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兴产业衍生与成长机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兴产业衍生与成长机理研究
  • 郝凤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
  • ISBN:751416391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兴产业衍生与成长机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本章参考文献12

第1章 文献综述13

1.1 新兴产业概念、特征和形成动因14

1.1.1 新兴产业的概念14

1.1.2 新兴产业的行业特征15

1.1.3 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动因16

1.2 新兴产业的衍生逻辑18

1.2.1 产业技术范式18

1.2.2 产业进化21

1.2.3 创新是新兴产业衍生的根源22

1.3 新兴产业的分析单元与方法25

1.3.1 新兴产业分析单元25

1.3.2 新兴产业研究的学科基础27

1.3.3 新兴产业衍生研究的主要理论来源:演化经济学流派28

1.3.4 新兴产业研究面临的挑战31

本章参考文献33

第2章 新兴产业演进的环境要素37

2.1 新兴产业演进的要素环境要求与演进阶段37

2.1.1 新兴产业演进的关键要素:技术、市场、资源40

2.1.2 产品设计、主导设计、标准设计——技术、市场共同演进的三个阶段41

2.1.3 新兴产业演进的支撑背景43

2.2 产业演进的内在机理50

2.2.1 知识网络催生基于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的新型创新企业52

2.2.2 产业的外环境和内环境共同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行为56

2.3 创新环境对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61

2.3.1 研究变量61

2.3.2 实证模型62

2.3.3 数据来源和实证检验62

2.3.4 实证结果分析64

2.4 研究结论65

本章参考文献67

第3章 新兴产业两阶段创新驱动效应——基于微观的视角70

3.1 引言70

3.2 模型设定72

3.3 两阶段效率实证分析74

3.3.1 数据74

3.3.2 两阶段的生产函数变量设定74

3.3.3 两阶段的非效率影响因素变量78

3.3.4 结果84

3.4 不同类型企业两阶段效率特征分析91

3.4.1 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企业的两阶段效率特征91

3.4.2 不同所有制、行业企业的两阶段效率变化趋势92

3.5 结论性评述94

本章参考文献96

第4章 新兴产业本土市场驱动效应——基于宏观的视角99

4.1 引言99

4.2 文献回顾100

4.2.1 强调国际分工在产业竞争中的作用101

4.2.2 从技术进步角度出发102

4.3 我国新兴产业竞争优势获取的关键条件104

4.3.1 “母国市场效应”所带来的母国标准的国际竞争优势104

4.3.2 国内市场规模及市场潜力是影响一个国家制造业技术标准形成的主要因素105

4.3.3 产业选择范围大所带来的标准多元化优势106

4.4 基于需求方的市场驱动型新兴产业成长策略107

4.4.1 利用我国市场的特殊性突破“微笑曲线”的枷锁,取得新兴产业国际领先优势107

4.4.2 促进供给侧为主的产业政策转型108

4.4.3 根植于本土市场可以获取黏滞信息,降低新兴产业企业市场风险108

4.5 结语109

本章参考文献109

第5章 新兴产业成长为战略性产业的筛选机制111

5.1 引言111

5.2 主导产业识别指标文献综述112

5.3 上海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113

5.4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114

5.4.1 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指标114

5.4.2 市场前景指标115

5.4.3 效益和增长能力指标115

5.4.4 产业关联与集中度指标116

5.5 模型构建117

5.6 因子分析及其实证结果118

5.6.1 指标相关性检验118

5.6.2 公因子提取118

5.6.3 各指标的公因子得分121

5.6.4 因子综合评价模型122

5.6.5 结论124

5.7 讨论125

本章参考文献126

第6章 新兴产业中的颠覆性创新:以医疗器械产业为例128

6.1 基于颠覆性创新的上海市医疗器械产业成长机制128

6.1.1 医疗器械概况130

6.1.2 相关理论研究132

6.1.3 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139

6.2 颠覆性创新与产业成长机理及条件分析144

6.2.1 颠覆性创新与产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研究145

6.2.2 产业实现颠覆性创新成长的外部条件分析152

6.3 颠覆性创新与医疗器械产业成长实证分析157

6.3.1 医疗器械产业颠覆性创新成长外部条件分析157

6.3.2 颠覆性创新与医疗器械产业成长相关性分析164

6.3.3 心脑血管介入医疗器械行业实现颠覆性创新成长案例173

6.3.4 医疗器械产业颠覆性创新成长的产业对策182

6.4 医疗器械产业培育实例185

6.4.1 爱尔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案例研究185

6.4.2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自主创新案例分析197

本章参考文献207

第7章 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9

7.1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机制概况209

7.1.1 研究背景与目的210

7.1.2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概况213

7.1.3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22

7.2 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234

7.2.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235

7.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41

7.2.3 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246

7.3 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与评估248

7.3.1 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性249

7.3.2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251

7.3.3 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性评估254

7.4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机制概况258

7.4.1 比亚迪汽车公司简介258

7.4.2 比亚迪汽车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分析260

7.4.3 比亚迪汽车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性评价265

7.4.4 结论269

本章参考文献269

第8章 基于新兴产业衍生与成长不同发展阶段的对策建议277

8.1 新兴产业政府作用机制277

8.1.1 基于校正市场失灵角度的政府作用278

8.1.2 现行政府作用的局限性279

8.1.3 新兴产业政府扶持政策基本框架280

8.2 我国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困境的解决思路284

8.2.1 市场的培育285

8.2.2 技术能力的获取: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激励措施,提高新兴产业不同创新阶段的效率288

8.2.3 环境要素的获得288

8.3 衍生阶段的对策建议289

8.3.1 通过创新主体核心层政策促进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衍生289

8.3.2 通过区域创新主体支撑层制度培育区域技术创新环境291

8.4 新兴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的政策建议——基于顾客价值与产业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293

本章参考文献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