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技术诊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技术诊治](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5017922.jpg)
- 郭亚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2061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文学-作品综合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技术诊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针灸2
第一章 经络学说的概论2
第二章 十四经主治功能表7
第三章 腧穴总论9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9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9
第三节 特定穴的的意义11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12
第四章 经络腧穴各论15
第一节 十二经脉15
一、手太阴肺经15
二、手阳明大肠经17
三、足阳明胃经22
四、足太阴脾经29
五、手少阴心经32
六、手太阳小肠经34
七、足太阳膀胱经38
八、足少阴肾经48
九、手厥阴心包经50
十、手少阳三焦经52
十一、足少阳胆经56
十二、足厥阴肝经61
第二节 奇经八脉63
第五章 治疗各论76
第一节 中风76
第二节 眩晕(附:高血压)78
第三节 头痛(附:三叉神经痛)79
第四节 面瘫81
第五节 痹证82
第六节 腰痛83
第七节 胁痛84
第八节 痿证85
第九节 痫证86
第十节 癫证86
第十一节 不寐88
第十二节 脏躁88
第十三节 惊悸、怔忡89
第六章 针灸选经配穴理论及方法91
第七章 针灸“对穴”及其临床应用94
第一节“对穴”的涵义、由来94
第二节“对穴”的特点94
第三节“对穴”的理论根据94
第八章 耳穴的应用104
第一节 耳穴止痛的取穴原则104
第二节 常用耳穴治疗方法104
一、耳穴针刺法104
二、耳穴电针法105
三、耳穴埋针法105
四、耳穴贴压法106
五、耳穴刺血疗法107
六、耳穴按摩法107
第三节 常见疼痛的耳穴疗法110
一、头痛110
二、牙痛110
三、三叉神经痛110
四、胃痛110
五、落枕110
六、扭挫伤111
七、肩周炎111
八、坐骨神经痛111
九、腰肌劳损111
十、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111
十一、颈椎病111
十二、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胸痛)112
十三、足跟痛112
十四、红斑肢痛症112
十五、胆石症(胆绞痛)112
十六、痛经112
十七、小儿胃肠痉挛(胃肠绞痛)112
十八、肾绞痛112
第四节 穴位止痛法(纲要)112
一、针灸止痛的原理112
二、止痛腧穴归纳及选穴处方规律113
三、治痛处方组成规律113
四、常见痛证的治疗113
五、特种针具止痛法113
六、常见疼痛类疾病的治疗113
七、疼痛理论的原则114
八、常见痛症的治疗114
第二部分 按摩126
第一章 按摩起源、形成、发展126
第一节 按摩术的起源126
第二节 按摩术的形成126
第三节 按摩术的发展127
第二章 人体骨骼肌肉解剖128
第一节 人体各部位名称128
一、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128
二、体表标志128
第二节 骨骼关节结构知识129
一、骨的构造129
二、关节结构知识132
三、各部位关节结构133
第三节 肌肉结构知识135
一、结构特证135
二、肌组织的分类135
三、使下肢各关节运动的肌群139
四、使脊柱屈的肌群141
五、头肌141
第三章 按摩对人体的保健作用142
第一节 按摩的实施142
第二节 按摩对各系统的作用142
第四章 按摩师的职业道德144
第一节 职业道德144
第二节 按摩师的职业道德144
第三节 服务程序145
第五章 按摩的禁忌症146
第六章 按摩的专业知识147
第一节 脏腑经脉知识147
第二节 十四经络的起止穴位148
第三节 30个常用穴位149
第四节 15种按摩手法154
一、推法154
二、拿法156
三、按法157
四、点法158
五、拨法158
六、摩法159
七、揉法160
八、搓法160
九、理法161
十、抖法161
十一、颤法162
十二、拍法163
十三、叩法163
十四、击法164
十五、啄法165
第七章 初级按摩师技能要求166
第一节 望诊的初步知识166
一、望神166
二、望色166
三、望形态167
第二节 意外情况的处置167
一、溺水168
二、触电168
三、中暑168
四、煤气中毒169
五、骨折169
六、心绞痛169
七、人工呼吸法简介及注意事项169
八、胸外心脏按摩术170
第三节 常见软组织损伤检查与诊断171
第八章 按摩的技能175
第一节十五种手法的应用175
一、运动疲劳175
二、精神疲劳175
三、肢节疲劳176
四、周身乏力176
五、头昏背痛177
第二节 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177
一、肩周炎(五十肩)177
二、落枕178
三、腰腿痛178
四、足跟痛179
五、踝关节扭伤180
第三节 全身按摩施术180
一、头面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181
二、胸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184
三、腹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184
四、下肢前部保健按摩程序186
五、背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187
六、腰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188
七、下肢后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190
八、上肢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191
九、中医全身保健按摩步骤192
第三部分 国方足道194
第一章 概论194
第一节 什么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194
第二节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起源195
第三节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发展概况197
第二章 神经生理学基础知识199
第一节 神经系统199
第二节 神经调节201
一、神经调节202
二、体液调节202
三、局部器官203
第三节 反射活动203
一、感受器203
二、传入神经204
三、神经中枢204
四、传出神经及效应器205
第三章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机理探讨207
第一节 促进循环作用207
第二节 神经反射作用210
第三节 心理治疗作用214
第四章 反射区的位置和应用手法217
第五章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应用250
第一节 用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诊断疾病250
第二节 用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治疗疾病252
第三节 运用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进行自我保健259
第六章 常见病症的治疗265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265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267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及血液病268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268
第五节 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269
第六节 生殖系统疾病269
第七节 神经系统疾病270
第八节 运动系统疾病271
第九节 皮肤病273
第十节 肿瘤273
第十一节 眼耳鼻喉疾病274
第十二节 急救275
第十三节 对症治疗275
第七章 泡脚-中药泡足能去百病276
第一节 常用的中草药、使用器具、注意事项276
第二节 泡脚治病的优点277
第三节 内科疾病279
第四节 外科疾病295
第五节 妇产科疾病299
第六节 男科疾病304
第七节 儿科疾病307
第八节 皮肤科疾病309
第九节 五官科疾病313
第十节 保健美容方316
第四部分 刮痧318
第一章 概述318
第一节 刮痧的注意事项319
第二节 刮痧疗法禁忌证320
第二章 国方全息刮痧诊疗321
第一节 综述321
第二节 痧症操作的分类324
一、刮痧324
二、扯痧324
三、揪痧325
四、放痧325
五、挤痧326
第三节 如何提高刮痧的疗效326
第三章 刮痧治疗各论328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328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330
第五部分 拔罐331
第一章 拔罐疗法331
第二章 注意事项336
第三章 拔罐的适应症及禁忌症338
第六部分 小针刀340
第一章 概述340
第二章 损伤的各种学说342
第一节 无菌性炎症学说342
第二节 痹症学说342
第三节 筋出槽学说343
第四节 激发中心学说344
第五节 气滞血瘀学说344
第六节 肌筋紧张学说344
第七节 筋膜间室综合症学说345
第八节 骨性纤维管卡压综合症学说345
第九节 动态平衡失调的理论346
第三章 慢性损伤治疗法347
第一节 封闭疗法347
第二节 物理疗法347
第三节 激光疗法348
第四节 手法疗法348
第五节 针刺疗法349
第六节 化学疗法349
第七节 中药疗法349
第八节 手术疗法349
第九节 小针刀疗法350
第十节 小针刀疗法适用症351
第十一节 小针刀刺疗法351
第四章 小针刀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53
第一节 进针四步规程353
第二节 小针刀手术八法354
第三节 小针刀的手术入路355
第四节 小针刀手术时的针感356
第五节 小针刀的进针刀方法357
第六节 晕针的预防和处理358
第七节 小针刀手术的无菌操作规程359
第八节 注意事项359
第五章 各种慢性损伤治疗361
第一节 项背慢性软组织损伤361
一、项韧带损伤361
二、胸锁乳突肌肌腱炎362
三、肩胛提肌损伤363
四、头夹肌劳损365
五、菱形肌损伤366
第二节 腰部慢性软组织损伤367
一、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367
二、棘间韧带损伤369
三、腰段棘上韧带损伤370
第三节 上肢慢性软组织损伤371
一、肩周炎371
二、冈上肌损伤373
三、冈下肌损伤375
四、三角肌滑囊炎376
五、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377
六、尺骨鹰嘴滑囊炎378
七、肱骨内上踝炎379
八、肱骨外上踝炎380
九、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381
十、屈指肌腱鞘炎383
第四节 下肢慢性软组织损伤384
一、臀中肌损伤384
二、髌韧带损伤386
三、髌骨软化症387
四、髌下滑囊炎390
五、跟骨骨刺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