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管理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企业管理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4942515.jpg)
- 蔡建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红旗出版社
- ISBN:750510633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03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10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管理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总论5
一、管理强弱是企业当前成败的主要缘由5
(一)宏观上的原因可以造成前进障碍,但是不会把道路堵死5
(二)当前成败的主要缘由在管理6
二、管理是企业中定位最高的科学9
(一)管理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起点、集大成、新开端9
(二)管理是企业中定位最高和开发早的科学12
三、加强科学管理,兴国振企的共识20
(一)中国领导人无不重视企业管理20
(二)成功的企业家和学者无不重视企业管理24
(三)发达国家的企业家和学者无不重视企业管理27
四、从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看企业管理的统帅地位与作用33
(一)从属性和职能的多重性特征,看企业管理的统帅地位与作用33
(二)从整合性特征,看企业管理的统帅地位与作用52
(三)从实践性特征,看管理的统帅地位与作用66
上卷 管理与改革77
第一章 管理与改革是一部同步发展的历史——总结过去(1978—2000年)77
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改革同时拉开帷幕(1978—1991年)77
第二节 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到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新阶段(1992—2000年)87
第二章 管理与改革是一部同步发展的历史——创新未来(2001年—)98
第一节 当前国企面临的困难与问题99
第二节 新世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同步创新107
第三章 改革突破离不开管理决策122
第一节 科学决策要充分发挥管理的能动作用122
第二节 改革突破离不开管理决策131
第三节 选准切入点方能势如破竹136
第四章 改革深化要求管理创新(之一)143
第一节 观念创新——从转移型思维到创新型思维143
第二节 制度创新——从传统工厂型管理到现代化公司型管理146
第三节 取向移位——从计划导向到市场导向148
第四节 职能扩大——从被动完成任务到自主战略决策153
第五章 改革深化要求管理创新(之二)157
第一节 领域拓宽——从运营产品到经营资本,面向国内国际大市场157
第二节 方位增加——从单一化生产到多角化经营163
第三节 手段更新——从手工操作到信息化、网络化169
第六章 改革深化要求加强战略管理176
第一节 战略管理是企业走进市场的第一任务176
第二节 战略制订中的科学管理182
第三节 战略实施中的科学管理191
第七章 改革促进发展——管理任务的中心点197
第一节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8
第二节 改革与发展的互动作用201
第三节 把改革调动起来的积极因素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8
第八章 优化配置劳动资源——管理不能回避的难点216
第一节 人是企业之本和最宝贵的财富220
第二节 人在合理的劳动结构中才是财富226
第三节 企业在岗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230
第四节 失业人员的社会化再配置236
第九章 高素质的领导班子——科学管理的关键之点236
第一节 选准好领导,配置好班子239
第二节 企业领导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243
第三节 既要注重个人素质,也要注重结构优化的整体素质248
第四节 认真改进选择企业领导班子的民主方法252
第十章 从严治厂——科学管理的不变定律252
第一节 “严”是科学管理的不变定律258
第二节 严之有理,严之有据265
第三节 严之有度,严之有的272
第四节 严之有情278
第十一章 铸造精神支柱——加强企业文化建设278
第一节 企业是经济组织,也是社会组织和细胞283
第二节 企业文化——企业的前冲力和凝聚力288
第三节 培育正确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念294
第四节 树立争一流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301
案例一 大庆油田依靠职工,“三老四严”谱新篇301
一、建立规范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岗位责任制大检查301
二、坚持科技领先,实施科技兴油战略,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证302
三、以改革促发展,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303
案例二 模拟市场成本管理,带动改革深化与全面发展——邯郸钢铁集团公司改革经验剖析305
一、面向市场,挖潜增效,实行模拟市场成本管理305
二、从成本管理切入,加大改革力度,深化企业改革308
三、成本管理和改革深化使邯钢发生显著变化311
四、邯钢成本管理和改革深化的特色315
案例三 改革促进管理,管理推动改革——海尔集团公司成功之路探析318
一、变革忽视质量的旧意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319
二、变革旧制度,实行“动态转换”的员工管理新制度321
三、变革脱离市场、封闭停滞的技术落后状况,实行不断开拓创新的技术管理制度322
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324
五、变革“火车头式”的兼并联合的旧思路,坚持“组建联合舰队”的规模扩张战略326
案例四 有行业特色的同仁堂企业文化328
一、同仁堂企业文化的渊源328
二、同仁堂的企业精神331
三、同仁堂的企业形象332
四、新时代的同仁堂332
案例五 民主管理的新尝试——武钢推行“值班厂长”制335
一、“值班厂长”的提出,是民主管理的创新和发展335
二、“值班厂长”的实施,为职工更好的参政议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336
三、“值班厂长”效应,来自高素质的职工代表337
中卷 管理与改组341
第一章 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正处在改组带动期341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几个主要障碍341
第二节 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基本特点346
第三节 改组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354
第二章 精心策划,把企业改组与改革结合起来363
第一节 要素重组,建立母子公司产权制度363
第二节 机构重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371
第三节 利益重配,规范公司制的分配制度376
第三章 微观宏观有机衔接,把企业改组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384
第一节 企业改组要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384
第二节 按结构优化要求改组劳动资源388
第三节 按结构优化要求改组技术资源401
第四章 面向两个大市场,把企业改组同规模扩大结合起来410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410
第二节 改组是企业扩大规模的最快途径和机遇416
第三节 以市场为导向,把改组同企业规模扩大有机结合421
第五章 掌握全局,把改组同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结合起来425
第一节 我国地区经济布局的由来与现状425
第二节 企业要通过改组促进地区经济布局合理化430
第六章 统筹规划,把改组同城市综合改革结合起来445
第一节 国企改组要同城市的战略规划相衔接445
第二节 国企改组给城市经济带来的影响450
第三节 我国城市的特点与发展趋势460
第四节 顺应中国城市的特点,在国企改组中引导劳动力和存量资本科学流动469
第七章 立足现代市场制高点,将企业改组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474
第一节 现代经济发展趋势与市场竞争特点的变化475
第二节 企业的改组决策要把技术资源优化配置放在首位481
第三节 国企改组与技术改造相结合,重点是缩短与国际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492
第八章 实施企业集团战略496
第一节 企业集团及其特征496
第二节 企业集团的重组模式503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组建途径511
第九章 强强联合型企业集团的组建与管理518
第一节 强强联合型企业集团的内涵与组建518
第二节 产权结构的现状与规范526
第三节 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与规范531
第十章 大型核心企业主导型集团的组建与管理538
第一节 大型核心企业主导型集团的组建538
第二节 大型核心企业主导型集团的结构544
第十一章 股份合作制在改革改组中的地位547
第一节 股份合作制在改革改组中的作用与主要形式547
第二节 股份合作制的特征与运行机制554
第三节 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改组中的问题及对策566
第十二章 企业集团发展的基础:规范的产权结构577
第一节 所有制、所有权、产权577
第二节 所有权与代理权职能分开582
第三节 相对强化劳动权589
第十三章 企业集团管理的主要特征595
第一节 企业集团管理的法人性595
第二节 企业集团管理的战略性599
第三节 企业集团管理的混合性605
第十四章 加强集团管理的主要任务610
第一节 大力培育和重组市场主体610
第二节 大力提高顶端人物和顶端班子的水平615
第三节 新三会、老三会协调运行621
案例一 一流的管理创一流的企业——宝钢企业管理创新纪实628
一、投产初期628
二、迅速发展时期633
三、平稳发展时期638
案例二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依靠技术领先占领市场的战略管理642
一、课题提出643
二、组织实施643
三、成果总结654
案例三 天津美纶模式655
一、美纶模式及其实际运作655
二、现代化企业家的博大胸怀658
三、天津人精神世界的磨合662
案例四 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运用产权交易型发展战略,形成规模经营665
一、产权交易型发展战略是企业超常发展的战略665
二、企业兼并,优胜劣汰,是企业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666
三、精心策划,周密组织,顺利实现兼并成都油漆总厂667
四、进一步抓好资本经营,组建企业集团,实现企业超常发展669
案例五 转变观念 锐意创新——上海宝钢益昌薄板有限公司的经验剖析670
一、资产重组前益昌公司概况670
二、资产重组后宝钢益昌公司概况671
三、宝钢益昌公司资产重组初见成效的体会677
案例六 从横向联合到集团作战——东风汽车公司集团化道路的探索678
一、效益:组建集团的出发点678
二、战略:集团发展的灵魂680
三、公共利益:集团生存的根基681
四、靠什么凝聚企业:核心企业的核心能力682
五、用什么联结企业:产品、技术、成本683
六、母子公司管理体制:集团成长的保障685
下卷 管理与技术改造689
第一章 充分认识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689
第一节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689
第二节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693
第三节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697
第四节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扩大内需,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699
第五节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改革、改组深化的迫切需要701
第二章 加速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改的内在动力705
第一节 加速确立企业在技改中的主体地位705
第二节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711
第三节 若干对策思考721
第三章 加强技术改造战略管理,提高项目决策准确率729
第一节 坚持技改投资决策科学化729
第二节 提高市场预测水平740
第三节 投资效益的评价与决策747
第四章 加强技改工程的实施管理,提高成功率751
第一节 加强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751
第二节 改善项目实施管理,提高技改投资效益757
第三节 规范工程招标投标管理763
第四节 深化企业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为提高技术改造成功率增添动力766
第五章 加强验收达标管理,提高回报率771
第一节 达标管理的意义771
第二节 强化基础工作与达标管理773
第三节 设备运行达标与设备维护777
第四节 优化原料工艺参数与动力平衡782
第六章 技改中相关因素要紧密结合787
第一节 以增量优化存量,技改与结构调整相结合787
第二节 加强规划,远期目标同近期目标相结合793
第三节 高起点、系列化与经济适用相结合796
第四节 引进、消化与创新相结合799
第七章 正确处理几个关系804
第一节 正确处理一般和重点的关系804
第二节 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809
第三节 正确处理国产和引进的关系812
第四节 正确处理加强领导和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关系814
第八章 生态化是企业技改的一个重要目标817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生态化817
第二节 生态化企业的基本要求和战略措施822
第三节 关键在于建立生态化的企业机制830
第九章 遵循市场规律,规范技改主体自身的投资行为836
第一节 从实际出发拓宽投融资渠道836
第二节 建立投资风险自我约束机制842
第三节 建立技改投资项目的自我评估体系851
第十章 加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858
第一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内涵858
第二节 加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861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形式871
第四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与考核875
第十一章 加大外资利用力度提高利用质量878
第一节 积极吸引外商参与国企技术改造878
第二节 引进应以优化投资结构为导向881
第三节 引进应以高新技术为主导883
第四节 技术引进要与消化创新相结合886
第五节 切实维护三资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889
第十二章 继续改善企业技术改造的外部环境891
第一节 彻底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891
第二节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898
第三节 采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902
第四节 完善企业技术改造的社会支撑体系908
第十三章 高科技企业及其管理特点912
第一节 高科技对企业发展的影响913
第二节 高科技的产业化916
第三节 高科技企业管理的特点929
第十四章 企业要始终把“第一生产力”摆在发展首位935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的时代意义936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内涵分析939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外延分析944
第四节 企业要坚持“三个第一”始终把“第一生产力”摆在发展首位948
第十五章 企业科技贡献率评估问题955
第一节 科技贡献率正确评估的意义955
第二节 国内外科技贡献率评估方法简况956
第三节 企业科技贡献率测算方法967
第四节 企业科技贡献率评估试探970
案例一 用高新技术托起中国烟草业的希望之星——云南玉溪红塔烟草集团发展的启示976
一、把高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作为企业发展生死攸关的关键,作为创名牌、塑名流企业的基础977
二、敢为天下先,确立风险意识,率先走向市场经济,企业积极主动成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主体979
三、确立超前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抓住机遇,抢占技术制高点980
四、适时调整技术创新战略,敢于争夺“第一名牌”,战胜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我985
五、注重技术集约化经营,进行周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986
六、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技术进步的源头988
案例二 宝钢致力创造绿色生态环境991
一、种植绿化对环境的美化与净化992
二、宝钢绿化生态工程的特色993
三、妥善处理“三废”,优化环境995
四、综合利用工业“三废”,净化环境996
五、宝钢创造绿色生态环境的经验998
案例三 武钢在高起点上引进、消化、创新999
一、在技术构成决策上,坚持高起点999
二、在整体力量构成决策上,坚持“软硬兼施”,以人为本1001
三、在企业技术合力决策上,坚持系列化1004
四、在引进与自力关系上,坚持不断创新1005
五、在投资决策上,坚持滚动发展1007
六、在改造目标决策上,坚持以效益为中心1008
案例四 提高管理水平,以生产力理论促进企业发展——青岛喜盈门集团的主要经验1011
一、不断进行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创新1011
二、紧盯市场,不断拓展营销渠道1012
三、通过租赁、兼并、引资壮大企业规范1013
四、加大智力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1014
案例五 三峡一期工程建设中的接力技术研究与应用1015
一、前言1015
二、接力技术的引进1016
三、接力运行机制的建立1019
四、接力技术应用的主要类型1022
五、应用的主要体会1024
六、结语1028
主要参考文献1029
后记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