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医大师周仲英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国医大师周仲英](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4638008.jpg)
- 周仲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4844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医大师周仲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学术理念1
一、谈中医治学与成才之路1
二、临证思辨特点概要5
(一)审证求机论5
(二)知常达变论8
(三)药随证转论11
三、中医现代化初级阶段的中医职责12
(一)中医目前处于现代化初级阶段13
(二)中医现代化进程缓慢因素分析13
(三)中医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15
(四)初级阶段下的中医职责17
四、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回顾及刍议19
(一)对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现状的反思19
(二)几点刍议23
五、中医异化现象的沉思27
六、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研究,保持中医的优势和特色31
七、应将师承教育纳入中医高等教育31
八、漫话中医传承34
(一)双向沟通,求同存异34
(二)立足临床,授人以渔35
(三)点滴积累,系统整理36
(四)学术沙龙,教学相长36
九、创立中医内科急症学的意义36
(一)中医内科急症的概念和救治要求36
(二)中医内科急症是中医急症医学的基础37
(三)中医内科急症学是以多种综合疗法为特色的一门临床急救医学38
(四)继承发展中医急症医学是振兴中医学的关键38
(五)发展中医内科急症的思路和方法38
十、中医临床科研的思路与方法39
(一)中医临床科研设计的指导思想39
(二)课题设计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40
(三)传统科研方法和现代科研方法相结合41
(四)遵循中医理论,在应用中发展创新42
(五)立足临床实践,及时总结经验43
(六)验证前人学术观点,不断深化认识43
(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44
(八)扬我所长,体现特色44
(九)从一般规律中探索特点44
(十)多学科协作配合攻关45
临证心悟46
一、读经典,谈感悟46
二、辨证施治肺炎40例的临床分析52
(一)一般资料52
(二)辨证与治疗53
(三)体会56
(四)临证治例57
三、肺痈证治述要61
(一)清肺解毒法62
(二)化瘀散结法62
(三)排脓泄浊法63
(四)清养补肺法63
(五)病案举例64
四、咳嗽辨治十要64
(一)辨咳需审痰65
(二)辨证首分外感、内伤,并注意其相关性65
(三)风有夹寒、夹热之分,客寒包热之证66
(四)燥有温凉之异,内外之分66
(五)宣通肺气为外感咳嗽基本要法66
(六)内伤咳嗽治在“痰”与“火”。67
(七)气火、肺燥与咽源性、过敏性咳嗽的相关性68
(八)病与多脏相关,当重整体治疗68
(九)治咳当与喘证互参69
(十)治咳宜忌三要69
五、辨证治疗咳喘的体会70
(一)外寒内饮,痰浊阻肺70
(二)脾肾阳虚,痰浊蕴肺70
(三)风寒外束,痰热内聚71
(四)痰热蕴肺,肺肾阴伤72
(五)痰浊伏肺,气阴两伤73
六、哮喘杂谈73
七、暴喘辨治心法81
(一)热毒闭肺,表邪未解,当解表清里;脏病传腑,又当清下并施81
(二)上盛下虚者,当权衡虚实主次,注意寒热错杂82
(三)热毒痰瘀阻肺,心脑受邪,当肺心同治82
(四)病案举例83
八、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辨治要点83
(一)肺病及心,痰瘀阻碍肺气83
(二)虚体受感,邪实正虚错杂84
(三)上盛下虚,肺肾出纳失常84
(四)浊邪害清,痰瘀蒙蔽神机85
(五)三阴交病,水饮泛溢肌表85
(六)肺气耗散,心肾衰竭致脱86
九、痰饮治法述要86
(一)温化为治饮正法,但有健脾温肾之分86
(二)根据水饮的在表在里,分用汗、利,以因势利导87
(三)水饮壅实者应攻逐以缓其急87
(四)饮热相杂需温清并用,热郁伤阴又当应变处理88
(五)治饮与治水之方可以通假应用89
十、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92
(一)发病机制93
(二)诊治方案94
(三)证治六辨95
(四)临证体会98
十一、中风刍议99
十二、从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辨治高脂血症的经验108
(一)中医学对血脂的认识108
(二)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108
(三)高脂血症的治疗109
(四)降脂两方有明显调脂作用110
十三、滋肾养肝、化痰祛瘀阻止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110
(一)理论认识111
(二)辨证论治111
(三)疗效观察111
(四)启示与展望112
十四、益阴助阳、活血通脉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112
十五、从厥脱谈休克的辨证论治118
(一)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治应调其偏盛、偏衰119
(二)气滞血瘀,脉道不利,治当行气活血119
(三)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法当邪正合治120
(四)多脏同病,整体衰竭,重在维护心肾120
(五)针对病机的动态转化,予以相应处理121
(六)多法综合救疗,审证求因施治122
十六、昏迷的辨治122
(一)概述122
(二)辨证论治123
(三)临证治疗应注意掌握的要领124
十七、略论肾炎从肺施治125
(一)治疗大法126
(二)病案举例130
(三)几点体会131
(四)结语133
十八、通补兼施治淋证,澄源洁流化肾气133
(一)膏淋133
(二)石淋134
十九、流行性出血热治法概要135
(一)基本概念135
(二)治法方药137
(三)临证体会143
二十、从“泻下通瘀”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146
(一)出血热少尿期病机初探146
(二)治疗大法及方药组成148
(三)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149
(四)几点体会149
二十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辨证治疗150
(一)发病机制150
(二)中医辨证150
(三)治法方药151
(四)典型病例151
二十二、尪痹辨治心法154
(一)风寒湿热杂合,当审外受、内生154
(二)明辨寒热病性,识其相兼转化154
(三)区别邪正缓急,注意虚实错杂155
(四)久痹痰瘀阻滞,肝肾气血亏虚156
(五)辨病审证求机,按法选方遣药156
(六)病案举例159
二十三、辨证治疗震颤麻痹的经验161
(一)主因肝肾亏虚161
(二)标在内风痰瘀162
(三)治辨标本主次162
(四)方药应用概要162
二十四、重症肝炎辨治述要164
二十五、试论温清通补治胃痞169
(一)寒热并用,温清互济170
(二)虚实合治,通补兼施170
(三)兼证并治,复合配药171
(四)病案举例171
二十六、久泻论治172
(一)补气健脾法173
(二)温中运脾法173
(三)益气升阳法173
(四)温肾暖脾法173
(五)涩肠止泻法174
(六)抑肝扶脾法174
(七)酸甘敛补法174
二十七、颅内肿瘤的治疗175
(一)病机着眼肝肾亏虚、风痰瘀阻175
(二)治疗重在补益肝肾、化痰祛瘀175
(三)病案举例176
治法举隅180
一、应用复法组方的经验180
(一)升降结合180
(二)补泻兼施181
(三)寒热并用181
(四)敛散相伍182
(五)阴阳互求182
(六)表里相合183
(七)气血互调183
(八)多脏兼顾184
二、下法在温热病中的运用184
(一)审察病机、采用各种相应下法185
(二)通腑可以清泄他脏邪热187
三、几种特殊治法的运用188
(一)“引火归元”法的运用188
(二)“提壶揭盖”法的运用188
(三)养阴与祛湿同用188
(四)关于“甘温除大热”189
(五)有关慢性肝炎的治法189
(六)中风通腑法的具体运用190
(七)泻肾法的临证运用190
四、凉血化瘀法治疗瘀热相搏证的体会191
(一)理论探讨191
(二)辨证依据192
(三)基本方药193
(四)应用要点194
(五)临证治例195
五、苦降辛通法的临床应用197
(一)药义分析197
(二)辨证要点198
(三)临证应用199
(四)病案举例200
(五)体会202
六、漫谈酸甘化阴法治疗胃脘痛202
(一)药义分析203
(二)辨证要点203
(三)临证应用204
(四)体会206
七、清化瘀毒、调养肝脾法辨治慢性乙型肝炎207
(一)理论依据207
(二)辨证分类207
(三)治法方药208
(四)临证体会209
(五)病案举例210
八、化肝解毒法(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观察212
(一)立法制方的理论指导212
(二)基本方药及其配伍213
(三)临床应用指征213
(四)疗程及疗效观察214
(五)几点体会214
(六)病案举例215
方药心得217
一、经方的变通应用217
二、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223
三、犀角地黄汤的应用体会226
四、应用大补阴丸验案230
五、牵正散为主治疗癌性疼痛232
(一)病案举隅232
(二)讨论236
六、当归四逆汤加减治雷诺氏病236
七、应用一贯煎验案238
八、运用经方治疗肿瘤验案5则239
九、白薇煎合三妙加味治疗痹证242
十、中药新用拾遗244
十一、运用动物类药物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248
(一)动物类药物的适应证249
(二)动物类药物的使用要点251
(三)验案举隅253
(四)结语255
十二、常用对药配伍255
(一)同类相须255
(二)异类相使259
十三、临证用药经验简介262
十四、治疗疑难杂病用药经验264
十五、鸡血藤、天仙藤的配伍应用268
十六、运用苍耳草经验举隅270
验案选析273
一、流行性出血热重证治例273
(一)气营两燔、热毒内陷证273
(二)营血同病、瘀热里结证 274.(三)热毒壅盛、血瘀水停证274
(四)热毒瘀闭、津伤水停证275
(五)瘀毒内闭、血热阴伤证276
二、和解枢机、清化湿热治愈钩端螺旋体病发热案276
三、急症验案一束277
四、疑难病案一束289
(一)胸痹289
(二)结节病290
(三)癫狂292
(四)痉证293
(五)颤振、痉证294
(六)肥胖、脂肪肝295
(七)气臌296
(八)多发性硬化症297
(九)心痹298
五、内伤发热验案299
(一)劳风发热299
(二)气虚发热300
(三)肝郁发热301
(四)邪伏膜原302
六、“无病可辨”案例一束303
七、肿瘤验案310
(一)骨巨细胞瘤310
(二)贲门癌311
(三)胰腺癌肝转移313
(四)鼻咽癌淋巴结转移314
(五)肝癌316
八、哮喘验案317
(一)寒哮317
(二)热哮318
(三)痰哮319
(四)虚哮319
(五)临证体会320
九、盗汗验案320
十、头痛验案322
十一、益气升清为主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324
十二、清温异治高血压病验案326
十三、血小板减少症验案两则329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9
(二)血小板减少症330
十四、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血小板增多/减少症案例探析332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32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35
十五、肾病验案五则337
(一)肿瘤术后肾功能衰竭337
(二)尿血338
(三)急性肾炎338
(四)紫癜性肾炎339
(五)肾病综合征340
十六、阳痿验案341
十七、金石药治疗顽症验案343
(一)用黑锡丹等治愈耳鸣耳聋343
(二)用朱砂散治愈呕吐(胃神经官能症)345
薪火相传346
一、略论辨证论治的临证运用346
(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346
(二)辨证应知常达变347
(三)应准确应用病机词汇348
(四)治法与辨证的关系348
(五)方药的选择与加减配伍349
二、活血祛瘀法的辨证应用349
(一)辨病理因素,分虚实施治350
(二)辨病变部位,按主症特点施治353
三、血证论治359
(一)治血359
(二)治火361
(三)治气362
四、瘀热新论365
(一)瘀热的概念365
(二)瘀热的形成366
(三)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367
(四)瘀热的病机病证特征369
(五)瘀热相搏证的主要临床表现370
(六)瘀热的分类371
(七)瘀热的治疗原则372
(八)瘀热学说的几点新义374
(九)相关医案374
五、瘀热型血证初探379
(一)瘀热型血证源流述要379
(二)瘀热型血证的病机探讨379
(三)瘀热型血证的辨识要点380
(四)瘀热型血证的治疗381
六、痰证辨治382
(一)痰的概念382
(二)痰的成因382
(三)痰的病理383
(四)痰的诊断要点384
(五)痰的辨证分类384
(六)痰的治疗要领386
(七)病案举例390
(八)结语391
七、从痰瘀同病辨治疑难病证的经验392
(一)痰瘀同病的病理生理探讨392
(二)痰瘀同病辨识要领393
(三)痰瘀同治述要395
(四)痰瘀同治验案396
八、“伏毒”新识401
九、内科急症辨治概要406
(一)急症的辨证要点406
(二)急症的治疗原则410
十、内科疑难杂病辨治概要412
(一)疑病多郁412
(二)难病多毒414
(三)怪病多痰415
(四)久病多瘀420
(五)急为风火423
(六)湿热缠绵424
(七)多因复合427
(八)病机交错428
(九)多脏相关430
(十)治疗策略431
诊余琐话438
一、“审证求机”是提高临床辨治能力的关键438
二、辨复合证应注意病机的因果、主次、动态变化439
三、一证未必一治440
四、“药对”是组方的基础440
五、无证可辨与无病可辨441
六、必须重视有效个案的积累442
七、毒药治病应把握其两重性443
八、注意拓宽中药新用途443
九、辨病施治与中药西用的得失444
十、急症重在治标,阻断病势、逆转险变445
年谱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