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急救护理学 护理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急救护理学 护理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562422.jpg)
- 许虹主编;吕静,陈偶英,廖晓琴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22569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78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急救护理学 护理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2
一、院前急救2
二、院内急诊救护3
三、危重病救护3
四、灾难救护3
五、战地救护3
六、急诊医疗服务体系3
七、急救护理学教育4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4
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4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4
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4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7
第一节 概述7
一、院前急救组织的质量标准8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和原则10
第二节 院前急救的组织体系11
一、国外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11
二、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12
三、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13
第三节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13
一、紧急呼救14
二、现场伤(病)情评估15
三、伤病员现场分类15
四、院前急救护理16
五、安全转运18
第三章 院前急救技术22
第一节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22
一、止血22
二、包扎25
三、固定29
四、搬运31
第二节 人工气道通路的建立33
一、口咽通气管34
二、鼻咽通气管35
三、环甲膜穿刺、切开术36
第三节 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急救38
一、病因38
二、临床表现38
三、判断38
四、救护措施39
第四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43
第一节 概述43
一、病因43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44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45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46
一、基础生命支持46
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54
三、心搏骤停后救治57
四、复苏后监测59
第五章 灾难急救与护理61
第一节 概述61
一、灾难护理的概念61
二、灾难的分类62
三、灾难所致的伤病类型63
第二节 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64
一、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形式64
二、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指挥65
三、灾难护理的主要任务66
第三节 各类灾害的应急救援67
一、地震的应急救援67
二、台风的应急救援69
三、火灾的应急救援70
四、水灾的应急救援72
五、核泄漏的应急防护72
第四节 灾民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75
一、灾民常见的心理问题75
二、灾民心理危机干预76
第五节 个人、家庭、社区灾难准备健康教育78
一、个人灾难准备健康教育78
二、家庭灾难准备健康教育79
三、社区灾难准备健康教育80
第六节 灾后防疫80
一、防疫要点80
二、环境治理81
三、预防接种81
第六章 急诊科的组织与管理84
第一节 急诊科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范畴84
一、急诊科(室)的组织机构85
二、急诊护理工作的范畴85
三、急诊范围85
第二节 急诊科的设置与布局86
一、急诊科设置与布局的原则86
二、急诊科具体设置与布局86
三、急救绿色通道88
第三节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90
一、急诊科的组织管理90
二、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管理90
三、急诊科的业务管理91
四、急诊科的制度管理92
五、急诊护理文书的管理与书写95
六、急诊护理风险管理97
七、急诊信息化管理97
第四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99
一、接诊100
二、分诊100
三、急诊护理处理102
四、急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102
第七章 院内急诊救护技术107
第一节 洗胃术107
一、目的107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107
三、操作步骤108
四、注意事项108
五、救护要点109
第二节 气管插管术与气管切开术110
一、气管插管术110
二、气管切开术112
第三节 机械辅助呼吸技术113
一、目的114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114
三、操作步骤114
四、注意事项114
五、救护要点116
第四节 血管置管术118
一、中心静脉置管术118
二、动脉置管术120
第五节 临时心脏起搏和主动脉球囊反搏122
一、临时心脏起搏122
二、主动脉球囊反搏124
第六节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127
一、目的127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27
三、操作步骤127
四、注意事项129
五、救护要点130
第七节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130
一、目的131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31
三、操作步骤131
四、注意事项132
五、救护要点133
第八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组织与管理135
第一节 概述135
第二节 ICU的设置与布局136
一、ICU的规模与模式136
二、ICU的布局与设置136
三、ICU的人员配置138
第三节 ICU的护理管理138
一、ICU的收治对象138
二、不适宜的ICU收治对象139
三、患者的收治与转出139
四、ICU的职责及与专科间的关系139
五、ICU的质量管理139
六、ICU的信息化管理140
七、ICU的护理书写141
第四节 ICU的护理工作142
一、ICU的护理理念、目标142
二、ICU护士的素质要求142
三、ICU护士应具备的能力143
四、ICU的整体护理144
第五节 ICU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45
一、ICU容易产生感染的原因146
二、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及对策146
三、ICU护士的职业防护148
第六节 ICU的伦理、法律149
一、ICU的伦理149
二、ICU的法律151
第九章 重症患者的监护154
第一节 重症监护的原则及常规154
一、一般原则154
二、ICU常用的监护技术155
三、ICU的监护常规155
第二节 重症患者入室前评估与监护156
一、患者一般情况157
二、患者的特殊病情157
三、仪器设备准备157
第三节 重症患者转运途中的监护157
一、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158
二、转运前患者评估158
三、转运途中的监护159
第四节 重症患者入室快速评估与监护160
一、A-Airway气道160
二、B-Breathing呼吸160
三、C-Circulation循环160
四、C-Complaint主诉161
五、D-Drugs and Diagnostic Tests药物和化验检查161
六、E-Equipment仪器161
第五节 重症患者全身系统评估与监护162
一、既往史162
二、心理社会评估163
三、全身体检与监护163
第六节 重症患者持续评估和监测168
一、重症老年患者持续评估和监测168
二、重症产科妇女的持续评估和监测169
三、重症儿童的持续评估和监测170
第七节 重症患者疼痛的评估与监护172
一、疼痛的评估172
二、重症患者疼痛的管理173
三、重症患者的镇静干预174
第八节 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175
一、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175
二、ICU谵妄176
三、影响ICU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178
四、危重症患者心理评估的方法179
五、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179
六、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181
第九节 重症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181
一、制定健康教育计划182
二、教育方式182
第十章 重症患者监护技术185
第一节 循环系统监护技术185
一、心电图监护185
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187
三、中心静脉压监测190
四、肺动脉压监测192
五、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194
第二节 呼吸系统监护技术195
一、动脉血气和酸碱度监测196
二、经皮脉搏氧饱和度监测197
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198
第三节 其他监护技术200
一、肾功能监测200
二、有创颅内压监测201
三、肝功能监测203
四、止血和凝血功能监测204
五、血糖监测206
第十一章 危重病营养支持的护理208
第一节 概述208
一、营养支持概念208
二、危重症患者的代谢和营养变化209
第二节 营养评估210
一、了解饮食史210
二、人体测量210
三、血清蛋白测定211
四、免疫学测定211
五、氮平衡试验211
六、判断营养需要212
第三节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212
一、肠外营养(PN)212
二、肠内营养(EN)215
第四节 不同危重患者的代谢特点与营养支持原则218
一、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营养支持218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219
三、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营养支持219
四、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220
五、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的营养支持221
六、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营养支持221
七、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222
第十二章 休克患者的急救224
第一节 休克概述224
一、病因与分类224
二、病理生理225
第二节 休克患者的病情评估227
一、临床表现227
二、休克程度判断228
三、辅助检查229
第三节 休克患者的救护229
一、现场救护230
二、转运231
三、院内救护231
第十三章 创伤患者的急救240
第一节 概述240
一、分类240
二、病理生理241
第二节 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243
一、伤情评估243
二、评估方法244
三、临床表现247
第三节 创伤患者的救护248
一、现场救护248
二、转运途中的救护250
三、院内救护250
四、各系统脏器损伤患者的急救251
五、战地创伤患者的急救252
第十四章 急性中毒患者的急救255
第一节 概述255
一、中毒分类255
二、毒物分类256
三、中毒发病机制256
四、毒物的体内过程257
五、中毒的临床表现257
六、中毒的辅助检查258
七、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及救护要点259
第二节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262
一、病情评估262
二、救治与监护264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67
一、病情评估267
二、救治与监护268
第四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270
一、病情评估270
二、救治与监护271
第五节 急性食物中毒273
一、病情评估273
二、救治与监护276
第六节 急性酒精中毒279
一、病情评估279
二、救治与监护280
第七节 强酸强碱中毒282
一、病情评估282
二、救治与监护283
第八节 百草枯中毒284
一、病情评估284
二、救治与监护286
第十五章 意外伤害患者的急救289
第一节 中暑289
一、病情评估289
二、救治与监护291
第二节 电击伤293
一、病情评估293
二、救治与监护295
第三节 淹溺296
一、病情评估296
二、救治与监护297
第四节 毒蛇咬伤300
一、病情评估300
二、救治与监护301
第十六章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监护306
第一节 概述306
一、SIRS概念306
二、SIRS相关概念307
第二节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308
一、流行病学特征308
二、发病机制309
三、临床表现309
四、SIRS诊断标准311
第三节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312
一、诊断方法312
二、支持治疗312
三、抗感染315
四、抗介质制剂治疗316
五、基因治疗316
六、中医中药治疗317
第四节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监护317
一、脓毒症危险因素317
二、动态监测318
三、监护要点319
主要参考文献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