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出版传媒视角下的《新青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出版传媒视角下的《新青年》
  • 谢明香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978780752687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新青年-出版工作-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出版传媒视角下的《新青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出版前言1

绪论1

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发展新趋势2

二 《新青年》研究多元格局5

三 《新青年》研究的传媒视角8

第一章 《新青年》出版传播的契机15

第一节 《新青年》创刊前的历史背景15

一 《新青年》创刊前的社会环境15

二 《新青年》创刊前陈独秀的办刊实践19

三 《新青年》创刊前的精心准备24

第二节 《新青年》的渊源与承继28

一 “新民”到“新青年”28

二 承继与渊源29

第二章 《新青年》的编辑策划37

第一节 《新青年》办刊宗旨目的及定位38

一 明确的办刊宗旨39

二 浓厚的政治意识41

三 恰当的读者定位45

第二节 《新青年》作者群的凝聚与编辑阵营的组成52

一 《新青年》作者群体的形成52

二 《新青年》编辑阵营的组成55

第三节 《新青年》传播策略与传播艺术59

一 编辑技巧的灵活运用60

二 独树一帜的栏目策划67

三 议程设置76

四 操作策略与艺术81

第三章 《新青年》媒介话语权的控制95

第一节 《新青年》媒介话语权95

一 主编及主撰的地位99

二 陈独秀个性特质与文化倾向100

三 革命家与学问家的共襄盛举104

第二节 《新青年》话语权的控制与形成106

一 编者把关与引领107

二 编者对受众引领与控制113

三 《新青年》控制话语权的策略与方式119

四 《新青年》话语权的争夺与形成141

第四章 《新青年》办刊流变史148

第一节 上海初创期的艰难生存148

一 《新青年》为何创刊于上海149

二 《新青年》上海初创期的生存策略与文化蕴涵151

第二节 北京繁荣期的繁荣辉煌160

一 形成了强大的作者队伍与编者阵营160

二 北大成为《新青年》的舆论宣传阵地162

三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传播的摇篮166

第三节 迁返沪惠期思想转向与马克思主义传播167

第五章 《新青年》的发行经营170

第一节 《新青年》的经营与销售173

一 重视商业运营173

二 建立有效的发行网络机制178

三 实施多种发行营销策略183

四 广告营销191

五 装帧设计209

六 整合营销理念222

第二节 在文化理想与商业利益之间:群益书社的艰辛历程223

一 出版的双重属性及社会意义223

二 《新青年》为何选择群益书社226

三 群益书社的出版理念及文化追求229

四 《新青年》与群益的合作232

五 《新青年》与群益的终结237

第三节 亚东图书馆的出版理想与文化认同242

一 《新青年》与亚东的关系242

二 亚东与群益之关系243

三 亚东图书馆的出版理想和文化认同243

第四节 群益与亚东文化形象自塑及其文化社会意义248

一 出版机构与作家、读者之关系249

二 群益与亚东出版实践与文化自塑251

第六章 《新青年》传播效果及影响力263

第一节 《新青年》和“新文化”在全国各地传播进程264

一 《新青年》在全国各地的传播264

二 《新青年》传播方式与途径272

三 《新青年》传播的特点284

第二节 《新青年》传播的影响效果290

一 《新青年》传播接受290

二 《新青年》积极传播效果295

结语306

第一节 《新青年》的出版传播意义306

一 借助媒介传播新思想307

二 推动了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发展309

三 对中国现代报刊业的影响311

四 为知识分子搭建了重要的言论空间和公共平台314

第二节 《新青年》对新文化文学传播的推动与重塑315

一 《新青年》和陈独秀在新文化传播中的贡献316

二 从工具改造到信源革命:白话文运动的传播学意义317

三 《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传播中的地位及意义318

四 《新青年》对于新文学的推进与缔造320

第三节 《新青年》出版传播启迪与反思323

一 《新青年》出版传播的成功启示324

二 对《新青年》出版传播局限的反思328

参考文献334

后记3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