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丛书 现代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丛书 现代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
  • 成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5578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188页
  • 文件大小:215MB
  • 文件页数:1209页
  • 主题词: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丛书 现代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与病毒性肝炎基础研究1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3

第二章 甲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7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的结构7

第二节 甲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编码产物10

第三节 甲型肝炎病毒的复制13

第四节 甲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结构15

第五节 甲型肝炎病毒的变异及分型16

第六节 甲型肝炎病毒与细胞培养适应化的分子基础19

第七节 甲肝疫苗的研究进展20

第三章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结构与功能24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24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27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DNA的转录和调控31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34

第四章 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41

第一节 丙型肝炎病毒发现的历史41

第二节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构42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异质性42

第四节 丙型肝炎病毒各基因区功能43

第五节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46

第六节 直接抗病毒药物49

第五章 丁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55

第一节 丁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结构55

第二节 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编码产物57

第三节 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的转录和复制61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的装配64

第五节 丁型肝炎病毒RNA的编辑65

第六节 丁型肝炎病毒RNA的核酶66

第七节 丁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分布与疾病表现特征68

第八节 丁型肝炎病毒和HBV的相互关系68

第九节 丁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69

第十节 丁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内容在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70

第六章 戊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73

第一节 戊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74

第二节 戊型肝炎病毒的分子分类学77

第三节 戊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78

第四节 戊型肝炎病毒的细胞培养81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的抗原表位82

第六节 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84

第七章 庚型肝炎病毒和GB病毒的分子生物学88

第一节 GBV-C/庚型肝炎病毒的发现88

第二节 GBV和庚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特性89

第三节 GBV-C/庚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93

第四节 GBV-C/庚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93

第五节 GBV- C/庚型肝炎病毒致病性94

第六节 GBV-C/庚型肝炎病毒与HIV的共感染95

第八章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99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概况99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地域分布102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基因变异的关系105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临床疾病的关系108

第九章 乙型肝炎病毒的cccDNA119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形成、转录和cccDNA池119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的cccDNA检测方法和意义123

第三节 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影响130

第四节 乙型肝炎治疗的展望132

第十章 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及其异质性135

第十一章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新开放读码框架145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新开放读码框的发现及验证146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新开放读码框的基因型和血清型分布特征及地域分布147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新开放读码框的序列变异148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新开放读码框与肝病的关系149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新开放读码框上游启动子的研究150

第六节 乙型肝炎病毒新开放读码框编码多肽的研究151

第七节 乙型肝炎病毒新开放读码框作用机制的研究151

第十二章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录物与亚基因组158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录物158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亚基因组161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亚基因组研究技术165

第十三章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肝细胞基因组的整合170

第一节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的方法学170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整合途径172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致HCC的机制174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引起宿主基因组的改变179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与基因变异183

第六节 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的克隆性研究183

第七节 结语184

第十四章 乙型肝炎病毒显性负突变体188

第一节 显性负突变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188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显性负突变体发展过程及其分子机制189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核壳蛋白的显性负突变能够显著抑制HBV复制190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的显性负突变能够显著抑制HBV复制194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显性负突变体能够显著抑制HBV复制197

第六节 P蛋白将是显性负突变调控HBV复制的潜在重要靶点198

第七节 改造乙型肝炎病毒作为肝靶向型基因治疗载体是显性负突变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理论上的新突破201

第十五章 乙型肝炎病毒DNA转染细胞系的建立和应用209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DNA转染细胞系的建立条件及相应技术209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应用214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DNA转染细胞系复制和表达的特点217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蛋白的表达与调控219

第十六章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223

第一节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223

第二节 转基因动物的建立224

第三节 转基因动物的鉴定229

第四节 转基因动物中基因的表达230

第五节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231

第六节 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34

第七节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235

第十七章 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251

第一节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复制251

第二节 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一致性基因组的意义253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在细胞培养中的复制能力254

第四节 表观遗传学对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复制的影响257

第五节 通过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在细胞水平产生病毒颗粒258

第六节 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的应用259

第七节 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的前景261

第十八章 乙型肝炎病毒受体265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受体研究进展266

第二节 病毒受体的研究方法272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276

第十九章 丙型肝炎病毒受体281

第一节 丙型肝炎病毒的 CD81受体281

第二节 丙型肝炎病毒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286

第三节 钙依赖型凝集素受体289

第四节 丙型肝炎病毒的其他受体292

第二十章 肝炎病毒基因组的PCR扩增298

第一节 PCR技术的原理298

第二节 PCR技术的主要类型306

第三节 PCR技术在病毒学研究和诊断中的应用317

第四节 常见问题和PCR污染的分析与对策326

第二十一章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突变研究332

第一节 人工突变研究方法332

第二节 直接重复序列突变338

第三节 S ORF基因突变340

第四节 C ORF区基因突变348

第五节 P ORF突变350

第六节 X ORF突变353

第二十二章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表达的调控356

第一节 基因调控的研究方法356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的生活史概述359

第三节 病毒复制的调控359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的转录调控363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的转录后调控371

第二十三章 乙型肝炎病毒蛋白质的基因工程表达376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蛋白质基因工程表达的条件376

第二节 原核细胞表达系统383

第三节 酵母菌表达系统384

第四节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386

第五节 非包膜蛋白的基因工程表达390

第二十四章 肝炎病毒基因工程抗体395

第一节 概述395

第二节 基因工程抗体的结构与功能396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03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抗体在肝炎病毒研究中的应用404

第五节 抗体鸡尾酒——新一代抗体药物406

第二十五章 酵母单杂交技术与肝炎病毒研究412

第一节 酵母单杂交技术的原理及应用412

第二节 应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的结合蛋白420

第二十六章 酵母双杂交技术与肝炎病毒研究424

第一节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原理及应用424

第二节 酵母双杂交技术在肝炎病毒研究中的应用430

第二十七章 噬菌体展示技术与肝炎病毒研究434

第一节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34

第二节 以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HBV调节基因结合蛋白438

第三节 以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肝炎病毒蛋白结合蛋白447

第四节 以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肝炎病毒蛋白抗原表位450

第五节 以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肝炎病毒蛋白的人源化单链可变区抗体451

第二十八章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与肝炎病毒研究456

第一节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的原理456

第二节 以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V反式调节基因460

第三节 以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CV反式调节基因472

第二十九章 蛋白质组技术与肝炎病毒的研究487

第一节 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况487

第二节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490

第三节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应用491

第四节 蛋白质组学和肝炎病毒相关肝脏疾病的研究497

第五节 蛋白质组学在有毒物质的肝脏中代谢的研究504

第六节 问题与展望505

第三十章 基因组技术与肝炎病毒的研究508

第一节 基因组技术概论508

第二节 基因克隆技术与肝病的研究509

第三节 定量PCR技术511

第四节 启动子活性和结合蛋白研究技术513

第五节 差异基因筛选和基因的反式调节作用研究技术516

第六节 蛋白质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520

第七节 基因功能缺失研究技术521

第八节 高通量测序技术524

第九节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525

第三十一章 生物信息学技术与肝炎病毒研究529

第一节 生物信息学技术与新基因的研究529

第二节 新基因功能预测的理论及方法532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预测及方法536

第四节 顺式作用元件的预测541

第五节 直系同源基因的识别方法与数据库545

第六节 生物信息学技术与新基因研究548

第三十二章 纳米技术与肝炎病毒研究556

第一节 纳米技术的发展概况556

第二节 纳米技术的基本内容557

第三节 纳米医学558

第四节 纳米技术在肝炎病毒及其相关疾病中的应用567

第五节 纳米医学研究前景570

第三十三章 表观遗传学技术与肝炎病毒研究进展573

第一节 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573

第二节 DNA甲基化与肝细胞癌581

第三节 表观遗传学应用和展望585

第三十四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易感基因研究588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易感基因研究的基础588

第二节 宿主对HBV感染易感遗传性的研究590

第三节 HBV宫内感染易感基因的研究599

第四节 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型方法600

第五节 乙型肝炎的宿主遗传易感性研究的问题及展望602

第三十五章 Toll样受体与肝炎病毒感染研究606

第一节 TLR概述606

第二节 TLR信号转导通路610

第三十六章 肝炎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627

第一节 自噬的形态学特点和分类627

第二节 自噬相关基因630

第三节 自噬的分子机制631

第四节 自噬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途径633

第五节 自噬的功能635

第六节 自噬的检测方法637

第七节 肝炎病毒感染与自体吞噬638

第三十七章 肝炎病毒与细胞因子646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646

第二节 肝炎病毒感染与细胞因子647

第三节 干扰素与肝炎病毒649

第四节 TN F-α与肝炎病毒653

第五节 TGF-β与肝炎病毒658

第六节 白细胞介素与肝炎病毒662

第三十八章 肝炎病毒与一氧化氮信号系统671

第一节 一氧化氮的生物合成及其生物学作用671

第二节 一氧化氮对机体的影响675

第三节 一氧化氮信号系统与肝炎病毒679

第三十九章 肝炎病毒与APOBEC3G信号系统684

第一节 APOBEC家族684

第二节 APOBEC3G685

第三节 APOBEC3G和肝炎病毒688

第四十章 肝炎病毒和自身免疫694

第一节 肝炎病毒和肝外自身免疫现象694

第二节 肝炎病毒和自身抗体702

第二节 肝炎病毒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705

第四十一章 肝炎病毒与代谢综合征710

第一节 代谢综合征710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都与MS密切相关711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与M S714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引发MS的机制715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发MS的治疗726

第四十二章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分子机制732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分子机制732

第二节 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分子机制737

第四十三章 肝炎病毒与肝纤维化745

第一节 肝纤维化的病因745

第二节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748

第三节 肝纤维化的诊断753

第四节 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757

第五节 肝炎病毒与肝纤维化761

第六节 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766

第四十四章 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772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772

第二节 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785

第三节 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肝细胞癌794

第四十五章 肝细胞癌的标志物799

第四十六章 抗肝炎病毒的反义技术820

第一节 反义技术的概述820

第二节 反义分子的种类和来源823

第三节 反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831

第四节 反义技术抗肝炎病毒的作用靶位及其应用837

第四十七章 抗肝炎病毒的寡核苷酸842

第一节 反义寡核苷酸的作用机制842

第二节 反义寡核苷酸的修饰和生物学意义844

第三节 反义寡核苷酸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847

第四节 新型寡(脱氧)核苷酸850

第五节 展望854

第四十八章 抗肝炎病毒的核酶技术856

第一节 核酶概述856

第二节 核酶的设计863

第三节 核酶在抗肝炎病毒中的具体应用869

第四十九章 RNA干扰技术与肝炎病毒研究875

第一节 RNA干扰的作用机制875

第二节 诱导RNA干扰的方法877

第三节 RNA干扰的主要应用领域878

第四节 RNA干扰与肝炎病毒研究880

第五十章 微小RNA技术与肝炎病毒研究889

第一节 miRNA简介889

第二节 miRNA与肝炎病毒感染899

第三节 总结和展望912

第五十一章 抗肝炎病毒的基因治疗915

第一节 基因治疗概述916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的基因治疗923

第五十二章 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病毒性肝炎治疗934

第一节 干扰素934

第二节 干扰素与慢性乙型肝炎938

第三节 干扰素与慢性丙型肝炎947

第五十三章 拉米夫定与乙型肝炎的治疗956

第一节 拉米夫定概述956

第二节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59

第三节 拉米夫定治疗的局限性961

第四节 拉米夫定的优化治疗964

第五十四章 阿德福韦酯与乙型肝炎的治疗968

第一节 药效学特征968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特性971

第三节 毒理研究972

第四节 不良反应973

第五节 药物耐受性974

第六节 药物相互作用974

第七节 药物过量975

第八节 临床应用975

第九节 存在问题979

第五十五章 恩替卡韦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982

第一节 恩替卡韦的化学结构和功能982

第二节 临床前研究983

第三节 临床研究985

第四节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987

第五节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995

第六节 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996

第七节 恩替卡韦逆转肝纤维化临床研究996

第八节 恩替卡韦治疗特殊乙型肝炎患者997

第九节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998

第十节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998

第五十六章 替比夫定与乙型肝炎的治疗1006

第一节 替比夫定的药理学概况1006

第二节 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1008

第五十七章 替诺福韦酯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1020

第一节 替诺福韦酯的药效学特征1020

第二节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评价1024

第三节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1030

第五十八章 恩曲他滨与乙型肝炎的治疗1034

第五十九章 核苷(酸)类似物的细胞内代谢1039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及其复制过程1039

第二节 核苷(酸)类似物的结构1039

第三节 核苷(酸)类似物的作用机制1043

第六十章 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变异1054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的发生机制1054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的相关概念及变异位点的命名方法1056

第三节 常见耐药变异位点1057

第四节 常用基因型耐药检测技术1060

第五节 表型耐药检测技术简介1061

第六节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的相关临床问题1063

第六十一章 直接抗病毒药物与丙型肝炎的治疗1069

第一节 概述1069

第二节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分类1070

第三节 直接抗病毒药物研究现状1072

第四节 基于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丙型肝炎治疗方案1074

第五节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未来1088

第六十二章 丙型肝炎病毒NS3丝氨酸蛋白酶解旋酶及抑制剂1093

第一节 NS3丝氨酸蛋白酶1093

第二节 NS3解旋酶1096

第六十三章 丙型肝炎病毒NS5B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及抑制剂1101

第六十四章 肝炎病毒基因疫苗1115

第一节 基因疫苗的发展概况1115

第二节 基因疫苗的作用机制和优势1116

第三节 基因疫苗导入体内的方法1117

第四节 基因疫苗的构建和制备1119

第五节 基因疫苗的佐剂1120

第六节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疫苗1121

第七节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疫苗1125

第八节 基因疫苗研究展望1128

第六十五章 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研究1131

第六十六章 戊型肝炎病毒疫苗的研究1150

第一节 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1150

第二节 戊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1151

第三节 戊型肝炎病毒抗原表位研究1152

第四节 戊型肝炎病毒疫苗研究进展1154

第六十七章 基因插入失活与功能基因筛选1161

第一节 概述1161

第二节 基因插入失活1162

第三节 功能基因筛选策略1170

第四节 基因捕获技术在功能基因筛选中的应用1174

第六十八章 新基因的系统研究策略1178

索引1185

热门推荐