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工程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工业工程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5/34383672.jpg)
- 汪应洛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43180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1592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16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业工程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前言1
第一篇工业工程总论3
1.1工业工程概述3
1.1.1工业工程的产生、发展与作用3
1.1.2工业工程的概念6
1.1.3工业工程的内容8
1.1.4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11
1.2工业工程实践16
1.2.1工业工程方法论16
1.2.2工业工程的组织实施22
1.2.3工业工程应用案例简介26
1.3工业工程人才开发33
1.3.1概述33
1.3.2全日制工业工程教育35
1.3.3继续工程教育及在职培训38
参考文献41
第二篇组织理论与组织发展45
2.1组织理论45
2.1.1组织概念45
2.1.2组织设计51
2.1.3组织理论73
2.2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86
2.2.1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Change)86
2.2.2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92
2.2.3组织发展技法97
2.3组织激励、领导、冲突107
2.3.1组织激励107
2.3.2领导117
2.3.3冲突130
参考文献138
第三篇生产率工程与管理141
3.1生产率概述141
3.1.1生产率的定义141
3.1.2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性141
3.1.3生产率的衡量与比较143
3.1.4生产率管理146
3.2生产率测定与评价150
3.2.1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的概念和意义150
3.2.2生产率测评的种类151
3.2.3生产率测评的特点与原则153
3.2.4生产率测定的方法153
3.2.5生产率评价方法159
3.2.6生产率测评的实施162
3.3生产率的提高165
3.3.1影响生产率的因素165
3.3.2教育培训与提高生产率167
3.3.3技术进步与提高生产率172
3.3.4企业提高生产率的途径178
3.4生产率工程181
3.4.1生产率工程的概念181
3.4.2现代企业组织与生产率181
3.4.3现代企业组织的代理结构183
3.4.4学习组织与生产率187
3.4.5新型生产系统与过程重组对生产率的影响190
3.4.6混沌与提高竞争力的新生产率模式192
3.4.7生产率改善支持系统——面向基层管理和职工的集成系统194
3.4.8现代管理方法体系的确立197
参考文献199
第四篇工作研究203
4.1工作研究概述203
4.1.1方法研究概述203
4.1.2作业测定概述205
4.1.3工作研究的范畴与实施程序208
4.2程序分析211
4.2.1程序分析概述211
4.2.2工艺程序分析213
4.2.3流程程序分析216
4.2.4线路图分析224
4.2.5线图分析229
4.3操作分析232
4.3.1操作分析的定义与类型232
4.3.2人机操作分析232
4.3.3联合操作分析237
4.3.4双手操作分析241
4.4动作分析245
4.4.1动作分析概述245
4.4.2动作经济原则252
4.5.1学习曲线的意义254
4.5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s)254
4.5.2学习曲线的对数分析255
4.5.3学习率的估算255
4.5.4学习曲线的应用255
4.6时间研究257
4.6.1时间研究的意义257
4.6.2时间研究的步骤和方法257
4.6.3几种评比方法简介269
4.7工作抽样274
4.7.1工作抽样的原理274
4.7.2工作抽样的方法步骤276
4.7.3工作抽样的应用281
4.7.4工作抽样应用举例282
4.8预定时间标准287
4.8.1预定时间标准的概念及特点287
4.8.2模特法288
4.8.3模特法实例302
参考文献312
第五篇工效学317
5.1工业心理学317
5.1.1工业心理学概述317
5.1.2人事心理学320
5.1.3组织行为学322
5.1.4消费心理学325
5.1.5工程心理学327
5.2工业中的人机系统333
5.2.1人机系统333
5.2.2工业中的人机系统问题341
5.2.3工业生产中典型人机系统345
5.3体能与心理限度363
5.3.1限度的概念363
5.3.2认知加工限度365
5.4人为失误的减免370
5.4.1概述370
5.4.2人为失误的频率371
5.4.3失误的特点372
5.4.4失误的原因372
5.4.5减少潜在失误的方法373
5.5环境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378
5.5.1 照 明378
5.5.2温度387
5.5.3噪声396
5.5.4运动404
5.6作业安全管理412
5.6.1系统安全及事故树分析412
5.6.2人的注意与不注意416
5.6.3事故产生的原因418
5.6.4安全防护421
5.7人机系统设计425
5.7.1人机系统设计过程425
5.7.2 人的功能特性427
5.7.3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435
5.7.4人机界面设计436
5.7.5系统安全性设计446
5.7.6人机系统的分析与评价450
参考文献456
第六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63
6.1人力资源的开发463
6.1.1人力资源开发概述463
6.1.2开发人的创造力464
6.1.3创造技法480
6.2人力资源利用的经济分析492
6.2.1人力资源492
6.2.2人力资本理论498
6.2.3人力资源的经济分析505
6.3人力资源规划511
6.3.1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511
6.3.2人力资源供求预测511
6.3.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513
6.3.4人力规划的综合平衡514
6.4工作绩效的测评与分配516
6.4.1职工态度与工作满意度516
6.4.2绩效考评理论与方法519
6.4.3分配制度528
6.5人员选拔与培训532
6.5.1人员招聘532
6.5.2人员选拔534
6.5.3员培训538
6.5.4职务评价540
6.6.1国际竞争力的提高542
6.6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若干问题542
6.6.2组织内的人际关系545
6.6.3冗员问题549
参考文献554
第七篇计划与控制557
7.1生产系统分析与设计557
7.1.1生产系统557
7.1.2生产过程系统的基本要求562
7.1.3生产过程系统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564
7.1.4流水生产系统设计570
7.2制造系统的计划与控制576
7.2.1引言576
7.2.2制造系统的组元576
7.2.3制造系统的计划工作577
7.2.4制造系统的控制活动584
7.3.1库存管理概述587
7.3库存管理与控制587
7.3.2库存控制模型589
7.3.3企业仓库的管理595
7.4制造资源计划与准时生产方式597
7.4.1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Ⅰ)597
7.4.2准时生产方式(JIT)600
7.5生产作业计划605
7.5.1概述605
7.5.2期量标准605
7.5.3排序问题611
7.5.4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621
7.5.5生产作业控制627
7.6设备维修计划与控制632
7.6.1设备维修概述632
7.6.2设备维修计划636
7.6.3设备维修控制639
7.6.4设备维修计划的分析与编制的定量方法640
7.7网络计划方法642
7.7.1网络图的概念642
7.7.2关键路线法与时间-成本优化644
7.7.3其他网络计划方法648
7.8生产能力的测定与管理651
7.8.1引言651
7.8.2生产能力651
7.8.3生产能力测定653
7.8.4生产能力分析657
7.8.5生产能力管理662
参考文献666
第八篇质量管理与可靠性669
8.1质量管理概述669
8.1.1质量的概念669
8.1.2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670
8.1.3全面质量管理675
8.2检验与计量678
8.2.1 引 言678
8.2.2检验678
8.2.3计量684
8.3在线(线内)质量控制690
8.3.1 引 言690
8.3.2工序控制原理691
8.3.3控制图法695
8.3.4批质量抽样检验技术703
8.4离线(线外)质量控制706
8.4.1引言706
8.4.2质量方针目标管理706
8.4.3开发设计质量管理710
8.4.4售后服务质量管理717
8.5.1可靠性的必要性和内容718
8.5可靠性工程718
8.5.2可靠性的定义和特征量719
8.5.3可靠度的计算方法720
8.5.4可靠性设计723
8.5.5可靠性预测724
8.5.6可靠度分配729
8.6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734
8.6.1 质量经济效益及评价原则734
8.6.2质量成本734
8.6.3质量设计的经济分析738
8.6.4制造过程的经济分析740
8.6.5质量检验的经济分析743
8.6.6销售服务质量管理的经济分析745
9.1制造工程概述751
9.1.1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751
第九篇现代制造工程751
9.1.2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752
9.1.3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状况757
9.2价值工程762
9.2.1概述762
9.2.2对象选择和信息资料收集766
9.2.3功能系统分析768
9.2.4功能价值评价771
9.2.5方案创造与评价774
9.3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778
9.3.1机器人概念、组成及分类778
9.3.2机器人的机械系统780
9.3.3机器人的控制系统784
9.3.4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概述788
9.3.5机器人与自动化793
9.4.1概述795
9.4.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795
9.4生产过程自动控制795
9.4.3工业自动化仪表796
9.4.4常用控制系统808
9.5 数字控制技术与数控机床814
9.5.1概述814
9.5.2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817
9.5.3数控机床的标准821
9.5.4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825
9.5.5数控技术的应用828
9.6 CAD/CAM831
9.6.1概述831
9.6.2 CAG(Computer Aided Graphics——计算机辅助绘图)833
9.6.3 CAD839
9.6.4 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842
9.6.5 CAM845
9.6.6 CAD/CAM集成的关键技术及其846
规划与实施846
9.7柔性制造系统(FMS)852
9.7.1柔性制造系统概述852
9.7.2 FMS中的数控加工机床856
9.7.3 FMS的物流系统862
9.7.4 FMS的控制技术与信息流868
9.7.5成组技术872
9.7.6 FMS的经济性评价879
9.8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883
9.8.1 CIMS的概念883
9.8.2 CIMS的组成883
9.8.3 CIMS中的集成质量系统884
9.8.4CIMS环境下的网络888
9.8.5 CIMS环境下的数据管理894
9.8.6 CIMS的规划与设计方法896
9.8.7 CIMS研究和应用的新特点897
参考文献899
第十篇计算机应用903
10.1数据库技术903
10.1.1数据库系统的产生903
10.1.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904
10.1.3数据描述操作905
10.1.4 SQL查询语言913
10.1.5关系数据库设计915
10.1.6数据库保护921
10.2管理信息系统923
10.2.1管理信息系统概述923
10.2.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925
10.2.3结构化系统分析929
10.2.4结构化系统设计933
10.2.5原型化方法简介938
10.2.6面向对象方法简介939
10.2.7系统实施、运行维护及评价940
10.3决策支持系统943
10.3.1有关概念943
10.3.2 DSS开发方法948
10.3.3 DSS结构与技术949
10.3.4 DSS的发展952
10.3.5 DSS在中国的应用953
10.4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954
10.4.1人工智能概述954
10.4.2专家系统概述956
10.4.3知识表示959
10.4.4推理技术964
10.4.5知识获取969
10.4.6专家系统的开发方法970
10.5.1仿真概述974
10.5计算机仿真974
10.5.2随机服务系统(排队系统)977
10.5.3随机存储系统985
10.5.4随机数字与随机变量990
10.5.5仿真数据分析993
参考文献996
第十一篇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分析1001
11.1绪论1001
11.1.1发展概况1001
11.1.2作用和意义1002
11.1.3 目标及原则1003
11.1.4系统工作步骤与通用方法1004
11.2设施规划与设计基础1008
11.2.1 设施规划与设计的概念和程序1008
11.2.2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前期工作1009
11.2.3纲领设计、产品设计与工艺过程设计1011
11.3场址选择1016
11.3.1场址选择的意义1016
11.3.2场址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和原则1016
11.3.3场址选择的步骤1018
11.3.4场址决策的方法1020
11.4工业设施布置1022
11.4.1工业设施布置的目标及适用情况1022
11.4.2设施布置的步骤和方法1022
11.4.3设施布置的原则和要求1025
11.4.4竖向布置1029
11.4.5绿化设计1030
11.4.6计算机辅助设施布置1030
11.5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1031
11.5.1概述1031
11.5.2物流合理化与系统化1032
11.5.3物流系统分析模式及设计步骤1033
11.5.4物流系统方案评价1035
11.6物料搬运系统1036
11.6.1基本概念1036
11.6.2物料搬运系统设备与用具1038
11.6.3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方法(SHA)1041
11.7仓储系统1046
11.7.1概述1046
11.7.2仓库的分类1046
11.7.3仓库的规划与设计1047
11.7.4货架1049
11.7.5机械化货架仓库与自动存取系统(AS/RS)1049
11.8物流系统诊断分析方法1052
11.8.1概述1052
11.8.2系统图表法1053
11.8.3搬运活性分析法1055
11.8.4空搬运分析法1056
11.8.5物料搬运检核表法1057
11.9现代物流管理1058
11.9.1物流学(Logistics)的产生与发展1058
11.9.2现代物流的概念和功能1058
11.9.3物流管理的内容及意义1059
11.9.4供应链管理1060
11.9.5物流管理中的重组工程1060
参考文献1062
第十二篇工程经济学1065
12.1工程经济学概论1065
12.1.1工程经济学绪论1065
12.1.2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1067
12.1.3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1076
12.2财务预测、利润规划及成本核算1094
12.2.1财务预测1094
12.2.2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1098
12.2.3利润规划1104
12.2.4产品成本核算1105
12.3工程估价1113
12.3.1工程估价概述1113
12.3.2投资估算1116
12.3.3工业企业费用估算1126
12.4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1131
12.4.1项目及可行性研究的概念、类型及内容1131
12.4.2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研究1134
12.4.3技术可行性分析1139
12.4.4财务与经济分析1144
12.5投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1155
12.5.1不确定性与风险1155
12.5.2工程项目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1158
12.5.3风险分类与风险来源1163
12.5.4风险/收益机理1166
12.5.5风险管理对策1171
附录1财务评价参数1174
参考文献1178
第十三篇数学方法与优化技术1182
13.1运筹学及其应用1182
13.1.1概述1182
13.1.2线性规划1184
13.1.3非线性规划1200
13.1.4动态规划1213
13.1.5多目标规划1229
13.1.6排队论1235
13.2模糊数学1244
13.2.1模糊集合的一般概念1244
13.2.2隶属函数与模糊统计1246
13.2.3模糊关系与模糊聚类1248
13.2.4贴近度与择近原则1253
13.2.5模糊变换与模糊关系方程1255
13.3.1预测导论1259
13.3预测技术1259
13.3.2直观预测法1260
13.3.3回归分析预测法1264
13.3.4曲线趋势模型预测法1270
13.3.5确定型时间序列预测法1275
13.3.6随机性时间序列预测法1283
13.4评价技术1290
13.4.1概述1290
13.4.2系统评价的步骤及构成1291
13.4.3评价技术1293
13.5冲突分析1304
13.5.1冲突与冲突分析1304
13.5.2简单冲突分析1304
13.5.3复杂冲突分析1310
13.5.4偏对策及偏对策分析1317
13.5.5误对策分析1320
13.5.6冲突分析的动态模型1323
参考文献1326
第十四篇工业设计(ID)1329
14.1概述1329
14.1.1工业设计1329
14.1.2工业设计的产生与发展1330
14.1.3工业设计的原则与特征1333
14.1.4工业设计的范围和作用1336
14.1.5工业设计师的素质和道德1338
14.2设计美学1343
14.2.1设计美学1343
14.2.2造型设计的美学法则1343
14.2.3综合举例1355
14.3形态设计1356
14.3.1构成原理1356
14.3.2平面构成1364
14.3.3立体构成1393
14.3.4产品形态设计1408
14.4色彩设计1430
14.4.1色彩的定义与物体色彩1430
14.4.2色彩的类别1431
14.4.3色彩混合1431
14.4.4色彩术语与色彩三属性1432
14.4.5色彩体系与色彩表示法1434
14.4.6色彩配置法则与色彩效果1436
14.4.7色彩配置与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的关系1444
14.4.8色彩的功能1446
14.4.9色彩的好恶1449
14.4.10产品色彩设计1451
14.4.11主体色的选置1453
14.5.1造型与材料1458
14.5造型的材料、结构和工艺1458
14.5.2造型与结构1467
14.5.3造型与工艺1473
14.5.4非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1473
14.5.5造型与面饰工艺1480
14.5.6造型与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1487
14.6视觉传达设计1497
14.6.1基础知识1497
14.6.2字体设计1497
14.6.3标志设计1506
14.6.4包装设计1511
14.6.5广告设计1513
14.6.6展示陈列设计1516
16.6.7企业形象系列设计(CI)1518
14.7设计程序和方法1522
14.7.1产品设计程序1522
14.7.2产品设计方法1523
14.7.3透视图1524
14.7.4彩色效果图1526
14.7.5模型1526
14.7.6设计评价1526
14.8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1529
14.8.1基本概念1529
14.8.2性质和内容1529
14.8.3发展现状1530
14.8.4基本作用1531
14.8.5 CAID软件1532
14.8.6 CAID的应用1537
14.8.7 CAID的新技术1538
第十五篇企业战略管理1541
15.1企业战略管理导言1541
15.1.1企业战略的概念1541
15.1.2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及模型1543
15.2公司战略的制订1548
15.2.1公司层战略的分析方法1548
15.2.2战略差距分析1555
15.2.3差距弥补方案的选择及评价1558
15.3经营层战略的制订1560
15.3.1经营层机会与风险分析1560
15.3.2资源分析1568
15.3.3一般环境分析1570
15.4战略决策1572
15.4.1经营层战略决策1572
15.4.2公司层战略决策1577
15.5企业战略实施1580
15.5.1战略的激发1580
15.5.2战略的评价及控制1583
参考文献1587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