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景观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景观生态学
  • 何东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6937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景观学-生态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景观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2

1.1.1 景观2

1.1.2 景观生态学8

1.2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学科特色和应用10

1.2.1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0

1.2.2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特色12

1.2.3 景观生态学的若干重要应用领域13

1.3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展望14

1.3.1 景观生态学发展现状14

1.3.2 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概况21

1.3.3 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发展趋势29

本章小结34

思考题35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35

2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37

2.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37

2.1.1 系统论38

2.1.2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38

2.1.3 等级系统理论39

2.1.4 空间异质性理论39

2.1.5 时空理论40

2.1.6 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41

2.1.7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42

2.1.8 复合种群理论43

2.2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43

2.2.1 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原理44

2.2.2 景观研究的尺度性原理44

2.2.3 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45

2.2.4 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45

2.2.5 景观的文化性原理46

2.2.6 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46

2.2.7 景观多重价值原理47

本章小结47

思考题47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47

3 景观结构与格局49

3.1 景观形成自然因素49

3.1.1 气候49

3.1.2 地貌51

3.1.3 土壤52

3.1.4 植被53

3.2 干扰55

3.2.1 干扰的概念与类型55

3.2.2 常见的干扰56

3.2.3 干扰的特征因子与性质57

3.2.4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58

3.3 景观要素类型60

3.3.1 斑块60

3.3.2 廊道62

3.3.3 基质63

3.3.4 网络和孔隙度64

3.4 景观异质性66

3.4.1 景观异质性的概念66

3.4.2 景观异质性的形成与分类67

3.4.3 景观异质性的生态学意义68

3.4.4 景观异质性测度68

3.5 景观空间格局72

3.5.1 景观格局的概念72

3.5.2 景观格局的意义72

3.5.3 景观空间格局类型72

本章小结73

思考题73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74

4 景观生态过程与功能75

4.1 景观间的生态流及其基本观点75

4.1.1 景观中的生态流75

4.1.2 关于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79

4.2 景观破碎化80

4.2.1 景观破碎化过程80

4.2.2 景观破碎化的生态意义82

4.3 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的关系82

4.4 景观要素的过程与功能83

4.4.1 廊道的过程与功能83

4.4.2 基质的过程与功能84

4.4.3 网络的过程与功能88

4.4.4 几种典型的景观生态过程与功能91

本章小结98

思考题98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98

5 景观动态变化99

5.1 景观变化的模式99

5.1.1 景观变化曲线99

5.1.2 景观变化空间模式100

5.2 景观稳定性102

5.2.1 景观稳定性概念102

5.2.2 亚稳定模型103

5.2.3 物种共存格局(机制)105

5.3 景观总体格局的变化106

5.3.1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106

5.3.2 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模型107

5.4 干扰与景观动态108

5.4.1 干扰对景观格局的影响108

5.4.2 景观动态平衡范式110

5.4.3 干扰与景观平衡112

5.4.4 人类活动对景观动态的影响112

本章小结114

思考题114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114

6 景观生态分类116

6.1 景观生态分类的概念与原则117

6.1.1 景观生态分类的概念117

6.1.2 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118

6.2 景观生态分类体系与方法119

6.2.1 景观生态分类体系119

6.2.2 景观生态分类方法120

6.3 景观制图122

6.4 几种典型的景观类型及其特征123

本章小结125

思考题125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125

7 景观生态评价126

7.1 景观评价概述126

7.1.1 景观评价的概念与特点126

7.1.2 景观评价的内容与基本方法127

7.1.3 景观评价的程序与一般步骤128

7.2 景观美学质量评价129

7.2.1 景观美学的概念129

7.2.2 景观美的特性与基本原则129

7.2.3 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方法131

7.2.4 案例分析——婺源县天然阔叶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133

7.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36

7.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136

7.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本原则138

7.3.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139

7.3.4 案例分析——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141

7.4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44

7.4.1 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144

7.4.2 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原理145

7.4.3 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146

7.4.4 案例分析——信丰国家森林健康示范区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评价148

7.5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151

7.5.1 生态风险的内涵与特点151

7.5.2 区域生态风险的评价方法152

7.5.3 案例分析——福建东山岛景观生态风险评价154

本章小结157

思考题157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158

8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159

8.1 景观生态规划概述159

8.1.1 景观生态规划起源与发展159

8.1.2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和任务161

8.2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和原则162

8.2.1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162

8.2.2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162

8.3 景观生态规划方法164

8.3.1 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的历史演变164

8.3.2 国内外常用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法164

8.4 景观生态规划典型案例分析174

8.4.1 自然保护区规划174

8.4.2 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177

8.4.3 湿地景观规划179

8.4.4 农业景观规划181

8.4.5 城市景观规划182

8.4.6 乡村景观规划185

8.5 景观生态设计188

8.5.1 景观生态设计原理188

8.5.2 景观生态设计类型189

8.5.3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生态设计的关系192

本章小结193

思考题193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193

9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194

9.1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194

9.2 景观格局指数及检验195

9.2.1 景观指数分类195

9.2.2 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指数195

9.2.3 景观异质性指数196

9.2.4 景观要素空间关系指数202

9.2.5 景观指数的检验203

9.3 常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软件204

9.3.1 FRAGSTATS软件204

9.3.2 APACK软件包205

9.4 空间统计分析方法205

9.4.1 空间自相关分析205

9.4.2 地统计学方法206

9.4.3 波谱分析208

9.4.4 聚块方差分析209

9.4.5 趋势面分析210

9.4.6 小波分析210

9.5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211

9.6 景观格局分析实例——广州市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211

9.6.1 广州市景观格局特征212

9.6.2 广州市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特征215

本章小结217

思考题217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217

10 景观模型218

10.1 生态学模型概述218

10.1.1 生态学模型的种类219

10.1.2 景观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219

10.2 生态学模型一般过程220

10.2.1 生态学模型构建的一般步骤220

10.2.2 模型的普遍性、真实性和准确性220

10.3 几种重要的景观模型221

10.3.1 空间概率模型221

10.3.2 细胞自动模型225

10.3.3 景观机制模型227

10.3.4 景观综合模型230

10.4 景观实验模拟系统230

本章小结232

思考题232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232

11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233

11.1 遥感(RS)技术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233

11.1.1 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类型与特征233

11.1.2 遥感图像处理238

11.1.3 遥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238

11.2 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241

11.2.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发展过程241

11.2.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分类与功能242

11.2.3 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245

11.3 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246

11.3.1 全球定位系统的特征与功能246

11.3.2 GPS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249

本章小结251

思考题252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252

12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253

12.1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53

12.1.1 景观生态学与物种保护253

12.1.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255

12.1.3 案例分析——广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生物保护规划257

12.2 景观生态学与农业景观生态建设258

12.2.1 农业景观的类型与特征258

12.2.2 农业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内容262

12.2.3 案例分析——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巢湖六叉河流域农业景观优化研究263

12.3 景观生态学与森林景观管理265

12.3.1 森林景观管理历史265

12.3.2 森林管理的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原则266

12.3.3 案例分析——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漓江流域森林景观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研究268

12.4 景观生态学与湿地景观建设272

12.4.1 湿地景观特征与管理272

12.4.2 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与湿地恢复273

12.4.3 案例分析——天津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模式研究275

12.5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277

12.5.1 城市景观建设的发展历史277

12.5.2 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与城市廊道景观建设279

12.5.3 案例分析——北京等城市绿地规划与绿地廊道规划研究282

12.6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建设285

12.6.1 生态旅游的起源与发展285

12.6.2 生态旅游区的景观格局分析289

12.6.3 案例分析——基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影响与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分析290

12.7 景观生态学与景观文化建设294

12.7.1 景观文化性及文化景观的基本特征294

12.7.2 景观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基本原则296

12.7.3 案例分析——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景观文化建设研究297

本章小结300

思考题300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301

参考文献303

附录:景观生态学名词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