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创之路 兼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途径及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科创之路 兼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途径及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4566524.jpg)
- 苏秉公,庞啸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文汇出版社
- ISBN:978754961983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11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经济-研究-上海;文化产业-产业发展-研究-黄浦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创之路 兼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途径及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科技创新逻辑1
一、科技创新的理论支点及研究方法1
(一)假定的运用1
1.“经济人假定”2
2.“资源稀缺假定”3
3.“保护个人产权的假定”3
(二)原理的运用3
1.“利益最大化原理”3
2.“供求原理”4
3.“等价交换原理”5
(三)方法的运用5
1.“收益分析法”5
2.“均衡分析法”6
3.“帕累托标准法”6
二、发展方式的选择6
(一)当代中国发展的深刻性7
1.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式7
2.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方式9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式10
(二)经济全球化新趋势13
1.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科技革命14
2.新经济概念和特征15
3.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16
(三)战略机遇期18
1.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性变化18
2.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19
3.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战略机遇19
三、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20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20
1.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理论20
2.工业化道路与增长模式22
3.经济增长的几个关键23
(二)我国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的问题及对策24
1.存在的问题24
2.应对措施26
(三)建立科创中心价值目标26
1.资源结构分析27
2.产业结构分析28
3.创新结构分析29
第二部分 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32
一、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必然性32
(一)发展背景32
(二)发展优势34
1.区位方面34
2.历史人文方面34
3.综合竞争力方面34
(三)发展困境35
1.长三角作为经济圈竞争大于合作35
2.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35
3.第三产业增速趋缓35
4.以新兴产业改造传统工业力度不够35
5.出现结构性失业和分配不均35
6.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35
二、产业转型升级路径35
(一)产业发展机理36
1.产业转型升级机制36
2.强化产业关联度36
3.建立适合上海跨越发展的创新体系37
(二)区域化资源配置38
1.区域化资源配置的假设因素39
2.资源配置分类及其方式41
3.资源配置效率与效益44
三、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46
(一)材料科学概述46
1.材料科学发展历史46
2.材料:人类进步的里程碑47
3.新材料:新世纪的必然选择50
(二)上海市新材料战略52
1.相关政策52
2.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52
3.上海新材料产业面临的挑战54
4.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建议55
四、利用外资发展先进制造业56
(一)上海外资制造业企业现状57
1.领域比较集中57
2.国际化程度高57
3.综合贡献突出57
4.技术专利攀高58
5.经营态势良好58
6.鼓励项目偏低58
7.产业分布较散58
(二)当今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59
1.新一轮科技革命必将对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59
2.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60
3.中国制造业酝酿新格局62
4.上海转型发展破局之举64
(三)上海外资制造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66
1.增量逐年减少66
2.城市化进程压缩企业发展空间67
3.生产成本抬高企业显现劣势67
4.企业受品牌挤压丧失竞争活力68
5.产业新标准带来新压力68
6.技术人才和员工队伍不稳69
7.IT产业面临瓶颈70
五、调整服务业比重71
(一)现代服务业的理论界定71
1.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72
2.对现代服务业内涵的不同认识72
3.认定现代服务业内涵的标准问题73
(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史74
1.原始雏形期74
2.蓬勃发展期75
3.迅速成长期76
(三)现代服务业特征77
1.专业服务的技术支撑77
2.创造价值的非显性77
3.价格的不确定性78
(四)我国及其上海现代服务现状78
(五)影响上海发展现代服务的若干因素81
1.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集群体81
2.现代服务业功能要素能力欠强83
3.服务的综合性偏颇85
(六)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85
1.基本走向86
2.注入新元素87
3.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举措89
六、积极扶持创意产业91
(一)创意产业发展趋势91
1.创意产业的定义91
2.国际创意产业发展态势94
3.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98
(二)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有利条件101
1.举办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102
2.海派文化的社会人文优势102
3.都市工业转型的资源优势104
(三)发展创意产业的制度障碍与供给105
1.法治对创意产业的特殊意义105
2.制定发展创意产业规则108
3.构筑完备的创意基础结构109
七、上海生态对科创中心建设挑战110
(一)现状不容乐观110
1.水质污染相当严重110
2.城市绿地不足111
3.城市大气质量较差111
4.固体废弃物处置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111
5.循环经济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比差距较大112
(二)城市生态建设刻不容缓113
1.生态建设的必然性113
2.生态建设的功能性作用114
3.上海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116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117
1.制定严密的环境保护法规119
2.制定全面的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119
3.制定高效的经济激励政策120
4.大力发展环保技术和产品120
5.提高生活方式绿色化120
(四)上海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应对措施121
1.规划系统121
2.法规与政策系统122
3.环境保护与治理系统122
4.绿化系统123
5.循环经济系统124
6.公众参与系统125
八、海派文化正向特征及对上海科技创新的启示126
(一)敢为人先126
1.开疆拓土126
2.拿来主义127
3.经营灵活127
(二)崇尚契约128
1.重信誉128
2.讲平等129
3.求效率129
(三)重视人才130
1.挖掘人才130
2.经营人才130
3.管理人才131
(四)自律意识131
1.建立现代行业协会131
2.实现行业自律132
3.注重横向协调133
(五)摒弃陋习134
1.讲究生活品味134
2.接受文明成果135
3.追求时尚潮流135
第三部分 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138
一、新天地、田子坊与8号桥、智造局的模块比较138
(一)新天地模块138
(二)田子坊模块141
1.起点不同142
2.生态不同142
3.取向不同142
4.性质不同142
5.机制不同143
(三)8号桥和智造局模块143
1“三个不变”143
2.“六个变”143
(四)模块比较看创意产业发展条件145
1.空间载体条件145
2.产业布局条件145
3.环境生态条件145
4.服务管理条件145
5.政策扶持条件145
6.人文资源条件146
7.交通便捷条件146
二、从“制造局”到“智造局”146
(一)抚今追昔,这里曾经是近代工业发祥、现代工业发展的风水宝地146
(二)华丽转身,实现从象征工业文明(第二次浪潮)的“制造业”向象征信息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智造业”过度147
1.形态改造显现成效147
2.功能定位准确合理148
3.产业升级初具规模148
4.经济效益开始显现149
5.社会效益更加突出149
6.智造局改造启示150
(三)后续发展,须确立“3+3”思路,打好三张牌、走活三步棋、算清三本账150
1.打好三张牌150
2.走活三步棋151
3.算清三本账152
三、打造打浦桥商圈新业态153
(一)依托“三区”,形成“三圈共荣”的商业新格局153
1.园区153
2.商区153
3.社区153
(二)抓住新业态发展关键153
1.调整功能结构153
2.完善业态布局154
3.优化资源配置156
(三)把握原则政策与制度157
1.运作原则157
2.政策供给158
3.制度保障159
第四部分 国际科创经验161
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扫描161
(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概况161
1.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阶段161
2.科技创新中心的地区分布163
3.科技创新中心的体制类型163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特点164
1.美国硅谷164
2.美国波士顿128公路166
3.美国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169
4.英国剑桥工业园区171
5.日本筑波科学城173
6.印度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174
7.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175
8.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创新中心176
二、德国产学研联盟178
(一)德国产业创新模式与最新战略部署178
1.德国产业创新模式178
2.当前德国产业政策的本质是创新政策179
(二)德国工业“4.0”计划182
1.以产业升级维持“高工资就业”经济182
2.智能化是“工业4.0 ”计划的“灵魂”183
3.以制造业智能化引领智能社会184
(三)弗朗霍夫模式185
1.弗朗霍夫学会的基本概况185
2.弗朗霍夫学会的主要经验与特点188
(四)“工业4.0”计划对上海产业政策的借鉴意义189
1.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和驱动体系189
2.适时调整产业政策思路和措施,组成跨界研究小组或平台189
3.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建立积极灵活的创新人才发展制190
4.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提升产业转型效率190
5.健全企业主体的创新投入制度,大力推进企业开放式创新190
6.加强以物联网为代表的工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191
7.结合区位优势条件,重视话语权的引领性建设191
后记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