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
  • 孟迎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080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 赵曜1

导论1

一 研究的缘起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7

(一)国外研究现状7

(二)国内研究现状8

三 分析思路与研究方法11

(一)分析思路与论文基本框架11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14

四 对政治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基本概念的阐释14

(一)政治信仰的基本内涵14

(二)共产主义信仰的基本特征25

第一章 共产主义信仰在俄国的确立38

一 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的信仰危机和信仰呼唤38

(一)俄国传统社会政治信仰的特征39

(二)俄国传统社会政治信仰的危机43

二 俄国社会转型期各种政治思潮的交锋47

(一)西方派与斯拉夫派的论战47

(二)自由主义民粹派同普列汉诺夫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交锋50

(三)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在俄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的争论57

三 俄国共产主义信仰确立的特征61

(一)共产主义信仰在俄国确立途径的特殊性61

(二)俄国共产主义信仰确立时的特征63

一 列宁对政治信仰建设的初步探索69

第二章 共产主义信仰在苏联的巩固和扭曲69

二 斯大林模式的实践及其思想效应74

(一)斯大林模式的实践绩效与政治信仰的巩固74

(二)斯大林模式没有为科学信仰提供相适宜的根基83

三 斯大林时期的政治信仰教育对人们思想的影响85

(一)信仰教育成为政治的附属物与信仰教育的泛政治化86

(二)学术研究领域采取大批判、大清洗的手段与意识形态的教条化88

(三)以斯大林的思想为绝对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与人们思想的单一化90

(四)对外封闭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与人们思想的绝对化93

(一)共产主义信仰得到了巩固94

四 斯大林时期共产主义信仰的基本特征94

(二)共产主义信仰的扭曲100

第三章 政治信仰危机在苏联的产生与发展113

一 二战与政治信仰危机的产生113

(一)二战对苏联人政治信仰的影响114

(二)斯大林执政后期没有化解政治信仰危机120

二 赫鲁晓夫时期信仰危机的进一步发展125

(一)反对个人崇拜及其对人们思想的影响125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和政治信仰教育的误区128

(三)赫鲁晓夫时期信仰危机的进一步发展134

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信仰危机的逐步深化140

(一)旧体制的回潮、僵化与严重的社会危机140

(二)政治信仰教育向传统模式后退146

(三)政治信仰危机的逐步深化150

四 政治信仰危机的总体状况分析158

第四章 政治信仰崩溃与苏联剧变163

一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政治信仰的崩溃163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思想效应163

(二)公开性、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方针及其恶果168

(三)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人政治信仰的崩溃172

二 苏共领导集团政治信仰的变化181

(一)苏共领导集团政治信仰变化的过程181

(二)苏共领导集团政治信仰变化的原因184

三 80年代末苏联社会政治情绪激进化与苏联剧变189

(一)国家政权机关政治成分的变化189

(二)共产党领导权力的丧失193

(三)共产党的垮台与苏联剧变196

一 政治信仰在苏联剧变中的作用200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200

二 应有的反思207

(一)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使政治信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208

(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实践211

(三)加强党的建设,筑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载体214

(四)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和人们的政治思想素质219

(五)坚持信仰自由的原则,正确对待各种社会思潮224

主要参考文献230

后记2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