭和社会的语文教育345

一家庭的语文教育346

二 社会的语文教育348

第十六章中学语文教师修养352

笫一节思想品德修养353

一 正确的政治方向353

二牢固的专业思想354

三 高尚的道德品质356

四健康的审美情趣358

第二节学业知识结构360

一语文专业知识360

二教育专业知识362

三文化科学知识364

第三节 语文教学能力365

一 语文备课能力367

二 语文施教能力374

三 语文考评能力380

第四节 语文教研能力382

一 调查研究的能力383

二选题定向的能力383

三收集资料的能力384

四 开展实验的能力384

五撰写论著的能力385

第十七章 中学生语文学习387

第一节 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387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387

二 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389

第二节 语文学习中的智力开发391

一 现察力的开发391

二 记忆力的开发393

三 思维力的开发395

四 联想力的开发397

五想象力的开发398

第三节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399

一 语文学习动机的培养400

二 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402

三 语文学习惯的培养404

四 语文学习与情感407

五 语文学习与意志408

六 语文学习与性格410

第四节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411

一 语文学习方法的内容411

二 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415

第五节语文自学能力的形成418

一 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和发展418

二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420

后记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