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REACH法规与生态纺织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REACH法规与生态纺织品
  • 王建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0645644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005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1054页
  • 主题词:纺织品-无污染工艺-检验-标准-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REACH法规与生态纺织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经济全球一体化与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1

一、经济全球一体化1

(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表现形式与利弊得失1

1.贸易自由化1

2.生产国际化1

3.金融全球化1

4.科技全球化1

(二)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特点2

(三)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特点2

二、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环境的变化3

(一)近年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概况3

(二)贸易壁垒的多样化4

1.反倾销措施不断增强4

2.贸易技术壁垒(TBT)迅速发展5

3.数量保障措施使用频繁5

4.“绿色”壁垒名目激增5

5.灰色区域措施的使用5

6.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的兴起5

三、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国际贸易6

(一)中国纺织工业现状6

(二)中国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现状6

四、中国纺织业与经济全球一体化7

(一)影响中国纺织业稳定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7

1.国内因素7

2.国际因素8

(二)中国纺织业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8

参考文献9

第一篇 法律与法规12

第一章 REACH法规及其解读12

第一节 REACH法规产生的背景及立法过程12

第二节 REACH法规制定的相关原则15

一、关于制定REACH法规的目的和意义15

二、关于REACH法规的适用范围与豁免16

三、关于注册16

四、关于评估、测试及减少动物试验17

五、关于授权18

六、关于限制20

七、关于化学物质生产商、进口商和下游用户的责任和义务21

八、关于REACH法规的执行和管理机构21

九、关于信息公开与共享、指南和工具24

十、关于物质分类和标记25

第三节 REACH法规重点内容解读26

一、REACH法规的总体框架26

二、REACH法规的通用事项27

(一)目标、范围和适用27

(二)本法规中的相关定义28

(三)总则30

三、REACH法规关于物质注册的规定30

(一)注册人的一般义务和信息要求30

1.基本原则30

2.物质本身或制剂中的物质31

3.物品中的物质31

4.非欧盟生产商的唯一代表31

5.以产品和工艺为导向的研发(PPORD)的常规注册义务的豁免31

6.常规注册应递交的信息32

7.多注册人联合提交数据32

8.根据吨数应提交的信息32

9.生成物质固有特性信息的一般要求32

10.化学品安全报告和应用并推荐降低风险措施的责任33

(二)视为正在注册的物质33

1.植物保护产品和生物杀虫剂中的物质33

2.欧盟委员会、化学品管理局和视为正在注册物质的注册人的责任33

(三)对某些类型分离中间体注册和信息要求的义务33

1.现场分离中间体的注册33

2.可转移分离中间体的注册34

3.多注册人联合提交关于分离中间体的数据34

(四)所有注册的共同规定34

1.化学品管理局的职责34

2.物质的生产和进口35

3.注册人的更多责任35

(五)适用于分阶段物质和通报物质的过渡性规定36

1.分阶段物质的具体规定36

2.通报物质36

四、REACH法规关于数据共享和避免不必要的动物试验的规定36

(一)目标和通则36

(二)适用于未进行预注册的非分阶段物质以及分阶段物质的规则36

1.注册前的查询责任36

2.在物质已注册的情况下共享现有数据37

(三)适用于分阶段物质的规则37

1.对分阶段物质的预注册责任37

2.物质信息交流论坛38

3.涉及试验的数据共享38

五、REACH法规关于供应链上的信息分享及下游用户的责任的规定39

(一)供应链上的信息分享39

1.对安全数据表的要求39

2.对无需提供安全数据表的物质自身或在制剂中的物质沿供应链向下传递信息的责任39

3.物品中物质信息传递的责任40

4.沿供应链向上传递关于物质和制剂信息的责任40

5.员工对信息的获取40

6.保存信息的责任40

(二)下游用户40

1.下游用户化学品安全评估以及确定、应用和建议降低风险措施的责任40

2.下游用户报告信息的义务41

3.下游用户义务的履行41

六、REACH法规关于评估程序的规定42

(一)卷宗评估42

1.试验提案的审查42

2.注册的符合性审查42

3.对提交信息的审查以及卷宗评估的后续工作42

4.审查试验提案的程序和时间段43

(二)物质评估43

1.物质评估标准43

2.物质评估的主管部门43

3.要求进一步的信息及对提交信息的审查44

4.与其他活动保持一致44

5.物质评估的后续工作44

(三)中间体评估和通用规定44

1.现场可分离中间体的进一步信息44

2.注册人和下游用户的权利44

3.据卷宗评估所做的决定的采纳45

4.据物质评估所做决定的采纳45

5.注册人和/或下游用户间无协议时的试验费用分摊45

6.评估信息的公布45

七、REACH法规关于授权程序的规定45

(一)关于授权要求45

1.授权的目的和替代物质的考虑45

2.关于授权的通则46

3.应包括在附件ⅪⅤ(需授权物质清单)中的物质46

4.将物质归入附件ⅪⅤ(需授权物质清单)中的程序46

5.应包括在附件ⅪⅤ(需授权物质清单)中的物质的鉴别47

(二)给予授权47

1.给予授权47

2.授权的复审48

3.申请授权49

4.后续授权申请49

5.授权决定程序49

(三)供应链上的授权50

1.授权持有人的义务50

2.下游用户50

八、REACH法规关于限制某些危险物质、制剂和物品生产和销售的规定50

(一)通则50

(二)限制程序50

1.引入新的限制和修订现有限制50

2.提案的准备51

3.化学品管理局风险评估委员会意见51

4.化学品管理局社会—经济分析委员会意见51

5.向欧盟委员会提交意见52

6.欧盟委员会决定52

九、REACH法规关于费用和收费的规定52

十、关于欧洲化学品管理局53

十一、REACH法规关于分类和标记目录的规定54

1.范围54

2.向化学品管理局通报义务54

3.分类和标记的目录54

4.分类和标记的协调化55

5.过渡性安排55

十二、REACH法规关于信息沟通和披露的规定55

1.本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55

2.获取信息55

3.电子数据的公开访问55

4.与第三国或国际组织的合作56

十三、REACH法规关于各成员国主管部门及本法规执行的规定56

1.主管部门的指定56

2.主管部门之间的协作56

3.向社会公众传达物质风险信息56

4.主管部门的其他责任56

5.各成员国的任务56

6.违规处罚56

7.成员国的实施报告56

十四、REACH法规的过渡性规定和最终条款57

1.自主活动57

2.保障条款57

3.决定理由的陈述57

4.附件的修订57

5.实施法规57

6.设立化学品管理局的准备工作57

7.关于通报物质的过渡性措施57

8.关于现有物质的过渡性措施57

9.与限制有关的过渡性措施58

10.复审58

11.废止59

12.第1999/45/EC号指令的修订59

13.生效与实施59

第四节 REACH法规的各项附件与要求59

一、关于附件Ⅰ 评估物质和准备化学品安全报告的一般规定59

二、关于附件Ⅱ 安全数据表编写指南61

三、关于附件Ⅻ 下游用户评估物质和准备化学品安全报告通则61

1.确定暴露场景62

2.由供应商对风险评估进行细化62

3.风险特性描述62

四、关于附件ⅪⅤ 需授权物质清单和附件ⅩⅤ 卷宗62

五、关于其他附件66

参考文献66

第二章 国际上与纺织品(含辅料)生态安全要求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发展历程67

第一节 欧共体第76/769/EEC号指令——《对某些危险物质和制剂的销售和使用的限制》67

一、第76/769/EEC号指令的地位及其发展历程67

二、经历次修订和勘误的最新完整版欧共体第76/769/EEC号指令——《对某些危险物质和制剂的销售和使用的限制》72

(一)第76/769/EEC号指令正文72

(二)第76/769/EEC号指令的附件Ⅰ73

(三)第76/769/EEC号指令附件Ⅰ的附录和附件Ⅱ84

(四)第76/769/EEC号指令附件Ⅰ与REACH法规附件ⅩⅦ的差异85

三、部分对第76/769/EEC号指令进行的重要修订及其缘由85

(一)欧盟第2002/61/EC号、第2003/3/EC号和第2004/21/EC号指令85

(二)欧盟第2003/34/EC号和第2003/36/EC号指令87

(三)欧共体第89/677/EEC号指令87

(四)欧共体第79/663/EEC号、第83/264/EEC号指令和欧盟第2003/11/EC号指令87

(五)欧共体第91/338/EEC号指令87

(六)欧盟第1999/51/EC号指令88

(七)欧盟第2002/45/EC号指令88

(八)欧盟第2002/62/EC号指令88

(九)欧盟第2005/84/EC号指令及其指南性文件89

(十)欧盟第94/27/EC号和第2004/96/EC号指令92

(十一)欧盟第2003/53/EC号指令92

(十二)欧盟第2005/69/EC号指令93

(十三)欧盟第2006/122/EC号指令94

四、对第76/769/EEC号指令附件Ⅰ的最新修订——欧盟第1348/2008/EC号指令95

第二节 日本法规112《含有害物质家庭用品控制法》96

一、日本法规112的发布与修订96

二、日本法规112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政令96

(一)经修订的日本法规112《含有害物质家庭用品控制法》的基本内容96

(二)日本政府关于家庭用品有害物质清单的第334号政令98

(三)日本厚生省关于《含有害物质家庭用品控制法实施细则》的第34号令99

(四)日本厚生省环境卫生局发布的关于实施法规112的注意事项101

1.关于纤维产品的分类101

2.关于婴幼儿用品的处理102

3.关于家庭用品所含有害物质的试验方法103

三、了解日本法规112的意义103

第三节 其他与纺织或相关日用消费品生态安全性有关的国外法规104

一、美国对某些日用消费品的生态安全性要求的立法情况104

(一)美国的《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令》104

1.关于含铅和含铅油漆的儿童用品105

2.关于对某些儿童用品实施强制的第三方检测的要求105

3.关于用于儿童用品的可追溯的标签105

4.关于耐用儿童用品的安全标准和消费者登记制度105

5.关于对广告玩具和游戏器具的标签要求106

6.关于强制性玩具安全标准106

7.关于禁止销售某些含特定邻苯二甲酸酯的产品106

8.关于建立公共消费产品安全数据库106

9.关于禁止召回产品的销售和进出口106

10.关于对纺织和服饰产品生产中使用甲醛问题的研究106

(二)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CPSIA)的实施107

(三)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对邻苯二甲酸酯和双酚A的限制108

1.美国联邦政府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限用要求109

2.美国各州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限用要求109

(四)美国部分州通过的对铅限制法案110

二、美国部分州和其他一些国家对限用溴化阻燃剂的立法111

三、加拿大的相关立法112

(一)加拿大关于儿童玩具铅含量的最新解释和战略计划112

(二)加拿大的PFOS法规113

四、挪威的POHS法令113

五、GS认证对PAHs测试的强制要求114

六、欧盟最新颁布的关于禁止含DMF的产品上市销售的指令115

第四节 REACH法规收录的部分危险物质分类清单115

一、关于本节将要给出的部分危险物质分类清单的说明115

二、REACH法规收录的部分危险物质分类清单116

(一)REACH法规附录的前言116

1.各栏标题的解释116

2.注释116

(二)部分被REACH法规列为第1类致癌物质的清单118

(三)部分被REACH法规列为第2类致癌物质的清单119

(四)被REACH法规列为第1类致基因突变物质的清单125

(五)部分被REACH法规列为第2类致基因突变物质的清单125

(六)被REACH法规列为第1类生殖毒性物质的清单126

(七)被REACH法规列为第2类生殖毒性物质的清单126

(八)被REACH法规列为可能从禁用偶氮染料中裂解出的致癌芳香胺清单130

(九)被REACH法规单独列入禁用范围的偶氮染料(蓝色素)130

第七节 REACH法规与现有生态纺织品法规的关系131

参考文献131

第三章 与纺织品等消费品生态安全性能要求有关的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138

第一节 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138

一、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解读138

(一)GB 18401-2003推出的背景138

(二)GB 18401-2003解读139

1.关于适用范围139

2.关于术语和定义139

3.关于产品分类140

4.关于技术要求141

5.关于产品的标注142

6.关于试验方法142

7.关于检验规则143

8.关于标准的实施与监督143

(三)GB 18401-2003的战略意义144

二、GB 18401-2003实施中的产品分类和取样问题144

(一)产品分类示例145

1.服装和其他制品145

2.面料与辅料146

(二)取样示例146

1.产品检测时应遵循的原则146

2.各类产品取样示例146

三、GB 18401-2003中引用的检测方法标准及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48

(一)关于pH值的测定148

(二)关于甲醛含量的测定149

(三)关于色牢度的测定150

1.耐水色牢度150

2.耐汗渍色牢度151

3.耐摩擦色牢度151

4.耐唾液色牢度152

(四)关于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的测定152

(五)关于异味的判定153

四、关于GB 18401的修订153

第二节 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20400-2006《皮革和毛皮 有害物质限量》154

一、GB 20400-2006的主要技术内容154

(一)标准的适用范围154

(二)产品分类及其术语和定义154

(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154

(四)试验方法156

1.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156

2.游离甲醛的测定156

(五)检验规则156

1.型式检验156

2.抽样数量156

3.合格判定156

二、GB 20400-2006的解读156

(一)关于GB 20400-2006标准的强制性内容156

(二)关于有害物质156

(三)关于术语、定义和产品分类157

(四)关于有害物质限量157

(五)关于试验方法158

(六)关于检验规则158

第三节 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19601-2004《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158

第四节 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20814-2006《染料产品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159

第五节 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21550-2008《聚氯乙烯人造革有害物质限量》162

一、GB 21550-2008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63

(一)标准的适用范围163

(二)技术要求与抽样规则163

1.技术要求163

2.抽样规则163

(三)试验方法163

1.时效和试样的取得163

2.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163

3.可溶性重金属含量的测定163

4.其他挥发物含量的测定164

(四)检验规则164

二、GB 21550-2008的解读164

(一)关于标准的强制性和过渡期164

(二)关于被列入限用范围的有害物质及其限量值165

第六节 中国政府全面加强对进出口产品的监管166

参考文献168

第四章 国内外重要的生态纺织产品认证标准或合格评定要求170

第一节 欧盟生态产品标志(Eco-label)认证——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170

一、欧盟生态纺织品Eco-label标志认证标准的推出170

二、新标准的具体内容171

(一)标准的目的与架构171

(二)纺织纤维标准171

1.腈纶171

2.棉和其他天然纤维素种子纤维(含木棉)172

3.聚氨酯弹性纤维172

4.亚麻和其他韧皮纤维(含大麻、黄麻和苎麻)172

5.含脂原毛和其他蛋白质纤维(含绵羊毛、驼毛、羊驼毛和山羊毛)172

6.人造纤维素纤维(含粘胶纤维、Lyocell纤维、醋酯纤维、铜氨纤维和三醋酯纤维)173

7.聚酰胺纤维173

8.聚酯纤维173

9.聚丙烯纤维173

(三)纺织加工和化学品标准173

1.纤维和纱线用助剂和整理剂173

2.杀虫或生物抑制产品174

3.剥色或脱色174

4.增重174

5.辅助化学品174

6.清洗剂、织物柔软剂和络合剂174

7.漂白剂175

8.染料中的杂质175

9.颜料中的杂质175

10.铬媒染料175

11.金属络合染料175

12.偶氮染料175

13.致癌、致基因突变或对生殖系统有毒害的染料176

14.具有潜在致敏性的染料176

15.聚酯纤维用卤化载体177

16.印花177

17.甲醛177

18.湿态加工的废水排放177

19.阻燃剂178

20.防缩整理178

21.整理剂178

22.关于填充材料178

23.涂层、复合和薄膜产品178

(四)性能测试标准179

1.在洗涤和烘干后尺寸的变化179

2.耐洗色牢度179

3.耐汗渍色牢度(酸性、碱性)179

4.耐湿摩色牢度179

5.耐干摩色牢度179

6.耐光色牢度179

7.出现在Eco-label标签上的信息179

三、Eco-label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的技术特征180

四、Eco-label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的积极意义180

第二节 Oeko-Tex标准100和Oeko-Tex标准200181

一、2008年新版Oeko-Tex标准100181

二、2008年版Oeko-Tex标准100受控物质清单184

三、Oeko-Tex标准100的发展历程189

四、2009年版Oeko-Tex标准100191

五、关于Oeko-Tex标准200192

第三节 Intertek的生态纺织品认证193

一、Intertek推出生态纺织品认证的背景193

二、Intertek生态产品认证与Oeko-Tex标准100标签认证的本质区别194

三、新版Intertek生态纺织产品认证标准的技术特点195

四、对新版Intertek生态纺织产品认证标准和Oeko-Tex标准100中部分新增技术要求的解读197

(一)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197

(二)关于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99

(三)关于重金属锑(Sb)200

(四)关于重金属镉(Cd)200

(五)关于三丁基锡(TBT)201

(六)关于可溶性重金属(EN 71-3)201

(七)关于Dicofol(三氯杀螨醇)201

(八)关于有机溶剂202

(九)关于分散黄23和分散橙149202

(十)关于4-氨基偶氮苯的检测203

(十一)关于分散黄23和分散橙149的检测问题204

第四节 美国AAFA的限用物质清单204

一、AAFA推出限用物质清单的目的204

二、AAFA的限用物质清单206

三、AAFA限用物质清单释疑215

(一)关于禁用染料清单215

(二)关于限用溶剂(脂肪族氯化烷烃)清单216

(三)关于禁用杀虫剂清单216

(四)关于限用二噁英和呋喃清单218

(五)关于禁用石棉清单218

(六)关于禁用含氟温室气体清单218

(七)关于禁用阻燃剂清单219

(八)关于限用和禁用重金属清单219

(九)关于禁用有机锡化合物和限用其他化学品清单220

第五节 中国国家标准GB/T 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221

第六节 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3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生态纺织品》222

参考文献223

第二篇 问题与对策226

第五章 涉嫌致癌芳香胺的禁用偶氮染(颜)料226

第一节 涉嫌致癌芳香胺禁用偶氮染料的含义226

一、涉及的致癌芳香胺及其数量变化226

(一)德国环保法规226

(二)Oeko-Tex标准100226

(三)欧盟有关生态纺织品的法规与标准227

二、致癌性芳香胺230

三、禁用偶氮染料的含义231

(一)偶氮染料的重氮组分231

(二)有一定水溶性和直接性的偶氮染料232

(三)有一定使用范围232

第二节 结构性涉嫌禁用偶氮染料的品种232

一、染料索引和化学文摘服务部登记号233

(一)染料索引(C.I.No.)233

(二)CAS登记号233

二、1994年德国政府公布的118种禁用偶氮染料234

三、1999年德国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146种禁用偶氮染料253

四、登录在2005年前《染料索引》上的禁用偶氮染料257

五、涉嫌的禁用偶氮颜料及涂料印花色浆285

(一)有机颜料的发展概况285

(二)有机颜料的生态学与毒理学286

1.急性毒性286

2.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286

3.诱变性286

4.致癌性286

5.对水生物毒性及生物降解性286

(三)涉嫌致癌芳香胺的有机偶氮颜料287

(四)DCB及其合成的有机颜料的生态问题293

1.DCB列为致癌有毒物质的法规293

2.DCB的致癌性和诱变性293

3.DCB为中间体合成颜料的生态问题293

4.对生产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294

5.DCB类颜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94

(五)涉嫌致癌芳香胺的涂料印花色浆295

(六)涉嫌致癌芳香胺的有机颜料替代取向296

1.汉沙系单偶氮颜料296

2.偶氮缩合类颜料297

3.萘酚系列和色酚AS系列颜料298

4.苯并咪唑酮颜料299

5.异吲哚啉颜料299

六、涉及对氨基偶氮苯的偶氮染料禁用问题300

(一)对氨基偶氮苯是否列入致癌芳香胺300

(二)对氨基偶氮苯还原裂解物所涉及的一些问题302

第三节 非结构性释放出涉嫌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颜)料304

一、检测和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致癌芳香胺305

(一)乙酰乙酰芳香胺释出致癌芳香胺305

(二)2-羟基-3-萘羧酰芳香胺类染(颜)料水解产生致癌芳香胺309

(三)2-萘胺磺酸类染料水解产生2-萘胺315

二、染料合成过程中生成致癌芳香胺325

(一)重氮物异裂的副产物326

(二)重氮物均裂的副产物335

三、致癌芳香胺的同分异构体影响的偶氮染料341

四、涉嫌致癌芳香胺的聚氨酯材料348

第四节 其他原因造成的染料被禁用350

一、致癌染料350

二、急性毒性染料351

三、过敏性染料353

(一)过敏性分散染料353

(二)过敏性活性染料356

参考文献357

第六章 生态环保型和节能减排型染料的开发360

第一节 生态环保型染料的内涵360

一、生态环保型染料360

二、纤维的发展与环保染料的开发360

第二节 活性染料363

一、活性染料发展的历史和现状363

二、活性染料的环保问题364

三、活性基的发展364

(一)活性基的种类364

1.均三嗪型(亲核取代)365

2.三卤嘧啶型(亲核加成)365

3.2,3-二氯喹噁啉型365

4.乙烯砜型365

(二)双活性基的变化与发展366

1.相同双活性基366

2.相异双活性基369

四、染料母体的发展376

(一)甲?类化合物376

(二)三苯并二噁嗪类化合物377

五、连接基的发展378

六、活性染料染色特征十大参数379

(一)S、E、R、F染色特性值380

1.活性染料的直接性S值381

2.活性染料三原色的S、E、R、F值383

(二)移染指数MI与匀染因子LDF383

1.移染指数MI383

2.匀染因子LDF384

3.活性染料相容性模型RCM385

(三)易洗涤因子WF与提升力指数BDI385

1.易洗涤因子WF385

2.提升力指数BDI387

(四)无机性值/有机性值(I/O)388

1.有机概念图和I、O值的确定388

2.活性染料的I/O值对染色性能的影响390

3.活性染料三原色及其I/O值的关系393

4.活性染料的I/O值与比移值的关系394

(五)溶解度395

七、活性染料结构修饰396

八、黑色和深色品种的开发399

(一)超分子化学与商品化技术399

(二)黑色活性染料的复配增深399

(三)其他颜色活性染料复配增深403

(四)“无反差”活性染料系列405

九、节能减排型活性染料的开发应用406

(一)冷轧堆染色的活性染料406

1.染料分子结构式的设计406

2.染料—染料复配增效408

3.染料—助剂复配增效410

(二)小浴比染色用活性染料411

(三)短流程湿蒸连续轧染工艺的活性染料412

(四)低温型活性染料417

(五)低盐型活性染料418

1.提高染料分子平面性——增加染料直接性418

2.减少磺酸基数目——增加染料直接性421

3.硫酸酯乙基砜和乙烯砜并存于商品染料中422

4.其他类型的低盐染色活性染料423

十、活性染料染色牢度几个热点问题及相应染料的选用424

(一)活性染料深浓色织物的湿处理牢度425

1.染料选用425

2.染整工艺427

3.后处理工艺430

(二)活性染料深浓色织物的耐湿摩擦牢度432

(三)活性染料浅色织物耐日晒牢度和耐汗—光牢度433

1.活性染料光褪色机理433

2.染料的选用436

(四)活性染料的耐氯牢度441

第三节 分散染料444

一、禁用分散染料的代用444

二、致敏性分散染料及其代用447

三、蒽醌型分散染料的取代449

(一)C.I.分散红60的取代染料449

(二)C.I.分散蓝56的取代染料450

四、杂环类优质分散染料的开发452

(一)杂环作为重氮组分的分散偶氮染料452

1.苯并噻唑重氮组分452

2.噻唑重氮组分453

3.噻二唑重氮组分453

4.苯并异噻唑重氮组分454

5.噻吩重氮组分454

(二)杂环作为偶合组分的分散偶氮染料454

1.吡啶酮类偶合组分454

2.喹啉酮偶合组分456

3.喹啉衍生物偶合组分456

4.其他杂环偶合组分456

(三)杂环型非偶氮分散染料457

1.3-羟基喹啉酞酮类分散染料457

2.苯乙烯类分散染料457

3.香豆素类分散染料458

4.苯并二呋喃酮结构分散染料458

五、分散染料染后热迁移造成的牢度下降459

(一)染后泳移459

(二)分散染料热迁移性不同于升华牢度459

(三)染色深度与热迁移性460

(四)表面活性剂与染料热迁移性关系461

(五)分散染料的选用461

六、提高涤/锦织物染色牢度的办法463

(一)中浅色涤/锦织物染色464

(二)中深色涤/锦织物染色464

1.分散/中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464

2.分散/弱酸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464

第四节 直接染料465

一、二氨基化合物代用直接染料465

(一)4,4′-二氨基二苯脲类直接染料466

(二)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类直接染料466

(三)4,4′-二氨基二苯胺类直接染料467

(四)4,4′-二氨基苯磺酰替苯胺类直接染料468

二、取代联苯胺的二氨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469

三、D型直接混纺染料470

第五节 酸性染料476

一、环保型酸性染料的开发476

(一)黄色酸性染料477

(二)橙色酸性染料478

(三)红色酸性染料478

(四)蓝色酸性染料480

(五)棕色和黑色酸性染料481

二、金属络合酸性染料的代用482

参考文献487

第七章 纺织及相关产品上的有害重金属问题与解决方案492

第一节 染(颜)料中的可萃取重金属492

一、金属络合染料493

(一)金属络合染料的络合稳定性和可萃取重金属493

1.金属络合染料的络合稳定性493

2.金属络合染料中的游离重金属离子494

(二)金属络合直接染料495

(三)金属络合活性染料500

(四)金属络合酸性染料507

(五)中性染料520

(六)金属络合有机颜料528

二、合成过程中的催化剂和添加剂532

(一)还原染料合成中的催化剂532

1.蒽醌类532

2.蒽酮类533

(二)α位蒽醌磺酸合成中的定位剂533

三、染料的金属外络合物534

(一)重氮化合物的重金属复盐534

(二)阳离子染料复盐534

(三)有机偶氮颜料色淀沉淀剂536

1.钡盐536

2.锶盐537

3.锰盐537

4.铅盐537

5.镉盐537

第二节 六价铬Cr(Ⅵ)问题与解决方案538

一、纺织品上六价铬的来源538

(一)酸性媒染染料的媒染剂538

(二)硫化染料和苯胺黑的氧化剂540

1.硫化染料的氧化剂540

2.苯胺黑的氧化剂540

(三)全氟羧酸铬络合物541

二、皮革产品上六价铬的成因分析与对策541

(一)皮革制品中的六价铬Cr(Ⅵ)问题541

(二)皮革制品上六价铬的成因分析541

1.皮革中铬元素的引入途径541

2.铬鞣工艺的基本原理542

3.皮革中六价铬的主要成因542

4.不饱和加脂剂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的条件542

(三)解决皮革中六价铬问题的主要办法543

(四)皮革中六价铬含量检测中的常见问题543

1.同一件样品在不同部位取样检测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543

2.同一件样品在同一实验室、在间隔一段时间以后重新检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543

3.同一批货在不同的实验室检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543

4.皮革中总铬含量与六价铬含量之间无对应的定量关系544

5.在测定皮革中六价铬时,试样的制备方法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544

第三节 纺织、皮革及辅料制品上的镉、铅、汞(Cd、Pb、Hg)问题与对策544

一、含镉、铅、汞、铬无机颜料的塑料着色剂544

二、含铅消费品现状和危害545

三、有害无机颜料的替代品546

参考文献548

第八章 PBT物质和vPvB物质与环境激素问题549

第一节 PBT物质和vPvB物质的定义549

一、PBT物质549

(一)持久性549

(二)生物累积性549

(三)毒性549

二、vPvB物质549

(一)高持久性550

(二)高生物累积性550

第二节 环境激素与AOX物质550

一、环境激素与纺织化学品550

(一)环境激素550

(二)非氯环境激素对纺织化学品的影响558

1.3-氨基-1,2,4-三氮唑(Amitrole)558

2.双酚A(BPA)558

3.二苯甲酮559

4.对硝基甲苯559

5.烷基酚560

二、AOX物质560

第三节 含氯有机化合物与纺织化学品561

一、氯化苯系及氯化甲苯系有机化合物与染料和助剂561

(一)色酚AS及其衍生物的合成562

(二)色酚AS系列有机颜料564

(三)其他的有机颜料、染料和助剂568

1.溶剂法铜酞菁568

2.直接法氯代铜酞菁569

3.三苯并二噁嗪类颜料569

4.四氯异吲哚啉酮类颜料569

5.蒽醌类颜料570

6.多环酮类还原染料570

7.有机颜料晶型的稳定570

8.荧光增白剂和其他助剂570

二、含氯环境激素与染料和助剂571

(一)多氯二噁英与染料571

(二)多氯联苯(PCB)与染料573

(三)五氯苯酚(PCP)和四氯苯酚(TeCP)与染料573

(四)2,4-二氯苯酚577

第四节 邻苯二甲酸酯578

第五节 杀虫剂579

第六节 有机锡化合物585

参考文献585

第九章 纺织印染助剂的生态评估和环保型助剂587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和纺织印染助剂的生态评估及发展概况587

一、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现状587

二、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现状589

三、表面活性剂的生态评估590

(一)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590

1.急性毒性591

2.亚急性和慢性毒性593

3.致畸性、致变异性和致癌性593

4.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593

(二)表面活性剂的生态性596

1.水生物毒性596

2.生物降解性596

(三)最终生物降解性598

第二节 环保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600

一、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的限用及其代用品的开发600

(一)APEO的用途600

(二)APEO的危害性601

1.APEO的急性毒性和对水生物毒性601

2.APEO的生物降解性601

3.APEO生物降解代谢物的毒性601

(三)发达国家对禁用或限用APEO的法规602

(四)APEO的代用603

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EO)603

2.烷基多糖苷(APG)604

3.N-烷基葡萄糖酰胺(NAGA)607

4.脂肪酸聚氧乙烯甲醚(FMEE)608

二、线型烷基苯磺酸(LAS)及其代用品的开发608

(一)α-烯基磺酸盐(AOS)608

(二)脂肪酸甲酯α-磺酸钠(MES)610

(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AEC)612

(四)脂肪醇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AESS)612

(五)烷基二苯醚二磺酸盐(ADPEDS)613

1.溶解性614

2.去污性614

3.乳化性614

三、环保型螯合剂的开发应用615

(一)螯合剂在印染加工中的重要功能615

1.螯合剂在前处理工艺中的应用615

2.螯合剂在染色工艺中的应用616

(二)环保型螯合剂和螯合分散剂的开发应用616

1.氨基羧酸类617

2.有机膦酸盐类617

3.羟基羧酸类619

4.氨基酸类619

5.聚羧酸类619

四、Gemini表面活性剂620

(一)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概述620

1.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620

2.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与表面行为622

3.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优良性质622

(二)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623

1.早期的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623

2.连接基带羟基的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624

3.酯基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624

4.其他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625

(三)阴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626

1.羧酸盐类626

2.磷酸酯盐类628

3.磺酸盐和硫酸酯盐类629

(四)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631

(五)两性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632

(六)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应用632

第三节 甲醛在印染助剂中的影响633

一、耐久性免烫树脂整理剂634

(一)N-羟甲基醚化改性的低甲醛整理剂635

(二)无甲醛树脂整理剂636

1.酰胺类636

2.多羧酸类636

(三)甲醛捕集剂637

二、氮磷阻燃剂638

三、分散剂640

四、涉嫌甲醛的其他印染助剂640

(一)固色剂640

(二)非离子型柔软剂641

(三)合成鞣剂641

(四)防水剂643

(五)其他印染助剂643

1.乌洛托品(Urotropine)643

2.自交联黏合剂643

3.雕白粉643

第四节 环保型和节能型前处理助剂的开发644

一、环保型前处理助剂的开发644

(一)退浆剂和退浆助剂645

(二)精练剂645

(三)漂白助剂645

(四)净洗剂646

二、低温酶精练剂的开发646

三、节能型氯漂活化剂的开发应用647

(一)酰胺基类化合物活化剂648

(二)烷酰氧基类化合物活化剂649

(三)N-酰基己内酰胺化合物活化剂651

(四)甜菜碱衍生物两性型活化剂653

(五)结语653

第五节 环保型和节能型染色助剂的开发应用654

一、无醛活性染料固色剂654

(一)阳离子树脂型固色剂654

(二)反应性无甲醛固色剂655

(三)季铵化高聚物无醛固色剂657

(四)深浓染色物湿摩擦牢度固色剂658

二、节能减排型染色助剂的开发与应用658

(一)羊毛低温染色助剂659

(二)分散染料染色载体659

(三)活性染料低温节水洗除浮色助剂660

1.低温节水皂洗剂660

2.洗除活性染料浮色用酶制剂661

(四)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助剂661

第六节 环保型涂料印花助剂的开发应用663

一、涂料印花黏合剂663

(一)无甲醛低温固化自交联黏合剂664

(二)水性聚氨酯与PU/PA互穿网络黏合剂664

二、合成增稠剂与VOC665

第七节 后整理剂的生态安全性能评估和环保型后整理剂的开发666

一、氨基聚硅氧烷柔软剂的发展666

(一)低黄变氨基聚硅氧烷的发展667

1.黄变机理667

2.伯氨酰化669

3.引入新的硅烷偶联剂670

4.叔氨基改性670

(二)亲水性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发展671

(三)氨基分布的不均匀性675

(四)氨基聚硅氧烷的生态环保问题676

二、纺织品阻燃剂的安全及生态评估和发展应用677

(一)纺织品燃烧性技术法规和阻燃整理677

(二)纺织纤维的热裂解产物679

1.纤维素纤维的热裂解和裂解物679

2.合成纤维的热裂解和裂解物679

3.蛋白质纤维热裂解和裂解物679

(三)现用的纺织品阻燃剂及其安全和生态评估679

1.羊毛用过渡金属络合物阻燃剂679

2.卤素系列阻燃剂的禁用和限用680

(四)无卤、低毒、抑烟的现代阻燃剂开发683

1.环笼状膦酸酯阻燃剂684

2.硼系阻燃剂686

3.硼—氮协同阻燃体系686

4.硼—硅协同阻燃体系687

5.新型硅系阻燃剂688

三、抗菌卫生整理剂的生态安全性评估和环保型产品688

(一)已禁止使用的抗菌卫生整理剂688

(二)生态环保型的抗菌卫生整理剂689

1.无机金属离子抗菌剂689

2.与纤维配位的金属化合物689

3.纳米级抗菌化纤689

4.季铵盐类抗菌剂690

5.胍类抗菌剂691

6.天然化合物691

四、防蛀整理剂和防螨整理剂693

(一)防蛀整理剂693

(二)防螨整理剂694

五、PFOS的禁用与防水拒油易去污整理剂695

(一)PFOS的危害性695

(二)有关PFOS的禁令697

(三)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特性698

1.低表面张力698

2.低临界胶束浓度698

3.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698

4.相容性699

(四)PFOS和PFOA的合成700

1.电解氟化法700

2.调聚法700

3.齐聚法701

(五)防油整理易去污整理剂的机理和合成701

1.防水拒油机理702

2.全氟烷防水拒油整理剂的分子结构与合成702

3.含氟防水拒油剂的共聚705

4.易去污整理机理及整理剂分子结构705

(六)PFOS和PFOA的替代取向707

1.非PFOS和PFOA的全氟烷基氟碳化合物707

2.碳氢表面活性剂与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增效707

3.含硅的氟化物防水拒油整理剂的开发708

4.纳米技术用于防水拒油整理708

六、抗紫外线整理剂709

(一)抗紫外线整理剂的基本原理和分类709

(二)紫外线吸收剂709

(三)反应性紫外线吸收剂的开发712

(四)纳米级紫外线屏蔽剂713

第八节 纺织品用荧光剂的开发与应用714

一、荧光增白剂及荧光增白原理714

(一)荧光增白剂74

(二)荧光增白原理74

二、荧光增白剂的化学结构分类及合成方法715

(一)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715

(二)二苯乙烯三氮唑类荧光增白剂717

(三)碳环类荧光增白剂719

1.二苯乙烯基苯类荧光增白剂719

2.二苯乙烯基联苯类荧光增白剂719

3.二乙烯基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720

(四)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720

1.对称型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720

2.不对称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722

(五)呋喃、苯并呋喃和苯并咪唑类荧光增白剂722

(六)1,3-二苯基吡唑啉类荧光增白剂723

(七)香豆素类荧光增白剂725

(八)萘酰亚胺类荧光增白剂727

(九)芘衍生物类荧光增白剂728

三、荧光增白剂应用于纺织纤维728

(一)纤维素纤维用荧光增白剂728

(二)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用荧光增白剂729

(三)羊毛用荧光增白剂729

(四)聚酰胺纤维用荧光增白剂730

(五)腈纶用荧光增白剂730

(六)醋酯纤维用荧光增白剂730

参考文献731

第三篇 检测与标准742

第十章 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与标准化742

第一节 国际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及标准化发展现状742

第二节 中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标准化的最新进展743

第三节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与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化746

一、色谱分析技术747

1.气相色谱分析技术747

2.高效(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技术747

二、原子光谱分析技术748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748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技术749

三、分子光谱技术749

1.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分析(UV-VIS)技术749

2.红外光谱分析技术749

参考文献750

第十一章 生态纺织品检测方法标准及其应用中应关注的问题751

第一节 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技术与标准751

一、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751

(一)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技术与标准开发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和发展历程751

(二)欧盟标准EN 14362-1:2003《纺织品 源于偶氮着色剂的某些芳香胺的测定方法第1部分:使用某些不经萃取即易分析的偶氮着色剂的检测》754

1.EN 14362-1:2003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原理754

2.EN 14362-1:2003所涉及的致癌芳香胺754

3.EN 14362-1:2003的样品的预处理程序755

4.EN 14362-1:2003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条件756

5.EN 14362-1:2003对标样、GC-MS定量内标法和系统校准的规定757

6.EN 14362-1:2003的结果计算757

7.EN 14362-1:2003对分析结果释读的指南757

(三)欧盟标准EN 14362-2:2003《纺织品 源于偶氮着色剂的某些芳香胺的测定方法 第2部分:使用某些须经萃取纤维才能分析的偶氮着色剂的检测》758

1.还原剂对聚酯纤维上染料的可及性问题758

2.EN 14362-2:2003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原理758

3.EN 14362-2:2003的样品预处理程序758

4.EN 14362-2:2003的定性和定量分析760

(四)EN 14362-1:2003和EN 14362-2:2003实施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解答760

1.对由不同纤维材料组成的纺织样品要采取不同预处理方式的原因760

2.采用两种以上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确认的原因761

3.涉嫌芳香胺的种数761

4.所有涉嫌芳香胺都被检出的可能性762

5.关于按比例取样762

6.关于还原裂解出的芳香胺的稳定性762

7.检测结果的相对性762

8.必须采用HPLC外标法或GC-MS内标法定量的原因762

9.关于对分析系统的核查763

10.关于分析结论763

11.对某些混纺样品必须同时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的原因764

(五)德国官方方法§35 LMBG B 82.02-2:2004和§35 LMBG B 82.02-4:2004764

(六)中国国家标准GB/T 17592-2006《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764

1.对GB/T 17592.1-1998~GB/T 17592.3-1998进行修订的原因764

2.GB/T 17592-2006与EN 14362-1:2003和EN 14362-2:2003的接轨程度765

3.新、旧版GB/T 17592的差异769

4.GB/T 17592-2006实施中的其他问题769

(七)德国官方方法§64 LFBG B 82.02-9 SEP 2006《消费品检验 可裂解出4-氨基偶氮苯的偶氮染料的检验与测定》771

1.§64 LFBG B82.02-9 SEP 2006的适用范围771

2.§64 LFBG B 82.02-9 SEP 2006的基本原理771

3.试剂与标准溶液771

4.样品的准备771

5.还原裂解772

6.分离和浓缩772

7.色谱分析772

8.§64 LFBG B 82.02-9 SEP 2006与其他方法标准的差异772

二、皮革制品上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773

(一)欧盟及国际标准CEN ISO/TS17234:2003《皮革 化学试验 染色皮革上某些偶氮着色剂的测定》773

1.CEN ISO/TS 17234:2003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773

2.CEN ISO/TS 17234:2003的样品预处理程序773

3.CEN ISO/TS 17234:2003的分析系统核查774

4.CEN ISO/TS 17234:2003的色谱分析技术条件774

5.CEN ISO/TS 17234:2003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报告775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19942-2005《皮革和毛皮 化学试验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775

三、染料中有害芳香胺的检测776

(一)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19601-2004《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776

1.GB 19601-2004的适用范围及原理776

2.试样的预处理程序776

3.定性与定量777

4.GB 19601-2004的意义及不足777

第二节 致敏性分散染料检测中的相关问题与测试方法标准780

一、纺织品上致敏性分散染料检测中的技术难点780

(一)关于对致敏染料的监控要求780

(二)致敏性分散染料检测中的技术难点781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3-2006《纺织品 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784

(一)标准的制定784

(二)GB/T 20383-2006的主要技术内容785

1.标样和试样的准备785

2.分析方法的技术条件785

3.结果计算787

4.测定低限787

(三)纺织品上致敏性分散染料检测方法标准研究中的若干技术问题787

1.关于方法原理787

2.关于试剂、标准溶液和仪器790

3.关于测试步骤791

4.关于线性范围与测定低限792

5.关于回收率与精密度793

三、德国标准DIN 54231-2005《纺织品 分散染料的检测》795

(一)DIN 54231的研发过程795

(二)DIN 54231-2005的主要技术内容796

1.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796

2.标准样品及试样制备796

3.色谱分析方法与技术条件797

4.DIN 54231-2005提供的其他相关信息798

四、DIN 54231-2005和GB/T 20383-2006主要技术内容的比较分析799

第三节 致癌染料的检测技术与标准801

一、纺织品上致癌染料的检测方法标准问题801

二、致癌染料检测中的技术难点802

三、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2-2006《纺织品 致癌染料的测定》803

(一)方法原理803

(二)GB/T 20382-2006的主要技术内容804

1.标准溶液与试样制备804

2.HPLC-DAD分析805

3.结果的计算805

四、纺织品上致癌染料检测方法标准研究中的相关技术问题806

(一)关于试剂、标准溶液和仪器806

(二)关于测试步骤806

(三)关于线性范围与检测低限809

(四)关于回收率与精密度809

第四节 含氯苯酚的检测技术与标准811

一、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上含氯苯酚的检测技术与标准化811

二、国际标准ISO 17070:2006(IULTCS/IUC 25)《皮革 化学测试 五氯苯酚含量的测定》812

(一)ISO 17070: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812

(二)试剂、仪器与设备812

(三)测定步骤812

1.取样及样品的制备812

2.水蒸气蒸馏813

3.液—液萃取和乙酰化813

4.乙酰化PCP和TCG校准化合物的制备813

5.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813

(四)结果的计算813

三、中国国家标准GB/T 18414.1-2006《纺织品 含氯苯酚的测定 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814

(一)GB/T 18414.1-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814

(二)试剂、仪器与设备814

(三)测定步骤814

1.提取814

2.乙酰化814

3.标准工作溶液的乙酰化814

4.GC-MSD分析814

(四)结果的计算与测定低限815

四、中国国家标准GB/T 18414.2-2006《纺织品 含氯苯酚的测定 第2部分:气相色谱法》815

(一)GB/T 18414.2-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815

(二)试剂、仪器与设备815

(三)测定步骤816

1.提取816

2.乙酰化816

3.标准工作溶液的乙酰化816

4.GC-ECD分析816

(四)结果的计算与测定低限816

五、ISO 17070:2006、GB/T 18414.1-2006和GB/T 18414.2-2006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816

第五节 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检测技术与标准817

一、载体染色工艺与含氯苯的生态安全性问题817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4-2006《纺织品 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残留量的测定》818

(一)关于GB/T 20384-2006的方法原理818

(二)分析方法及步骤819

1.标准溶液的配制819

2.样品的制备820

3.GC-MS分析820

三、GB/T 20384-2006研究制定和实施中的相关技术问题820

(一)关于试剂、标准溶液和仪器820

(二)关于测试步骤821

(三)关于线性范围与检测低限825

(四)关于回收率与精密度825

第六节 邻苯基苯酚的检测方法标准826

一、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6-2006《纺织品 邻苯基苯酚的测定》826

(一)GB/T 20386-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826

(二)试剂、仪器与设备826

(三)测定步骤826

1.提取826

2.乙酰化(方法2)827

3.标准工作溶液的乙酰化(方法2)827

4.GC-MSD分析(方法1和方法2)827

(四)结果的计算与测定低限828

二、邻苯基苯酚检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828

第七节 多氯联苯衍生物(PCB's)的测定方法标准828

一、美国环境总署US EPA方法8082《多氯联苯(PCB's)的测定—气相色谱法》829

(一)US EPA方法8082的适用范围及应用829

(二)US EPA方法8082原理简介830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7-2006《纺织品 多氯联苯的测定》831

(一)GB/T 20387-2006的适用范围和原理831

(二)试剂、标准溶液与设备831

(三)分析步骤831

1.样品的萃取831

2.色谱分析831

(四)结果的计算与测定低限832

第八节 有害重金属的测试技术与标准833

一、纺织、皮革产品及辅料上有害重金属检测的相关技术问题833

二、纺织和皮革产品上六价铬(Cr VI)含量的测定834

(一)国际标准ISO 17075:2007《皮革 化学测试 六价铬(Cr VI)含量的测定》834

1.ISO 17075:2007的制定834

2.ISO 17075:2007的适用范围、定义和基本原理834

3.测试试剂与设备835

4.测试步骤835

5.回收率的测定836

6.结果的计算和表示836

7.关于ISO 17075:2007实施中的一些技术细节837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17593.3-2006《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 第3部分:六价铬分光光度法》837

1.GB/T 17593.3-2006的制定837

2.GB/T 17593.3-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838

3.试剂、材料与设备838

4.测试步骤839

5.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839

6.计算和结果的表示839

7.GB/T 17593.3-2006实施中应注意的部分技术细节839

三、纺织产品上其他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的测定840

(一)纺织产品上有害重金属测定的相关技术问题及GB/T 17593系列标准的出台840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17593.1-2006《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 第1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841

1.GB/T 17593.1-2006的范围和基本原理841

2.试剂、标准溶液与设备842

3.分析步骤842

4.结果的计算843

5.石墨炉(横向加热平台管)的参数及基体改进剂843

(三)中国国家标准GB/T 17593.2-2007《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 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843

1.GB/T 17593.2-2006的范围和基本原理844

2.试剂、标准溶液与设备844

3.分析步骤844

4.结果的计算844

5.ICP光谱仪的工作条件845

(四)中国国家标准GB/T 17593.4-2006《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 第4部分:砷、汞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845

1.纺织品上砷和汞残留量检测中的技术问题845

2.GB/T 17593.4-2006的范围和原理846

3.试剂、标准溶液与设备846

4.试液和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846

5.测定847

6.结果的计算848

(五)GB/T 17593系列标准的应用848

四、纺织辅料中有害重金属的检测849

(一)欧盟标准EN 71-3:1994《玩具安全 第3部分:某些元素的迁移》——可溶性重金属的限量与测定849

1.EN 71-3:1994的适用范围849

2.限量要求与结果的判定849

3.测定原理850

4.试样的选择850

5.试样的制备和分析850

6.EN 71-3的应用851

(二)总铅和总镉含量的测定852

五、染料中10种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测定852

1.方法原理852

2.主要试剂与设备852

3.试验步骤853

第九节 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技术与标准853

一、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技术853

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有机锡化合物分析测试上的应用——水质分析854

(一)关于ISO 17353:2004和DIN 38407-13:2001854

(二)国际标准ISO 17353:2004《水质 部分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855

1.ISO 17353:2004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855

2.关于测试程序中的干扰问题855

3.主要试剂、标准品与溶液855

4.样品处理程序858

5.通用的气相色谱分离条件858

6.通用的检测条件858

三、中国国家标准GB/T 20385-2006《纺织品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860

1.GB/T 20385-2006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860

2.试剂、标准溶液与设备860

3.样品制备及衍生化860

4.GC-FPD分析861

5.GC-MSD分析861

6.空白试验861

7.结果的计算和测定低限861

8.GB/T 20385-2006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861

第十节 镍(Ni)释放量的测试方法与标准863

一、欧盟标准EN 1811:2008《直接和长期与皮肤接触的产品镍释放量的参考测试方法》863

(一)镍的致敏性问题与EN 1811标准方法推出的背景863

(二)EN 1811:2008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864

(三)试剂与设备864

1.试剂864

2.设备864

(四)样品准备864

1.样品面积的确定864

2.样品的准备865

3.标准参考样片865

(五)试验步骤865

1.试液的制备865

2.镍释放条件865

3.镍的测定865

4.平行试验865

5.空白试验865

(六)计算865

1.镍释放量865

2.结果的判定865

(七)EN 1811的几个重要的资料性附件866

1.附件A(资料性附件):试验程序的不确定度和结果的判定866

2.附件B(资料性附件):参考物质的制作866

3.附件C(资料性附件):样品面积的判别和测量及非接触面的涂覆867

4.附件D(资料性附件):由某些能释放少量镍的材料制成的物件867

二、欧盟标准EN 12472:2005《测定涂层覆盖材料镍释放量的磨损和腐蚀模拟方法》868

(一)欧盟标准EN 12472的提出868

(二)EN 12472:2005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868

(三)试剂、材料与设备868

1.腐蚀869

2.磨损869

(四)试验步骤869

1.样品制备869

2.腐蚀程序869

3.磨损程序869

4.镍释放量的测定870

(五)附件A(资料性附件):如何在样品支架上放置不同类型样品的实例870

1.概述870

2.只有一面与皮肤接触的物件的放置870

3.眼镜架870

4.链、手表、手镯、戒指等871

三、欧盟方法CEN/CR 12472:2002《直接和长期与皮肤接触的消费品上合金和涂层中镍释放的筛选试验》872

(一)CEN/CR 12472:2002的推出872

(二)CEN/CR 12472:2002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872

(三)试剂和设备872

(四)试验步骤872

1.试验溶液的制备872

2.样品制备873

3.测试方法873

(五)结果的判断874

1.阳性结果874

2.阴性结果874

3.不确定的结果874

四、关于中国国家标准GB 11887-2002、GB/T 19718-2005和GB/T 19719-2005874

(一)中国国家强制标准GB 11887-2002《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874

(二)中国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19718-2005《首饰 镍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GB/T 19719-2005《首饰 镍释放量的测定 光谱法》875

五、EN 1811、EN 12472和CEN/CR 12472的应用875

第十一节 农药(杀虫剂)残留量的测定技术与标准876

一、纺织品上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技术与标准化876

二、中国国家标准GB/T 18412.1-2006《纺织品 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第1部分:77种农药》877

(一)GB/T 18412.1-2006的范围和原理877

(二)标准溶液880

(三)分析步骤880

1.提取880

2.净化880

3.GC-MSD分析技术条件880

4.GC-MSD分析及阳性结果确证881

(四)结果的计算881

三、中国国家标准GB/T 18412.2-2006《纺织品 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第2部分:有机氯农药》882

(一)GB/T 18412.2-2006的范围和原理882

(二)标准溶液8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