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考核心知识与高频考点 地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高考核心知识与高频考点 地理
  • 柏先前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81286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188页
  • 主题词:中学地理课-高中-升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考核心知识与高频考点 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1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1

核心知识1

一、地球1

1.形状1

2.大小1

二、地球仪1

1.地轴1

2.两极1

3.经线和纬线1

4.经度和纬度2

5.经纬网2

高频考点3

考点1 经纬网的地理意义3

考点2 方向的辨别4

第二节 地图4

核心知识4

一、地图三要素4

1.比例尺4

2.方向5

3.图例和注记5

二、等高线图5

1.海拔5

2.等高线5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5

三、其他等值线图6

1.等温线6

2.等压线6

3.等降水量线6

高频考点7

考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7

考点2 水库的选址7

第三节 时区和日界线8

核心知识8

一、地方时8

二、时区和区时9

1.时区的划分9

2.区时9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9

三、日界线10

1.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10

2.日期变更和日期比例问题10

高频考点10

考点 时间与日期的计算10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12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2

核心知识12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2

1.宇宙12

2.天体和天体系统12

3.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环境和条件13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3

1.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3

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3

高频考点14

考点1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14

考点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5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15

核心知识15

一、地球的自转15

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5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6

3.晨昏线问题16

二、地球的公转17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7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8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20

1.黄赤交角20

2.黄赤交角的影响20

高频考点21

考点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和地理意义21

考点2 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22

考点3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2

考点4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3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24

核心知识24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24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24

1.划分依据24

2.划分界面25

3.地球内部各圈层特征25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25

高频考点26

考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26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27

核心知识27

一、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27

1.低层大气的组成、作用及变化27

2.大气的垂直分层27

3.逆温现象28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28

1.能量来源28

2.大气的受热过程28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8

4.大气的保温作用29

三、大气的运动29

1.能量来源29

2.大气运动方式29

3.热力环流29

4.大气的水平运动30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31

1.大气环流31

2.三圈环流32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32

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33

1.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33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3

3.季风环流33

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4

1.单一控制34

2.交替控制34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4

4.世界气候类型34

5.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35

6.气候类型的判断35

七、锋面系统36

1.冷锋和暖锋36

2.江淮准静止锋37

3.昆明准静止锋37

4.天山准静止锋37

八、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38

1.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38

2.高压脊和低压槽39

九、锋面气旋39

1.概念39

2.锋面气旋的平面结构(以北半球为例)39

十、等压线图的判读39

1.判断气压场39

2.判断风向39

3.判断风速39

4.判断天气39

十一、全球气候的变化40

1.全球气候的变化40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0

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40

4.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40

高频考点41

考点1 温室效应41

考点2 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41

考点3 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42

考点4 气候类型的判读42

考点5 常见的天气系统43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44

核心知识44

一、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44

1.陆地水体类型44

2.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44

二、水循环45

1.水循环的概念45

2.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45

3.水循环的意义46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6

三、洋流46

1.洋流的概念46

2.洋流的分类46

3.洋流的影响因素47

4.洋流的分布47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8

四、水资源48

1.概念48

2.分布48

3.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9

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49

高频考点49

考点1 水循环49

考点2 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0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51

核心知识51

一、内力作用51

1.能量来源51

2.表现形式51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1

二、外力作用51

1.能量来源51

2.外力作用主要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51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2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52

1.岩石的分类52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53

四、板块构造53

1.板块构造学说53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3

3.六大板块的划分54

五、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54

1.褶皱54

2.断层55

3.山地的类型55

六、河流地貌的发育55

1.河流地貌的分类55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56

高频考点56

考点1 地壳物质循环56

考点2 内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57

考点3 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58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9

核心知识59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9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59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59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59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59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60

1.地域差异60

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60

3.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60

4.主要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原因61

高频考点61

考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61

考点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62

考点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62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64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64

核心知识64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64

1.人口的变动64

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64

3.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64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65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65

2.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65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65

1.环境承载力65

2.环境人口容量65

3.人口合理容量65

四、人口问题66

五、人口迁移66

1.人口迁移66

2.人口迁移的分类66

3.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67

4.人口迁移的影响67

5.现代人口迁移67

高频考点68

考点1 人口增长模式68

考点2 老龄化问题68

考点3 人口迁移69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70

核心知识70

一、城市空间结构70

1.城市形态70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70

3.城市功能分区70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71

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71

1.城市等级划分71

2.城市服务功能差异71

3.影响城市等级(规模)的因素71

三、城市等级体系71

四、城市化72

1.城市化的概念72

2.城市化的标志72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72

4.城市化的意义72

5.世界城市化进程72

五、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3

1.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73

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73

3.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73

4.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整治措施73

高频考点74

考点1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体系74

考点2 城市化及其影响75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77

核心知识77

一、农业区位因素77

1.农业区位的含义77

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77

3.农业区位选择77

二、农业地域类型78

1.农业地域的概念78

2.农业地域类型78

3.5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78

高频考点80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80

考点2 农业地域类型81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82

核心知识82

一、工业区位因素82

1.工业区位82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82

3.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83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83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84

1.工业联系84

2.工业集聚84

3.工业地域84

4.工业分散84

5.工业的地域联系85

三、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85

1.传统工业区85

2.新兴工业区85

高频考点86

考点1 工业区位因素86

考点2 工业地域的形成86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88

核心知识88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88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88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88

3.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88

二、交通运输布局89

1.交通运输网89

2.交通运输线89

3.交通运输点89

三、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及商业网点的影响90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90

2.交通运输及其发展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90

高频考点90

考点1 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区位90

考点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91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92

核心知识92

一、环境问题92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92

2.环境问题的表现92

二、人地关系的演变93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93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93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93

3.可持续发展的构成94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94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94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94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95

高频考点95

考点1 环境问题95

考点2 可持续发展96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97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97

核心知识97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97

1.区域的含义97

2.区域的主要特征97

3.区域差异97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97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97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98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99

第二章 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100

核心知识100

一、荒漠化及其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00

1.荒漠化的概念100

2.荒漠化的成因100

3.荒漠化的危害100

4.荒漠化的防治101

5.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101

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02

1.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102

2.雨林的开发与保护102

三、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03

1.能源的分类103

2.山西省资源的开发条件103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103

4.能源综合利用103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03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03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03

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04

3.流域的综合开发104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105

核心知识105

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05

1.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105

2.农业布局及农业发展方向105

3.商品粮基地建设106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06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106

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06

3.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107

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07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07

2.西气东输107

3.南水北调工程108

四、产业转移109

1.概念109

2.分类109

3.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09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09

第四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10

核心知识110

一、地理信息技术110

二、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10

1.遥感技术的概念110

2.遥感技术的原理110

3.遥感技术的优点110

4.应用110

三、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111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111

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11

3.应用111

四、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112

1.全球定位系统的含义112

2.应用——定位导航112

3.“3S”技术之间的关系112

五、数字地球112

1.数字地球的含义112

2.数字地球的核心112

3.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112

4.数字地球的特点113

5.数字地球与“3S”技术之间的关系113

高频考点113

考点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13

考点2 区域经济发展114

考点3 地理信息技术116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117

第一章 世界地理117

第一节 世界地理概况117

核心知识117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117

1.七大洲117

2.四大洋119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19

1.五种基本陆地地形119

2.海底地形119

3.世界主要海峡及其意义119

三、世界的居民120

1.世界人口分布120

2.世界人种及分布120

3.世界的发展差异120

4.语言和宗教120

第二节 世界主要地区120

核心知识120

一、亚洲120

1.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120

2.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120

二、东南亚121

1.东南亚的范围121

2.东南亚的地形121

3.东南亚的气候121

4.东南亚的人口121

5.重要国家及其主要农产品121

三、中东121

1.重要的地理位置121

2.地形121

3.气候类型122

4.河流122

5.丰富的石油资源122

6.农业122

四、欧洲西部122

1.地形122

2.海岸线特征122

3.气候122

4.居民122

5.经济122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22

1.位置122

2.地形122

3.气候122

4.矿产122

5.居民123

6.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123

7.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123

六、南极地区123

1.海陆位置123

2.自然环境123

3.资源123

4.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123

第三节 世界主要国家123

核心知识123

一、日本123

1.领土的构成123

2.地形123

3.气候124

4.资源124

5.经济发展的条件124

6.主要工业区124

二、印度124

1.地形124

2.气候124

3.人口124

4.城市124

5.农业124

6.工业124

三、俄罗斯124

1.领土124

2.地形125

3.气候125

4.资源125

5.工业125

6.农业125

7.交通125

8.港口125

四、澳大利亚125

1.领土125

2.地形125

3.气候125

4.人口和城市125

5.出口产品125

6.特有动物126

五、美国126

1.位置126

2.地形126

3.气候126

4.人口126

5.资源126

6.农业126

7.工业126

六、巴西126

1.位置126

2.地形127

3.气候127

4.河流127

5.资源127

6.农业127

7.工业127

8.城市127

高频考点127

考点1 考查世界地理概况127

考点2 考查世界主要地区区域特征128

第二章 中国地理130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130

核心知识130

一、中国的疆域130

1.地理位置130

2.陆地总面积130

3.领土四至点130

4.疆界130

5.邻国130

6.领海和主要岛屿130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131

1.三级行政区131

2.行政区划131

三、中国的人口131

1.人口数量131

2.基本特征131

3.人口政策131

四、中国的民族131

1.民族数量131

2.民族分布131

3.民族政策132

第二节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32

核心知识132

一、中国的地形132

1.地形、地势特征132

2.主要山脉分布132

3.四大高原133

4.四大盆地133

5.三大平原134

二、中国的气候135

1.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135

2.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135

3.我国气候的特征135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35

1.内流河与外流河135

2.长江与黄河136

3.我国的湖泊136

四、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136

第三节 中国的经济发展137

核心知识137

一、中国的农业137

1.种植业137

2.林业138

3.畜牧业138

4.渔业138

5.农业的发展方向138

二、中国的工业138

1.空间的分布138

2.四大工业基地对比139

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39

三、中国的交通140

1.公路运输140

2.铁路运输140

3.水运140

4.航空运输140

5.管道运输140

第四节 中国的地理分区140

核心知识141

一、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主要区域特征141

二、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要区域特征142

高频考点142

考点 中国的区域差异142

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144

第一章 旅游地理144

核心知识144

一、现代旅游144

1.现代旅游的特点144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144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44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144

1.旅游资源的内涵144

2.旅游资源的分类144

3.旅游资源的特性145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45

1.资源价值145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145

四、我国的旅游资源146

1.自然旅游资源146

2.人文旅游资源146

3.我国的世界遗产146

五、旅游景观的欣赏147

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147

2.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147

六、旅游开发与保护147

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147

2.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147

3.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147

高频考点148

考点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价值148

考点2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148

第二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150

核心知识150

一、自然灾害150

1.概念150

2.形成条件150

3.影响因素150

4.影响150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150

1.气象灾害150

2.地质灾害151

3.水文灾害152

4.生物灾害152

5.世界主要自然灾害153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53

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53

2.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53

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53

4.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53

四、中国的自然灾害154

1.我国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54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154

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54

4.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155

5.我国的地质灾害156

6.我国的水文灾害156

7.我国的生物灾害156

五、防灾与减灾157

1.自然灾害的监控系统157

2.自然灾害的防御157

3.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157

4.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57

高频考点158

考点1 地质灾害158

考点2 气象灾害158

第三章 环境保护160

核心知识160

一、环境和环境问题160

1.环境160

2.当代环境问题160

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160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160

1.水污染160

2.固体废弃物污染161

3.大气污染162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62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62

2.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63

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65

四、生态环境保护166

1.森林及其保护166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67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67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68

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68

五、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169

1.认识环境管理169

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169

3.公众参与170

高频考点170

考点1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70

考点2 生态环境保护171

考点3 环境污染与防治1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