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乔玉成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 ISBN:962846721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6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基本知识3
第1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导论3
1.1 概述3
1.1.1 有关概念3
1.1.2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范畴与分类4
1.1.3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任务5
1.1.4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发展趋势7
1.2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9
1.2.1 选题9
1.2.2 设计9
1.2.3 实践9
1.2.4 统计分析10
1.2.5 总结概括10
1.3 科研任务的完成11
第2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选题与申报14
2.1 选题的意义14
2.2 选题的原则15
2.2.1 需要性原则15
2.2.2 创造性原则16
2.2.3 科学性原则17
2.2.4 可行性原则17
2.2.5 效益性原则18
2.3 课题的来源19
2.3.1 指令性课题19
2.3.2 指导性课题19
2.3.3 委托课题20
2.3.4 自选课题20
2.4 选题的思路20
2.4.1 从体育科学研究战略总体规划中寻找研究课题20
2.4.2 从《课题指南》招标范围中选题21
2.4.3 从体育实践中发现研究课题21
2.4.4 从文献的空白点中选题21
2.4.5 从人们容易忽略的地方选题22
2.4.6 从学术交流中发现研究课题22
2.4.7 从已有课题延伸中选题23
2.4.8 从其它学科移植中选题23
2.4.9 从导师、专家的建议中拟订课题23
2.5 选题的基本程序24
2.5.1 确定方向24
2.5.2 提出问题25
2.5.3 查阅资料25
2.5.4 建立研究假说25
2.5.5 确定研究方案26
2.5.6 撰写选题报告26
2.6 课题项目的申报28
2.6.1 课题申报的程序28
2.6.2 课题申报前的准备28
2.6.3 科研标书的填写28
2.7 课题的论证与评审32
2.7.1 课题论证与评审的意义32
2.7.2 课题论证与评审的内容33
2.7.3 课题评审的质量标准33
2.7.4 课题项目的评审程序35
2.7.5 标书落选的常见原因36
2.7.6 如何提高课题的中标率37
第3章 体育生物科学文献的查阅与积累55
3.1 查阅文献资料意义和作用55
3.2 文献资料的分类56
3.2.1 按文献的形式分类56
3.2.2 按文献的来源分类58
3.3 文献资料的查找途径与方法59
3.3.1 从文献追踪文献59
3.3.2 查阅研究者平时积累的文摘卡片59
3.3.3 对某学者或实验室发表的文献跟踪追索60
3.3.4 利用检索工具书目查找文献60
3.3.5 浏览新出版的体育图书及核心期刊62
3.3.6 使用计算机检索63
3.3.7 系统查阅几种主要有关期刊64
3.3.8 查阅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64
3.4 文献资料的阅读55
3.4.1 文献阅读的原则65
3.4.2 文献阅读的方法66
3.5 文献资料的积累67
3.6 文献综述的撰写69
3.6.1 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69
3.6.2 文献综述的特点69
3.6.3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内容70
3.6.4 写作步骤71
3.6.5 应注意的问题72
第4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工作假说74
4.1 假说的特点74
4.2 假说的作用75
4.3 假说的形成77
4.3.1 提出假说的方法77
4.3.2 建立科学假说的过程78
4.3.3 形成假设与假说的原则80
4.4 假说的检验81
4.5 假说的发展82
第5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85
5.1 观察法85
5.1.1 观察法的特点85
5.1.2 观察法的分类86
5.1.3 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87
5.1.4 科学观察的基本程序89
5.1.5 科学观察应注意的问题90
5.2 实验法91
5.2.1 实验法的特点91
5.2.2 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92
5.2.3 实验法和试验法的区别93
5.2.4 实验法的基本类型93
5.2.5 实验法的一般程序94
第6章 体育生物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96
6.1 被试因素96
6.1.1 被试因素的确定96
6.1.2 水平的选定97
6.1.3 因素与水平的组合97
6.1.4 被试因素的施加97
6.2 受试对象98
6.2.1 受试对象的确定98
6.2.2 受试对象的条件99
6.2.3 体育科研受试对象的特点99
6.2.4 受试对象的依从性99
6.2.5 动物作为实验对象的局限性100
6.2.6 以人作为受试对象的道德问题100
6.3 实验效应101
6.3.1 选取效应指标的要求101
6.3.2 选取效应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02
第7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设计104
7.1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设计原则104
7.1.1 对照104
7.1.2 盲法106
7.1.3 随机107
7.1.4 重复108
7.1.5 均衡109
7.2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设计方法110
7.2.1 单组比较设计110
7.2.2 交叉设计111
7.2.3 完全随机设计111
7.2.4 配对设计112
7.2.5 配伍组设计113
7.2.6 拉丁方设计114
7.2.7 析因分析设计114
7.2.8 正交设计115
第二篇 动物实验基础知识119
第8章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119
8.1 体育生物学科研究常用的实验动物119
8.1.1 小鼠119
8.1.2 大鼠122
8.1.3 家兔125
8.1.4 狗126
8.2 动物实验前的准备128
8.2.1 理论准备128
8.2.2 物质准备128
8.3 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129
8.4 实验动物的脱毛方法129
8.4.1 剪毛法131
8.4.2 剃毛法131
8.4.3 拔毛法131
8.4.4 脱毛法132
8.5 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132
8.5.1 小鼠的抓取与固定132
8.5.2 大白鼠的抓取与固定134
8.5.3 家兔的抓取和固定134
8.5.4 犬的抓取与固定135
8.6 实验动物的麻醉136
8.6.1 常用麻醉药品136
8.6.2 动物麻醉的方法137
8.6.3 麻醉意外的急救138
8.7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139
8.7.1 注射给药139
8.7.2 经口给药142
8.7.3 灌胃给药142
8.8 实验动物给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144
8.8.1 动物给药量的确定144
8.8.2 人与实验动物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145
8.9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146
8.9.1 脱颈椎法146
8.9.2 物理和化学药物法146
8.10 动物实验的描述146
第9章 实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选择149
9.1 游泳149
9.2 跑台运动151
9.3 跳跃运动与爬杆运动152
第10章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154
10.1 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建立155
10.2 过度训练动物模型的建立155
10.2.1 大鼠跑台运动过度训练模型建立(Ⅰ)156
10.2.2 大鼠跑台运动过度训练模型建立(Ⅱ)156
10.2.3 大鼠游泳运动过度训练模型建立157
10.3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158
10.3.1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研究的动物模型158
10.3.2 肌肉慢性运动性损伤动物模型158
10.3.3 急性肌肉拉伤动物模型160
10.3.4 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模型160
10.4 单纯性肥胖与高血脂动物模型的建立161
10.4.1 下丘脑性肥胖动物模型161
10.4.2 遗传性肥胖动物模型162
10.4.3 饮食性诱导肥胖动物模型162
10.4.4 实验性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63
10.5 运动性闭经动物模型的建立165
10.5.1 急性高强度负荷的运动性闭经动物模型的建立165
10.5.2 递增负荷的运动性闭经动物模型的建立166
10.6 实验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167
10.6.1 内分泌型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167
10.6.2 肾动脉狭窄型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167
10.6.3 遗传性高血压模型167
10.7 操作式条件反射动物模型的建立168
10.7.1 大鼠操作式条件反射模型的建立168
10.7.2 兔操作式条件反射动物模型的建立169
10.8 记忆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170
10.8.1 跳台法170
10.8.2 避暗法171
10.8.3 水迷路法171
10.9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171
10.10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172
10.10.1 胰腺切除法172
10.10.2 化学性方法173
第三篇 体育生物科学实验研究基本操作177
第11章 动物实验中的外科手术操作177
11.1 实验动物手术的基本设备与器械177
11.1.1 动物手术室的设施177
11.1.2 手术器械177
11.2 动物实验外科基本操作技术180
11.2.1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置180
11.2.2 动物实验外科基本操作技术181
11.2.3 动物手术的基本步骤190
第12章 实验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92
12.1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92
12.1.1 血液标本的采集192
12.1.2 血液标本的选择195
12.1.3 血液标本的区别195
12.1.4 血液标本的制备195
12.1.5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容液的制备196
12.1.6 血液中白细胞的分离196
12.1.7 血液中淋巴细胞的分离197
12.1.8 血少板的分离198
12.1.9 红细胞膜的制备199
12.1.10 血液标本的保存200
12.1.11 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血液标本因素202
12.2 尿液的采集与保存202
12.2.1 尿液标本的采集202
12.2.2 尿液标本的保存203
12.3 组织标本的采集与保存203
12.3.1 组织标本的采集203
12.3.2 组织标本的保存204
12.4 组织匀浆与细胞亚结构的制备205
12.4.1 组织匀浆的制备205
12.4.2 亚细胞结构的制备206
12.5 组织切片的制备210
12.5.1 组织制片的种类210
12.5.2 组织制片的程序210
12.5.3 组织标本的固定及固定液的选择212
12.5.4 组织切片的染色213
12.5.5 电镜标本制作方法简介215
第13章 常用的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简介217
13.1 电子显微镜技术217
13.2 光谱分析技术219
13.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219
13.2.2 荧光分析221
13.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222
13.2.4 火焰光度分析222
13.3 色谱技术223
13.4 质谱技术226
13.5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227
13.6 离心分离技术228
13.7 免疫荧光技术230
13.8 酶标记免疫技术231
13.9 放射免疫技术233
第四篇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方法与技术239
第14章 常用生化指标的测试方法239
14.1 血红蛋白测定239
14.1.1 高铁氰化钾法239
14.1.2 视比色法240
14.2 血乳酸的测定241
14.3 血尿素的测定242
14.3.1 二乙酰-肟显色法243
14.3.2 脲酶-波氏比色法244
14.3.3 酶偶联速率法245
14.4 尿肌酐测定246
14.5 尿蛋白测定248
14.5.1 加热乙酸法248
14.5.2 磺基水杨酸比浊法249
14.5.3 Folin-酚法249
14.5.4 双缩脲比色法250
14.6 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251
14.6.1 肌酸显色法252
14.6.2 酶偶联测定法254
14.7 尿胆原测定255
第15章 运动免疫学研究方法与技术257
15.1 抗原抗体的检测257
15.1.1 抗原或抗体检测的一般方法257
15.1.2 用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检测抗原抗体反应261
15.2 抗原抗体检验中的几项基本技术263
15.2.1 血凝技术263
15.2.2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265
15.2.3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266
15.2.4 放射免疫分析268
15.3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270
15.3.1 淋巴细胞的分离与类型鉴定270
15.3.2 T细胞功能测定271
15.3.3 B细胞功能测定281
15.3.4 其它免疫功能细胞测定284
15.3.5 细胞因子检测292
15.3.6 补体的测定299
15.4 体育生物科学免疫学研究实例302
15.4.1 健康人跑步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302
15.4.2 优秀运动员T细胞亚群分析303
15.4.3 12周游泳运动对老龄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304
15.4.4 补体系统对有氧运动的免疫应答与适应特征306
15.4.5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307
15.4.6 大强度运动对T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的影响309
15.4.7 海水冬泳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309
15.4.8 大强度游泳训练对儿童少年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311
15.4.9 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313
15.4.10 过度训练对大鼠NK细胞和IL-2含量的影响315
第16章 自由基代谢及抗氧化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317
16.1 氧自由基的检测317
16.1.1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测定317
16.1.2 羟自由基测定318
16.1.3 过氧化氢测定319
16.2 抗氧化酶的测定321
16.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321
16.2.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测定324
16.2.3 B型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的测定326
16.2.4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328
16.3 非酶抗氧化剂的测定329
16.3.1 谷胱甘肽的测定329
16.3.2 维生素C的测定330
16.3.3 维生素E的测定330
16.4 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的测定330
16.5 不饱和脂肪酸测定333
16.6 自由基代谢及抗氧化酶研究实例335
16.6.1 运动对大鼠肾脏自由基产生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335
16.6.2 牛磺酸对运动机体自由基体系的影响338
16.6.3 游泳对小鼠肝脑组织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339
16.6.4 FDP对小鼠肾脏、心肌、骨骼肌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340
16.6.5 大强度游泳对小鼠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342
16.6.6 谷氨酰胺对对力竭性运动大鼠腓肠肌抗氧化能力效果的研究344
第17章 运动内分泌学研究方法与技术345
17.1 运动内分泌学研究常用指标345
17.2 运动对垂体-甲状腺系统影响的研究348
17.2.1 甲状腺素样作用实验方法348
17.2.2 甲状腺激素(T3、T4)的含量测定349
17.3 运动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影响的研究350
17.3.1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测定350
17.3.2 血浆皮质酮测定352
17.3.3 尿中醛固酮含量测定354
17.3.4 血浆ACTH测定355
17.3.5 下丘脑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测定355
17.4 运动对垂体-性腺系统的影响355
17.4.1 性激素样作用的实验方法355
17.4.2 性激素含量测定356
17.4.3 促性腺激素的测定360
17.5 运动对胰腺分泌功能的影响364
17.5.1 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364
17.5.2 糖耐量实验366
17.6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影响研究实例366
17.6.1 补肾中药对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的调整作用366
17.6.2 理气扶正中药对运动大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367
17.6.3 健身锻炼对老年男子性激素水平的影响370
17.6.4 运动性低血睾酮及补肾中药对大鼠能量代谢某些指标的影响370
17.6.5 硒缺乏和训练对雄性大鼠血清睾酮的影响372
17.6.6 “餐后散步”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374
17.6.7 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375
第18章 运动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与技术378
18.1 蛋白质代谢指标的测定378
18.1.1 血浆蛋白质测定378
18.1.2 蛋白质合成代谢的测定385
18.1.3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386
18.1.4 核酸的测定388
18.2 糖代谢指标的测定393
18.2.1 血糖的测定393
18.2.2 组织糖原含量测定398
18.3 脂肪代谢指标的测定399
18.3.1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399
18.3.2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401
18.3.3 血清脂蛋白电泳分析403
18.3.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404
18.3.5 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分聚乙二醇法测定405
18.3.6 血清载脂蛋白AI及B(ApoAI及ApoB)测定406
18.4 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测定408
18.4.1 血清钾和钠测定408
18.4.2 血清钙测定411
18.4.3 血清镁测定413
18.4.4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测定414
18.4.5 血清铜测定417
18.4.6 血清锌测定418
18.5 血清酶的测定420
18.5.1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420
18.5.2 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测定422
18.5.3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测定423
18.6 运动物质代谢研究实例426
18.6.1 扶正理气中药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糖代谢某些指标的影响426
18.6.2 理气扶正中药对运动训练大鼠糖、氨基酸代谢的影响427
18.6.3 有氧运动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429
18.6.4 有氧运动对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430
18.6.5 运动对大鼠心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431
18.6.6 不同刺激方法对大鼠跑台运动疲劳及恢复期糖代谢的影响433
18.6.7 “体复康”对运动大鼠血清游离氨基酸影响435
18.6.8 过度训练对大鼠血清某些酶活性及UMb含量的影响437
18.6.9 冬训后运动员全血锌、铜、铁、钙、镁的测定与分析438
18.6.10 极量运动对小鼠体内4种器官微量元素影响的性别差异439
18.6.11 健身锻炼对老年男子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440
第19章 骨骼肌微细结构的研究方法与技术442
19.1 骨骼肌微细结构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442
19.2 骨骼肌超微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443
19.3 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判断443
19.3.1 骨骼肌纤维的类型443
19.3.2 肌纤维构成比的判断444
19.4 骨骼肌微细结构与超微细结构研究实例446
19.4.1 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446
19.4.2 游泳对增龄小鼠骨骼肌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的影响449
第20章 体育锻炼抗衰老的研究方法与技术451
20.1 体育锻炼抗衰老效果的研究方法451
20.2 体育锻炼抗衰老研究实例458
20.2.1 不同负荷耐力训练对衰老大鼠血糖、血脂及衰老程度的影响458
20.2.2 有氧运动对老年小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459
20.2.3 健身锻炼对老年男子血清酶和自由基的影响460
20.2.4 运动对健康中老年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461
第21章 运动营养补剂的研究方法与技术464
21.1 运动营养补剂的分类与作用原理464
21.1.1 增加蛋白质合成的运动营养补剂464
21.1.2 促进代谢的营养补剂467
21.1.3 提高抗氧化作用的运动营养补剂467
21.1.4 中药运动补剂468
21.2 运动营养补剂抗运动性疲劳研究指标468
21.2.1 主观指标469
21.2.2 神经系统指标470
21.2.3 骨骼肌系统疲劳指标471
21.2.4 心血管系统疲劳指标475
21.2.5 内分泌调节变化指标476
21.2.6 免疫系统机能变化指标476
21.2.7 神经肌肉电诊断指标477
21.2.8 运动性疲劳生化指标478
21.3 运动营养补剂研究实例479
21.3.1 白蚁机体匀浆液抗疲劳及相关保健作用的实验研究479
21.3.2 灵芝液对运动员抗疲劳效果的实验观察481
21.3.3 补充肌酸对提高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影响482
21.3.4 牛磺酸对大鼠急性运动后自由基代谢等指标的影响483
21.3.5 牛磺酸对大鼠力竭运动时第二信使及心肌线粒体中钙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485
21.3.6 谷氨酰胺对力竭性游泳大鼠肝脏MDA、GSH、SOD含量的影响486
第22章 高原训练研究方法与技术489
22.1 高原训练对血液系统的影响489
22.1.1 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489
22.1.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490
22.1.3 血液流变学指标490
22.2 高原训练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492
22.3 高原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493
22.3.1 骨骼肌形态结构和酶活性493
22.3.2 肌红蛋白浓度493
22.3.3 蛋白质代谢493
22.4 高原训练对有氧耐力的影响493
22.4.1 最大摄氧量(VO2max)493
22.4.2 肺通气机能494
22.4.3 心脏功能494
22.4.4 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494
22.5 高原训练研究实例494
22.5.1 间歇性缺氧模拟高原训练对小鼠骨骼肌乳酸代谢的影响494
22.5.2 模拟高原训练对大鼠腓肠肌LDH和MDH活性的影响496
22.5.3 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不同海拔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497
第五篇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数据的处理503
第23章 体育生物科学实验研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03
23.1 实验数据的收集503
23.1.1 实验数据收集的原则503
23.1.2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保存504
23.2 实验数据的整理505
23.2.1 实验数据的检查505
23.2.2 拟整理表505
23.2.3 归组汇总505
23.3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506
23.3.1 有效数字506
23.3.2 极端值的取舍507
23.3.3 缺项估计510
23.3.4 未检出值的估计510
23.4 实验数据质量的评价511
23.4.1 效度511
23.4.2 信度511
第24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数据的分析513
24.1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513
24.1.1 总体与样本513
24.1.2 随机化514
24.1.3 变异与误差514
24.1.4 概率515
24.1.5 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515
24.1.6 统计量与参数515
24.2 统计学指标516
24.2.1 相对数516
24.2.2 平均数516
24.2.3 标准差519
24.3 抽样误差521
24.3.1 抽样误差的概念522
24.3.2 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523
24.4 假设检验523
24.4.1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523
24.4.2 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525
24.5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常用的假设检验525
24.5.1 t检验525
24.5.2 四格表资料卡方(x2)检验530
24.6 统计方法的选择532
24.6.1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选择532
24.6.2 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选择532
24.6.3 等级资料的统计方法选择533
24.6.4 双变量资料的统计方法选择533
24.6.5 单组试验设计统计检验方法的选择534
24.6.6 两组试验统计检验方法的选择534
24.6.7 多组试验统计检验方法的选择535
第六篇 体育生物学科研究论文的撰写与答辩541
第25章 科学技术报告与实验报告的撰写541
25.1 科学技术报告的撰写541
25.1.1 编写要求541
25.1.2 编写格式541
25.2 实验报告的撰写547
25.2.1 实验报告的撰写原则547
25.2.2 实验报告内容和项目要求548
25.2.3 实验方法和步骤548
25.2.4 实验结果548
25.2.5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549
25.2.6 结论549
第26章 体育生物学科学术论文的撰写551
26.1 学术论文写作的程序551
26.1.1 构思551
26.1.2 资料准备551
26.1.3 拟订提纲552
26.1.4 草稿、清稿、修改、定稿552
26.2 学术论文的格式553
26.2.1 文题553
26.2.2 署名555
26.2.3 摘要556
26.2.4 关键词556
26.2.5 引言557
26.2.6 材料与方法557
26.2.7 结果558
26.2.8 讨论568
26.2.9 结论(小结)569
26.2.10 致谢569
26.2.11 参考文献570
26.3 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573
26.3.1 文题573
26.3.2 姓名、学位与工作单位573
26.3.3 摘要格式574
26.3.4 语态与时态574
26.3.5 注意事项574
26.4 体育生物学科论文质量评价与要求575
26.4.1 体育生物学科论文质量评价标准575
26.4.2 造成论文质量不高的常见原因576
26.4.3 提高论文质量的途径576
26.5 学术论文的投稿、退稿、回修577
26.5.1 投稿577
26.5.2 退稿581
26.5.3 回修581
第27章 体育生物学科学位论文的撰写583
27.1 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异同583
27.2 学位论文的特点584
27.3 学位论文的分类585
27.3.1 学士学位论文586
27.3.2 硕士学位论文586
27.3.3 博士学位论文587
27.4 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程序587
27.4.1 学位论文的布局与结构587
27.4.2 学位论文的写作提纲588
27.4.3 学位论文的准备与书写程序589
27.5 学位论文的行文与修改590
27.5.1 初稿的写作590
27.5.2 论文的修改590
第28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论文的报告与答辩591
28.1 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591
28.2 课题立项的答辩技巧594
28.3 学术论文的报告与答辩596
28.4 学位论文的报告与答辩596
28.4.1 关于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597
28.4.2 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598
28.4.3 学位论文答辩技巧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