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甲午较量 中日近代史上第一次大比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甲午较量 中日近代史上第一次大比拼](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489987.jpg)
- 杨东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1533014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中日甲午战争-史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甲午较量 中日近代史上第一次大比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9
第一章 封建专制与君主立宪——中、日政治体制之比较13
一、腐朽、没落的清朝封建专制制度13
1.慈禧植党擅权,独揽朝政14
2.挪用军费,大办六旬庆典16
3.吏治腐败,贪污成风22
4.机构臃肿,效率低下23
5.派系朋党勾心斗角,主战主和内斗激烈25
6.中央地方争权夺利,各省督抚势力膨胀28
二、日本政治制度的转型31
1.“藩政改革”与维新政权的建立32
2.“戊辰战争”,实行武装夺权33
3.“明治维新”开始大刀阔斧改革34
4.“废藩置县”,官制改革35
5.颁布《宪法》,显示军国主义特征37
三、中、日两国政治体制之优劣38
1.两国高官的一场争论38
2.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救民之道39
第二章 走马赏花与下马看花——中、日学习观之比较41
一、“学习西方”的不同指导思想41
1.“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43
2.产生不同学习观的原因45
二、蒲安臣使团与岩仓使团46
1.由美国人带领的清朝使团46
2.“求知识于世界”的岩仓使团48
第三章 “采西学,制洋器”与“殖产兴业”——中、日发展经济之比较53
一、清廷的“求强”、“求富”53
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54
2.“救时第一要务”的提出56
3.从军事领域开始办洋务57
4.由“求强”到“求富”65
5.商办近代工业的发展70
二、日本的“殖产兴业”70
1.两条腿走路的方针70
2.大力扶持民营企业75
三、两条不同的发展经济之路76
第四章 “中体西用”与“文明开化”——中、日文化教育之比较83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学东渐”83
1.儒家文化的双重性84
2.“西学东渐”热随朝代更替逐步衰退86
3.“西学东渐”的又一个拐点89
二、日本的兼收并蓄与“文明开化”90
1.“兰学”在日本的传播90
2.“文明开化”政策促进日本资产阶级改革92
三、清廷创办的新式教育92
1.兴办新式学堂93
2.派遣留学生97
3.推动近代科学技术传播101
四、日本的教育改革和近代教育101
1.开启教育改革102
2.大力提倡实业教育103
3.资助、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103
4.军国主义教育的形成105
五、中、日教育改革的不同结果105
第五章 新旧参半的清军与迅速近代化的日军——中、日军事力量之比较107
一、清军的编制与装备107
1.异军突起的“勇营”及“防军”、“练军”108
2.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111
3.清朝军事体制的落后性122
二、日军的编制与装备126
1.改革军事制度126
2.改革军事机构127
3.重点发展海军128
三、清军的人员素质132
四、日军的人员素质135
第六章 和战不定与处心积虑——中、日备战之比较137
一、清廷战略判断失误137
1.清政府“联日制西”幻想的破灭138
2.日本频频挑衅,清政府被动应对140
二、日本处心积虑,以求一逞144
1.日本将对外扩张的国策付诸行动144
2.“长崎事件”成为日本扩充海军新的推动力149
三、清廷和战不定,备战松懈151
1.对日本的战略布局盲然无知152
2.国民国防意识薄弱,军队不知为何而战156
四、日本精心准备,措施得力157
1.全力筹措军费,扩充军力157
2.制定周密作战计划160
3.重视情报的搜集与利用161
4.鼓吹“正义之战”164
5.在国际上发动舆论战167
6.以“国际法”为幌子肆意歪曲事实168
第七章 “以夷制夷”与纵横捭阖——中、日对外交涉之比较173
一、战前外交173
1.围绕“宗藩关系”的较量173
2.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179
3.对两个“三角关系”的处理181
二、战时外交186
1.围绕“高升号”事件的交涉186
2.平壤之役与黄海海战后之外交活动195
三、签约前后之外交205
1.“威海之战”对和谈之影响205
2.《马关条约》的签订212
3.列强干涉与日本反干涉214
4.“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是东亚国际关系的转折点218
第八章 沉沦中的觉醒与光环下的隐忧——战争影响之比较221
一、对中国的影响221
1.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222
2.中华民族的觉醒233
3.对中国近代化的刺激241
二、对日本的影响244
1.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44
2.军国主义体制的强化248
3.日本成为“东洋盟主”250
结束语 两种不同的战争史观255
后记257
附录 19世纪后半叶中日大事年表(1860~1899)259
参考书目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