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虚实之间 网络中的虚拟自我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虚实之间 网络中的虚拟自我研究
  • 徐琳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6962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社会人类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虚实之间 网络中的虚拟自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选题意义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3

1.网络技术哲学问题研究综述3

2.虚拟生存问题研究综述7

3.有关自我概念的研究综述11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18

1.研究思路18

2.研究方法19

3.创新点20

第二章 网络中虚拟自我的理论研究22

一、网络中虚拟自我的本质22

1.网络出现之前的虚拟自我23

2.依赖网络环境的虚拟自我27

3.网络中自主的虚拟自我29

二、网络中虚拟自我的基本特征30

1.心理感受的实在性31

2.人格塑造的理想化31

3.价值判断的情绪化32

4.实践活动的难约束性35

三、网络中虚拟自我的基本类型36

1.“协调型”虚拟自我36

2.“放大型”虚拟自我37

3.“悖反型”虚拟自我37

第三章 网络中虚拟自我的存在条件40

一、技术前提40

1.网络的“人际性”40

2.网络的“后现代性”42

3.网络的“去抑制效应”43

4.网络的“容器人效应”45

二、心理学根据47

1.对所缺乏事物的心灵补偿47

2.自我认同的实验室50

3.面具下的自我舞台53

4.健康人格的诉求55

三、传统文化中不完善的“自我”59

1.宗法文化形成的“自我”59

2.信守中庸的“自我”60

3.以心为镜的“自我”61

第四章 网络中虚拟自我存在的价值64

一、认识世界的新工具64

1.自我意识的延伸64

2.自我认知领域和能力的拓展66

3.自我认知模式和结构的变革68

二、自我价值实现的新途径69

1.自我价值的虚拟实现69

2.真实自我的再现71

三、追求自由的新方法72

1.虚拟世界中的真实自由72

2.虚拟自由对现实自由的弥补75

第五章 网络中虚拟自我带来的社会问题77

一、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77

1.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的表现78

2.网络游戏功能设计的异化80

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身心原因87

4.独生子女一代特有的问题90

二、成年人自我认同危机94

1.自我认同危机的表现形式94

2.从网络功能角度解读自我认同危机98

3.从人性弱点角度解读自我认同危机102

4.从社会角度解读自我认同危机104

三、部分网民群体心态消极化105

1.低俗化倾向106

2.去历史化倾向108

3.反社会主流倾向110

4.认知能力退化倾向112

四、网络中虚拟自我的深层社会问题114

1.网络中虚拟自我对现实生活的侵蚀114

2.网络中虚拟自由的异化120

第六章 网络中虚拟自我良性发展的途径125

一、网络中虚拟自我的伦理建构125

1.网络中虚拟自我的伦理原则126

2.以“慎独”为基础的自律意识130

3.避免虚拟自我伦理建构的唯技术论倾向134

二、教育在促进虚拟自我良性发展中的作用136

1.学校要发挥教育主体作用136

2.优化家庭教育方式139

3.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自我意识140

三、健康舆论导向与社会责任145

1.网络媒体的健康舆论导向作用145

2.网络企业的社会责任147

3.公众和网络媒体从业者的伦理意识养成148

第七章 网络中虚拟自我在“微时代”下的表现153

一、“微时代”网络中的虚拟自我问题153

1.“微时代”网络中的虚拟自我新形态154

2.“微时代”网络中的虚拟自我的良性发展157

二、微时代技术引发的虚拟自我“存在焦虑”159

1.“存在焦虑”概念辨析160

2.虚拟自我“存在焦虑”的表现形式161

3.引发虚拟自我“存在焦虑”的技术设计原因163

4.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对虚拟自我的重塑165

三、手机新媒体中的虚拟自我异化168

1.手机新媒体中的虚拟自我异化形态168

2.手机新媒体中的虚拟自我异化成因170

3.消除手机新媒体中虚拟自我异化的途径175

结论179

附录 手机新媒体技术引发的虚拟自我异化形态探析183

参考文献194

后记2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