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医药的涅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传统医药的涅槃](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4945826.jpg)
- 何裕民,袁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6267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传统医药的涅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对中西医世纪大论争的反思&何裕民1
第一章 岐黄真理10
试述中医的科学体系与特点&宋知行11
浅谈中医学的科学性&凌锡森12
怎样评价中医学&何裕民14
务本论道——中西医学的不同理解和追求&陆广莘17
中西医学体系:差异大于同一&王洪琦19
试论《黄帝内经》的生态医学思想&陶功定21
第二章 厚实文化23
关于中医与巫文化关系的断想&何裕民24
寻找传统文化哲学与传统生命科学的契合点——浅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中医学之间相关性研究的意义及设想&李文彦28
论中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方法&邱鸿钟29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哲学基石&萧家炳31
关于传统医学文化的“气”&符友丰33
敢问路在何方——走向21世纪的中医学&张仁35
对中医文化研究现状的思考&何其灵36
宗教文化与中藏医学&童丽38
医学伦理研究之文化背景关注&王云岭 曹永福 杨同卫 沈秀芹 郑林娟40
第三章 别样思维41
模糊、多向调节是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方法&刘亚娴42
中西医学的自然观差异及其汇通趋势&何裕民45
传统中医思维哲学模式论&苏宇人50
中西传统自然观对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影响&贺绚素51
中西医学早期差异的历史考察&祝世讷53
从多元性理解和发展中医&张宗明54
中医学认识规律研究论纲——破译中医特殊性的认识论原因&常存库 王新智 杨云松 王玉花55
附:关于形象思维的争鸣57
试论形象思维在中医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王庆宪58
形象思维不是中医学的主要理性认识方法&余江毅 刘芳60
也论中医学的形象思维&郭平清61
医学科学与形象思维&陈宣章62
第四章 方法底蕴64
中医基础理论与控制论&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学控制论研究室自然辩证法教学组65
医学的系统时代与中医&祝世讷66
中医学类比法分析评介&何裕民70
与还原论若即若离——中医科研方法的再思考&刘中景73
证候的文化发生学探讨&杨桂华 常存库 张天奉75
论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医学&刘邦凡76
第五章 科技奇葩78
机体的调节效应与中医中药&危北海李意79
祖国医学对生物全息现象的论述与现代系统论&孟庆云81
试论中医、西医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论及三者的辩证关系&汪建82
中医诊法中的生物全息律&银廷怀83
中医学的系统方法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祁颂平84
中医时辰医学与现代时间医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胡剑北85
模糊集合论方法用于中医诊断的思考&张挥89
内丹术的文化误读&邱鸿钟90
第六章 老梅新枝92
中医学在医学观转变中的作用&常青93
中医学模式及其现实意义&何裕民94
阴阳平衡是稳定态&杨玉辉99
脏象学说与控制论浅探&戴恩来 马鸿斌100
弗洛伊德与中医学&何裕民103
心身关系层次论&何裕民108
第七章 “证”的发微113
中医辨证层次新议&何裕民114
中医辨证与激发联想&瞿岳云115
病证关系的科学反省&覃迅云 常存库116
“病”(症)“证”辩证的逻辑现象刍议&李守业118
关于辨证论治的思考&戴高中 沙玲120
中医证实质研究的困惑及出路&王真权 王爱华122
证候本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张天奉 常存库 杨桂华123
从中医症、证、病的概念谈辨证与辨病的关系&徐云生125
“病中辨证”是证发展的必然&陈峰 黄如华 林巧媚126
第八章 经络奥秘129
经络现象研究的沉寂与出新&刘澄中130
人体经络的物理哲学观&王宇134
再议中国经络现象研究的沉寂与出新&刘澄中135
中国经络现象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刘澄中137
重新认识经络:经络多元网络模式&蔡子微138
季钟朴学术思想与中国的经络研究&刘澄中139
关于利用“循经感传”探讨经络实体的思考&严健民141
经络实质的思辨&章晓东143
第九章 自我批判145
从科学史的角度看发展中医的基本方法——兼论近代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李恩昌 卢希谦146
论中医学发展缓慢的内在机制&聂广148
中医学能得到学理上的合法性辩护吗?——重估中国传统医学的科学价值&程伟151
理论的圆满与实践的缺陷&毕焕州156
徘徊与反思——现代中医学研究评述&关前158
阴阳五行学说对当代中医发展的消极影响&黄景贤161
中医理论困境的哲学根源&白长川163
中医疗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比较思考&薛文礼 常存库165
浅议中医的范式丢失&孙洁 李秋芬166
第十章 发展争鸣167
论中医学发展中的辩证运动&何裕民 张晔168
整体性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性研究的发展方向&韩晶岩171
当代中医学研究的十大转变&贾雁宾172
必要的张力——关于发展中医学的思考&何裕民173
告别中医中药&张功耀177
驳《告别中医中药》&曹东义178
不能告别中医中药&徐承本180
跳出中西医之争看医学——论医学之“道”的不足与互补&何裕民181
请守住科学的底线&何裕民188
第十一章 中医现代化195
对中医现代化涵义的初步探讨&严吾 张驰196
再论中医现代化&李加林 马瑜198
病机学是传统中医通向现代中医之桥梁&徐木林 王秋琴200
论证候规范化与中医现代化&吕爱平 艾景录201
艰难而必要的再定位——中医现代化困境的反思与对策&冯慧卿202
论传统中医学“三因制宜”体系的现代整合&张福利 马伯艳 罗京204
变亦变,不变亦变——论中医学发展大势&蔡定芳205
知识社会中的中医学&何裕民207
面对现实 实事求是 摆正位置——也谈“变亦变,不变亦变”&王宝瑞212
变与不变的辩证性&叶纯德213
需要新的思维——关于新世纪中医学发展的思考&何裕民215
第十二章 “告别”中前行223
从中医与哲学的关系看中医的发展&尚弘光 姜树民 王垂杰224
解构与重建——论中医理论的出路&何裕民226
中西医结合有待思路与方法的突破&李恩 李彩瑞231
试论中西医结合发展模式——由并协走向融入&赵晓林 李恩233
体质研究——现时代中西医学的最佳交融点&何裕民235
论新世纪的中医学发展&何裕民240
分子细胞生物学为中医药现代化打下了良好基础&施洪飞 张宗明244
DNA——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点——谈基因辨证&安胜军 李恩245
论中医临证组方的中西医结合趋势&王翠兰 张洪斌247
系统生物医学与中医现代化&蒋功成248
系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的平台&费嘉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