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必备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必备手册
  • 张振学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ISBN:750447540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96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6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必备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4

第一章 突发事件概述4

一 突发事件的概念4

二 突发事件的特征6

1.突发性6

2.隐蔽性7

3.复杂性7

4.危害性8

5.紧急性8

6.连锁性9

7.群体性10

8.公共性11

9.不确定性11

三 突发事件的科学分类12

1.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分类方法13

2.突发事件其他分类方法介绍14

第二章 突发事件的级别标准18

一Ⅰ级(特别重大)18

二Ⅱ级(重大)20

三Ⅲ级(较大)21

四Ⅳ级(一般)21

第三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23

一 准确定性原则23

二 生命第一原则23

三 把握主要矛盾原则24

四 重视信息传播原则24

五 机动权变原则24

六 协调作战原则24

七 科学处置原则25

第四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一般程序26

一 识别危机并迅速隔离险境26

二 全面调查研究27

三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29

四 及时汇报与公布真相29

五 科学决策和果断处理各种问题30

六 动员社会力量和引导舆论31

七 做好善后和危机转化工作32

八 认真评估总结33

九 重新塑造形象35

第五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体系38

一 人力保障38

二 财力保障39

三 物资保障41

1.资源配置与储备管理43

2.资源维护与更新管理43

3.资源信息库管理43

4.资源调用和补偿管理43

5.资源运输和采购管理43

6.资源征用和救援管理44

四 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45

五 基础设施和科技保障46

六 人员防护和治安维护47

第六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方法49

一 应急决策的特点49

二 对决策者应急决策能力的要求50

三 应急决策的简便流程50

四 应急决策方法51

1.科学决策法51

2.经验决策法53

3.外脑决策法53

第七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一般做法55

一 以人为本,保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55

二 领导亲自挂帅,现场指挥56

三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协同56

四 聘请专家,科学应对57

五 严格督查,责任落实57

六 广泛动员,认真组织58

七 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58

第八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61

一 各级党委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61

二 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62

1.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能力63

2.对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规划能力63

3.对突发事件“一案三制”的贯彻执行能力63

4.对应急队伍的组织建设能力64

5.对应急资源的储备管理能力65

6.对应急处置和善后的评估分析能力66

7.对危机评估和统计分析能力66

8.对各职能部门的应急协调能力66

9.对社会力量的整合动员能力67

10.对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能力68

11.对应急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能力68

12.对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能力69

三 基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69

1.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70

2.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71

3.完善基层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制度73

四 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74

1.增强危机意识,普及应急知识74

2.采取积极行动,开展自救互救75

第九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日常防范77

一 加强风险隐患普查与监控工作77

二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77

三 加强信息管理报告与预警工作78

四 加强应急培训和心理教育工作78

第十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政策保障80

一 加大对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80

二 大力发展公共安全技术和产品80

三 建立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81

第十一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82

一 危机评估与统计分析82

1.危机评估83

2.统计分析87

二 责任追究与奖惩激励88

1.落实行政问责制88

2.实行责任追究制89

3.完善激励奖惩制90

三 抚恤和补偿90

四 恢复和重建91

第十二章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与工作规范94

一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定义94

二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95

1.按照发生行业和内容性质划分95

2.按照事件主体的规模差异划分97

3.按照准备情况和目的划分98

4.按照表现形式和影响划分98

5.按照区域现状和特点划分99

三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100

1.参与的群体性100

2.行为的突发性100

3.诱因的多样性100

4.事件的多发性101

5.主体的多元性101

6.利益的主导性101

7.行为的对抗性102

8.处置的复杂性102

9.过程的渐进性103

10.事态的多变性103

四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104

五 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105

1.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原则105

2.坚持正确区分矛盾性质的原则105

3.坚持真正关心群众利益的原则106

4.坚持团结多数打击少数的原则106

5.坚持可散不可聚、可导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原则106

6.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及时化解矛盾的原则107

7.坚持快速反应、重点解决的原则107

8.坚持慎用警力的原则108

9.坚持妥当善后原则108

六 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运行机制109

1.建立预警防范机制109

2.健全矛盾释放机制110

3.抓好信息报告机制110

4.明确事件处理机制111

5.形成网络监控机制112

6.实现社会公平机制112

7.加强民主法制机制112

8.完善综合治理机制113

9.理清矛盾化解机制113

10.保证跟踪解决机制114

七 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114

1.及早介入控制法115

2.教育疏导化解法115

3.综合协调化解法116

4.职责归口化解法116

5.转移重点化解法117

6.以冷制热化解法117

7.依法严肃处置法118

八 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策略118

1.“快”字策略119

2.“稳”字策略119

3.“化”字策略119

4.“活”字策略120

5.“合”字策略120

6.“清”字策略120

九 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步骤121

1.事前积极防范阶段121

2.事中妥善处理阶段122

3.事后反思总结阶段122

十 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经验123

1.加强领导,措施到位123

2.依靠群众,共同参与123

3.以块为主,多方配合124

4.重视信息,快速反应124

5.思维创新,方法多元124

十一 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职责分工125

1.党委政府职责125

2.公安机关职责125

3.部门单位职责126

十二 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126

1.做好工作,控制事态127

2.领导出面,直接指挥127

3.出动警力,维护秩序128

4.落实承诺,取信于民128

5.考核工作,追究责任128

中篇 我国“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解读133

第一章 预案建设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内容——不断规范应急管理的预防预控措施133

一 世界各国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的基本思路133

1.预防阶段134

2.准备阶段136

二 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构建历程137

三 我国应急预案及其体系的基本内容139

1.我国应急预案的内容140

2.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内容142

四 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特点143

五 我国应急预案建设的基本要求144

1.应急预案的基本定位144

2.应急预案的分级分类146

六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的基本架构体系148

1.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48

2.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153

3.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159

4.突发事件地方应急预案160

5.突发事件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162

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165

七 四大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思路168

1.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编制思路168

2.事故灾难类应急预案编制思路170

3.公共卫生事件类应急预案编制思路180

4.社会安全事件类应急预案编制思路184

八 我国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190

1.基本预案190

2.应急功能设置191

3.特殊风险预案192

4.标准操作程序192

5.支持附件192

九 编制应急预案的思考要点193

1.情景193

2.客体193

3.主体194

4.目标194

5.条件194

6.措施195

7.方法195

十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195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196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196

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196

4.应急设备与设施196

5.能力与资源196

6.保护措施程序197

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197

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197

9.培训与演练197

10.应急预案的维护197

十一 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198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199

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199

3.编写应急预案201

4.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201

5.应急预案实施201

十二 应急预案的启动与中止203

十三 编制应急预案的基本经验203

1.集思广益、科学民主的经验204

2.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经验204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204

十四 编制应急预案的注意事项205

1.高层阶预案具有应急法律规范的属性205

2.低层阶预案因过度模仿而存在的虚化现象205

3.高低层阶预案的功能分解206

十五 应急培训与演习210

1.应急预案培训211

2.应急预案演练211

第二章 应急体制建设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内容——不断健全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体系218

一 世界各国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思路218

二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221

1.统一领导223

2.综合协调224

3.分类管理225

4.分级负责226

5.属地为主228

三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体系框架231

四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234

1.政府负责235

2.专家参与237

3.社会协同238

五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领导责任239

六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完善目标241

1.完善联动体制建设242

2.完善应急资源信息库建设243

七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246

第三章 应急机制建设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内容——不断增强应急管理的协调配合功能250

一 世界各国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250

1.联合国应对危机的协调机制250

2.欧洲应对危机的联动机制250

3.美国应对危机的反应机制251

4.日本应对危机的预警机制251

二 世界各国危机管理机制遵循的基本原则254

1.时间性原则254

2.协同性原则254

3.程序性原则255

4.适度性原则255

5.恢复性原则255

三 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256

四 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四大环节259

1.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259

2.监测与预警机制263

3.处置机制271

4.善后机制277

五 突发事件的媒体管理原则与措施283

1.危机的发展与舆论增长发展过程比较283

2.舆论传播规律在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应用284

3.危机应对中的媒体传播原则286

4.危机新闻发布办法与要领287

第四章 应急法制建设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内容——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的法律框架规制291

一 世界各国应对突发事件法制建设的基本思路291

1.美国的应急法制概况292

2.加拿大的应急法制概况293

3.澳大利亚的应急法制概况293

4.英国的应急法制概况293

二 我国应急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295

1.我国应急法制体系的建设历程297

2.我国应对突发事件法制体系概说299

3.我国建立应急法制体系的重要意义301

三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立法现状303

1.应对自然灾害的法制建设303

2.应对事故灾难的法制建设304

3.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制建设304

4.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法制建设305

四《突发事件应对法》内容解读与要点评述306

1.《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宗旨306

2.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要点312

下篇 应对突发事件必知法规及相关文献汇编322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22

附录二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35

附录三 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343

附录四 中国各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357

附录五 中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组织体系361

附录六 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362

附录七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379

附录八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5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