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病毒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植物病毒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0367230.jpg)
- 谢联辉,林奇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6424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植物病毒-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病毒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病毒的害与益1
一、病毒的害1
二、病毒的益3
第二节 病毒的发现与植物病毒学的发展5
第三节 病毒的定义12
一、病毒的早期概念12
二、病毒的现代定义12
第四节 植物病毒学的研究内容及展望14
一、植物病毒学的研究内容14
二、植物病毒学展望14
复习思考题15
第二章 植物病毒的基本特性16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16
一、病毒的粒体形态16
二、病毒的粒体结构18
第二节 病毒的化学组成及理化特性21
一、病毒的核酸21
二、病毒的蛋白质22
三、植物病毒中的其他化学物质22
第三节 病毒的基因组特性23
一、单链DNA病毒23
二、双链DNA病毒25
三、正链RNA病毒26
四、负链RNA病毒27
五、双链RNA病毒28
第四节 病毒编码的蛋白质种类及其功能28
第五节 病毒基因组的表达策略29
复习思考题32
第三章植物病毒的分离与提纯33
第一节 病毒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33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33
第三节 病毒的毒源繁殖34
第四节 病毒的提纯35
一、植物细胞破碎36
二、提取液澄清37
三、病毒浓缩37
四、病毒精提纯37
第五节 病毒分离提纯的几个实例38
复习思考题41
第四章 植物病毒的复制42
第一节 病毒的复制模型42
一、正义单链RNA病毒的复制模型42
二、负义单链RNA病毒的复制模型43
三、双链RNA病毒的复制模型44
四、单链DNA病毒的复制模型44
五、双链DNA病毒的复制模型45
第二节 病毒的复制过程46
一、正义单链RNA病毒的复制46
二、单链DNA双生病毒的复制过程48
第三节 植物病毒的装配49
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运输51
一、细胞间移动51
二、长距离移动54
复习思考题55
第五章 植物病毒的变异与进化56
第一节 植物病毒的变异类型56
一、植物病毒的变异类型56
二、植物病毒的种群遗传多样性57
三、植物病毒种群的准种结构特征59
第二节 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60
一、选择60
二、瓶颈效应60
第三节 植物病毒的进化和起源61
一、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61
二、模块进化61
三、植物病毒与植物寄主及昆虫介体的共进化63
四、病毒的起源63
复习思考题63
第六章 病毒与寄主的互作64
第一节 病毒编码的蛋白间的互作64
一、病毒蛋白分子的自身互作64
二、不同病毒蛋白间的互作64
第二节 病毒与寄主植物的互作64
一、基因沉默及其抑制65
二、病毒对寄主基因表达的调控69
第三节 病毒与介体昆虫的互作73
一、病毒与蚜虫介体的互作73
二、病毒与叶蝉、飞虱介体的互作76
三、病毒与粉虱介体的互作76
四、病毒与蓟马介体的互作77
第四节 抗病信号转导78
一、致病性与抗病性78
二、诱导抗性和信号转导79
三、抗性遗传83
复习思考题87
第七章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88
第一节 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历史进程88
第二节 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国际准则89
一、总则89
二、病毒分类单元及其命名90
三、病毒名称的书写规则90
第三节 病毒分类的原理和依据91
一、病毒分类的原理91
二、病毒分类的依据91
第四节 现代植物病毒分类系统92
复习思考题98
第八章 亚病毒99
第一节 类病毒99
一、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99
二、类病毒的分子结构100
三、类病毒的分类101
四、类病毒引起的几种主要病害102
第二节 病毒卫星103
一、概述103
二、卫星病毒105
三、单链卫星DNA106
四、单链卫星RNA107
第三节 朊病毒110
复习思考题111
第二篇 诊断鉴定112
第九章 植物病毒的致病特征112
第一节 病毒致病的外部症状112
一、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类型112
二、局部症状与系统症状119
三、症状的复杂性119
第二节 病毒致病的内部病变120
一、寄主植物的组织病变120
二、植物病毒的内含体121
复习思考题124
第十章 植物病毒病的经验诊断法125
第一节 标本诊断125
第二节 田间诊断127
一、病毒病与生理病的区别127
二、病毒病的田间识别127
复习思考题130
第十一章 植物病毒病的实验诊断法132
第一节 生物学试验132
一、传染方式133
二、症状类型146
三、组织病变和病毒内含体147
四、寄主范围147
五、鉴别寄主147
六、交互保护149
第二节 病株汁液的体外性状测定149
一、钝化温度149
二、稀释限点150
三、体外存活期150
第三节 血清学检测150
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151
二、斑点免疫测定技术152
三、免疫荧光技术152
四、Western免疫印迹153
第四节 电子显微镜测定法154
一、负染色法154
二、超薄切片法154
三、免疫电子显微镜法155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155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156
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157
三、生物芯片技术159
复习思考题159
第十二章 植物病毒的鉴定160
第一节 鉴定的程序160
第二节 鉴定的原则160
一、病毒属的鉴定160
二、病毒种群和株系的鉴定165
第三节 病毒的保存168
一、活体保存168
二、冻干保存168
第四节 类似病毒病原体的鉴别169
一、鉴别特征169
二、类病毒的鉴别170
复习思考题173
第三篇 病害的流行与控制174
第十三章 病害的发生与流行174
第一节 病毒的生态体系174
一、植物病毒的生态体系174
二、植物病毒在自然界中的适应性174
三、植物病毒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75
四、植物病毒生态系统的演化175
第二节 影响植物病毒传播和流行的因素177
一、生物因子对病毒传播和流行的影响177
二、非生物因子对病毒传播和流行的影响184
第三节 植物病毒病害的流行模式和梯度185
一、流行模式185
二、传病梯度185
三、水稻病毒病流行模式实例186
复习思考题189
第十四章 植物病毒病害的防控190
第一节 检疫措施与无病毒种苗的利用190
一、检疫措施190
二、无病种子及无性繁殖器官的选择191
第二节 农业系列栽培措施193
一、作物合理布局193
二、利用抗病和耐病品种194
三、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195
四、利用地上覆盖物避蚜防病195
五、加强水肥管理196
六、田园卫生196
七、其他农业措施197
第三节 化学药剂除虫防病197
一、化学药剂杀灭介体昆虫198
二、土壤消毒杀伤介体线虫和菌类198
三、性外激素驱蚜防病198
四、喷洒脂类物质避蚜防病198
第四节 抑制植物病毒的活性物质199
一、代谢拮抗物质199
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199
三、抗生物质200
四、干扰素类物质200
五、诱导抗性物质200
六、色素类200
七、微量元素201
八、植物提取液201
九、其他物质202
第五节 生物制剂控制植物病毒病202
复习思考题203
主要参考文献204
附录 植物病毒名称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