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像传播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图像传播引论
  • 范文霈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9460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图象-传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图像传播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图像前史11

第一节 史前图像遗迹11

一、世界各地的洞穴图像遗存11

二、中华大地上的史前图像遗存14

第二节 图腾时代18

一、图腾的起源及其内涵18

二、中华图腾及图腾文化20

第三节 图像向象形文字的衍化23

一、原始图像的符号化23

二、中国早期象形文字24

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26

本章小结27

第二章 图像流变32

第一节 独幅图像32

一、独幅图像的基本特性32

二、独幅图像的生成方式34

三、元图像37

第二节 组合图像38

一、组合图像的常见类型39

二、组合图像的表现形式42

三、组合图像的表现手法44

第三节 影视与虚拟图像46

一、影视动态图像的基本认识47

二、电影及其影像49

三、电视及其影像51

四、仿真与虚拟图像53

本章小结54

第三章 图像传媒58

第一节 图像传媒的传播学特性58

一、传播与传播学58

二、麦克卢汉的传播媒介理论62

三、当代图像传播媒介的基本认识64

第二节 社交网站与图片社交网站65

一、社交网站66

二、图片网站的图像传播67

第三节 “博客”的图像传播69

一、社交网站的博客群体69

二、基于Web3.0平台的微轻博群体71

第四节 “微信”的图像传播72

一、智能手机的技术性特征72

二、微信平台74

三、手机图像传播的优势研究76

本章小结78

第四章 图像本质81

第一节 视觉记录性81

一、记录性的产生82

二、记录性与存在84

第二节 视觉评述性86

一、形象的评述87

二、内涵的评述90

第三节 视觉幻象性93

一、幻象性的产生93

二、幻象性与图像符号观95

三、图像的符号性与象征性100

本章小结103

第五章 图像建构107

第一节 信息可视化107

一、物像的图像化108

二、知识的可视化108

三、数据的可视化111

第二节 图像建构路径与意义诉求113

一、图像建构路径113

二、图像意义诉求120

第三节 画面结构建构125

一、线条结构建构126

二、色彩结构建构133

三、画面构成建构138

本章小结144

第六章 图像叙事147

第一节 图像叙事的结构147

一、叙事与图像叙事147

二、静态图像叙事149

三、动态图像叙事152

第二节 叙事图像的修辞153

一、基本概念154

二、修辞手法与修辞对象161

三、修辞的意义168

第三节 图文叙事关系建构172

一、文字对图像的诠释174

二、图像对文字的对抗175

三、图像与文字的融合176

本章小结177

第七章 图像受众182

第一节 图像受众的视觉素养182

一、视觉思维能力182

二、视觉判断能力185

第二节 图像受众的心理特征188

一、影响受众心理的环境因素188

二、影响受众心理的个体因素190

三、受众的一般心理表现192

第三节 当代图像受众的主动性195

一、图像人及其特征196

二、图像受众的需求199

三、图像受众的选择202

本章小结204

第八章 图像诠释210

第一节 诠释理论与视知觉210

一、诠释的相关理论210

二、图像与现实的关系213

三、视觉扫阅与视知觉219

第二节 图像意义的解读222

一、情感性意义的解读222

二、直观性意义的解读224

三、象征性意义的解读226

四、双重性意义的解读228

第三节 图像诠释的局限性231

一、图像表达的局限232

二、图像信息的隐性失真233

三、图像诠释的失误234

本章小结235

第九章 图像功能240

第一节 社会政治功能240

一、图像新闻传播240

二、图像证史现象243

三、舆情建构与导向248

第二节 认知教育功能250

一、图像认知现象251

二、图像认知优势252

第三节 文化传播功能255

一、艺术消费功能256

二、文化继承与交流功能259

三、引导拜物消费功能261

本章小结261

第十章 图像文化266

第一节 大众的图像依赖266

一、传媒的图像转向266

二、信息交流的视觉霸权269

三、情感交流的图像依赖270

第二节 图像的文化价值272

一、跨文化信息传播载体272

二、文化发展的影响因子274

三、图像影响力的一般表现279

第三节 图像社会的文化现象282

一、图像转向下的物质文化表现283

二、动漫图像的亚文化现象284

三、图像恶搞与图像伦理287

本章小结291

参考文献293

后记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