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连续出版物管理与利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邱君玉,门兆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409648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图书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连续出版物管理与利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知识(Knowledge)1
一、知识的概念1
二、知识的属性2
三、知识的分类3
第二节 情报(Information)5
一、情报的概念5
二、情报的属性6
三、情报的类型7
第三节 信息(Information)7
一、信息的概念7
二、信息的表现8
三、信息资源8
第四节 文献(Literature)11
一、什么是文献11
二、文献的产生和发展12
三、文献的组成(文献的要素)14
四、文献信息的特性15
五、文献信息的类型16
六、现代文献信息的特点20
七、文献信息的作用23
第二章 连续出版物概论24
第一节 什么是连续出版物24
一、什么是出版物24
二、什么是电子出版物24
三、什么是连续出版物25
第二节 连续出版物的起源与发展26
一、报纸的起源与发展27
二、期刊的起源与发展29
第三节 连续出版物的特征33
一、出版的连续性33
二、形式的稳定性33
三、内容的新颖性33
四、出版周期的规律性33
第四节 期刊的特点34
一、传递文献信息及时34
二、学科面广、内容丰富34
三、出版量大、利用率高35
四、连续性强35
五、重复、交叉、分散36
六、知识新颖、出版周期短36
第五节 连续出版物的类型36
一、按编撰方式和出版特点划分37
二、按文献的加工深度划分40
三、按报道内容及读者对象划分41
四、按出版机构划分43
五、按出版形式划分45
六、按使用文字划分45
七、按出版周期划分46
第三章 连续出版物发展和现状47
第一节 我国连续出版物发展概况47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发展概况47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概况48
三、我国连续出版物发展方向52
第二节 国外连续出版物的现状54
一、出版规模越来越大54
二、出版周期越来越快55
三、出版竞争越演越烈55
第三节 电子期刊的发展56
一、电子版期刊发展迅速56
二、电子版期刊出版集约化56
三、免费电子版学术期刊增多56
四、获取期刊全文更加方便快捷57
五、电子版学术期刊信息服务智能化个性化57
六、网络版学术期刊将成为出版的主流57
第四节 连续出版物编排格式标准58
一、期刊版面编制的标准58
二、刊名省略法的标准化59
三、期刊刊号的标准化59
四、我国期刊的编排格式59
第五节 ISSN与ISDS64
一、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64
二、中国标准刊号(CSSN)65
三、ISDS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66
四、ISDS中国国家中心68
第六节 连续出版物管理自动化系统69
一、发展简史69
二、功能69
三、数据库69
四、系统处理方式70
五、类型70
六、应用70
七、著名系统介绍70
八、发展趋势71
第四章 连续出版物的收集72
第一节 连续出版物收集的原则72
一、实用性原则72
二、系统性原则73
三、特色化原则73
四、发展与剔除原则74
五、分工协调原则74
六、经济性原则75
第二节 连续出版物选择的标准和依据76
一、文献内容的主题76
二、文献的用户对象76
三、文献的出版者76
四、文献的价格76
五、文献的语种77
六、文献的类型载体形式77
第三节 连续出版物收集的途径与方法77
一、连续出版物收集的途径77
二、连续出版物收集的方法85
三、连续出版物收集工作要处理好几个关系87
第五章 连续出版物的分类标引90
第一节 连续出版物分类标引概述90
一、文献分类标引的概念90
二、连续出版物分类标引的作用90
三、连续出版物分类标引工具(文献分类法)91
第二节 分类标引方式与分类标引工作程序94
一、分类标引方式94
二、分类标引工作的程序95
第三节 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管理96
一、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标准96
二、保证分类标引工作质量的措施97
第四节 连续出版物分类标引基本规则99
一、科学性原则99
二、系统性原则99
三、专指性原则100
四、实用性原则100
五、一致性原则100
六、不能仅凭题名分类100
第六章 连续出版物分类标引的一般规则及方法101
第一节 分类标引的一般规则101
一、综合性连续出版物的标引101
二、多科性连续出版物(多主题文献)的标引101
三、双科性连续出版物(双主题文献)的标引102
四、目录、文摘、索引的分类标引102
五、学报类期刊的分类标引102
六、期刊发生变化的分类标引103
第二节 各类连续出版物分类标引方法103
一、A大类标引方法104
二、B大类标引方法104
三、C大类标引方法105
四、D大类标引方法106
五、E大类标引方法106
六、F大类标引方法107
七、G大类标引方法108
八、H大类标引方法109
九、I大类标引方法109
十、J大类标引方法110
十一、K大类标引方法110
十二、N大类标引方法111
十三、O大类标引方法112
十四、P大类标引方法112
十五、Q大类标引方法113
十六、R大类标引方法114
十七、S大类标引方法115
十八、T大类标引方法115
十九、U大类标引方法116
二十、V大类标引方法116
二十一、X大类标引方法116
二十二、Z大类标引方法116
第七章 连续出版物的主题标引118
第一节 文献主题标引概述118
一、主题标引的概念118
二、主题标引的意义与作用118
三、主题标引的程序119
四、主题标引质量控制(测评)120
第二节 主题标引方式122
一、根据标引针对的内容单元分123
二、依标引所用标识与主题概念对应程度分124
三、依标引组配中所用标识组配程序分124
四、依标引所用标识受控程度分124
五、依标引的自动化程度分124
六、依标引的组织方式分125
第三节 主题标引方法(主题法)126
一、主题法的概念126
二、主题法的主要作用126
三、主题法的特点126
四、主题法的类型127
五、分类法与主题法130
第八章 主题标引工具(主题词表)131
第一节 主题词表概述131
一、主题词表类型131
二、叙词表131
第二节 我国主题标引工具简介133
一、我国主题标引工具发展概况133
二、我国主题标引工具特点133
第三节 《汉语主题词表》(Chinese Thesaurus)134
一、编纂概况134
二、目的与功能135
三、选词原则与范围135
四、主题表结构136
第四节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138
一、《中分表》的编制138
二、《中分表》的结构138
三、《中分表》第二版139
四、《中分表》第二版的功能139
五、《中分表》标引手册141
第九章 国外主题标引工具简介143
第一节 《基础叙词表》(Root Thesaurus)143
一、基本概况143
二、词表结构143
三、词表特点144
第二节 《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144
一、发展概况144
二、词表结构145
三、主标题的类型147
四、子标题的类型148
五、自由浮动标题150
六、《LCSH》特点150
第三节 《分面叙词表》、《科学技术术语叙词表》151
一、《分面叙词表》(Thesaurofacet)151
二、《科学技术术语叙词表》152
第四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叙词表》、《医学主题表》153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叙词表》153
二、《医学主题表》154
第十章 主题分析156
第一节 文献主题类型156
一、单主题和多主题156
二、主要主题、次要主题和非标引主题158
三、专业主题和非专业主题159
四、显性主题和隐性主题159
第二节 文献主题结构160
一、主体因素160
二、通用因素161
三、空间因素161
四、时间因素161
五、文献类型因素161
第三节 主题分析方法163
一、常用主题分析方法163
二、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中相结合的方法165
第四节 主题分析误差及克服方法166
一、主题分析常见误差166
二、主题分析误差克服办法167
第十一章 主题标引规则与方法169
第一节 主题标引规则169
一、选词规则与方法169
二、组配规则与方法170
第二节 各学科连续出版物主题标引172
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报刊的标引172
二、哲学、社会科学报刊的标引172
三、文学艺术报刊的标引172
四、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刊物的标引173
第十二章 连续出版物的著录174
第一节 连续出版物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174
一、连续出版物的著录项目174
二、连续出版物的著录依据175
三、连续出版物的著录格式178
第二节 连续出版物的著录规则与方法180
一、题名与责任说明项180
二、版本项181
三、卷、期、年、月或其它标识项181
四、出版、发行项183
五、载体形态项183
六、附注项183
七、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184
八、馆藏项185
第十三章 连续出版物的组织管理186
第一节 连续出版物(报刊)日常管理工作186
一、订购管理186
二、报刊验收和登记工作187
三、现刊的整理187
四、过刊整理装订188
五、过刊排架与管理188
第二节 连续出版物目录组织189
一、连续出版物目录类型190
二、连续出版物目录组织方法195
第三节 连续出版物的读者服务工作200
一、报刊借阅工作200
二、报刊宣传辅导工作201
三、报刊复制工作202
第四节 连续出版物(期刊)管理模式202
一、传统的管理模式202
二、网络环境下期刊管理模式203
参考文献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