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和谐 社会主义精神与人类文明的走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走向和谐 社会主义精神与人类文明的走向](https://www.shukui.net/cover/4/30387544.jpg)
- 常宗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1448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和谐 社会主义精神与人类文明的走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社会主义精神与人类文明走向的意义2
二、学术界的研究现状6
三、研究方案7
第一章 追求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新解11
第一节“社会主义精神”:概念的几点说明11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深处:社会主义精神与人类文明19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精神与人类文明关系的思想轮廓20
二、社会主义精神要素的文本分析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的主体性特征47
一、利益导向的普适性47
二、对现实社会的超越和对未来理想的强烈追求53
第二章 社会主义精神:人类文明演进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表现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演进的合规律性59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寻求社会主义精神的思想转向: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方法论60
二、社会主义精神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的深沉根据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演进的合目的性73
一、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精神是合目的性的理论解读74
二、一个更为深刻的现实问题:对文明模式的主体性选择不可避免81
第三节 马克思晚年的历史设想及俄、中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91
一、马克思关于俄国历史进程的设想及其方法论意义91
二、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表现:俄国、中国等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96
第三章 社会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形式101
第一节 人类对资本主义文明超越性选择的首次破题:社会主义精神与巴黎公社101
一、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政权102
二、真正民主化国家政权的制度设计103
三、重视用高尚的精神产品和道德风尚改变人的灵魂,重塑人的精神世界,改变社会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10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与列宁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文明实践108
一、列宁的社会主义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理论和实践108
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理论与实践1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文明实践134
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精神与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134
二、社会主义精神与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145
三、社会主义精神与江泽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实践154
四、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精神的深刻体现162
五、社会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呼唤169
六、防范风险应对危机173
第四章 社会主义精神的价值引导与人类文明的新定位178
第一节 文明要以社会进步为天平179
一、社会进步观概观179
二、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综合尺度187
三、文明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面旗帜189
第二节 文明的缺憾:“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文明的困境190
一、资本主义由单一性矛盾和危机向综合性矛盾和危机发展191
二、由民族——国家范围的矛盾转化为全球性的矛盾195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导致了人类“生态文明”危机1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与文明的全面进步197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198
二、占有和公正与文明的全面进步199
三、民主和平等与文明的全面进步202
四、富裕和和谐与文明的全面进步204
第四节“经济全球化”呼唤社会主义精神218
一、“经济全球化”呼唤社会主义精神218
二、海外学者对社会主义精神研究的新动向220
第五章 历史悲剧的反思和文明历史的新飞跃226
第一节 历史悲剧的破解:社会主义精神为何在苏联和东欧黯然失色226
一、关于经济建设问题227
二、是改革与还是改向问题229
三、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230
第二节 如何全面看待现实社会主义的曲折和失误234
一、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成熟性235
二、封建主义的残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236
三、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2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经验239
一、必须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各方面的变革,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体制和制度条件,同时推进社会财富的公正分配239
二、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241
三、必须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242
四、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244
五、必须遵循各种社会文明长期共存、竞争比较、相互融合的规律,积极吸纳世界各国文明成果247
第四节 人类文明的走向“不能没有马克思”249
一、“历史终结论”:一个历史谎言者的谎言249
二、我们的时代“不能没有马克思”252
结束语255
参考文献257
后记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