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哲学要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赵敦华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21286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英语课-初中-习题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哲学要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引文和缩略语的说明1
前言1
第一章 启蒙哲学1
第一节 启蒙之子4
一、伊壁鸠鲁:启蒙思想的化身和“自我镜像”5
(一)自我意识的自由精神6
(二)原子运动规律中的“自由选择”7
(三)原子式个人的社会存在8
二、宗教批判的滥觞9
三、希腊哲学史的现代哲学胚胎11
第二节 启蒙时代的哲学史13
一、启蒙三国比较研究13
二、从英法唯物主义到德国唯心主义的启蒙哲学19
三、自由主义的哲学批判23
(一)德国自由主义起源于康德23
(二)英法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功利主义25
第三节 关于马克思的道德哲学28
一、泛道德主义批判28
二、道德谴责的实践效应32
三、马克思亲履的道德实践33
第四节 恩格斯的启蒙观34
一、英法哲学和宗教批判35
二、启蒙哲学的革命性和局限性36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38
第五节 葛兰西的“启蒙文化哲学”43
一、“实践哲学”的启蒙哲学方案43
二、黑格尔主义的革命意义46
三、新型知识分子的启蒙责任49
第二章 批判哲学52
第一节 马克思批判哲学的特征54
一、特别迫切的时代问题意识54
二、特别明确的批判领域55
三、特别彻底的探索过程58
四、特别无情的批判风格61
五、特别严格的自我批评63
六、特别犀利的批判文风67
第二节 宗教批判69
一、德国宗教批判的批判69
(一)宗教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前提吗?69
(二)马克思对德国现存宗教批判的概述71
(三)对宗教批判的批判77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80
(一)人类宗教的起源和发展80
(二)唯物史观的比较宗教学方法82
(三)基督教的多重社会功能83
(四)无神论的局限性85
第三节 意识形态批判87
一、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争论88
二、“虚假意识”问题92
三、意识形态的定义问题95
四、意识形态的认识属性97
五、意识形态的语言属性99
六、意识形态的社会结构103
七、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106
八、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问题109
第三章 政治哲学111
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三个维度112
第二节 德国封建专制的历史批判118
一、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概要118
二、《莱茵报》期间的革命民主主义127
(一)捍卫新闻自由127
(二)维护贫民生存权130
(三)贫困的官僚体制根源133
(四)历史法学派批判134
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部分)138
(一)君主立宪制批判140
(二)人民主权的物质内容和国家形式145
(三)国家的私有财产实质148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现实维度150
一、市民社会批判150
(一)市民社会利己的人151
(二)实现了的犹太教世俗精神152
(三)从政治解放的市民社会走向人的解放的社会共同体154
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哲学论证156
(一)法哲学论证156
(二)逻辑论证159
(三)唯物史观论证161
三、阶级斗争的纲领163
四、阶级斗争理论的检验165
(一)预测和检验165
(二)革命的悲剧和反革命的闹剧166
(三)小农的阶级分析169
五、自由权的批判和实现171
六、批判工人阶级内部宗派175
七、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方式的问题177
第四节 政治批判的未来维度179
一、巴黎公社的预演和未来社会解放政治形式179
(一)无产阶级专政和废除国家机器179
(二)现代国家的阶级根源181
(三)取代现存的共和国形式182
(四)用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取代国家政权的巴黎公社经验184
(五)巴黎公社指向的未来社会185
二、过渡时期的设想186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188
第四章 实践哲学194
第一节 黑格尔式的实践观197
一、博士论文中实践观的两个命题197
二、面向未来的世界哲学201
第二节 走向唯物论的实践观205
一、费尔巴哈的影响206
二、与费尔巴哈相异之处209
(一)宗教批判的实践目的209
(二)唯物主义的感性直观210
(三)克服异化的实践211
(四)具体的实现过程213
三、唯物主义的社会实践214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奠基217
一、唯心主义是如何发展主体能动性的?218
(一)康德实践观的四重意义219
(二)费希特的“实践优先”221
(三)谢林的历史发展观223
(四)黑格尔的主客观相一致的能动性224
二、旧唯物主义到唯物史观实践观的转折226
(一)“存在与思维同一性”转化为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真理观227
(二)“主体一客体”关系转化为实践改变环境与人的活动和自我改变的一致228
(三)青年黑格尔派解释方式转化为理论改变世界的实践229
第四节 唯物史观的实践哲学232
一、物质一元论233
二、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239
三、劳动的物质前提和基质242
(一)劳动的自然能力和物质前提242
(二)劳动过程需要的材料243
四、物质生产关系246
五、关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256
(一)世界上“所是”东西都是物质存在256
(二)哲学基本问题258
(三)列宁的认识论定义260
第五章 辩证哲学263
第一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逻辑学部分)265
一、马克思辩证法批判的三个主题266
二、何谓辩证法的“神秘形式”?268
三、黑格尔逻辑学为什么是“颠倒的体系”?272
四、“体系的发展的二重化”的矛盾274
第二节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279
一、《精神现象学》:精神劳动的生产史280
(一)异化的本质281
(二)劳动的本质282
(三)异化的扬弃283
二、逻辑范畴:精神货币的价值285
三、自然精神:“人和自然界的思辨的、思想的价值”288
(一)《自然哲学》若干要点288
(二)自然的对象性和人的本质性活动相统一290
(三)人的类存在与对象世界的结合291
(四)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293
(五)达尔文进化论之得失295
四、关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299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辩证方法302
一、逻辑范畴的抽象形式303
二、辩证法的理性方法306
三、观念次序的历史运动307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309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探索之路317
一、以分工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叙述317
二、从货币到商品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叙述318
三、《资本论》的逻辑学底本320
第五节 《资本论》的系统辩证法324
一、商品328
二、商品形式329
三、价值形式332
(一)衡量商品价值的“度”332
(二)货币的交换价值335
四、对商品和货币拜物教“假象”的“反思”337
五、货币形式340
六、资本形式343
(一)资本增殖的“条件”343
(二)资本生产的“现象”和“现实”345
第六节 剩余价值学说与《资本论》其他部分的关系349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论证问题349
(一)关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证明349
(二)关于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证明350
二、唯物史观预言是否得到证明的问题352
三、道德谴责力量的根源354
四、《资本论》四部分的连环综合效应359
结束语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命运和现实意义364
参考文献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