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性之学述要 探索儒道佛学问的实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性之学述要 探索儒道佛学问的实质
  • 俞昌达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1574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哲学思想-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性之学述要 探索儒道佛学问的实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楔子一 概述儒道佛学问的实质1

楔子二 普通的学问和特殊的学问5

楔子三 调整心态的真相及其他13

一、调整心态的真相13

二、调整心态所需要的条件19

三、凸显人心本体的意义21

楔子四 认识心性之学24

一、心性之学是讲求调整心态的学问24

二、讲述心性之学内容的有关著述作品25

三、对于“心性之学”名称的说明26

第一章 儒道佛三家学问事业的特点27

一、特殊的用心思方式27

二、特殊的知识29

三、特殊的事业31

第二章 儒家学问的核心精神33

一、解读《大学》33

二、解读《中庸》38

三、《论语》中的一些相关说法44

四、《孟子》中的一些相关说法47

五、宋代儒家的学问51

六、明代王阳明的学问56

第三章 心性之学的述说范围和各家述说的侧重点63

一、心性之学的述说范围63

二、儒家心性之学述说的侧重点64

三、儒道佛三家学问的同与异64

第四章 儒道佛学问与天人合一77

一、天的本质77

二、调整心态与天人合一86

三、天人合一的真相89

四、天人合一的主要成果98

五、关于天人合一的一个系列性的说法104

第五章 解说心性之学中的一些要点107

一、关于求放心107

二、人的深层自我意识112

三、人的精神活动124

四、无分别心131

五、解读《逍遥游》135

六、六度140

第六章 认识人类的缺陷143

一、人有怎样的缺陷143

二、“六道轮回”之说的实质146

三、相关论著关于人的邪恶和人的痛苦的说法150

四、儒道关于战争的论述152

五、通过战争之事看人的愚昧153

第七章 儒道佛对功夫层次的论述156

一、儒家关于功夫与境界层次的说法156

二、道家关于功夫与境界层次的论述160

三、佛家对于功夫与境界层次的说法162

四、从整体看儒佛功夫深浅和成果大小164

五、佛家的努力167

六、道家的努力169

七、西方哲学中的有关论述171

第八章 人的精神境界173

一、人的各种精神境界173

二、儒道佛各家的施教方法175

三、儒道佛各家对各种境界的看法176

四、人的一个心理特点177

五、对小孩子心态的看法179

第九章 道学与道统181

一、朱熹等人关于道学、道统的论述181

二、儒家学问(道学)寻源189

三、道统的又一次断流190

四、关于道统真相问题的议论191

第十章 梁漱溟关于心性之学的论述194

一、“东方学术的真髓”194

二、东方学术的共同特征194

三、梁漱溟对儒佛两家学问实质的看法195

四、对于儒家学问特点的论述196

五、梁漱溟对于慎独的论述196

六、梁漱溟对于自觉的论述197

七、梁漱溟对于道统的论述198

第十一章 分析《大学》八条目200

一、分析《大学》八条目200

二、儒家实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212

第十二章 理学与心学的同与异215

一、理学与心学的相同之处215

二、理学与心学的不同之处217

三、造成理学与心学差异的原因219

四、理学与心学的论说方式221

五、理学、心学与道佛学说的关系224

六、分析王阳明的“四句话”228

第十三章 伦理道德232

一、五伦及其他关系232

二、伦理道德的名目235

三、伦理道德从哪里来237

四、儒与道佛对伦理道德的不同态度240

五、儒家的爱241

六、对伦理道德称谓的一些误解、误读247

第十四章 解读《孟子》的浩然之气250

第十五章 性善论和性恶论260

第十六章 有关道用的各种说法269

一、无极和太极269

二、事物存在变化的过程275

三、因果报应规律281

第十七章 无为法的否定方式288

一、对思想活动和知识的否定288

二、对道德表现的否定291

三、解释《金刚经》和《心经》——佛家的否定说法292

四、西方哲学中关于否定知识的论述305

第十八章 事物与事物背后307

一、两种不同的看法307

二、谄和关于谄的一个故事309

三、说梦311

四、一个佛不共法(解释缘起性空)312

五、本体论和认识论314

六、可知与不可知319

第十九章 禅、禅宗与心性的关系323

一、什么是禅323

二、什么是禅宗326

三、禅与禅宗的关系328

四、南宗禅的顿悟330

五、顿悟后的渐修334

六、南宗禅理论教育的特点336

七、参话头、参公案、参禅337

八、当头棒喝340

九、南宗禅的利与弊342

十、如来禅与祖师禅343

十一、禅寺、禅师、禅僧、禅心等345

第二十章 道教思想、佛教思想与心性之学的区分346

一、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形而上学?346

二、对道本体的不准确的解读347

三、说道的方式和效果349

四、宗教与心性之学的殊途同归现象351

五、西方人关于“天人合一”的论述352

六、为什么儒学没有发展成宗教353

七、对灵魂灭与不灭问题的思考355

八、宗教经典中哲学思想的来源357

第二十一章 人天分离的真相与人回归于天的艰难360

一、人天分离的真相360

二、人与天分开的原因360

三、天人分离的结果362

四、人的故乡情结363

五、回归于天的障碍364

六、回归于天的凭借367

七、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看各家回归的实效369

八、功夫强度大才能收效370

第二十二章 道教与心性之学的关系371

一、道教的形成——介绍《觉悟与迷情》的有关内容371

二、道教的发展简史——介绍《回归自然》的有关内容372

三、外丹与内丹的异同——暨道教内丹派与道家的异同374

四、老庄学说中关于炼养为真、追求长生的论述377

第二十三章 心性修炼中出现的神秘现象378

一、关于神通的解读378

二、气功与导引的实质384

第二十四章 关于心性修炼功法的论述390

一、儒家与练功390

二、道家与练功395

三、佛家与练功396

四、关于练功具体方法的论述396

第二十五章 孔子学问琐议400

一、孔子的主要所学是什么400

二、孔子是用怎样的方法来提高精神境界的401

三、“仁”的含义402

四、学孔子应先立志学做圣人403

五、孔子的教育特点405

六、学孔子的现实意义——确立学做圣人的教学方针407

七、实行孔子的学问需要两条腿走路409

结束语 我们怎样应用心性之学?411

后记4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