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私法的理论反思与制度重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玉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564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私法-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私法的理论反思与制度重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序言1
第一编 理论反思论知识产权及其基本概念3
一、知识产权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生的权利3
二、再议我国知识产权的概念7
法律行为效力认定的悖谬13
一、表见代理制度的内在结构15
二、无权处分的内在结构19
三、结构比较与法律行为效力认定的背反性22
四、路径选择26
“物权—债权”二元结构之反思31
一、源流探析31
(一)回到罗马法——素材的积累31
(二)从中世纪到法国民法典——权利思维的演进32
(三)德国民法典——二元结构的形成34
二、现状反思40
(一)法国40
(二)德国41
(三)中国大陆43
三、并非结论的结论47
功能性作品版权保护的理论困惑与求解53
一、功能性作品版权保护产生的理论基础54
(一)“书”与“机器”之间的区别54
(二)功利主义政策动因55
(三)自然权利哲学基础57
(四)习惯的影响59
二、功能性作品版权保护的理论变迁60
(一)版权排除功能性内容理论的确立60
(二)传统版权理论的变异61
(三)理论变迁中习惯的作用65
三、当前功能性作品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求解68
(一)当前功能性作品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68
(二)解决路径72
制度理性与价值选择79
一、我国民法现存的问题79
二、民法法典化的价值与功能定位80
(一)民法法典化的价值定位80
(二)中国民法典之功能设计81
三、中国民法典之路85
(一)我国民法典之独特理念85
(二)民法典具体思路86
专利制度:一种反向思考90
一、专利权过多、过滥的原因91
二、专利权过多、过滥的弊端93
三、从专利授予制度上规制专利权过多、过滥的现象94
(一)坚持实质性审查95
(二)提高授予专利权的实体标准96
四、相关配套制度的保障99
结语100
第二编 立法研究知识产权立法的模式选择105
一、引言105
二、法典化论证批判109
三、法典化:一种比较优势116
四、知识产权法典:现实性的检讨122
五、知识产权通则:折中性选择126
(一)关于人格权的概念134
试论人格权在民法典体系中的地位134
一、人格权的社会历史意义简介134
(二)人格权的发展和完善136
二、人格权在我国民法典体系中地位的几种意见140
(一)关于瑞士法的做法141
(二)关于德国法的做法142
(三)人格权是一个发展的体系,民法典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144
(四)关于徐国栋先生的思路145
三、人格权应该单独成编147
(一)设立单独的人格权法编,是在民法典中正确处理人格权的最好的选择148
(二)只有设立单独的人格权法编,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51
四、对民法典草案第四编人格权的一点建议157
第三编 (1)制度检讨中国大陆公司重整制度的检讨与建议163
(一)整顿制度并非重整制度164
一、有名无实:现行企业破产法上的整顿制度之检讨164
(二)整顿制度被束之高阁的原因分析166
二、新破产法草案:重整制度设计之检讨与建议170
(一)我国引入公司重整制度的意义170
(二)新破产法草案对债权人利益的关注171
(三)本人不成熟的建议173
三、结论:重整制度的发展离不开债权人利益的保护175
也论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178
一、地理标志的概念及法律属性178
二、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181
(一)保护模式的选择181
(二)对保护模式的分析评价183
(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现状184
三、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及其完善构想184
(二)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构想188
论著作权许可贸易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191
一、著作权许可贸易概述191
二、著作权许可贸易中许可方的主要义务192
三、著作权许可贸易中被许可方的主要义务205
商业秘密的限制209
一、商业秘密保护限制的理论基础210
二、他人合法行为对商业秘密的限制214
(一)被授权者或共有人的使用行为214
(二)独立开发218
(三)通过公开渠道收集商业秘密218
(四)因业务关系知悉商业秘密但不负有保密义务者的使用行为220
(五)善意第三人的使用行为226
三、公共利益对商业秘密的限制227
(一)公共利益强制披露商业秘密227
(二)商业秘密利用方面的限制229
Trips协议13条“三步检验法”对版权立法的考量233
一、本案的案情概述234
二、Trips协议13条“三步检验法”在本案中运用238
三、本案中13条“三步检验法”应认为是对作品专有权利最小例外原则的演绎和阐释,由此也奠定了“三步检验法”,在国际版权立法体系中,作为审查作品专有权利限制和例外之基本原则的地位246
四、评价本案“三步检验法”适用以及对我国的启示248
行政许可法的制度创新与私权潜能254
一、听证程序:行政权力的软化与听证方式的挂一漏万255
(一)听证的引入——从一般听证到许可听证255
(二)听证的价值——行政权力的软化256
(三)权力与权利良性互动的基础——私法精神的张力257
(四)听证程序规定——挂一漏万258
二、行政特许:私法方法的运用与特许的滥用260
(一)私法竞争方式引入特许260
(二)特许配置方式单一260
(三)特许范围不明263
三、信赖保护:行政许可财产权属性的确立及其不彻底性264
(一)行政许可财产权属性的确立264
(二)许可证可转让性受限267
(三)利益补偿缺乏可操作性269
合理使用制度之探究270
一、合理使用制度概述271
二、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价值278
三、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建议282
关于商标构成要素的几点思考289
一、对商标构成要素的认定要求290
二、确认动态标志作为商标构成要素的合理性及必要性291
三、动态标志纳入商标构成要素之展望294
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的关系297
一、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概述297
二、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299
三、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与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的比较300
四、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与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的融合304
五、对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的评析308
论形成权311
一、形成权的含义及意义311
二、形成权的功能314
三、形成权的成立316
四、形成权行使的限制320
五、对形成权理论的反思与质疑324
(2)知识产权新视野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保护329
一、数据库概述329
二、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数据库334
三、对数据库的特别法保护338
(一)欧盟数据库指令与特别权利339
(二)美国关于数据库保护的行动341
(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采取的步骤343
四、数据库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344
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保护诸问题346
引言:已经拉开的大幕346
一、保护模式:渐进与统一347
(一)专利法保护347
(二)版权法保护348
(三)专门立法保护350
二、保护范围:延伸与继续延伸352
三、保护条件:不走寻常路355
(一)实质条件:独创性与非常规性355
(二)形式条件:登记357
四、反向工程:空前一致的统一358
余论361
知识产权:破除建筑节能瓶颈的利器362
一、建筑节能是实现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362
二、知识产权是推动建筑节能,实现节约型社会的原动力和生命力364
三、知识产权在建筑节能领域的表现形式365
四、建筑节能企业的知识产权现状和问题367
五、建筑节能领域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对策369
六、结语370
论技术中介的法律规制371
一、技术中介法律规制之机理分析及价值取向372
(一)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承接373
(二)技术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的弥合373
(三)技术发展的成本与效益之考量375
二、技术中介的界定377
(一)技术中介的内涵界定377
(二)我国技术中介发展的路径选择380
三、我国技术中介组织法律规制的现状及立法选择383
四、建立技术中介监管体系387
(3)民事责任试析专家责任制度中的专家不当行为393
一、专家不当行为的概念394
(二)忠实义务违反型396
(一)高度注意义务违反型396
二、专家不当行为的类型396
(三)不当信息提供型397
三、国内典型专家行业中的专家不当行为398
(一)医师的不当行为398
(二)律师执业中的不当行为399
(三)注册会计师的不当行为400
四、不当行为的危害性401
(一)专家不当行为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利益401
(二)专家不当行为也会侵害相关第三人的利益401
(三)导致专家执业行为失范,制约各专家行业的发展402
(四)专家不当行为导致市场交易行为失范,交易秩序受破坏402
论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时效403
一、引言403
(一)知识产权持续侵权行为的界定404
二、知识产权持续侵权行为的性质404
(二)持续侵权行为与继续性债权405
三、持续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适用406
(一)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的适用406
(二)停止侵害请求权不罹于诉讼时效410
四、从比较法角度对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时效的完善411
(一)英美衡平法上的“延迟告诉”原则412
(二)大陆法系中的“失权”理论413
论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适用415
一、等同原则的基本内容416
二、适用等同原则的基本前提418
(一)适用等同原则的制度定位418
(二)适用等同原则的制度前提419
(一)美、日两国的借鉴意义423
三、适用等同原则的具体标准423
(二)等同判断的主体标准424
(三)等同判断的客体标准425
(四)等同判断的范围标准425
(五)等同判断的时间标准427
四、等同原则的合理限制428
(一)禁止反悔原则对等同原则的限制428
(二)公知技术抗辩原则对等同原则的限制432
(4)域外法日本著作邻接权制度研究439
一、日本著作邻接权的概念及其本质439
二、日本明治《著作权法》对“演奏歌唱”与“录制作品”的保护443
三、日本著作邻接权制度的设立及其基本内容447
四、日本著作邻接权制度的特色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