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书法理论与书法百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书法理论与书法百家](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4807847.jpg)
- 董友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团结出版社
- ISBN:7800611132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书法理论与书法百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书法理论概述1
第一章 书法和文字的源流1
第一节 书法的涵义与特征1
目录1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5
第三节 书法发展简史15
第二章 书法美学的体现25
第一节 书法美学的历史基础25
第二节 书法美学的实际体现29
第三节 书法艺术创作与欣赏34
第一节 书法哲学的重要地位42
第三章 书法的哲学观点42
第二节 书法中一系列辩证关系50
第四章 书法心理与修养58
第一节 学习书法的心理定势58
第二节 从事书法的素质修养62
第五章 执笔和运笔方法80
第一节 执笔方法80
第二节 使腕悬肘与书写姿势82
第三节 运笔方法84
第四节 用笔技巧三十八法86
第一节 楷书法度100
第六章 书体的结构规律100
第二节 行书要领105
第三节 草书规范110
第四节 篆隶写法119
第七章 章法布局124
第一节 格式124
第二节 布局126
第三节 题款128
第四节 用印131
第八章 书写工具134
第一节 笔134
第二节 纸136
第三节 墨138
第四节 砚139
第二部分 古典书论选译143
东汉 蔡邕《笔论》143
《九势》144
西晋 卫恒 《四体书势》146
东晋 卫铄 《笔阵图》157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160
《书论》162
唐代 欧阳询 《八诀》165
《用笔论》166
《结字三十六法》169
李世民 《论书》179
孙过庭 《书谱》180
张怀瓘 《书议》197
颜真卿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205
韩方明 《授笔要说》210
北宋 欧阳修 《试笔》214
苏轼 《论书》217
《书评》六则220
黄庭坚《论书》223
米芾 《海岳名言》229
南宋 姜夔《续书谱》236
元代 刘有定 《衍极》注·书法传流250
明代 解缙 《春雨杂述》四则252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255
清代 宋曹 《书法约言》四则264
王澍 《论书剩语》269
钱泳 《书学》四则278
包世臣 《艺舟双楫》五则284
刘熙载 《书概》六则297
第三部分 书法百家简介309
秦代 ○○一 李斯309
○○二 程邈310
西汉 ○○三 萧何311
东汉 ○○五 曹喜313
○○四 史游313
○○六 杜操314
○○七 王次仲314
○○八 崔瑷315
○○九 张芝317
○一○ 蔡邕319
○一一 师宜官320
○一二 刘德升321
○一三 梁鹄322
三国魏 ○一四 钟繇322
○一六 韦诞324
○一五 邯郸淳324
○一七 阮籍325
三国吴 ○一八 皇象326
西晋 ○一九 卫瓘326
○二○ 杜预327
○二一 索靖327
○二二 卫恒328
○二三 陆机330
东晋 ○二四 郗鉴331
○二五 卫铄332
○二七 王羲之333
○二六 王导333
○二八 庾翼337
○二九 谢安338
○三○ 王洽339
○三一 王献之339
○三二 王珣341
南朝宋 ○三三 孔琳之342
○三四 羊欣343
○三五 薄绍之343
○三六 谢灵运344
○三七 萧思话344
南朝齐 ○三八 王僧虔345
南朝梁 ○三九 陶弘景346
○四○ 袁昂347
○四一 萧子云348
○四二 庾肩吾349
○四三 阮研349
南朝陈 ○四四 智永350
北朝魏 ○四五 崔浩351
○四六 郑道昭352
隋代 ○四七 丁道护352
○四八 智果353
唐代 ○四九 欧阳询354
○五○ 虞世南357
○五一 褚遂良359
○五二 陆柬之361
○五三 薛稷362
○五四 孙过庭363
○五五 李邕365
○五六 李白366
○五七 徐浩368
○五八 张旭368
○五九 颜真卿371
○六○ 张怀瓘373
○六一 李阳冰374
○六二 怀素375
○六三 柳公权377
五代 ○六四 杨凝式379
○六五 徐铉380
北宋 ○六六 李建中381
○六七 欧阳修382
○六八 苏舜钦383
○六九 蔡襄385
○七○ 王安石385
○七一 苏轼386
○七二 黄庭坚389
○七三 米芾390
○七四 黄伯思392
○七五 赵佶393
○七六 薛绍彭394
南宋 ○七七 岳飞394
○七八 姜夔395
○七九 朱熹396
○八○ 张即之397
元代 ○八一 赵孟頫398
○八二 鲜于枢400
○八三 康里巙401
○八四 杨维桢402
○八五 柯九思403
明代 ○八六 陶宗仪404
○八七 宋克405
○八八 宋璲406
○八九 陈璧407
○九○ 沈度408
○九一 解缙409
○九二 沈周410
○九三 李东阳411
○九四 祝允明412
○九五 文徵明413
○九六 唐寅415
○九七 王宠416
○九八 徐渭417
○九九 邢侗419
一○○ 董其昌420
一○一 黄道周421
清代 一○二 王铎422
一○三 傅山423
一○四 八大山人424
一○五 王澍425
一○六 金农426
一○七 郑燮427
一○八 刘墉428
一○九 梁同书429
一一○ 王文治430
一一一 翁方纲431
一一二 钱沣431
一一三 邓石如432
一一四 伊秉绶434
一一五 陈鸿寿435
一一六 包世臣436
一一七 何绍基437
一一八 刘熙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