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 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 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
  • 崔聪聪,巩姗姗,李仪,杨晓波,王融,何培育著;李欲晓丛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4223X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7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181页
  • 主题词: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 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相关技术场景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1

第一节 云计算场景1

一、中国云计算发展现状2

二、云计算与个人信息安全风险3

三、物理层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5

四、网络和传输层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6

五、应用层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8

六、管理层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8

第二节 物联网场景9

一、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10

二、物联网与个人信息安全11

三、感知层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12

四、网络层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15

五、应用层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16

六、管理层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16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场景16

一、中国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发展现状17

二、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与个人信息安全18

三、移动互联网终端层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19

四、移动互联网网络层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20

五、移动互联网应用层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20

第二章 域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考察24

第一节 美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24

一、《公平信用报告法》24

二、《隐私法》25

三、《电子通讯隐私法》26

四、《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27

第二节 加拿大个人信息保护立法27

一、《隐私权法》27

二、《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件法》29

第三节 欧盟个人信息保护立法31

一、1981年《有关个人数据自动化处理之个人保护公约》31

二、《关于涉及个人数据处理的个人保护及此类数据自由流动的指令》32

三、《欧盟数据保护基本条例》34

第四节 德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35

一、《联邦数据保护法》概述35

二、《联邦数据保护法》的内容36

三、《联邦数据保护法》的最新修订38

第五节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立法39

一、日本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进程39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41

第六节 我国港澳台地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43

一、香港地区44

二、澳门地区46

三、我国台湾地区49

第三章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最新进展和趋势52

第一节 全球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总体态势52

一、立法在如火如荼进行52

二、新技术、新业务助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53

三、新一轮立法风潮的主要特征54

第二节 全球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最新进展55

一、欧洲联盟55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更加细化60

三、强化对儿童等特殊敏感信息的保护61

四、位置信息纳入法律保护视野61

五、数据泄露通知制度被立法广泛采纳62

六、信息跨境流动规则进一步明晰62

第三节 欧美之间的分歧与妥协62

一、欧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政策主要差异63

二、政策差别背后的深层次原因63

三、欧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之间的妥协与发展趋势64

第四节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之前沿问题65

一、大背景:悄然变化的网络世界与隐私观念65

二、现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执行障碍66

三、前沿立法问题67

第四章 个人信息控制权76

第一节 美国法考察76

一、隐私权76

二、公开权79

三、制度的实施机制82

第二节 欧盟87

一、保护理念87

二、基础制度94

三、实施机制96

第三节 美欧(德)立法模式对我国立法的启示97

一、美国与德国模式的异同98

二、对美国与德国模式的取舍99

第四节 中国个人信息权的立法取舍101

一、个人信息权的法律性质101

二、个人信息权的内容104

第五章 个人信息利用的法律问题109

第一节 个人信息再利用的功能定位与风险分析109

一、个人信息权再利用的功能109

二、个人信息权再利用引发的风险110

三、欧美应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经验111

第二节 网络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安全的冲突与调和113

一、个人信息安全与网络产业发展的冲突113

二、从归属到利用:平衡安全与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114

三、删除权与技术保护机制:调和的制度设计115

第三节 消费者个人信息增值利用的困境及立法应对118

一、困境解析:消费者需求实现之障碍118

二、应对思路的梳理:增值利用之立法规制119

三、思路实现:以需求衍生相应规则120

第六章 Privacy by Design——经规划的隐私123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与企业效益的关系123

一、传统观念——“此消彼长”123

二、个人信息保护能为企业带来效益123

第二节 Privacy by Design与Privacy by ReDesign127

一、Privacy by Design——经规划的隐私128

二、Privacy by ReDesign——再规划的隐私132

三、PbD理念的国际发展132

第三节 Privacy by Design的基本原则及实施135

一、积极主动防御135

二、隐私保护作为默认设置135

三、寓隐私保护于设计中137

四、全部功能——正和而非零和137

五、遍及全程的保护138

六、能见及透明——保持开放139

七、确保以用户为中心139

第四节 PbD-PIAs和PETs140

一、PbD隐私影响评估140

二、隐私增强技术151

第五节 Privacy by Design对中国的启示153

一、PbD为中国企业带来效益154

二、PbD对中国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建设的启示154

三、PbD理念对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框架设计的启示158

四、PbD促使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同国际接轨159

五、PbD可提升中国公民的权利意识159

第七章 侵害个人信息的民事责任161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危机161

一、个人信息安全危机161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162

第二节 个人信息损害赔偿立法及其理论163

一、现行立法及其缺陷163

二、学者观点及其评述165

三、域外立法、司法实践及启示165

第三节 个人信息损害赔偿额及其程序机制166

一、个人信息损害赔偿额166

二、损害赔偿实现的程序机制1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