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比较医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西比较医学史
  • 李志庸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5509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中西医学评论-医学史-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西比较医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及早期的经验医学1

第一节 卫生保健与医药的起源2

一、原始的卫生保健2

二、医药的起源6

三、传说中的医学始祖9

第二节 中国早期的经验医学10

一、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11

二、早期病因说及对药物的认识12

三、疾病的诊断治疗14

四、早期的卫生保健16

五、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17

六、巫与医的并存与分离18

第三节 文明古国早期的经验医学19

一、古埃及医学19

二、巴比伦医学21

三、古印度医学22

四、古犹太、波斯医学25

第二章 秦汉经典医学与西方古典医学的形成28

第一节 经典医学体系的形成基础29

一、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29

二、其它汉墓出土的医书31

三、秦汉医药文物32

第二节 经典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33

一、《黄帝内经》33

二、《难经》39

三、《神农本草经》40

四、《伤寒杂病论》42

第三节 秦汉名医及其成就44

一、扁鹊44

二、淳于意45

三、涪翁和郭玉46

四、华佗及其弟子46

第四节 西方古典医学的奠基47

一、古希腊的医药知识47

二、古希腊的医学流派48

三、希波克拉底及其医学理论49

第五节 西方古典医学的发展50

一、亚历山大利亚医学50

二、古罗马医学53

第六节 古代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比较58

一、东西方医药文化交流58

二、古代东西方医学比较59

第三章 晋唐医学与西方医学的成长及变迁61

第一节 晋唐医药文献理论的成就62

一、古医籍的整理研究62

二、医学理论的总结64

三、药物学的发展65

四、综合性方书的编撰69

第二节 晋唐临床各科的兴起73

一、外科73

二、妇产科73

三、儿科74

四、伤科74

五、针灸75

第三节 欧洲古典医学的衰落76

一、疫病与古典欧洲文化的衰退76

二、基督教医学与拜占庭医学77

第四节 阿拉伯医学的兴起79

一、伊斯兰文化和希腊化时代79

二、阿拉伯医学的黄金时代80

三、阿拉伯医学成就82

第五节 中西医学交流与比较84

一、中国与阿拉伯医学的交流84

二、中国与欧洲的医学交流84

三、中西医学发展的比较85

第四章 宋元医学的繁荣与欧洲中世纪的医学87

第一节 医政制度与医籍研究88

一、医政制度的进步88

二、医籍整理与研究90

第二节 方书与药学成就92

一、方书编著与方论研究92

二、药典编修与药学理论创新94

第三节 中医各科的全面发展97

一、病因病机学97

二、诊断学98

三、解剖学99

四、内科学100

五、外科学101

六、伤科学102

七、妇产科103

八、儿科学104

九、针灸学105

十、法医学107

第四节 金元医家学术争鸣与创新108

一、刘完素与火热论108

二、张元素与脏腑辨证论109

三、张从正与攻邪论110

四、李果与脾胃论111

五、朱震亨与相火论112

第五节 西方医学的建制化113

一、从教会医院到世俗医院114

二、萨勒诺医学校114

三、大学医学教育的兴起115

四、瘟疫与卫生检疫117

第五章 明清医学的总结与西方医学的革命121

第一节 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122

一、大型方书与综合性医著123

二、经典的注释与研究125

三、《本草纲目》与明清药物学127

第二节 临证医学的发展129

一、内科129

二、外伤科133

三、妇产科135

四、儿科137

五、五官科139

六、针灸学140

六、人痘术的发明、外传与牛痘术的传入141

第三节 温病学说的崛起143

一、吴有性与《温疫论》144

二、清代温病学说的全面发展146

第四节 中医学的普及150

一、综合性医书及针灸151

二、《内经》《伤寒》《金匮》与脉学152

三、本草与方剂学154

四、陈修园对普及医学的贡献157

第五节 生物医学的奠基158

一、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的进步158

二、医学改革家巴拉塞尔萨斯160

三、人体解剖学161

四、生理学的发展162

五、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164

第六节 生物医学的发展164

一、医学学派165

二、疾病理论166

三、临床医学的进步167

四、预防医学的兴起170

第六章 近代西医学的传入及中西医学的冲突175

第一节 现代临床医学的诞生176

一、诊断学的进步176

二、外科学的突破177

三、临床治疗学科的进步180

第二节 生物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181

一、人体结构与功能理论的完善181

二、疾病理论的建构183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发展190

一、卫生调查与研究190

二、公共卫生学的建立192

三、传染病和流行病学193

四、社会医学的兴起193

第四节 近代西医传入中国195

一、开办医院和诊所196

二、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196

三、翻译西医书与出版刊物197

四、西医学在中国的发展198

第五节 中医学术革新和抗争运动199

一、中西汇通学派199

二、“中医改良”与“中医科学化”201

三、中医抗争运动与中央国医馆成立202

第六节 中医学术的继续发展203

一、大型丛书、工具书及医史著作的编写204

二、临床各科的发展204

三、中医学校、刊物和社团206

第七章 现代医学成就与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208

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重大成就208

一、对生命和疾病认识的深化208

二、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主要进步221

三、现代重大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230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239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发展239

二、疾病防治的主要成就240

三、医学研究的成就243

第三节 中医学的振兴246

一、中医政策246

二、中医事业248

第四节 当代中医药学的主要成就250

一、基础理论250

二、临床各科252

三、针灸学256

四、中药事业257

五、中药研究259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医学261

一、背景261

二、基础理论研究262

三、临床医学成果264

第八章 当代中西医学的发展趋势267

第一节 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267

一、医学的学科分化、交叉与综合267

二、医学观念与医学模式的转变269

三、当代医学的发展趋势274

第二节 传统中医学在当代医疗保健中的地位与价值277

一、传统中医学对现代医疗保健的影响277

二、传统中医学的哲学方法对现代医学的启示277

附录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