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交换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交换论
  • 金桑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688727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定量社会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交换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交换的本质1

1.1差异的本源1

1.2差异的情感色彩3

1.3差异是发展的必然结果5

1.4差异促进竞争和进步7

1.5有关交换的原始情结9

第二章 交换的动力12

2.1性对交换活动的影响12

2.2禁欲对交换行为的影响14

2.3对欲望的理性分析16

2.4欲望的不同层次18

2.5参与交换是一种本能20

第三章 参与意识23

3.1参与是本能和权利23

3.2竞争的必然性25

3.3有关“杀机”的警示27

3.4参与意识的层次29

3.5增强参预意识的重要性31

第四章 交换的主体34

4.1交换的主体及主体意识34

4.2法律意义上的主体资格36

4.3主体资格独立存在的意义38

4.4契约所表现的独立精神39

4.5主体资格与民主精神41

第五章 有关主体历史演变的研究44

5.1隐秘的历史“情结”44

5.2交换与特权的相互排斥46

5.3难以被认可的主体资格47

5.4不同经济体制的比较49

5.5参与广泛程度的意义51

第六章 有关主体权利的论述54

6.1主体权利是人权的延伸和补充54

6.2对被排斥现象的分析56

6.3漠视他人参与权利的恶果58

6.4应遵循的原则和道德规范60

6.5主体权利意识的苏醒和进步62

第七章 交换与环境的关系64

7.1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64

7.2地理环境与交换意识的历史联系66

7.3不同民族之间交换意识的比较67

7.4交换促进着民族的进步和发展69

7.5超越环境限制与交换的创新71

第八章 有关交换的基本理论74

8.1奇妙的异化作用74

8.2对交换过程奥妙的经典描述76

8.3由交换引发的负面效应78

8.4《皇极经世》和天道循环理论79

8.5如何建立交换的良性循环机制81

第九章 交换与劳动的相互关系84

9.1残缺的传统观念84

9.2劳动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财富86

9.3无效劳动对社会的潜在危害88

9.4中国人勤劳却不富裕90

9.5保持劳动的“自由状态”91

第十章 交换层次与有机构成93

10.1交换层次的基本概念96

10.2有机构成的基本概念96

10.3提高技术构成比例的重要意义98

10.4交换中的不公平现象及其根源99

10.5交换层次与自然资源的关系101

第十一章 交换层次与人口素质103

11.1人口素质的基本概念104

11.2基因研究的伟大成果107

11.3突破地域限制的伟大意义107

11.4脱离束缚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109

11.5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是强国之本110

第十二章 有关交换技能的培训112

12.1对初始权利被剥夺的思考114

12.2有关补偿的正义性和必要性117

12.3给予补偿是社会的义务117

12.4传统教育制度的历史罪恶119

12.5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严厉批判120

12.6技能培训的广泛意义122

第十三章 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评述124

13.1低级阶段竞争的危害性126

13.2有关时间经济学的论述129

13.3教育领域内伪科学的危害性129

13.4简述“文凭”的消极作用131

13.5试论学习和参与交换的关系问题132

13.6试论教育改革的方向问题134

第十四章 个人在交换中的作用和地位136

14.1有关人生各个阶段不同体验的论述138

14.2个人参与交换的方式和类型140

14.3交换方式决定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140

14.4交换过程中的“差异显示”原则142

14.5提高自身交换层次的重大意义144

第十五章 自主交换与自由交换的概念146

15.1人权与物权的结合147

15.2有关私有权和共有权关系的分析和比较150

15.3私有权的自由化程度150

15.4“自由状态”下的自主交换151

15.5有关私有权历史的简单描述153

15.6对全民所有概念的重新认识155

第十六章 有关交换公平性的论述161

16.1公平只是一种状态161

16.2即时公平的完整概念163

16.3公平性与儒家学说的关联性164

16.4儒商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166

16.5公平就在我们心中168

第十七章 有关交换规则的基本理论170

17.1交换规则的形成过程170

17.2有关权力和权利概念的论述171

17.3权力与交换规则的关系173

17.4建立和完善对权力的反制约机制175

17.5权力被物化的社会危害性177

17.6权力自觉接受反制约的积极意义178

第十八章 关于有限政府的论述181

18.1有关政府的一些基本概念181

18.2现代政府执政的宗旨182

18.3道家理念和简约政府184

18.4有限政府的基本概念186

18.5政府部分职能的逐步转移187

第十九章 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家190

19.1现代商品的时尚精神190

19.2项目运作的社会意义192

19.3现代企业的完整概念194

19.4现代企业家的真实含义195

19.5现代企业家的使命和责任197

第二十章 政府和企业的关系199

20.1有关建立长效机制的论述199

20.2企业具有发展的天然动力201

20.3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区别203

20.4简约政府有利于促进交换204

20.5政府效率和企业效率的同步提高206

第二十一章 企业和员工的关系209

21.1第二次交换的概念209

21.2第二次交换的秘密211

21.3劳动契约和工会作用的局限性213

21.4企业实行股份制的重大意义214

21.5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新变化217

第二十二章 有关国际交换原则的论述219

22.1国际交换不公平的现实状况219

22.2有关“白式心态”的论述221

22.3有关自然资源共享的论述222

22.4有关专业化交换模式的论述224

22.5国际交换方式的不断创新226

第二十三章 对内逐步改革和对外有限开放229

23.1有关改革和保留辩证关系的论述229

23.2以促进交换为中心来实行改革231

23.3中国有足够的内部发展空间233

23.4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235

23.5促进内部交换提高总体交换层次237

第二十四章 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圈240

24.5中国曾经是国际贸易的中心240

24.2重新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242

24.3充分发挥以量取胜的优势244

24.4建设整体项目输出基地246

24.5建立国际性虚拟市场248

第二十五章 若干社会矛盾的演化过程251

25.1平均倾向和竞争行为的冲突251

25.2有关层次和量级的进一步阐述253

25.3平均主义的社会基础255

25.4对平均主义的客观评价257

25.5有关社会淘汰和自然淘汰的论述259

第二十六章 劳动保障和社会救济262

26.1建立社会补偿调节机制的必要性262

26.2有关职业选择自由的论述264

26.3有关就业和失业辩证关系的论述266

26.4有关耗费量概念的论述平均269

26.5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271

第二十七章 交换方案的设计原则274

27.1交换状态进步的现实意义274

27.2突显差异的原则276

27.3资源合理使用的原则278

27.4运用对立支撑技术的原则280

27.5实现经济效益的原则282

27.6交换可持续的原则284

后语287

跋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