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论 市场经济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曾坤生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18302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论 市场经济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区域、区域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1
一 区域及其本质1
二 区域关系5
三 区域经济与国民经济7
四 区域经济发展8
五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9
六 区域经济研究的意义11
七 国内外区域经济研究的基本情况15
一 经济区域的类型问题16
第二节 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问题16
二 经济区域划分的主要特性18
三 经济区域划分的原则19
第三节 本书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结论21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26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分析27
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7
二 社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差异29
三 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31
四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差异32
五 所有制结构的差异32
六 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差异34
七 工业总产值的差异35
八 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36
第二节 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36
一 制度因素37
二 人力资本因素38
三 政策因素38
四 区位因素40
五 历史条件41
六 区域文化44
七 财政制度45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6
八 市场化程度46
一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7
二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48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50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50
一 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50
二 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52
三 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54
四 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55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区际传递机制58
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机制63
一 区域经济关系协调机制的基本内容63
二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65
三 区域经济关系协调要处理好四大关系66
四 区域经济关系协调机制与政策手段69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转换与宏观产业结构的升级74
第一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评价75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现状75
二 关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78
第二节 宏观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特点81
一 我国宏观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83
二 我国宏观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点85
一 产业升级、体制转换和区域协调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88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转换与调整的基本对策88
二 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和生产专业化89
三 区域产业结构转换应遵循的原则91
四 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体制转换93
五 培育、扶植主导产业成长,实现产业结构转换的主要途径93
六 制定促进产业结构转变的产业政策95
七 实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区域政策100
第五章 区域市场与全国统一市场104
第一节 区域市场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04
一 什么是区域市场104
二 区域市场的构成105
三 区域市场的基本特征107
四 区域市场形成的基础与条件110
六 区域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12
五 区域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112
第二节 区域市场的发育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117
一 市场的起源117
二 市场发育的一般规律118
三 区域市场的功能缺陷120
四 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120
第三节 我国区域市场发育的总体分析122
一 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主要成就122
二 我国区域市场发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125
一 区域市场与全国统一市场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130
第四节 区域市场与全国统一市场的协调发展130
二 区域市场与全国统一市场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132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34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口差异134
一 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的区际差异134
二 人口老龄化的区际差异136
三 劳动力资源增长的区际差异138
四 人口素质的区际差异13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就业与失业问题141
一 当前就业领域的基本状况141
二 我国当前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142
三 治理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145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口流动与人口控制147
一 流动人口的现状147
二 人口流动的社会效应问题150
三 人口流动的成因154
四 流动人口控制的对策155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158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158
第二节 自然资源赋存的区域分析160
第三节 区域自然资源与区域产业分布的变化状况163
第四节 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与资源的合理利用167
一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167
二 综合利用自然资源169
三 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70
四 科学进行产业布局173
第八章 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176
第一节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77
一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178
二 城市是区域内的产业中心178
三 城市是经济区域内的商品流通中心179
四 城市是经济区域内的金融中心、科技教育中心、信息聚集中心180
五 城市是区域经济运行的轴心和调节中枢181
第二节 我国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81
二 中西部城市及其区域经济发展落后182
一 城市化水平低182
三 忽视可持续发展184
第三节 加速中西部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185
一 提高发展中西部城市和中西部区域经济的认识186
二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186
三 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建设中心城市187
四 壮大小城市和县城(镇)188
五 认真解决城镇布局尤其是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合理配置问题191
第四节 有效合理利用城市网络系统192
一 发挥优势并实行优势互补193
二 发挥城市网络系统的整体功能195
三 有效利用城市网络需解决的问题196
第九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198
第一节 宏观区域政策概述198
一 区域经济目标的分类200
二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的确定201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手段及其选择204
一 政府可能采用的政策手段204
二 现阶段政府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205
第三节 区域政策的社会成本——效益分析208
一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的概念208
二 区域政策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原则210
三 区域政策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212
第十章 区域经济联合与区际利益协调219
第一节 区域经济联合的理论依据219
第二节 区域经济联合的基本类型225
一 综合经济协作区226
二 城市经济协作区228
三 资源开发经济区231
第三节 不同条件下区域协调模式及其分析233
一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合作协调233
二 区域生产专门化条件下的合作协调234
三 协作经营的国际化235
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237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37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37
二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基本特征240
三 中国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243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45
一 “公地的悲剧”及其启示245
二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走向可持续的障碍247
三 从外部不经济走向外部经济的必由之路250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254
一 生态环境保护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254
二 中国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应采取的对策257
一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含义259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析259
第一节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的意义259
二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的意义260
第二节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262
一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方法262
二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263
三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权重的确定方法272
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省城经济发展276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省域经济276
第二节 湖南的区位问题279
第三节 湖南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81
第四节 促进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297
第十四章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305
第一节 中国经济区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305
第二节 中国各主要经济区域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展望310
一 东北经济区的发展特征与趋势311
二 西北经济区的发展特征与趋势314
三 中部五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展望318
四 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经济区的发展趋势展望323
五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与展望328
六 环渤海经济区的机遇和挑战333
七 东南沿海地区的现状与未来337
后记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