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陆相油藏描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陆相油藏描述](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647460.jpg)
- 张一伟,熊琦华,王志章,吴胜和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19469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陆相油藏描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概念1
一、概念1
二、油藏描述的任务及内容2
第二节 油藏描述发展现状4
一、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4
二、多学科油藏描述发展阶段5
三、多学科一体化描述技术7
第三节 油藏描述面临的挑战及对策8
一、油藏描述面临的挑战8
二、提高油藏描述实效的对策9
第四节 陆相油田油藏基本特征10
一、陆相油田油气区域成藏要素10
二、油气藏类型及特征13
三、油气藏烃类相态分类17
四、油气藏的开发分类及特征18
第五节 陆相油田油藏描述新理论及关键技术20
一、储层岩石物理相和油藏渗流地质学的提出及应用21
二、陆相油田复杂油藏描述关键技术22
第六节 油藏描述软件系统35
一、油藏描述软件系统的作用36
二、油藏描述软件系统的特点36
三、油藏描述软件系统的功能37
四、油藏描述软件系统的结构37
五、油藏描述软件系统实例(A系统)38
参考文献39
第二章 油藏模型与储层模型41
第一节 油藏地质模型41
一、油藏地质模型的概念41
二、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基础42
第二节 储层地质模型43
一、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43
二、储层地质模型的表征内容45
三、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级49
第三节 储层建模的方法技术52
一、确定性建模52
二、随机建模54
参考文献61
第三章 勘探阶段油藏描述62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流程62
一、目的、任务62
二、必备的信息基础62
三、描述内容63
四、技术路线与流程65
第二节 构造研究与圈闭描述66
一、反射层位的标定66
二、构造图的编制67
三、圈闭特征描述69
四、构造发育史研究74
五、圈闭和断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75
第三节 沉积相研究77
一、岩心相分析78
二、测井相分析82
三、地震相分析88
四、沉积相综合研究92
第四节 储盖层描述95
一、储层成岩作用研究95
二、储层储集特征研究103
三、储层横向预测116
四、储层综合评价127
五、盖层描述与评价133
第五节 油、气、水层识别与评价139
一、微分分析自动识别油、水层139
二、利用可动水分析自动识别油、水层140
三、多参数模式识别法140
第六节 流体性质及分布规律149
一、流体性质研究150
二、流体性质非均质特征156
三、流体性质平面上分布模式及其地质意义157
第七节 油藏概念模型及油藏地质综合评价157
一、油藏概念模型157
二、探明储量计算163
三、油藏地质综合评价166
参考文献168
第四章 开发早期阶段油藏描述170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流程170
一、开发早期阶段油藏描述任务170
二、信息基础170
三、描述内容171
四、技术路线及流程171
第二节 相控-等时小层对比172
一、相控-等时小层对比方法173
二、对比流程174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及多井评价178
一、概述178
二、测井资料标准化178
三、陆相储层孔、渗参数测井—地质综合解释187
四、陆相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研究200
第四节 油层有效厚度研究221
一、岩心含油级别的划分225
二、岩性与含油产状、出油下限的确定225
三、测试法确定有效厚度物性标准226
四、利用数理统计法确定有效层物性下限227
五、泥浆侵入法227
六、经验统计法确定油层物性下限229
七、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标准232
八、利用相渗曲线、油藏条件下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下限233
九、有效厚度夹层扣除标准234
第五节 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其渗流地质特征研究235
一、油藏渗流屏障特征分析235
二、油藏非均质性及其渗流差异特征研究240
三、储层孔隙模型及其渗流地质特征研究247
四、储层敏感性及其对渗流的影响257
第六节 储层岩石物理相研究及储层质量综合评价263
一、岩石物理相的基本理论263
二、小层沉积岩石微相研究264
三、成岩储集相定量划分与平面展布265
四、储层岩石物理相表征及储层质量评价271
第七节 油藏分级静态地质模型研究277
一、建模技术与流程277
二、建模技术关键279
三、荆丘油田油藏分级静态地质模型280
第八节 油藏质量综合评价280
一、非均质油田储量计算方法与技术280
二、油藏综合评价285
参考文献293
第五章 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294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流程294
一、目的任务294
二、资料基础294
三、描述内容296
四、技术流程297
第二节 井间储层表征及随机建模298
一、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及其应用299
二、正演井间分形克里金方法及应用306
三、相控参数场随机模拟及其应用312
第三节 开发过程中储层性质的动态变化318
一、储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性的动态变化318
二、储层非均质性的动态变化324
三、注入水对油层润湿性的影响324
第四节 注水过程中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326
一、原油物性的动态变化327
二、原油化学组成的变化328
三、油田水的地球化学变化328
第五节 剩余油分布模型329
一、陆相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基本特点329
二、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337
三、剩余油分布模型344
参考文献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