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绥德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绥德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4949695.jpg)
- 李林等主编;中共绥德县委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三秦出版社
- ISBN:780628721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823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8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绥德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卷 地理志43
第一章 行政建置43
第一节 位置43
第二节 县域44
第三节 建置沿革45
第四节 行政区划46
第二章 地质57
第一节 地层57
第二节 构造58
第三章 地貌60
第一节 一般特征60
第二节 山阜62
第三节 川道63
第四章 水文64
第一节 河流64
第二节 地下水65
第五章 土壤66
第一节 黄土性土壤66
第二节 淤土67
第三节 黑垆土68
第四节 潮土68
第五节 盐土69
第六章 气候69
第一节 光照69
第二节 气温70
第三节 地温72
第四节 降水73
第五节 风74
第六节 灾害天气74
第七章 植被与动物75
第一节 植被75
第二节 动物76
第八章 自然灾害77
第一节 水灾77
第二节 旱灾78
第三节 雹灾79
第四节 病虫害80
第五节 霜冻80
第六节 瘟疫81
第七节 其他81
第二卷 人口志83
概述83
第一章 人口分布与密度85
第一节 人口分布85
第二节 人口密度87
第二章 人口变动87
第一节 总量变动87
第二节 自然变动89
第三节 社会变动90
第三章 人口构成93
第一节 年龄构成93
第二节 性别构成99
第三节 民族构成100
第四节 文化构成101
第五节 城乡人口构成102
第六节 经济构成103
第四章 婚姻与家庭107
第一节 婚姻107
第二节 家庭108
第五章 人口调查111
第六章 计划生育112
第一节 机构113
第二节 宣传教育和政策规定113
第三节 具体措施及落实状况114
第三卷 农业志117
概述117
第一章 机构121
第二章 体制沿革123
第一节 封建私有制123
第二节 土地改革124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24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125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126
第三章 种植业127
第一节 耕地127
第二节 农作物128
第三节 耕作134
第四章 林业140
第一节 林木资源140
第二节 种植143
第三节 管护147
第五章 畜牧业148
第一节 饲草饲料148
第二节 畜禽150
第三节 养殖152
第六章 副业154
第一节 采集和捕猎155
第二节 家庭兼营工业155
第七章 水利水保157
第一节 水利建设157
第二节 水土保持162
第八章 农业机具168
第一节 传统农具168
第二节 新式农机具169
第九章 农业区划173
第一节 综合农业区划173
第二节 分类区划175
第四卷 工业志183
概述183
第一章 企业经营管理184
第一节 机构设置184
第二节 体制沿革186
第三节 管理制度187
第四节 经济核算187
第二章 工业门类188
第一节 电力188
第二节 金属制品189
第三节 建材191
第四节 食品192
第五节 纺织缝纫193
第六节 造纸印刷194
第七节 木器194
第八节 化工195
第九节 其他195
第三章 乡镇工业企业197
第一节 沿革及现状197
第二节 门类197
第三节 经营管理199
第四章 工业企业名录199
第五卷 交通邮电志203
概述203
第一章 交通204
第一节 机构204
第二节 道路桥梁205
第三节 运输214
第四节 交通运输管理219
第二章 邮电220
第一节 机构220
第二节 邮政222
第三节 电信227
第六卷 城乡建设志233
概述233
第一章 机构234
第二章 县城建设235
第一节 城郭变迁235
第二节 街巷分布236
第三节 县衙(府)建筑238
第四节 住宅建筑240
第五节 公共建筑241
第六节 其他建筑245
第三章 村镇建设250
第一节 集镇建设250
第二节 村庄建设252
第四章 建筑施工254
第一节 建工、建材与设备254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255
第五章 管理256
第一节 建设管理256
第二节 房产管理和开发257
第三节 建设规划257
第四节 环境保护258
第七卷 商业志259
概述259
第一章 商业成分260
第一节 私营商业260
第二节 集体商业262
第三节 国营商业263
第二章 商业网265
第一节 集市265
第二节 饮食服务业268
第三节 批发与零售270
第三章 商品购销270
第一节 商品收购270
第二节 商品销售274
第三节 粮食仓储278
第四章 商业管理279
第一节 市场管理279
第二节 物价管理281
第三节 企业管理284
第四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285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286
第八卷 财税金融志289
第一章 财政289
第一节 机构289
第二节 体制290
第三节 收入291
第四节 支出293
第五节 审计296
第二章 税收297
第一节 机构297
第二节 税收298
第三节 管理302
第三章 金融303
第一节 机构303
第二节 货币304
第三节 存款305
第四节 贷款307
第五节 农村信贷310
第六节 债券311
第七节 保险313
第九卷 党派群团志315
第一章 共产党315
第一节 组织建设315
第二节 思想教育319
第三节 纪律检查321
第四节 统一战线322
第五节 党代会323
第二章 国民党335
第一节 县党部335
第二节 肃反会339
第三节 复兴社340
第四节 三青团340
第三章 政协342
第一节 机构设置342
第二节 工作概况344
第四章 群众团体345
第一节 青年组织345
第二节 工人组织350
第三节 农民组织352
第四节 少儿组织353
第五节 妇女组织353
第六节 工商组织356
第七节 中苏友好协会357
第八节 科学技术协会357
第五章 抗敌后援会359
第一节 组织机构359
第二节 摩擦事件359
第十卷 政权志363
第一章 行政机关363
第一节 郡州县衙363
第二节 县政府370
第三节 基层政权380
第二章 权力机构382
第一节 参议会382
第二节 各代会384
第三节 人代会386
第三章 公检法司391
第一节 公安391
第二节 检察394
第三节 审判395
第四节 司法行政396
第四章 民政397
第一节 机构沿革397
第二节 优抚398
第三节 救济400
第四节 社会福利402
第五节 宣传贯彻婚姻法402
第五章 劳动人事403
第一节 机构设置403
第二节 人事管理403
第三节 工资福利404
第四节 城镇知青、待业青年安置406
第五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07
第六节 精简离退408
第六章 信访408
第七章 档案409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9
第二节 档案管理与利用410
第十一卷 军事志411
概述411
第一章 军事地理412
第一节 战略地位412
第二节 兵事设施412
第二章 武装机构414
第一节 军事科414
第二节 武装部414
第三章 兵役制度416
第一节 招募役416
第二节 征兵制416
第三节 自愿役416
第四节 义务役417
第四章 地方武装418
第一节 民团418
第二节 商团418
第三节 自卫军418
第四节 民兵419
第五节 游击支队420
第六节 武警部队422
第五章 驻防部队423
第一节 驻军423
第二节 “客军”427
第六章 兵事纪略428
第一节 军事活动428
第二节 兵变兵祸432
第三节 名战大战434
第七章 拥军支前438
第一节 拥军优属438
第二节 支援前线438
第八章 人民防空439
第一节 组织机构439
第二节 工程设施439
第三节 战备训练440
附记440
第一节 延绥镇440
第二节 绥德卫441
第三节 绥德保安司令部443
第四节 绥德军分区司令部443
第五节 国共驻军友好往来453
第六节 绥德警区军事摩擦453
第七节 军事历史文献录454
第十二卷 农民革命斗争志第一章 农民起义458
第一节 稽胡抗暴政458
第二节 刘迦论称皇王458
第三节 张存孟等反明458
第四节 周济民造反460
第五节 钟毓秀夺印460
第二章 回民军在绥德460
第一节 击杀马游击460
第二节 攻守绥德城461
第三节 义军遭杀戮461
第三章 农民运动462
第一节 抗捐砸牢门462
第二节 游行集会463
第三节 抗“骡柜”拉差464
第四节 “神兵”抗杂税465
第五节 反顾家包税465
第六节 抗烟亩税466
第七节 饥民要义粮467
第八节 “龙王”斗县长467
第九节 灾民打蛋厂468
第十节 驱逐崔光亚468
第十三卷 教育志471
概述471
第一章 领导机构473
第一节 行政机构473
第二节 辅导机构475
第二章 普通教育476
第一节 幼儿教育476
第二节 小学教育477
第三节 中学教育483
第三章 专业教育487
第一节 师范学校487
第二节 职业学校489
第三节 农业学校489
第四节 卫生学校491
第四章 成人教育492
第一节 农民教育492
第二节 干部教育493
第三节 职工教育494
第四节 党校494
第五章 教学改革495
第六章 教师队伍497
第一节 师资497
第二节 待遇498
第三节 培训498
第七章 教育经费500
第十四卷 文化志503
概述503
第一章 机构504
第一节 文化局及其下属单位504
第二节 广播电视局及其下属单位507
第二章 文化活动508
第一节 文艺演出508
第二节 报刊出版515
第三节 图书发行阅览517
第四节 电影放映519
第五节 广播电视520
第三章 文艺创作523
第一节 文学创作523
第二节 其他艺术创作526
第十五卷 体育卫生志533
第一章 体育533
第一节 机构设置534
第二节 体育设施535
第三节 传统体育535
第四节 学校体育536
第五节 社会体育537
第六节 竞技体育538
第二章 卫生546
第一节 机构设置546
第二节 医药管理554
第三节 中西医疗556
第四节 卫生防疫562
第五节 妇幼保健568
第十六卷 艺文志571
第一章 民间传说故事571
第二章 民歌民谣576
第一节 民歌576
第二节 民谣585
第三章 诗歌588
第一节 建国前诗歌588
第二节 建国后诗歌595
第四章 赋、散文598
第一节 赋598
第二节 散文599
第五章 美术、书法601
第一节 美术601
第二节 书法618
第六章 对联627
第十七卷 文物志633
第一章 古遗址633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634
第二节 商周汉清代635
第二章 古墓葬635
第一节 商周秦汉635
第二节 宋元明清637
第三章 古建筑638
第一节 观音寺638
第二节 天宁寺638
第三节 义合西城门楼638
第四节 紫台山娘娘庙638
第五节 石堆山关帝庙639
第六节 合龙山祖师庙639
第七节 灵宝山祖师庙639
第八节 卧龙山祖师庙639
第九节 韩蕲王庙640
第四章 馆藏文物640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640
第二节 商代640
第三节 周及春秋战国时代642
第四节 秦代643
第五节 汉代643
第六节 唐代644
第七节 宋代645
第八节 元代646
第九节 明代646
第十节 清代647
第五章 石刻648
第一节 墓志648
第二节 题刻648
第三节 画像石649
第六章 革命文物651
第一节 中央领导旧居651
第二节 革命烈士陵园652
第三节 馆藏实物652
第七章 文物管理652
第一节 机构652
第二节 文物保护单位653
第十八卷 社会风俗志655
概述655
第一章 民族、姓氏656
第一节 民族656
第二节 姓氏656
第二章 民情风俗657
第一节 生活习俗657
第二节 岁时活动663
第三节 红白大事667
第四节 忌讳与陋习670
第五节 社会新风672
第三章 宗教、会道门673
第一节 宗教673
第二节 会道门675
第十九卷 方言志677
概述677
第一章 语音分析681
第一节 声母681
第二节 韵母681
第三节 声调682
第二章 同音字表685
第三章 方言词语698
第四章 语法特点711
第一节 构词特点711
第二节 句子特点711
第三节 特殊语气词和习惯用语712
第四节 语法例句713
第五章 标音举例715
第二十卷 人物志719
第一章 人物传719
第一节 古代人物719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730
第二章 人物表767
第一节 模范人物表767
第二节 党政军人物表769
第三节 各界名人表780
第四节 古代职官表788
第三章 人物录796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796
第二节 教育科技人物录806
附录809
一、历史文献篇目辑存809
二、旧志简介812
三、“文化大革命”纪略813
四、新编《绥德县志》始末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