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吉林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中国的吉林 上
  • 《当代中国的吉林》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97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吉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壮丽的山川1

丰富的自然资源7

行政区划与人口15

古代的吉林19

近代吉林人民的反帝斗争27

沦陷十四年33

解放战争时期的伟大斗争40

第一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第一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九四九——一九五二年)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59

一、农业互助合作的初步发展与农村经济的恢复59

二、社会主义工业基础的初步形成与工业生产的发展63

三、社会主义商业体系的建立与城乡流通渠道的疏通65

四、私营工商业的调整及其发展67

第二节 为保证国民经济恢复而进行的各种斗争68

一、抗美援朝68

二、镇压反革命70

三、“三反”和“五反”72

第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实现(一九五三——一九五七年)75

第一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5

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75

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突击发展及其所带来的问题77

第二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9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国营经济的矛盾79

二、改造的基本政策、方法和步骤81

第三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3

一、手工业的基本状况83

二、改造的方针、步骤84

三、经验教训85

第四节 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86

一、积极进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86

二、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88

三、大力发展农业89

四、中共吉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整风反右90

五、“一五”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91

第三章 “大跃进”的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一九五八——一九六六年五月)93

第一节 “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挫折与困难93

一、“大跃进”运动93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96

三、“反右倾”斗争与继续“大跃进”97

四、中共吉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要持续跃进100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101

一、“左”倾冒进造成的困难局面101

二、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103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105

第三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及其影响106

一、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06

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08

第四节 国民经济在调整中发展110

一、农业基础得到了加强110

二、工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111

三、重点建设成就显著111

四、教育、科学事业在调整中得到发展112

第四章 十年动乱时期的社会与经济(一九六六年六月——一九七六年十月)114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政治动乱造成经济的严重破坏114

一、从红卫兵、造反派的“造反”、“夺权”到吉林省革命委员会的建立114

二、政治动乱造成经济的严重破坏117

第二节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使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118

一、中共吉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118

二、用政治取代经济,以革命冲击生产118

三、无视经济规律,重刮“高指标、瞎指挥”的歪风119

四、批“资本主义倾向”,造成城乡经济的凋敝121

五、混淆敌我,制造大量冤假错案121

第三节 “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已经好转的局势再度陷入混乱123

一、“批林批孔”运动在吉林省的发展123

二、“反击右倾翻案风”给吉林省经济带来严重危害124

第四节 国民经济在艰难曲折中得到发展125

一、农业126

二、工业128

三、基本建设130

四、经济发展的原因130

第五章 新时期的国民经济在调整和改革中前进(一九七七——一九八八年)133

第一节 全面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133

一、拨乱反正,解放思想133

二、实行工作重点转移,确立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136

三、贯彻以调整为主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137

四、企业的全面整顿141

五、中共吉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实现三个“根本好转”142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143

一、改革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143

二、改革农村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147

三、新型合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148

四、改革农村供销社的管理体制148

五、改革统购派购制度和调整产业结构150

第三节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多方探索152

一、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出现152

二、以搞活企业为中心,进行配套改革154

三、发挥中心城市的多功能辐射作用162

四、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初步改革163

五、逐步建立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型的流通网络165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新发展166

一、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166

二、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170

三、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72

第二编 经济建设第六章 农业179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179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180

二、农业生产的调整181

三、在动乱中发展182

四、新时期的农业183

第二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184

一、商品粮基地建设概况184

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188

第三节 农业振兴的基本经验189

一、改革使农业获得了生机和活力189

二、科学技术使农业增强了后劲192

三、积极发展农业教育事业是农业振兴之本193

第七章 林业195

第一节 林业发展过程195

一、有计划地保护和发展林业195

二、确立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196

三、林业资源遭受空前破坏197

四、建设发达的林业198

第二节 森林资源的保护199

一、森林资源现状199

二、森林资源的保护200

第三节 植树造林202

一、种苗事业202

二、城乡绿化205

三、吉林省的“三北”防护林建设206

第四节 森林工业208

一、木材生产208

二、林产工业209

三、林区集体经济211

第八章 畜牧业212

第一节 畜牧业发展过程212

一、畜牧业的恢复与发展212

二、畜牧业的曲折前进213

三、畜牧业的振兴214

第二节 畜禽品种改良216

一、马匹改良217

二、黄牛改良217

三、绵羊改良218

四、猪种改良218

五、良种家禽的选育与推广218

六、培育畜禽新品种219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219

一、建立兽医机构219

二、培养兽医队伍220

三、防治畜禽传染病220

四、中西兽医结合221

第四节 草地建设221

一、草场类型及分布221

二、草场保护222

三、草场建设223

第九章 特产业225

第一节 特产业概况225

一、丰富的特产资源225

二、特产业的发展226

第二节 特种经济动物的开发利用227

一、药用动物227

二、毛皮动物228

三、经济昆虫229

第三节 特种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230

一、药材230

二、果树232

三、食用菌233

四、山野菜及香料植物233

第十章 水利235

第一节 水利资源特征235

一、年际和年内变率大235

二、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236

三、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不足237

四、部分地区水质不良237

第二节 水利建设发展过程237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利概况237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建设238

第三节 水利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教训243

一、水利建设的成就243

二、基本经验教训247

第十一章 水产业249

第一节 水产资源249

一、水面资源249

二、鱼类资源249

第二节 水产生产250

一、旧中国的吉林省渔业250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吉林省渔业251

第三节 水产业的组织管理255

一、渔业生产组织255

二、技术推广256

第十二章 农业机械化事业258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258

一、国家办机械化时期258

二、集体办机械化时期259

三、农民、集体和国家共同办机械化时期260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的管理与技术推广261

一、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机构261

二、农业机械化的经营管理262

三、农业机械的供应和修理263

四、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推广工作264

第十三章 乡镇企业266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266

一、萌芽阶段266

二、停顿阶段267

三、复兴阶段267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成就和经验270

一、主要成就270

二、兴办乡镇企业的主要经验272

第十四章 机械电子工业276

第一节 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第一汽车制造厂277

一、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277

二、奉献的三十年279

三、跨上新的征程281

第二节 民用机械工业284

一、在改造中起步285

二、新的发展286

三、在动乱中前进286

四、在改革中的变化287

第三节 农业机械工业288

一、新式农具的生产288

二、农机制造业的兴起289

三、配套建设290

四、稳步发展292

第四节 电子工业293

一、无线电产品批量生产294

二、生产黑白电视机295

三、第四代计时产品与彩色电视机投产296

第十五章 石油化学工业299

第一节 中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300

一、吉化公司的建立与发展300

二、吉化公司的巨大变化302

第二节 松辽盆地中部的吉林油田304

一、油田开发305

二、油田会战306

三、健康发展307

第十六章 电力工业310

第一节 电力工业的发展310

一、解放前的电力工业310

二、电力工业的恢复与建设310

三、电力工业的振兴311

第二节 松花江上的梯级电站313

一、丰满发电厂313

二、白山发电厂315

三、红石水电站316

第三节 电热联产的火力发电317

一、吉林热电厂317

二、长山热电厂318

第四节 蓬勃发展中的小水电319

一、小水电的发展319

二、农村电气化的试点320

第十七章 煤炭工业321

第一节 煤炭工业的发展321

一、煤炭生产的历史状况321

二、煤炭生产的起伏发展322

第二节 重点矿区325

一、老矿区的改造与扩建325

二、新矿区的开发与建设326

第三节 地方煤炭工业327

一、老井的恢复与改造328

二、矿井的调整与新建328

三、多种形式办矿329

第十八章 冶金工业331

第一节 钢铁工业331

一、通化钢铁公司的创建331

二、通化钢铁公司的艰辛历程332

三、通化钢铁公司的崛起333

四、地方小钢铁工业的发展335

第二节 铁合金工业336

一、中国第一家大型铁合金企业336

二、开发新品种,登上新台阶336

三、新时期的调整与提高338

第三节 炭素工业339

一、兴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炭素制品企业339

二、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339

三、攀上新的高峰341

第四节 贵金属和有色金属工业343

一、黄金生产343

二、镍与其它有色金属工业346

第十九章 建材工业与非金属矿产加工业349

第一节 建材工业349

一、老企业的恢复与改造349

二、主要行业的创建和成长351

三、新型建材工业开始起步352

第二节 非金属矿产加工业353

一、非金属矿产加工业的起步与发展353

二、非金属矿产的全面开发与利用355

第二十章 纺织、造纸与日用品工业357

第一节 纺织工业357

一、老企业的恢复与新企业的建立357

二、骨干企业的建立与发展359

三、纺织工业的配套发展361

第二节 造纸工业364

一、基础建设365

二、大跃进的干扰与调整365

三、在动乱中取得成绩366

四、稳定发展367

第三节 日用品工业368

一、日用硅酸盐和日用化学制品工业368

二、日用机械工业369

三、服装鞋帽和皮革皮毛制品业370

四、家具制造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71

五、工艺美术品与金属制品业372

六、塑料制品和家用电器制造业372

第二十一章 食品工业与医药工业374

第一节 食品工业374

一、解放前的食品工业374

二、艰苦创业375

三、缓慢前进376

四、登上新台阶378

第二节 医药工业380

一、全省制药工业的恢复、建设与发展380

二、化学制药向中成药制药转变383

第二十二章 交通邮电事业386

第一节 铁路运输386

一、创立人民铁路386

二、线路的修复、改造与新建387

三、整顿中发展389

第二节 公路交通390

一、创立人民的公路交通391

二、公路交通事业的恢复391

三、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392

四、新的发展时期393

第三节 民航事业395

一、人民航空的建立395

二、通用航空的建设396

三、民航事业的新发展397

第四节 邮电通信398

一、创建人民邮电通信事业398

二、邮电通信的发展399

三、邮电通信的新成就400

第二十三章 地质勘探与测绘403

第一节 地质勘探403

一、恢复中发展403

二、起伏中前进404

三、向纵深开拓405

第二节 测绘408

一、测绘工作的建立与发展408

二、测绘工作全面展开410

第二十四章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413

第一节 建筑业413

一、在衰落中兴起413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发展414

三、改革、开放使建筑业充满生机416

第二节 城市建设418

一、城市规划418

二、城市公用事业419

三、市政工程设施421

四、城市住宅建设423

五、城市园林绿化425

第三节 乡村建设426

一、自发建设426

二、全面规划427

第四节 环境保护429

一、发展历程429

二、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431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435

第二十五章 商品流通与工商管理438

第一节 商业438

一、国营商业438

二、供销合作商业441

三、个体商业443

第二节 粮食流通与管理444

一、公粮征收和余粮征购444

二、统购统销445

三、合同定购与多渠道经营448

第三节 物资流通449

一、统一集中管理449

二、统一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451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452

一、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与改造452

二、屡遭挫折的城乡集市贸易453

三、开放和发展城乡集市贸易455

第二十六章 对外经济贸易与旅游457

第一节 对外贸易457

一、对外贸易的展开457

二、对外贸易的缩减458

三、对外贸易的振兴459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463

一、五十年代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463

二、“六五”计划期间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464

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发展466

第三节 旅游业467

一、旅游资源467

二、旅游业的发展469

第二十七章 财政金融471

第一节 财政471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财政472

二、“一五”计划时期的财政473

三、“二五”计划时期和经济调整时期的财政475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财政477

五、新时期的财政478

第二节 税收484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税收485

二、“大跃进”时期的税收485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税收486

四、新时期的税收工作486

第三节 金融业488

一、解放区金融业的建立488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金融业489

三、由“跃进”到“调整”的曲折道路489

四、动乱造成的破坏490

五、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491

第四节 保险业493

一、旧中国的保险业493

二、人民保险业的创立与发展493

三、保险业的恢复与兴旺4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