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怎样养活中国人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粮食供求紧平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文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1364401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怎样养活中国人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粮食供求紧平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
1.1.1 选题背景1
1.1.2 研究意义5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8
1.2.1 关于粮食供求紧平衡概念和供求特征研究8
1.2.2 关于粮食供求紧平衡模型与调控原理研究10
1.2.3 关于粮食安全紧平衡指数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14
1.2.4 关于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政策建议研究16
1.3 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内容及重要观点22
1.3.1 概念及供求特征22
1.3.2 模型与调控原理22
1.3.3 指数测算及影响因素23
1.3.4 调控思路与政策建议24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4
1.5 研究框架与主要创新25
1.5.1 研究框架25
1.5.2 主要创新26
第2章 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概念及供求特征28
2.1 粮食供求紧平衡概念28
2.1.1 关于粮食供求紧平衡概念的两种理解28
2.1.2 粮食供求紧平衡内涵30
2.2 粮食供求的基本特征33
2.2.1 刚性需求特征33
2.2.2 粮食的波动供给特征43
2.2.3 粮食的生产弱质特征52
2.2.4 粮食的供求价格特征59
2.3 实现粮食供求紧平衡的现实意义63
2.3.1 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需要63
2.3.2 提高农民收入及缩小城乡差距的需要66
2.3.3 降低政府确保粮食安全成本的需要69
2.3.4 有效利用国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需要74
第3章 粮食供求紧平衡模型与调控原理78
3.1 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基本原理78
3.1.1 政府对粮食供求进行主动调节79
3.1.2 给予市场机制合理的运行空间82
3.1.3 提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82
3.2 粮食供求紧平衡模型84
3.2.1 粮食动态平衡预警模型84
3.2.2 粮食供求紧平衡模型89
3.3 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调控原理91
3.3.1 中短期供求紧平衡调控原理91
3.3.2 长期供求紧平衡调控原理93
3.3.3 加强紧平衡保障能力建设95
3.4 供求紧平衡模型的实证分析96
3.5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粮食供求紧平衡调控研究98
3.5.1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动因与意义99
3.5.2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与需求侧改革配套101
3.5.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粮食供求紧平衡调控政策建议103
第4章 粮食供求紧平衡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110
4.1 粮食供给增长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110
4.1.1 粮食供给增长率测算110
4.1.2 粮食供给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11
4.2 粮食需求增长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116
4.2.1 粮食需求增长率测算116
4.2.2 粮食需求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分析116
4.2.3 粮食需求统计口径探讨117
4.3 粮食净进口率增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120
4.3.1 中国粮食净进口率测算120
4.3.2 粮食净进口率的分品种分析特征122
4.3.3 粮食净进口率及其增量测算130
4.3.4 粮食净进口率及其增量影响因素分析132
4.4 粮食供给价格弹性指数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133
4.4.1 粮食供给价格弹性测算134
4.4.2 粮食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135
4.5 粮食总储备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136
4.5.1 粮食储备的作用136
4.5.2 粮食储备的影响因素分析137
4.5.3 粮食储备率测算138
第5章 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调控思路及政策建议139
5.1 转变思想观念,建立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调控机制139
5.1.1 建立中短期紧平衡调控机制139
5.1.2 建立长期紧平衡调控机制141
5.2 调整行政体制,建立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调控机构141
5.2.1 建立统筹调控管理机构141
5.2.2 提高调控机构的管理能力142
5.3 加强基础建设,建立粮食供求紧平衡预警体系143
5.3.1 短期供求紧平衡预警体系143
5.3.2 建立中期供求紧平衡预警体系144
5.3.3 建立长期警迹预警体系145
5.4 稳定供给能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46
5.4.1 耕地保护开发与稳定粮食生产能力146
5.4.2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稳定粮食生产能力147
5.4.3 农业组织创新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147
5.4.4 基础设施建设与夯实粮食生产能力148
5.4.5 主生产区建设与增强粮食生产能力149
5.4.6 生产资料供给与挖掘粮食生产能力149
5.4.7 农业自然灾害防御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149
5.4.8 非粮食物资源开发与补充粮食生产能力150
5.5 加强国际贸易,增强国际资源利用能力150
5.5.1 构建资本利用平台,促进粮食产业发展151
5.5.2 构建技术利用平台,推动粮食科技进步152
5.5.3 构建资源利用平台,有效利用国外资源153
5.5.4 构建风险管理平台,有效化解国际化风险155
5.6 加强市场建设,增强粮食市场平衡能力157
5.6.1 粮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157
5.6.2 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及其调控能力158
5.6.3 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流通能力160
5.6.4 粮食安全的政府责任体系研究163
5.7 强化政府责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164
5.7.1 粮食产业政策与完善产业管理机制165
5.7.2 粮食补贴政策与完善财政投入机制166
5.7.3 粮食价格政策与完善市场调控机制167
5.7.4 地方政府责任与完善利益补偿机制183
5.7.5 科学节约用粮与完善粮食节约机制184
5.8 加强社会救济,增强特殊群体粮食保障能力185
5.8.1 农村贫困人口粮食安全援助机制186
5.8.2 城市贫困人口粮食安全援助机制186
5.8.3 受灾特殊群体粮食安全援助机制187
5.8.4 社会弱势群体粮食安全救助机制188
第6章 总结与展望189
6.1 总结189
6.1.1 粮食供求紧平衡概念及供求特征189
6.1.2 粮食供求动态紧平衡模型与调控原理190
6.1.3 粮食安全动态紧平衡指数测算及调节191
6.1.4 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调控思路与政策建议192
6.2 展望193
参考文献195
致谢208
后记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