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管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行政管理学
  • 张永姚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0287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8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01页
  • 主题词:管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管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

行政的涵义1

行政管理及其规律5

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9

第二节 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目的和意义12

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目的12

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现实意义15

第三节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7

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指导原则17

借鉴外国行政管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19

怎样学习行政管理学23

第一篇 行政理论27

第一章 行政管理的特点和类型27

第一节 行政管理的性质和特点27

行政管理的二重性27

现代行政管理的一般特点30

我国行政管理的特点32

第二节 行政管理的类型34

行政管理类型的划分34

我国行政管理类型的选择37

第二章 行政管理的功能和原则40

第一节 行政管理的功能40

行政管理功能的涵义40

行政管理的功能分类42

第二节 行政管理的原则46

行政管理原则及其体系46

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48

第三章 行政管理原理52

第一节 行政管理原理概述52

行政管理原理的涵义52

研究和运用行政管理原理的意义53

第二节 人主原理以及相应的几个原理55

人主原理55

激励原理58

能级原理60

领导行为原理62

第三节 系统原理及其相应的几个原理64

系统原理64

整分合原理66

封闭原理67

反馈原理69

第四节 弹性原理和权变原理70

弹性原理70

权变原理72

第五节 优化原理和效益原理74

优化原理74

效益原理75

第二篇 行政组织81

第四章 行政组织理论基础81

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81

组织的一般涵义81

行政组织的涵义82

行政组织的特点83

第二节 组织理论流派84

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84

官僚组织理论87

科学管理组织理论89

传统管理组织理论90

非正式组织理论92

决策过程组织理论93

管理科学组织理论94

系统组织理论94

第五章 行政组织设计97

第一节 行政组织结构97

金字塔式的结构97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97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98

职位、权力与责任99

第二节 行政组织设计99

组织设计的任务99

组织设计要以目标为依据100

管理幅度要适当101

有序的指挥系统101

分设执行部门和辅助部分102

稳定性和机动性相结合103

组织设计中人的因素104

组织设计要合法化105

组织设计的程序106

第六章 行政组织运行108

第一节 行政组织目标108

行政组织目标的涵义108

目标的层次性108

组织内个人的目标109

行政组织目标的多重性109

行政组织目标和协调110

第二节 行政组织环境111

行政组织运行与环境111

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112

周围环境对组织的影响112

行政组织的内部环境114

组织对环境的影响115

第三节 行政组织管理116

计划在行政组织运行中的作用116

控制在行政组织运行中的作用118

第三篇 行政行为123

第七章 行政计划123

第一节 行政计划的涵义与意义123

行政计划的涵义123

行政计划的特性124

行政计划的功能与作用125

第二节 行政计划的种类与形式127

行政计划的种类127

行政计划的层次与形式129

第三节 制定行政计划的程序与原则131

制定行政计划的程序131

行政计划的原则133

行政计划失败的原因134

第八章 行政决策136

第一节 行政决策的涵义及其重要性136

行政决策的涵义136

行政决策的特点137

行政决策的重要性138

国外行政决策理论139

第二节 行政决策的原则与种类142

行政决策的一般原则142

行政决策的种类144

第三节 行政决策的程序与方法147

行政决策的程序147

行政决策的模式与方法150

第九章 公共关系158

第一节 公共关系概述158

公共关系的涵义158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162

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163

公共关系学与庸俗关系学的区别166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职能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167

公共关系的职能167

公共关系在决策中的作用171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对象与程序173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特定对象173

公众对象的分类174

公共关系的程序177

第四篇 行政领导183

第十章 行政领导者183

第一节 行政领导与职责183

领导和行政领导的涵义183

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责186

第二节 行政领导班子191

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191

行政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193

第十一章 行政领导体制197

第一节 行政领导体制的涵义和类型197

领导体制和行政领导体制197

行政领导体制类型199

第二节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204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建立和发展204

我国现行行政领导体制的特点207

第十二章 行政领导科学化210

第一节 树立新的领导观念210

行政领导科学化的内容210

更新领导观念211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行政领导体制212

领导体制的科学化212

完善行政领导制度213

第三节 科学的行政领导方式、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215

选择科学的领导方式215

运用科学的现代的领导方法217

讲究领导艺术220

第四节 树立为政清廉的作风222

为政清廉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根本作风222

树立为政清廉的作风223

第五篇 人事行政231

第十三章 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及内容231

第一节 人事行政的重要作用231

安邦治国231

振兴经济232

开发人才232

第二节 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233

成绩为主的原则233

适才适用的原则234

以信待人的原则235

赏罚分明的原则236

第三节 人事行政的基本内容237

人事行政内容的认识237

人事行政的基本内容238

第十四章 人事行政的基本制度240

第一节 任用制度240

任用的涵义240

任用的原则240

任用的方式242

第二节 职位分类制度244

职位分类的概念244

职位分类的作用245

职位分类的步骤246

第三节 工资制度247

工资的形式247

工资的结构249

工资制度的主要原则250

第四节 考核制度251

考核的内容251

考核的种类252

考核的等次253

考核的方法253

第五节 培训制度254

培训的规划254

培训的途径255

培训的评价256

第六节 退休制度257

退休的意义257

退休的方式258

退休的条件259

退休金的计发259

第十五章 我国古代的官吏制度和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261

第一节 我国古代的官吏制度261

官吏选用制度261

科举制度的兴衰264

考绩与奖惩制度268

监察制度的发展272

工资制度——秩禄制度277

官吏的退休制度279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282

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82

文官制度的特点284

文官制度的发展趋势291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制度2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制度的基本原则295

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原则295

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原则296

干部工作和干部政策民主化原则2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制度的主要内容298

干部结构科学化298

干部的任用制度299

干部的考核制度301

干部调配和流动制度302

干部的培训制度305

干部的工资制度307

干部的退休制度312

第三节 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及其改革314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沿革314

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316

第六篇 部门行政321

第十七章 经济行政及其管理321

第一节 经济行政的性质321

经济行政的涵义321

经济行政运行原则322

第二节 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323

领导职能323

服务职能325

第三节 政府管理经济的方法326

行政方法326

经济方法327

法律方法328

第四节 经济体制和经济机构328

经济体制和经济机构的涵义328

计划体制与机构329

财政管理体制与机构330

金融体制与机构331

价格体制与机构331

劳动工资管理体制332

物资体制与机构333

工商体制与机构334

外贸体制与机构334

第五节 财务行政335

财务行政的涵义335

财务行政管理的任务和原则336

预算制度336

会计制度337

审计制度337

第十八章 部门行政及其管理339

第一节 教育行政管理339

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性339

教育行政管理的原则339

教育体制340

教育管理机构342

第二节 科技行政管理343

科技行政管理的必要性343

科技行政管理的特点344

科技管理制度344

科技行政管理机构346

第三节 文化行政管理347

社会主义文化与行政347

文化行政管理的特点348

文化行政的行业管理348

文化管理行政机构350

第四节 医药卫生行政管理351

医药卫生行政管理的涵义351

医药卫生管理的基本制度352

医药卫生管理机构352

第十九章 地区行政及其管理354

第一节 地区行政管理概述354

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354

地区行政管理的意义356

地区行政管理的原则358

第二节 城市行政管理359

城市行政管理的意义359

城市的结构和功能360

城市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361

城市行政管理的特点362

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64

第三节 乡村行政管理366

国家对农业的宏观行政管理366

县级行政管理368

乡镇级行政管理369

第四节 特区行政管理372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管理372

经济特区行政管理374

第五节 民族自治区域的行政管理375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375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376

民族自治区域行政管理的原则377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机关378

第二十章 机关行政及其管理380

第一节 行政机关概述380

国家行政机关的涵义380

行政机关的类型381

国家行政机关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383

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383

第二节 机关行政管理的意义384

机关管理的涵义384

机关管理的意义385

第三节 机关管理的主要内容389

机关文书档案管理389

机关会议管理396

机关事务管理399

第七篇 行政立法和行政监督403

第二十一章 行政立法403

第一节 行政立法403

行政立法的涵义403

西方国家的委任立法404

我国的行政立法409

第二节 行政法规412

行政法规的涵义及其分类412

行政法规的生效要件413

行政法规的效力范围415

行政法规的效力等级416

第二十二章 行政监督418

第一节 行政监督418

行政监督的涵义及其必要性418

行政监督的连续性420

行政监督的广泛性421

第二节 审计监督428

审计机关428

审计分类429

我国的审计监督430

第三节 行政诉讼431

行政诉讼的涵义及其主体431

行政诉讼原则432

我国的行政诉讼433

第四节 行政处罚435

行政处罚的罚则435

行政处罚的程序436

第八篇 行政方法与行政技术439

第二十三章 行政方法439

第一节 行政方法概说439

行政方法的定义439

行政方法的发展440

行政方法的分类441

第二节 行政方法443

运用行政方法的依据443

行政方法的科学化444

第三节 法律方法446

法律方法及其特点446

法律方法的作用与实质447

第四节 思想教育方法和经济方法450

思想教育方法450

行政管理工作的经济方法451

第二十四章 行政技术453

第一节 系统管理453

系统科学思想453

系统管理原则456

系统工程459

第二节 管理数学方法460

管理的数学化趋势460

主要管理数学方法及其作用简介462

计划评审技术467

第三节 管理信息系统469

电子计算机应用于行政管理的必然性469

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470

办公室的自动化472

第二十五章 行政程序473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473

行政程序及其分类473

行政程序的基本特点476

行政工作程序化的必要性478

第二节 行政程序优化480

行政程序的设计原则480

简化行政程序的标准与方法482

优化行政程序的若干技术方法485

第九篇 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489

第二十六章 行政效率489

第一节 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489

行政效率的涵义489

行政效率的层次492

行政效率的地位和作用493

第二节 行政效率的评价与测量494

衡量行政效率的困难和目的494

行政效率的社会性评价496

行政效率的技术性测量497

第三节 行政效率的提高499

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499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与方法500

第二十七章 行政体制改革502

第一节 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内容502

行政体制的涵义502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504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方向507

第二节 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509

我国政府机构的现状509

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容和关键512

第十篇 行政学史518

第二十八章 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518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518

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518

行政学科学体系的形成522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524

行政管理学发展阶段的划分524

科学管理时期的行政管理学526

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管理学530

现代化管理时期的行政管理学536

第二十九章 当代西方行政学主要流派538

第一节 管理过程学派538

第二节 现代行为科学学派540

第三节 社会系统学派545

第四节 决策理论学派548

第五节 权变理论学派551

第六节 系统管理学派554

第七节 管理科学学派557

第八节 经验主义学派和新公共行政学派559

第三十章 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56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的理论562

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理论的来源562

列宁的国家行政管理理论565

第二节 苏联东欧国家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567

苏东国家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状况567

苏东国家的行政管理原则569

苏东国家行政管理机构57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践572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行政管理572

社会主义时期的行政管理5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