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格心理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人格心理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35094641.jpg)
- 王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7278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格心理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格与人格研究简史1
第一节 人格概述1
一、人格定义1
二、人格基本特征2
三、与人格有关的概念2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概述3
一、人格心理学简介3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
三、中国古代的人格思想5
第三节 现代人格心理学研究简史7
一、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建立8
二、早期代表人物9
三、后期发展10
四、未来的方向12
第四节 研究方法12
一、相关研究12
二、实验研究13
三、个案研究13
第二章 人格的形成因素15
第一节 遗传与生理因素15
一、遗传因素15
二、生理因素19
第二节 环境因素22
一、胎内环境22
二、家庭22
三、学校26
四、社会文化27
第三节 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28
第三章 人格的发展30
第一节 人格发展的阶段特征31
一、各年龄阶段人格发展的特征31
二、人格发展的普遍特点37
第二节 依附理论与人格发展38
一、依附理论的形成背景38
二、安全依附对人格阶段性发展的作用40
三、依附形成的影响因素41
第三节 人格发展与疾病42
一、人格发展对疾病的理解42
二、依附与精神障碍44
第四章 人格理论45
第一节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45
一、Freud经典精神分析理论45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47
三、客体关系理论49
四、Erikson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50
第二节 人格特质理论52
一、Allport理论52
二、Cattell理论53
三、Eysenck理论55
四、大五人格模型56
五、对人格特质论的总体评价56
第三节 人格的行为学习理论57
一、Watson行为主义理论57
二、Skinner操作条件作用理论57
三、Dollard和Miller刺激-反应论59
四、Rotter社会学习理论61
五、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62
第四节 人格的认知理论64
一、概述64
二、Kelly的理论64
三、Mischel理论66
四、人格认知理论的意义67
第五节 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68
一、Maslow理论68
二、Rogers理论69
三、人本主义理论的应用70
四、人本主义理论相关研究71
第六节 人格理论的发展71
一、人格理论中的整合72
二、整体交互作用论72
三、人格理论研究展望72
第五章 人格中的性别因素74
第一节 性别差异74
一、社会文化因素74
二、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75
三、男女之间的能力差异76
四、男女之间的人格差异76
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81
一、生物学取向的理论81
二、心理学取向的理论82
三、社会文化取向的理论83
第三节 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84
一、男性化、女性化特质84
二、人格性别差异的倾向研究86
三、跨文化研究中的性别差异87
四、近年人格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87
第六章 人格的结构90
第一节 十六因子模型90
第二节 大三因子模型92
第三节 五因子模型95
第四节 其他人格模型100
一、七因子模型100
二、中国人的人格因子模型101
第七章 人格的功能104
第一节 一般功能104
一、人格与情绪104
二、人格与压力应对106
三、人格与创造力107
第二节 人格与健康108
一、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与模型109
二、人格与健康110
三、人格与健康的交互作用111
第三节 人格的社会功能113
一、朋友、家庭关系中人格的功能113
二、恋爱关系中人格的功能114
三、人格与职业114
第八章 人格的评估和测量116
第一节 人格测评概述116
一、人格测评发展史116
二、人格测评的常用方法117
第二节 人格测评的统计学评价指标119
一、信度119
二、效度120
三、常模120
第三节 自陈问卷与人格测评120
一、经验效标法人格问卷121
二、理论构架法人格问卷124
第四节 投射测验与人格测评125
一、联想法投射测验——Rorschach墨迹测验126
二、构造法投射测验128
三、其他投射测验130
第五节 其他人格测评工具131
第六节 人格测评的进展与未来133
一、人格测评的进展133
二、人格测评的未来134
第九章 人格改变137
第一节 人格改变的概念137
第二节 人格改变的影响因素137
一、环境因素137
二、心理创伤138
三、精神疾病138
四、脑器质性疾病139
五、精神活性物质滥用140
六、人体器官移植141
第三节 人格改变的识别与治疗141
一、人格改变的识别141
二、人格改变的治疗142
第十章 人格障碍概述、特征和共病144
第一节 人格障碍的概述144
一、人格障碍的历史发展144
二、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145
三、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147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特征148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149
二、强迫型人格障碍150
三、回避型人格障碍151
四、分裂型人格障碍152
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153
六、自恋型人格障碍154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共病156
一、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碍共病156
二、心境障碍和人格障碍共病156
三、焦虑障碍和人格障碍共病157
四、物质滥用和人格障碍共病157
五、其他共病问题158
第十一章 人格障碍的诊断161
第一节 关于临床诊断的说明161
第二节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163
一、诊断163
二、鉴别诊断164
三、典型案例164
第三节 边缘型人格障碍165
一、诊断165
二、鉴别诊断166
三、典型案例167
第四节 回避型人格障碍167
一、诊断167
二、鉴别诊断168
三、典型案例168
第五节 强迫型人格障碍169
一、诊断169
二、鉴别诊断170
三、典型案例170
第六节 分裂型人格障碍170
一、诊断170
二、鉴别诊断171
三、典型案例172
第七节 自恋型人格障碍172
一、诊断172
二、鉴别诊断173
三、典型案例173
第八节 特质特异型人格障碍173
一、概述173
二、临床表现174
三、诊断175
第十二章 人格障碍的治疗176
第一节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176
一、精神分析疗法176
二、辩证行为疗法178
三、集体心理治疗180
四、家庭疗法183
五、支持疗法185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188
一、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策略188
二、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概述188
三、精神药物在人格障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189
第十三章 人格障碍的司法相关问题197
第一节 相关司法精神病学概述197
一、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概念及对象197
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任务及内容198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200
一、人格障碍的法律能力评定200
二、人格障碍的精神损伤鉴定204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强制性医疗问题206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