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4913941.jpg)
- 宇汝松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292992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道教-教派-研究-中国-六朝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前言1
第1章 创建上清派的时代背景1
第一节 如临末世的六朝社会背景2
第二节 崇尚身名俱泰的六朝士林心态6
第三节 边缘化的早期道教16
一、准军事性、宗教性的太平道16
二、政教合一、武力割据的五斗米道18
三、早期道教的边缘化22
第四节 贵族化的神仙道教26
第2章 上清派的创建与发展34
第一节 上清派的孕育35
一、上清派开山祖师——三茅真君36
二、茅君派系崇奉的主要经典41
第二节 上清派的创建及其早期发展47
一、上清派的创建48
二、上清派的早期发展52
第三节 六朝上清派的后期发展与完善55
一、陆修静对上清派的发展56
二、陶弘景对上清派的完善61
第四节 六朝上清派法嗣传承小结67
一、值得商榷的《真系》传承68
二、比较可信的《真诰》传承70
三、彪炳史册的六朝上清传人74
第3章 六朝上清派要典研究78
第一节 玄门之总持——《黄庭内景玉经》研究79
一、《内景经》的背景略考80
二、《内景经》的修道原理83
三、《内景经》的修道法则89
四、《黄庭内景经》的评介96
第二节 仙道之至经——《上清大洞真经》研究98
一、《上清大洞真经》的背景梳理98
二、《上清大洞真经》的理趣法术104
三、《上清大洞真经》的后世影响109
四、《黄庭经》与《大洞真经》先后之考辨112
第三节 上清之极品——《真诰》研究115
一、《真诰》的体例及各篇要义115
二、《真诰》所奉修的上道法术118
三、《真诰》的后世影响125
第4章 教义内容的理论化128
第一节 归本于道的教理体系129
一、道生万物的宇宙观130
二、心道同体的道性论132
三、心无挂碍的重玄学135
四、生道合一的生命观138
第二节 三洞四辅的判教系统141
一、系统判教创建前的理论准备141
二、三洞四辅判教系统的创建144
三、上清派判教系统的历史意义148
第三节 七尊圣师的经箓源流150
一、元始虚皇天尊151
二、太上玉晨大道君153
三、太微天帝大道君154
四、后圣玄元上道君155
五、上相青童道君156
六、上宰总真道君157
七、小有清虚道君158
第四节 等级有序的神仙谱系159
一、神阶仙级的评判标准160
二、等级有序的神仙世界162
三、神界序化的现实意义165
第5章 修证形式的规制化169
第一节 文人化的独修秘证170
一、儒雅清修之文人化传统170
二、存思诵经之独修型法术171
第二节 典制式的斋醮科仪175
一、醮仪之功效及其早期概况176
二、六朝道教醮仪的典制化181
三、醮仪典制化的内在价值185
第三节 馆观式的教团组织188
一、早期道教组织的世俗性189
二、馆观修道形式源流略考194
三、上清派教团组织述评197
第6章 六朝上清派与其他道派的关系202
第一节 上清派对天师道的扬弃203
第二节 上清派对金丹派的超越211
第三节 上清派对灵宝派的消解218
第四节 上清派对楼观派的同化226
第7章 六朝上清派与儒佛的关系234
第一节 援儒入道,经国理身235
第二节 张竞己说,佛道互摄244
第三节 优势互补,三教并进259
一、六朝三教关系之概况260
二、六朝三教互动之基础263
三、六朝三教并进之表现267
第8章 福泽后世的文化资源273
第一节 六朝上清派医药学文化274
一、精深之医道274
(一)明疾病之由275
(二)治已病之术278
(三)理未病之病283
二、规范之药理284
三、敬业之医德290
第二节 六朝上清派养生学文化292
一、“人道自己”的能动炼养意识293
二、形神合道的生命终极形式296
三、长寿延年的基本实现途径302
(一)寿考之规303
(二)长龄之术307
(三)兼修众术及德行313
第三节 千古传颂的祖庭文化316
一、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316
二、仙话千秋传,宗坛百代兴321
三、天人共此境,上清道长存325
结束语328
主要参考文献332
后记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