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食品安全风险研究报告 2017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曹裕,万光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4330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85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197页
- 主题词:网上购物-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食品安全风险研究报告 2017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2016年网络食品安全的基本状况3
第1章 2016年网络食品市场销售3
1.1 网络食品与食品安全3
1.1.1 食品的定义与分类3
1.1.2 网络食品市场的定义、特征与模式3
1.1.3 食品安全与食品风险5
1.2 网络食品市场销售现状7
1.2.1 休闲食品网络销售现状7
1.2.2 生鲜食品网络销售现状10
1.2.3 酒水饮料网络销售现状14
1.2.4 “互联网+餐饮”(外卖)销售现状16
1.3 消费者网络食品安全调查23
1.3.1 调查说明与样本特征24
1.3.2 网络食品购买现状调查25
1.3.3 网络食品安全认知调查27
1.3.4 网络食品安全问题调查30
1.3.5 消费者对网络食品安全信心调查31
第2章 网络食品欺诈与质量安全34
2.1 网络食品欺诈与质量安全现状34
2.1.1 网络食品欺诈的定义34
2.1.2 网络食品欺诈与质量安全现状分析35
2.1.3 网络食品欺诈与质量安全消费者调查36
2.2 网络食品欺诈与质量安全典型案例分析41
2.2.1 “网红曲奇”黑作坊生产案例41
2.2.2 网购蜂蜜掺假案例43
2.3 网络食品欺诈与质量安全治理的困境44
2.3.1 相关立法不完善44
2.3.2 市场准入门槛较低45
2.3.3 监管和执法较为困难45
2.3.4 缺乏维权保障机制46
第3章 网络食品舆情风险与信用危机47
3.1 网络食品舆情风险与信用危机现状47
3.1.1 网络食品舆情风险与信用危机的定义47
3.1.2 网络食品舆情风险与信用危机现状分析49
3.1.3 网络食品舆情风险与信用危机消费者调查50
3.2 网络食品安全舆情风险与信用危机的案例分析56
3.2.1 “双十一”网购食品舆情风险案例56
3.2.2 网络食品安全信任修复案例分析57
3.3 网络食品安全信用塑造的困境59
第4章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风险61
4.1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61
4.1.1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定义与特征61
4.1.2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参与主体现状分析62
4.2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风险案例分析67
4.2.1 央视3·15晚会“饿了么”事件分析68
4.2.2 易果生鲜的全流程冷链标准化模式的案例分析70
4.3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困境73
4.3.1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法律法规的滞后性73
4.3.2 市场环境问题复杂多变74
4.3.3 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执法难度大75
4.3.4 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的监管力度不够76
第二篇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进展81
第5章 网络食品安全法制推进的进展81
5.1 网络食品安全法制推进现状81
5.1.1 网络食品作为特殊食品被单独列出81
5.1.2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84
5.1.3 《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颁布87
5.2 网络食品安全法制推进的不足88
5.2.1 网络食品二次运输法制监管不严88
5.2.2 网络食品行业准入门槛监管不严89
5.2.3 消费者维权困难90
5.3 网络食品安全法制发展新方向90
5.3.1 规范外卖、快递行业乱象90
5.3.2 规范行业准入门槛91
5.3.3 规范网购食品责任主体91
5.3.4 加快网购食品法制建设91
第6章 网络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开的进展93
6.1 网络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开状况93
6.1.1 网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机构93
6.1.2 网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渠道94
6.1.3 网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内容95
6.2 网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不足96
6.2.1 网络食品监管对象涵盖不全97
6.2.2 信息公布不及时97
6.2.3 信息发布途径单一、发布量少98
6.2.4 信息发布内容不全面98
6.2.5 过程信息公布较少98
6.2.6 信息的可获得性较差99
6.3 网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新方向99
6.3.1 完善法律制度99
6.3.2 转变监管手段和方式100
6.3.3 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化100
6.3.4 加强部门合作100
6.3.5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101
6.3.6 利用大数据构建智慧系统101
第7章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进展103
7.1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现状103
7.1.1 “以网管网”监管模式103
7.1.2 “政企共治”监管模式104
7.1.3 社会共治新模式106
7.2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不足107
7.2.1 “以网管网”监管模式的不足107
7.2.2 “政企共治”监管模式的不足108
7.2.3 “社会共治”监管模式的不足108
7.3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新方向109
7.3.1 发挥消费者的监管作用109
7.3.2 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110
7.3.3 促进企业自律110
7.3.4 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110
7.3.5 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及利用力度111
第8章 跨境电商食品安全政策进展112
8.1 跨境电商食品安全政策现状112
8.1.1 跨境食品电商的概念与特征112
8.1.2 现有跨境电商食品安全政策进展114
8.2 跨境电商食品安全治理的不足115
8.2.1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115
8.2.2 进口食品风险分析有待完善116
8.2.3 全程监管有待提高116
8.2.4 安全监管信息流通不畅117
8.2.5 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118
8.3 跨境电商食品安全治理新方向118
8.3.1 实施进口食品的源头监管118
8.3.2 强化进口食品的口岸监管118
8.3.3 实施口岸检验与后续监管的无缝对接119
8.3.4 把关经营者准入资质119
8.3.5 确保进口食品质量安全119
第三篇 网络食品安全与公共治理123
第9章 中国网络食品安全多元共治体系123
9.1 多元共治的基本理念123
9.1.1 治理与共治123
9.1.2 多元共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24
9.1.3 多元共治的关键是“协同”125
9.1.4 多元共治的实践基础125
9.2 多元主体社会共治的理论框架126
9.3 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127
9.3.1 引导企业自律127
9.3.2 严把“平台”食品准入退出机制128
9.3.3 完善政府“元治理”角色129
9.3.4 发挥消费者市场力量130
9.3.5 强化媒体监督131
第10章 网络食品风险的预警研究133
10.1 网络食品风险识别133
10.1.1 网络食品质量风险识别133
10.1.2 网络食品舆情风险识别134
10.1.3 网络食品监管风险识别134
10.2 网络食品风险分析135
10.2.1 网络食品质量风险分析135
10.2.2 网络食品舆情风险分析135
10.2.3 网络食品监管风险分析136
10.3 网络食品风险评价标准137
10.3.1 网络食品质量风险评价标准137
10.3.2 网络食品舆情风险评价标准138
10.3.3 网络食品监管风险评价标准138
10.4 网络食品风险评价及预警139
10.4.1 网络食品风险截面评价与预警模型139
10.4.2 网络食品风险时序评价与预警模型145
10.4.3 连续时间网络食品风险评价与预警148
第11章 网络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措施151
11.1 网络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的事前预防工作151
11.1.1 网络食品安全的应急预案151
11.1.2 网络食品安全的科普宣传153
11.1.3 网络食品安全的能力建设154
11.2 网络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的事中应对措施154
11.2.1 网络食品安全的应急值守155
11.2.2 网络食品安全的应急联动155
11.3 网络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的事后恢复工作156
11.3.1 网络食品安全的应急平台建设156
11.3.2 网络食品安全的舆情处置159
11.3.3 网络食品安全的制度建设160
第12章 网络食品安全未来发展趋势162
12.1 网络食品抽检的发展与趋势162
12.1.1 网络食品抽检的约略性162
12.1.2 网络食品抽检的“精准化”163
12.2 网络食品安全标准的发展与趋势165
12.2.1 网络食品安全标准的无序性165
12.2.2 网络食品安全标准的“严格化”趋势166
12.3 网络食品物流系统的发展与趋势167
12.3.1 网络食品物流系统的“高效化”趋势167
12.3.2 网络生鲜食品物流系统的低质性168
12.3.3 网络外卖食品物流系统的非规范性169
附录1171
附录2182
后记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