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典体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民法典体系研究
  • 王利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6514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54页
  • 文件大小:342MB
  • 文件页数:786页
  • 主题词:民法-法典-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法典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民法典体系的基本理论3

第一章 民法典体系概述3

第一节 民法的法典化3

第二节 民法典的体系化8

一、民法典体系化的概念8

二、民法典体系化的特征11

第三节 民法法典化与民法典的体系化18

一、民法典体系与民法体系的关系18

二、法典化是实现民法体系化的最佳途径21

第四节 民法法典化与法律汇编24

第五节 民法典体系的形式理性29

一、民法典体系化与形式理性29

二、民法典体系的形式理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34

三、民法典体系的形式理性应当反映民法学理论的有益成果36

四、转型时期民法典形式理性的功能与使命40

第六节 民法典体系与民法学理论体系44

一、民法学理论体系对民法典体系构建的具体作用44

二、民法典的体系与民法学理论体系的区别48

三、民法典体系对民法学理论体系的影响52

第二章 民法典体系及其理论的历史发展55

第一节 古代法中的民法体系理论55

一、罗马法时期盖尤斯的三分法体系55

二、优士丁尼《法学阶梯》的四分法体系57

三、《学说汇纂》等汇编的体系59

第二节 近代法中的民法体系62

第三节 近代以来民法体系思想的演进64

一、古典自然法学派对民法体系的贡献64

二、18世纪启蒙运动对民法典体系的影响70

三、潘德克顿学派和历史法学派的民法体系思想74

第四节 法国与德国民法典体系的比较78

一、《法国民法典》体系的思想和理论发展78

二、《德国民法典》体系的思想和理论发展84

三、法国与德国民法典体系的比较88

第五节 民法典的混合模式91

一、大陆法系内部不同法律模式的混合91

二、英美法和大陆法的混合模式94

三、混合模式产生的原因和意义98

第六节 民法典体系的发展100

一、民商合一的趋势日益明显100

二、人格权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101

三、侵权责任法重要性和独立性的加强102

四、再法典化(recodification)现象的产生103

五、民法典之外单行法的大量出现108

六、经济全球化对民法典体系的影响109

第七节 历史经验的启示111

第三章 法典化与法典中心主义117

第一节 法典中心主义概述117

一、法典中心主义的概念和内涵117

二、法典中心主义的发展120

三、我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应坚持法典中心主义123

第二节 法典中心主义与民事单行法127

一、法典中心主义并不否定民事单行法的作用127

二、去法典化与我国民法典的制定130

三、民法典体系与民事单行法关系的协调134

第三节 法典中心主义与依法裁判141

一、民法典在依法裁判中的主要功能141

二、民法典裁判功能的具体展开146

三、体系化思维在裁判中的运用149

第四章 民商合一体制下的民法与商法的关系152

第一节 商法的产生及民商分立的形成152

一、商法的产生和发展153

二、商事习惯法获得国家的承认157

三、民商分立体例的形成158

四、民商分立的具体区分标准及其评析160

第二节 民商合一体例及其理由169

一、民商合一体例的内涵169

二、民商合一体例发展的比较法分析171

三、民商合一体例发展的原因178

第三节 我国立法应当采取民商合一的体例187

一、我国立法应当采取民商合一体例的理由187

二、是否有必要制定商事通则193

第四节 民商合一体例下的我国民法典体系构建197

一、通过制定系统完整的民法典统一调整民商事关系198

二、以民商合一体例为基础保持价值的一致性199

三、以统一的民法典总则统辖各种商事特别法201

四、基于民商合一体例构建民法典分则制度202

五、坚持民商合一的体例,各项商事特别法不宜纳入民法典中203

第五章 我国民法典体系构建207

第一节 我国民事立法的历史发展207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民事立法的历程207

二、新中国民事立法的发展209

第二节 构建我国民法典体系的原则214

一、从中国实际出发构建体系214

二、借鉴两大法系特别是大陆法系的先进经验217

三、正确处理好借鉴与发展的关系220

四、既反映现实又面向未来223

第三节 总分结构——制度和规范的体系化225

一、总分结构的概念225

二、采纳总分结构的必要性227

三、按照总分结构实现制度的体系化229

四、按照总分结构实现规范的体系化231

五、总分结构的缺陷及其克服234

第四节 民法典制度编排的逻辑结构235

第五节 以法律关系为中心构建民法典的体系240

一、关于民法典体系的“中心轴”的几种学说240

二、以法律关系为“中心轴”构建民法典的体系245

三、以法律关系为“中心轴”的具体展开249

第六节 我国民法典体系的具体构建252

一、民法典总则的具体构建252

二、民法典分则的具体构建255

三、民法典分则的具体排列顺序259

四、关于知识产权法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264

第七节 民法典的体系构建与内容整合270

一、民法典体系建构中的内容整合模式270

二、民法典体系构建中的内容整合思路274

第二编 民法典的内在价值体系283

第六章 民法典价值及体系构成283

第一节 民法典价值的概念和特征284

一、民法典价值的概念及其意义284

二、民法典价值的功能289

三、民法典的价值与民法典的立法目的292

四、民法典的价值与民法的基本原则294

第二节 民法典价值与民法的人文关怀296

一、民法的人文关怀:从以财产法为中心到人法地位的提升296

二、以民法的人文关怀理念协调民法的内在价值体系302

三、以人文关怀理念构建民法外在规则体系304

第三节 民法典价值体系的构建306

一、民法典价值体系的概念和特征306

二、构建民法典价值体系的必要性309

三、民法典价值体系的具体构成313

第七章 民法典价值体系的具体构成316

第一节 正义价值316

一、正义价值的概念316

二、民法典的正义价值与公平、平等价值的关系318

三、正义的内容及其在民法典中的体现320

第二节 平等价值324

一、平等价值的概念324

二、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在民法中的体现327

三、我国民法典应当以形式平等为主,兼顾实质平等331

第三节 自由价值335

一、自由价值的含义及其意义335

二、自由与民法典其他价值的关系338

三、私法自治是自由价值在民法中的体现340

四、对自由价值的必要限制342

第四节 安全价值344

一、安全价值的概念344

二、安全价值在民法中的重要地位347

三、安全价值在民法中的体现348

四、民法典中安全价值与其他价值的关系351

第五节 效率价值352

一、效率价值的内涵352

二、效率价值在民法典之中的体现354

三、民法典效率价值与其他价值的关系357

第六节 人的全面发展359

一、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的历史变迁359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在民法中的体现363

三、人的全面发展在民法价值体系中的特殊地位367

第三编 民法典的外在规则体系373

第八章 民法总则的体系构建373

第一节 民法总则在民法典体系中的地位373

一、关于设立总则的模式的发展373

二、对总则模式的批评和反思377

三、我国民法典中设立总则的必要性381

第二节 民法总则与人法的关系385

一、民法中人法的历史发展385

二、不宜以人法取代民法总则391

第三节 民法总则内容的构建393

一、民法总则的制定应当以《民法通则》的规定为基础393

二、我国民法典总则的构建394

第四节 法律行为制度在民法典体系中的地位402

一、法律行为制度在民法典体系中的地位402

二、法律行为制度内容构架405

第五节 民法典总则与民事权利体系409

一、民事权利体系是民法的核心409

二、我国民法中的民事权利体系410

第六节 民法典总则与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413

一、民法典总则中的主体制度对于“传统商事主体”的适用414

二、法律行为制度对于商事交易行为的适用415

三、代理制度一体化416

四、时效制度对商事关系的适用417

五、民事责任制度的统辖功能417

第九章 人格权法的体系构建419

第一节 人格权制度的勃兴与民法典体系的构建420

一、现代民法中人格权制度的勃兴420

二、我国人格权制度的发展426

第二节 人格权法的独立成编429

一、关于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的争论429

二、人格权法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的必要性431

第三节 人格权法的体系构建437

一、人格权法的体系概述437

二、我国人格权法体系的具体构建440

第四节 人格权法与相关民法部门的关系450

一、人格权制度不能为民事主体制度所吸纳450

二、侵权责任法不能替代人格权法455

第五节 未来民法典中人格权法的构建461

一、人格权法构建中应该以人格尊严为基本价值理念461

二、人格权立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465

第十章 婚姻家庭法的体系完善470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特征470

一、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当采用“婚姻家庭法”的概念470

二、婚姻家庭法的特征474

第二节 婚姻家庭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477

一、民法典规定婚姻家庭制度的必要性477

二、婚姻家庭法应当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481

三、婚姻家庭法在民法典中的体例编排483

第三节 婚姻家庭法体系构建485

一、婚姻家庭法的体系485

二、婚姻家庭法与民法典总则的关系488

第四节 婚姻家庭制度体系的完善491

一、婚姻家庭法在当代的发展趋势491

二、婚姻家庭法需要完善的几个问题495

第十一章 继承法体系的完善506

第一节 继承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506

一、继承法的性质和特点506

二、继承法应当纳入我国民法典510

三、继承法应当在我国民法典中作为独立的一编512

第二节 继承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514

一、继承法与民法典总则514

二、继承法与物权法516

三、继承法与债法517

四、继承法与婚姻家庭法518

第三节 继承法的体系519

一、继承法总则520

二、法定继承522

三、遗嘱继承和遗赠523

四、遗产的分配524

第四节 我国继承法体系的完善525

一、遗产526

二、继承人528

三、继承权530

四、遗嘱534

五、特留份制度537

六、继承制度中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利益保护538

第十二章 物权法与民法典体系的构建540

第一节 物权法体系的构建540

一、我国物权法体系是在区分物权和债权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540

二、我国物权法没有采纳设立财产法总则的立法建议543

三、我国物权法的体系构建546

第二节 我国物权法体系的新发展551

一、当代物权法体系的发展趋势551

二、我国物权法体系的新发展555

第三节 物权法体系化的经验及其对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启示561

一、《物权法》的制定使民法典的体系更为明晰561

二、《物权法》的制定进一步强化了民商合一体制562

三、《物权法》所确立的平等保护原则是对民法典价值的丰富和发展563

四、《物权法》所展现的开放性为民法典体系构建提供了有益经验565

五、《物权法》的复合继受方法有助于民法典的体系化567

第四节 物权法体系的中国元素及其对民法典编纂的影响568

一、物权法体系的中国元素产生的社会背景568

二、物权法的中国元素的主要体现及其对编纂民法典的影响570

第五节 物权法与其他民法部门的关系574

一、物权法与民法典中其他法律的关系574

二、物权法与商事特别法的关系581

第十三章 债法总则、合同法体系的构建587

第一节 债法在民法典体系中的地位587

一、债法在我国民法典体系中的地位及意义587

二、债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的区分及其对民法典体系的意义593

三、债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的区分及其对民法典体系构建的意义597

第二节 债法的内容和体系的构建600

一、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债法内容和体系的基本特点600

二、我国民法典不宜完全采纳德国法系的债法体系604

三、债法总则在我国民法典中应当独立成编607

第三节 债法总则与相关法律的关系616

一、债法总则与民商合一立法体例616

二、债法总则与合同法619

三、债法总则与侵权责任法624

第四节 债法总则的内容设计626

一、债法总则的基本内容626

二、债权请求权及其体系问题631

第五节 合同法的发展趋势及其体系构建633

一、合同法内容和体系的发展趋势633

二、合同法体系的构建638

第十四章 侵权责任法体系的构建645

第一节 民法典体系下侵权责任法的主要功能645

一、侵权责任法是民事权益保护法645

二、侵权责任法主要是救济法648

三、侵权责任法也是损害预防法654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的独立成编656

一、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的重要意义656

二、侵权责任法在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的体例安排660

第三节 侵权责任法体系的具体构建661

一、侵权责任法体系的体系构成的特点661

二、侵权责任法体系的具体结构664

三、侵权责任法体系构建的方法:“一般条款+类型化”675

第四节 侵权责任法的扩张及其与合同法的界分681

一、侵权责任法扩张背景下界分其与合同法关系的意义681

二、界分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应当考量的因素683

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体系的中国元素及其对民法典编纂的影响694

一、侵权责任法体系的中国元素产生的社会背景694

二、侵权责任法体系的中国元素的主要体现696

三、侵权责任法体系中国元素对民法典编纂的影响701

第四编 民法法典化的局限性及其克服705

第十五章 法典化的局限性及克服路径705

第一节 民法法典化的局限性705

一、民法典的局限性705

二、民法法典化局限性克服的路径710

第二节 克服路径之一:法律解释方法的运用716

一、法律解释方法对民法典体系的完善716

二、民法的体系化对法律解释的影响721

第三节 克服路径之二:一般条款的运用724

一、一般条款是民法典保持其开放性的有效方法724

二、对一般条款的解释与运用729

第四节 克服路径之三:法律漏洞的填补731

一、法官填补法律漏洞是现代司法的发展趋势731

二、法官填补法律漏洞是完善民法典体系的重要途径734

第五节 克服路径之四:指导性案例的运用737

一、判例制度及其对民法典的影响737

二、民法典体系与我国指导性案例制度741

主要参考书目7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