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答钱学森之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罗利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0162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答钱学森之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钱学森之问”吹响了教育观念革命的号角1
2.崛起的中国需要一大批世界级的科技大师6
3.中国需要一大批卓越的年轻科学家9
4.我们应站立着平视牛顿、爱因斯坦12
5.从鲁迅、钱学森看大师成长的轨迹14
6.大师成长第一定律——理性传统与工匠传统相结合20
7.大师成长第二定律——多元知识结构形成多元思维26
8.大师成长第三定律——适度知识并善于竞争31
9.大师成长第四定律——好问善疑而成学派帅才37
10.大师成长第五定律——自信、独立、坚韧42
11.抓住了高考改革就抓住了“教改”的关键46
12.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51
13.人才评价制度应大胆跳出“文凭+职称”的传统框架55
14.科技大师必须关注右脑的开发62
15.尤其要有自信力66
16.意志力是科学探索的“神杖”69
17.科学发现离不开科学实验但不能实验至上73
18.应该弘扬我国古代理性传统和工匠传统相结合的墨家78
19.教会学生思考81
20.用法推动教授走上大学生的讲台84
21.“用爱育爱”是现代教育的普遍原则87
2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什么没有引发科学革命90
23.质疑是科学家的基本素质之一95
24.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97
25.没有学派,就不可能有大师100
26.激励人的创造力的开发应是国家的基本战略104
27.与真理为友107
28.为我喜爱的北大寄语111
29.寄语青年学子钟情的水木清华116
30.重多元、轻主体无助于形成自主创新能力120
31.学习与真理为友的爱因斯坦123
32.创新人才是不按常规出牌的人125
33.创造力是教育和科研的生命129
34.时间和生命是一次性消费和一次性财富133
35.学术权威只表明是某学科的代表而不是神136
36.平等竞争机制是科技发展的发动机139
37.科学家要想攀顶就要有为探求真理而百折不挠的思想准备142
38.科学家探求真理的精神体现在敢于献身科学145
39.蔑视“百工”的传统观念,导致中国科技水平大大落后147
40.中国千年的炼丹术为何不能升华为化学150
41.中国高铁最先完美回答了“钱学森三问”153
42.请为“首席工人”制开绿灯157
43.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没有发现新大陆的警示161
44.对子女和学生的过度呵护是中国教育的软肋164
45.公众科学素质甚差成了我国和平崛起的软肋166
46.中国应试教育使人平庸和怯懦169
47.谁让一些中国科学工作者丧失了提问能力172
48.当今流行的“应试式”的提问和辩论节目不利于塑造青少年的科学头脑175
49.大师之所以伟大既在于卓越贡献又在于拒绝特权177
50.科举式的应试教育从根本上泯灭了科学的创新思维181
51.“理想完人”是中国缺乏学派的、深层次的根源183
52.中国学术传统的负面影响挡住了中国科学的革命186
53.“英语至上”正悄悄地吞噬我国母语189
54.基础科学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192
55.提倡“和而不同”的方法论195
56.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需要高校“去行政化”198
57.允许科研失败,以宽容之心待人201
58.基础性科研以高校为主是促进科技繁荣之策204
59.“按贡献分配”是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竞争的内驱力207
60.胆识兼备能助科学探索取得成功211
61.我国的教育和科研应尽快跳出“求同思维定势”214
62.“求异思维”是科学家善于质疑的前提216
63.儒、道、墨文化三维是中国科学生长的沃土219
64.科学需要鼓励不同学派形成和竞争222
65.高仿冒会切断国家自主创新的活力224
66.潜意识自卑是使模仿至上挥之不去的根源228
67.科教界应首倡“民贵君轻”思想231
68.科学研究也应该实行不可行性分析234
69.想象力是创新力之母236
70.拥有自由氛围的科学家群体是科学发现的桥梁239
71.诚实是科学研究的通行证242
72.“沉下去”是科学研究的成功之道245
73.重大科技项目需要“群体突破”247
74.科教短语百则249
(1)敢挑战西方学术权威者是吾师249
(2)认识自我才能超越自我249
(3)败亦欣然,胜亦欣然250
(4)请欣赏差异250
(5)为了聚焦,要舍得放弃250
(6)国家·情感·科学250
(7)为官和做学问二者不可兼得251
(8)质疑和猜疑251
(9)问题与发现251
(10)读书的多与少251
(11)寻找对手性朋友252
(12)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252
(13)陋室与成功252
(14)平等是民主之母253
(15)个人自由发展是集体发展的基础253
(16)讲课不可满253
(17)学会宽容253
(18)积善成德与积恶灭身254
(19)杂于专则成,偏于专或杂皆废254
(20)审时度势与疑行疑事255
(21)不计小怨与为小怨耿耿于怀255
(22)前人失败之教训是我之价值255
(23)正义者与非义者256
(24)知可战、知不可战、盲战256
(25)群体不同心,如一盘散沙257
(26)有备无患与无备有患257
(27)有恒心与无恒心257
(28)善捕机遇与守株待兔257
(29)成生于败,败生于成258
(30)速战速决与欲速则不达259
(31)为科学而献身259
(32)科学家要走“博约”而不是“博学”之道259
(33)脑手并行不悖的训练技巧260
(34)高级苦闷并非坏事260
(35)要允许他人与自己有所不同260
(36)“生命在于运动”只说对了一半260
(37)在科学探索上要勇敢但不要做匹夫261
(38)对不义的谴责才配称科学家261
(39)科学家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261
(40)科学家应学卞和那样捍卫真理262
(41)我们要学会赞赏科学家的失败262
(42)桃李无言,下自成蹊263
(43)综合也是创造263
(44)用新思路打通旧科学的闭塞264
(45)天才出于创新264
(46)像居里夫人那样善于捕捉机遇264
(47)质疑清华办的“钱学森班”265
(48)创新活动使人拥有朝气265
(49)嫉妒是一种非文明心态266
(50)天人合一,呼唤原创266
(51)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267
(52)用好我们智慧的大脑267
(53)磨难往往能成为人才成长的冶炼炉268
(54)思考是教育的灵魂268
(55)灵感是科学家勤奋思考后的回报269
(56)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生269
(57)教育决不允许成为封建思想的最后领地270
(58)赞赏善于化自卑为自强270
(59)违背教育规律的大学“零淘汰”应废止271
(60)法可以推动读书力和高尚品德272
(61)质疑孔子学院272
(62)母语是创新思维的前提273
(63)当代“国学家”怎么还在搞“独尊儒术”273
(64)创新型教育应从幼儿开始274
(65)创造性思维对人才成长起着关键作用275
(66)挫折教育贵在“炼”出自信心275
(67)苏格拉底教学法值得我们借鉴276
(68)百折不挠才能成就大师276
(69)“神童”不神应反思277
(70)教师,请你赞赏学生的奇思妙想278
(71)请不要把学生的优点当缺点来批评278
(72)完美是一种心理伤害278
(73)情商高更易走出困境279
(74)教会学生会问279
(75)争论为贵,肝胆相照280
(76)大学抛弃人文精神就抛弃了科学的灵魂280
(77)我赞赏丁肇中的科学人格力量281
(78)“沙产业”与创新思维281
(79)违背教育规律的“天才”实验班应该休矣282
(80)学校不妨开设“思维训练课”282
(81)哈佛大学“学生评教师”的优点和不足283
(82)追求单一知识结构舍弃了大学之道283
(83)让孩子体会成功284
(84)孩子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284
(85)请不要拒绝自由联想285
(86)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必须坚持再创造原则285
(87)让学生掌握反省思维286
(88)实验和动手能力是科研的必要手段286
(89)能揭示事物本质的问题才是科学问题286
(90)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什么287
(91)科学研究需要反证思维287
(92)再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287
(93)凡科学大师都应具有哲学头脑288
(94)要习惯科学家对某理论的放弃288
(95)想象有助于事业成功289
(96)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289
(97)值得推荐的“尝试教学法”290
(98)教育不能没有“惩罚”290
(99)美国是中国的一面镜子291
(100)“钱学森之问”预示了未来的科技强国292
跋294
附录1:钱学森复信原件296
附录2:走访“罗老爷子”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